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分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1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指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 1小格。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1. 1时=60分 1分=60秒2.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
2.解决时间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用求出的和加剩下的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2.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不退位减法,可以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
2. 如果不看数字最后面的0,那么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其实就是要计算前面两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直接口算,写结果时再写上数字末尾的0。
三、估算1.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采取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2.解决与估算有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第3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复习内容:时、分、秒一、易错点:1、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如3时○300分;2、秒经过时间的计算,尤其就是书写。
二、题型:1、填一填(1)钟面上共有( )个大格,( )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就是( )分钟,走1大格就是( )分钟,秒针走1小格就是( )秒,走1圈就是( )秒,也就就是( )分钟,1分=( )秒。
(2)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秒。
(3)60米赛跑,小明用了13秒,小红用了14秒,小英用了12秒。
三人中( )跑得快,( )跑得最慢。
(4)在( )里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①小红大约每天睡9( ) ②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③做8道口算题约36( ) ④吃一顿饭约用20( )⑤一节课大约上40( ) ⑥小明跑100米用了25( )(5)3分15秒=( )秒 2时=( )分85分=( )时( )分 98秒=( )分( )秒2、根据时间,画出时针与分针的位置7时35分9时4时5分10时40分3、解决问题:(1)货车9:00开车,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钟,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李华需要几时几分从家出才能赶上火车?(2)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3)小红从一楼上到二楼需要15秒,照这样计算,小红上到五楼共需要多少秒?合几分钟?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二、易错点:1、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计算错误,学生易把减得的两个差相减,而不就是相加。
2、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易把数位写错,即数位没有对齐。
3、估算方法选择,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正确判断某数就是接近整百数,还就是接近几十几百数。
如:145+287≈100+300≈400。
三、题型1、填空(1)计算28+39,可以先算28+30=( ),再算( )+( )=( );还可以先算20+30=( ),再算8+9=( ),最后算( )+( )=( )。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目录
1. 数的认识
2. 加法与减法
3. 乘法与除法
4. 位置与方向
5. 分数与小数
6. 图形与面积
1. 数的认识
- 自然数:1, 2, 3, ...
- 整数:包括自然数及其相反数和0
- 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形如$\frac{a}{b}$的数- 小数:数的小数部分的展示形式
- 书写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 加法与减法
-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多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3. 乘法与除法
- 乘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除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乘法表与除法口诀
-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 乘法与减法的关系
4. 位置与方向
- 上下左右的概念与描述- 方位线的绘制
- 街道导航与地图阅读
5. 分数与小数
-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关系
- 分数的比较与大小排序
-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排序
6. 图形与面积
- 常见图形的认识与命名
- 图形的属性:边长、直角、等边等
- 图形的面积计算
- 图形的周长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对称1、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会分辨轴对称图形。
3、会在方格图中画已给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长方形、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轴对称图形的有();对称轴最多的是()课后练习(所有画图用直尺)1、标出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其中一条(对称轴用虚线穿透画)(1条)() ( ) ( ) ( ) 2、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以虚线为中心,先确定点,在直尺连3、练习课时P1-5二、加减法1、笔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1、注意进位点和退位点 2、横式上的得数)2、加减法估算(先约等在计算≈)3、加减法简便运算(多减了加回来,多加了减回去)(运用在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不是用竖式计算的情况下)例:371-98=273 或 371-98想:371-100=271 =371-100+2271+2=273 =271+2=2734、加减法的验算(写验算,加法可以用减法或交换加数位置验算,减法同样也可以有加法或交换差和减数的位置验算)5、加减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应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课时P6-15注意:运算顺序,脱式计算三、可能性1、生活中不确定的:可能2、确定的:一定或者不可能(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答案)1、2、回答转盘或涂色区域大小问题时,要完整全面的看题,判断可能性的大小3、推理问题:画简易表格,认真分析每一条信息,能判断的在画√、×4、课时四、乘除法1、1、熟记乘法口诀巧妙运用2、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课本P36)例:30×6=180方法:3个十乘6等于18个十,18个十是180.3、笔算乘法时,相同数为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复习资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复习资料(人教版)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第一章、测量一、长度单位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一本小学生字典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毫米②厘米③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53米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考点三、计算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总结锯的段数总比锯的次数多一】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2015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和练习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一、知识点背诵: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法又有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有除法又有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练习:1、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再算()。
