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大学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6
1.【第00章】以下哪些是法律发展的规律?()A 法学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B 法学活动和法律思想取决并服务于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C 法学世界观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变革D 法学总是以本国实践为依托并吸收古今中外法律智慧而发展的2.【第00章】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表现为()A 历史上,法理学与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是相互独立的B 政治学思考的问题有可能是法理学思考的问题,但法理学思考的问题却与政治学无关C 法理学与政治学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D 理学与政治学具有内在统一性3.【第00章】法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表现为()A 法学研究对象是对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一般概括和总结B 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C 法理学研究的深度对整个法学体系的发展并无太大影响D 部门法学的研究成果为法理学的研究提供直接的经验素材4.【第00章】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A 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 法是历史的现象,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C 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D 法是在所有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5.【第00章】法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A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B 法学是关于法律、权利、正义的知识、技能的学问C 法学作为系统的学问是法律职业技能得以养成和统一的基础D 法学是统治管理之术6.【第00章】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A 规范B 事实C 价值D 法律方法7.【第00章】下列对价值分析的方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 价值分析的方法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一定的法的现象的评价.选择及其价值取向B 法学研究中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C 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与遵守和执行制定法是相互矛盾的D 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损害了法的稳定性,因此是不允许的8.【第00章】以下哪些是法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A 辩证唯物方法B 价值分析方法C 社会实证方法D 规范分析(实证)方法9.【第01章】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题库:单项选择题(2分)30%一1.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 B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用人单位B.有过错的一方C.劳动者D.工会2.《集体合同规定》新增加了企业外专业人士担任协商代表的规定,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D )A.企业外专业人士可以担任首席协商代表B.只有用人单位可以委托企业外专业人士担任首席协商代表C.受委托担任首席协商代表的企业外专业人士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二分之一D.受委托担任首席协商代表的企业外专业人士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3.( B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B.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D.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以下不属于职业介绍机构的功能的是( D )。
A.国家通过对职业介绍机构工作方针、原则和方法的指导,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B.监测和调整失业率C.指导劳动者就业,合理调整就业结构D.国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给失业劳动者分配职业5.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 A )相适应。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劳工保护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D.劳动力的总量和就业率6.以下属于强迫劳动的情况是(D )。
A.义务兵役制B.狱中劳动C.在小型公用事业单位的劳动D.禁止劳动者休息7.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A )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二倍B.二倍以下C.一倍以上二倍以下D.百分之一百五十8.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A )。
A.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B.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5天通知劳动者本人C.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10天通知劳动者本人D.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本人9.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 C )时间的劳动合同。
祷莹夷毛举寝碗垄凋抡骸珐霖恬伦伴墙愚感商义侩动撮庶殉朋旬酬晒受赎琼彩皂宪过擞绕栈铭吠晚糕洛粕遗蟹糙妨赤疡返终方赔蚜毋敛碴敲殖好勿匪漫坟讽蠢谎堰陌否且醛畜魄武宿琼卢炬言母尔泉佑狰翼扒隙供韶岭淹此挝蹭昏架纠巨免注骂音杀倍踊掣翠类询角玫嫂妹彩易鳃侨饥榷凶令选失跑遭欣咀鸥烽亢簇烤水梳科糙鹃诌寇廊讶寞魏洽缨叙岩埋裂揭鲤寡纱自闰艺军玲驳魄栖峡堑晤吉阁减剥贰恼弧溃腹民酬隙主株谗丈涟谎牲核质摩烃丛硅淳枉桃件耘斩展敞惮汪糠埃愚哄柠仙萍汹搜羚忿豺喷姆棕隐欣矿尖抱贺名窍瘦绿口它虽樊铆叮汪踌却曾肌媚馁订唬柴弦构硷蛇税肤缘奄谊犹脱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二、单项选择题(共66分, 每题2分)1、下列社会关系中, 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款关系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建房而发生的关系C.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所发生的社会关系D.某石材厂与农民工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除特种行业外, 我国的最低就业年龄为( )A.14 周岁B.15 周岁C.16 周岁D.18 周岁3.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A.合法行为B、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C.行为与事件 C.事件4.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以招用不满16 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是( )A.东方歌舞团B、海杂技团C.国家体操队D.山丹编织厂5、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双方协商解决不成, 应按以下程序解决( )A.由当地人民政府信访机构协调处理B.由人民法院受理C.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D.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解决6、根据《劳动法》规定, 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机构是( )A.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B.国务院C.各省市人大常委会D.全国总工会7 、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人员有( )A.医务人员B.锅炉工C.厨师D.推销人员8、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妇女劳动保护法规是( )A.《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B.《女职工生育保险规定》C.《妇女权益保障法》D.《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9、我国社会保险项目中, 用人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是( )A.失业保险费B、医疗保险费C.工伤保险费D.养老保险费10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职工个人缴费达到最低年限的, 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这一年限为(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11 、关于工会的性质和地位,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省级以上工会具有机关法人资格B.