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29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检
- 格式:doc
- 大小:577.50 KB
- 文档页数:20
课时规范练29 沉淀溶解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山东济南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盛有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滴0.1 mol·L-1的N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向其中再滴加2滴0.1 mol·L-1KI溶液,可见有黄色沉淀,由此可得出K sp(AgCl)>K sp(AgI)B.相同温度条件下,AgCl在不同浓度的盐酸中,溶解度不同,但K sp是相同的C.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越小D.已知:20 ℃的溶解度:AgBr>AgI,将AgBr与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Br沉淀多于AgI沉淀2.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均会增大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 O32-(aq)+CaSO4(s)CaCO3(s)+S O42-(aq)C.盐酸中,CaCO3的溶解度大于CaSO4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3.(北京通州模拟)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4.(江苏徐州模拟)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 Cu2+(aq)+MnS(s)CuS(s)+Mn2+(aq)。
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考纲要求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
了解影响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考点一盐类水解及规律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盐电离―→错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碱性、酸性或中性3.特点错误!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吸热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错误!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4.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强酸强碱盐NaCl、KNO3否中性pH=7强酸弱碱盐NH4Cl、Cu(NO3)2是NH+4、Cu2+酸性pH<7弱酸强碱盐CH3COONa、Na2CO3是CH3COO-、CO错误!碱性pH>7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2)酸式盐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3)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4)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与pH=4的NH4Cl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5)常温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6)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答案(1)×(2)√(3)×(4)√(5)×(6)×2.(1)现有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1.概念[注意]①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②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
③大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如BaSO4。
2.电离方程式书写(1)弱电解质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通常只写第一步电离),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HCO-3H++CO2-3。
②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为Fe(OH)3Fe3++3OH-。
(2)酸式盐①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如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
②弱酸的酸式盐中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2.电离平衡的特征(三)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1.影响电离平衡的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
2.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弱电解质HB的电离为例:HB H++B-。
(1)温度: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B的电离程度增大,c(H+)、c(B-)均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H+)、n(B-)增大,但c(H+)、c(B-)均减小。
(3)相同离子: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四)溶液的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则导电能力越强。
将冰醋酸、稀醋酸加水稀释,其导电能力随加水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说明]①OA段导电能力随加水量的增多导电能力增强,原因是冰醋酸发生了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考纲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考点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或H2O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
(1)室温下:K w=1×10-14。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 w不变。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不变。
4.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pH =2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 (H +)和c (OH -)总是相等的( ) (2)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 2SO 4,K w 不变( )(3)NaCl 溶液和CH 3COONH 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4)室温下,0.1 mol·L-1的HCl 溶液与0.1 mol·L-1的Na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5)25 ℃和60 ℃的水的pH ,前者大于后者,但都显中性( )(6)室温下,pH 值相同的NaOH 溶液与CH 3COONa 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 ) (7)常温下,pH =5的NH 4Cl 溶液与pH =9的CH 3COONa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2.甲同学认为,在水中加入H 2SO 4,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解释是加入H 2SO 4后c (H +)增大,平衡左移。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1)概念(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内因:由弱电解质本身的结构或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3.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 CH3COO-+H+ΔH>0的影响。
实例(稀溶液) CH3COOH H++CH3COO-ΔH>0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K a加水稀释→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增大增大增强不变通入HCl(g) ←增大增大增强不变加NaOH(s) →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加入镁粉→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升高温度→增大增大增强增大加CH3COONa(s)←减小减小增强不变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 )(2)氨气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3)室温下,由0.1 mol·L-1一元碱BOH的pH=10,可知溶液中存在BOH===B ++OH-( )(4)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5)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所有粒子浓度都一定会减小( )答案(1)√(2)×(3)×(4)×(5)×解析(2)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电离出的c(OH-)与c(NH+4)永远相等,不能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9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纲要求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理解溶度积(K 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