2、在65-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4、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5、在计算(23+12)×5时,应该先算( ),后算( )。
6、计算(79-30)÷7,第一步算(),得()。
第二步算(),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知识点背诵: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3、观察物体可以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等位置进行观察。
二、练习:1、一次最多能看到正方体的()个面。
2、你一次最少能看到讲台桌子的()个面,最多()面。
第三单元:加和减(三位数的加减法)一、知识点背诵: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记得记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算式含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两个数相加满十要进一,两个数相减,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
二、练习:竖式计算1、238+(576-357)2、981-(657+185)3、841+(569-459)4、788+466-8225、186+(765-358)6、998+(567-446)7、967-(387+528) 8、258+369-147 9、456+854-68910、794-89+128 11、746-568+387 12、987-(789-487)13、358+697-542 14、642+(857-495) 15、611-386-145第四单元:乘与除(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乘以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知识点背诵: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在看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年级上期1——5单元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记记。
1、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加数+加数二和和-一个加数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二差被减数-差二减数差+减数二被减数因数X因数二积被除数一除数=商4、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三角板上没有钝角。
6、像电梯上或下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7、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电风扇转动和扭水龙头都是旋转现象。
9、高空缆车的滑动和推开衣橱的推拉门属于平移现象。
10、飞机的螺旋桨的转动现象叫旋转。
11、物体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12、分针和时针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13、拨算盘珠子是平移;升降国旗是平移;汽车方向盘的转动是旋转;摆的运动是旋转;提起重物是平移;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1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用除法计算。
例:35是7的几倍?354-7=515、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9的4倍是多少?9X4=3616、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例:56里面有几个7? 56 = 7二817、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c18、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19、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0、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为较大的数;如果位数相同,则要从数的最左边至右边依次比较各对应数字,先数大为大。
21、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少1。
22、读数时,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占位。
23、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复习内容:时、分、秒一、易错点:1、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如3时○300分;2、秒经过时间的计算,尤其是书写。
二、题型:1、填一填(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钟,1分=()秒。
(2)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秒。
(3)60米赛跑,小明用了13秒,小红用了14秒,小英用了12秒。
三人中()跑得快,()跑得最慢。
(4)在()里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①小红大约每天睡9()②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③做8道口算题约36()④吃一顿饭约用20()⑤一节课大约上40()⑥小明跑100米用了25()(5)3分15秒=()秒 2时=()分85分=()时()分 98秒=()分()秒2、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7时35分 9时 4时5分 10时40分3、解决问题:(1)货车9:00开车,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钟,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李华需要几时几分从家出才能赶上火车?(2)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3)小红从一楼上到二楼需要15秒,照这样计算,小红上到五楼共需要多少秒?合几分钟?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一、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易错点:1、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计算错误,学生易把减得的两个差相减,而不是相加。
2、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易把数位写错,即数位没有对齐。
3、估算方法选择,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正确判断某数是接近整百数,还是接近几十几百数。
如:145+287≈100+300≈400。
三、题型1、填空(1)计算28+39,可以先算28+30=(),再算()+()=();还可以先算20+30=( ),再算8+9=( ),最后算()+()=()。
(2)520+300想:52+30=(),所以520+300=()。
(3)计算72-56,先算72-50=(),再算()-()=(),还可以先算72-()=(),再算()-()=()。
(4)252+141约是(),641-206约是()。
(5)比67少28的数是(),85比()多18,94比63多(),()比72少14。
2、列式计算(1)一个数减去63得36,这个数是多少?(2)减数和差都是260,被减数是几?3、解决问题(1)金星小学一年级有242人,二年级有219人,两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2)一台电风扇248元,一个电饭煲192元,妈妈带了400元,买两件商品够吗?第三单元测量一、复习内容:测量二、易错点:1、测量时,读出的结果易出错。
多数同学只看测量物品的末端,而不看始端对准刻度几。
2、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不能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3、没有统一单位就直接计算。
如:100米+1千米=()米。
三、题型1、填空(1)一支铅笔长约2();一袋面包约重200()(2)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3)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飞机每小时飞行600()(4)小明的身高14(),1分硬币的厚度是1()(5)5吨300千克=()千克;70毫米=()厘米1米-7分米=()分米;1600千克-600千克=()吨20毫米+5厘米=()厘米;6000米+3000米=()千米(6)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
(7)称量人的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几粒花生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称量大象的体重一般用()作单位。
(8)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1吨棉花比1吨铁轻。
()(2)小明体重40分米。
()(3)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有2300米。
()(5)每块铁重250千克,4块同样的铁重1吨。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举重运动员不能够举起()的杠铃。
A、10千克B、10吨C、100千克(2)把两根长1分米的铁丝接成一根后,长度变成了195毫米,连接处长()毫米。
A、10B、5C、50(3)学校的操场跑道长400米,跑()才够1千米A、2圈B、2圈半C、3圈(4)1吨和1千米比()A、1吨大B、1千米大C、无法比较(5)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长43()A、千米B、米C、分米D、毫米3、画一画(1)画出一条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画出一条比1分米断4厘米的线段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易错点:1、计算进位的加法时,易忽略不加进位。
2、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忘记减掉退位1而出错。
3、在做解决问题时,没有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如:一张桌子159元,一个台灯比一张桌子便宜4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个台灯一共有多少元?错:159+45=204(元)三、题型1、填空(1)笔算加法时,()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要向()进1;笔算减法时,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在本位上加()再减。
(2)比60多40的数是();比510少325的数是()(3)1000比478多();418比605少()(4)375比()少69;905比()多51(5)()比420多130;()比575少47(6)一块手表原价709元,现价688元,现在比原来大约便宜()。
(7)一台微波炉375元,比一部手机便宜625元,一部手机()元。
(8)7、0、5组成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最小的是(),它们的和是(),差是()。
(9)499+201-398的结果大约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三位数多()。
2、选择(1)三位数加三位数,所得的和是()A、三位数B、四位数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三位数减三位数,所得的差是()A、三位数B、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C、两位数(3)☆-38=525,☆=()A、563B、487C、833(4)不能用来验算679+139=818的算式是()A、679-139B、818-679C、818-139(5)不能用来验算608-379=229的算式是()A、608-229B、379-229C、379+229(6)776比()少214A、990B、999C、993、计算(1)笔算(带*的需要验算)*527+363 504-141 793+167(2)列式计算①一个数减去473得327,这个数是多少?②574减去257与187的差,得数是多少?4、解决问题(1)一本故事书有240页,小华第一天看了48页,第二天看了后,还剩146页没看,小华第二天看了几页?(2)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59米,第二周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3)学校参加“迎新长跑”的男生有286人,比女生多147人,共有多少人参加长跑?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复习内容:倍的认识二、易错点1、混淆谁是谁的多少倍。
例:河里有许多小动物在游泳,小鹅有4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鹅的2倍,小鹅的只数是河马的2倍,小鸭和河马各有多少只?错解:4÷2=2只 4÷2=2只2、一个数是几的几倍,例如:72是()的8倍。
错解:72×8=576三、基本题型1、填空(1)3个2相加的和可以表示( )的( )倍(2)4的5倍也可以表示成( )个( )相加(3)圈一圈,填一填① ②□□△△△△△△△△△△的个数是的( )倍的个数是□的( )倍 □○□=□ □○□=□(4)画一画,填一填。
①的个数是△△的3倍△△□○□=□(个)②□的个数是△的2倍□□□□□□□□□□□○□=□(个)(5)9是( )的3倍 4的6倍是( )2、解决问题(18倍,一辆客车能乘坐多少人?(2)红花有6朵,黄花有36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3)红皮球有32个,是白皮球的4倍,白皮球有多少个?(4)果园里有梨树9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复习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二、易错点:1、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得数末尾漏掉0。
例如:500×4=2002、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计算易错:如7×48=3、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时,经常漏加进位数。
4、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中数的占位不准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集中的0的个数不够。
5、在估算时,经常不用“≈”,还有部分三位数估算不准确。
例如:154×7≈会错把154看作200.6、数字编码中身份证号码中的“出生日期”及“生日”易混淆。
三、基本题型1、填空(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任何数减0都得()。
(2)260个5相加的和是(),7的205倍是()。
(3)27×6可以表示()个()相加,也可以表示()的()(4)一个两位数乘6,所得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5)□57×4,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最小应填()。
(6)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7)720×5的积末尾有()个0,801×5的积的中间有()个0.2、判断(1)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应该从最高位乘起。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3)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那么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4)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5)估算的结果都比实际计算的结果大。
()(6)估算398×2和214×4,它们的积都大约等于800。
()3、笔算下面各题。
328×5= 418×6= 4×809= 520×6=4、脱式计算508×(206-198) 480-180×2 375×6-3995、解决问题(1)一辆小货车每小时行驶86千米,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07千米,8小时后,小货车比小轿车少行驶多少千米?(2)李阿姨平均每分钟打68个字,有一篇文章有400个字,李阿姨用7分钟能打好文章吗?(3)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4)一头小羊一天吃6千克草,一只兔子一天吃2千克草,3头小羊一天吃的草够一只兔子吃几天?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易错题。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判容易混淆。
例如:(1)四条边相等的一定是正方形(√)错判为对。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错判为错。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行也一定是长方形(√),错判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