(3)溶解平衡的特点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溶解产生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例如:以g+(aq)+Cl-(aq)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3)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①调节pH法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②沉淀剂法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
(2)沉淀的溶解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4===Mg2++2NH3·H2O。
③氧化还原溶解法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2S溶于稀HNO3。
④配位溶解法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沉淀的转化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②应用: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深度思考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沉淀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一定相等,且保持不变( )(2)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3)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4)BaSO4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5)根据+(aq)+Cl-(aq),CH 33COO-+H+,可以判断AgCl、CH3COOH 均为弱电解质( )答案(1)×(2)×(3)×(4)×(5)×题组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的浓度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⑥ B.①⑥⑦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答案 A解析加入碳酸钠粉末会生成CaCO3,使Ca2+浓度减小,②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平衡左移,有Ca(OH)2沉淀生成,但Ca(OH)2的溶度积较大,要除去Ca2+,应把Ca2+转化为更难溶的CaCO3,③错;恒温下K 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④错;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⑤错;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⑥正确;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⑦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溶解(或沉淀)速率都相等②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加难溶电解质的量,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③向Na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则SO2-4沉淀完全,溶液中只含Ba2+、Na+和Cl-,不含SO2-4④K sp小的物质其溶解能力一定比K sp大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小⑤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⑥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C.⑤ D.①⑤⑥答案 C解析①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不同离子溶解(或沉淀)的速率不一定相等,这与其化学计量数有关;②难溶电解质是固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增加它的量对平衡无影响;③生成BaSO4沉淀后的溶液中仍然存在Ba2+和SO2-4,因为有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④同类型物质的K sp越小,溶解能力越小,不同类型的物质则不能直接比较;⑤稀H2SO4可以抑制BaSO4的溶解;⑥洗涤沉淀一般2~3次即可,次数过多会使沉淀溶解。
题组二实验探究沉淀转化的原因3.实验:①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答案 B解析在浊液a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即在滤液b中,仍含有少量Ag+,故在b中生成了AgI沉淀,A正确,B错误;向白色沉淀AgCl中滴加KI溶液生成黄色AgI,由此可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C项和D项都正确。
4.(2016·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q)+SCN-(aq)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答案 D解析A项,根据信息,白色沉淀是AgSCN,存在溶解平衡;+(aq)+SCN(aq),故说法正确;B项,取上层清液,加入Fe 3+出现红色溶液,说明生成Fe(SCN)3,说明溶液中含有SCN-,故说法正确;C项,AgI是黄色沉淀,现象是黄色沉淀说明有AgI产生,故说法正确;D项,可能是c(I-)×c(Ag+)>K sp,出现沉淀,故说法错误。
考点二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 m A n+(aq)+n B m-(aq)为例:2.K sp的影响因素(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 sp增大。
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K sp(AB2)小于K 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已经完全沉淀( )(3)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4)常温下,向B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5)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6)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答案(1)×(2)√(3)√(4)×(5)×(6)√解析(1)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大,只有组成相似的难溶电解质才有可比性。
2.已知25 ℃时BaSO 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Ba2+(aq)+SO2-4(aq),K sp=1.102 5×10-10,向c(SO2-4)为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SO2-4的浓度怎样变化?试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根据溶度积的定义可知,BaSO4饱和溶液中c(SO2-4)= 1.102 5×10-10mol·L-1=1.05×10-5mol·L-1,说明该溶液是饱和的BaSO4溶液,因此再加入BaSO4固体,溶液仍处于饱和状态,SO2-4的浓度不变。
(1)溶解平衡一般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 sp增大,但Ca(OH)2相反。
(2)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 m A n+(aq)+n B m-(aq),K sp=c m(A n+)·c n(B m-),对于相同类型的物质,K 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该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的难易。
与平衡常数一样,K sp与温度有关。
不过温度改变不大时,K sp变化也不大,常温下的计算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题组一沉淀溶解平衡曲线1.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 时,AgBr的K sp为4.9×10-13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 的不饱和溶液D.在t℃时,AgCl(s)+Br-+Cl-(aq)的平衡常数K≈816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 sp为4.9×10-13,A正确;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 减小,B 错;在a点时Q c<K sp,故为AgBr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在t℃时,平衡常数K=c(Cl-)/c(Br -)=Ksp(AgCl)/K sp(AgBr),代入数据得K≈816,D正确。
2.(2016·邯郸一中高考保温试题)已知25 ℃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