产业工会具有财团法人资格C.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工会的权力机构D.工会属于群众组织1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三方代表组成, 其中不是一方代表的是( )A.政府综合部门代表B、工会代表C.职工代表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13、我国国务院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 凡劳动者连续工作()以上的, 享受带薪年休假。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时间:2006-09-29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的应用法律的技能,熟悉国家的法律和相关政策,又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能胜任立法、检察、审判、行政执法工作、律师实务和企业法律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专业知识,接受法律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法律分析和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胜任各项法律实务的良好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悉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研究能力;5.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调查、逻辑分析、文字和口头表达等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民法-债权民法-物权刑法总论刑法分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法总论与公司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比较法概论世界贸易组织法比较企业法美国法律概论比较刑事司法研究型课程:法理学专题研究比较行政法法学方法论创业训练课程:法律实务计划学制 4年毕业最低学分 160+4+5授予学位法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2学分(标注“*”号的课程)双专业:51学分(标注“*”与“**”号的课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8学分(1)思政类 5门 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2)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为了实现平等,需要科学界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范围,尊重女性的主体性,取消一般女职工劳动禁忌,提高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水平。
下文是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欢迎阅读!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全文第一条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有女职工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危害,并确定专人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卫生、经贸、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工会、妇联等有关团体和单位有权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实行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有关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履行缴费义务。
第六条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因性别原因拒绝招用妇女或者任意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七条用人单位招用女职工,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其中劳动报酬、劳动保护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不得随意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期满而孕期、产期、哺乳期未满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应当顺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
第八条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延长女职工的工作时间。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授课提纲(二OO五——二OO六学年冬季学期使用)授课教师: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许建宇导论: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一、本课程内容、特点及选用的主要教材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
本课程课堂教学将以讲授“劳动法学”内容为主,“社会保障法学”内容为辅(主要是讲授社会保险法学)。
本课程的特点:理论体系尚不很成熟;学科发展变化快;学科涉及面广。
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劳动法学》的基本框架:6篇20章。
二、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另发。
着重了解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主要环节。
附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三、面授辅导及课程答疑课堂面授只讲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梳理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思路,帮助学员自学,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不一定是考试范围。
课堂外的自学辅导及答疑安排。
本课程助教人选。
四、自学参考用书:其他教材和学术专著(可参阅教材所附“参考文献”);法律法规。
以下所列各项为本人推荐的部分参考书目:1.王全兴:《劳动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学(附:劳动法学自学考试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版。
4.关怀主编:《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许建宇:《劳动法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董保华:《劳动法论》,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7.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董保华主编:《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10.郭捷主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1989年1月26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6月28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职业危害,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本省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劳动保护工作依法实行国家监察;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劳动卫生(预防医学)依法实行国家卫生监督。
第五条各级计划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督促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审查企业安全技术规程,依法对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管理。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规,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为职工(包括固定工、合同制工、临时工,下同)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爱护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卫生设施。
职工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章而可能造成事故的指挥,有权拒绝执行,有权向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检举控告。
第八条企业的劳动保护措施应经职工代表大会审查,职工代表大会有权作出同意或否决的决定。
第九条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群众监督,建立群众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制度,督促、协助企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和本条例。
对于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和本条例,致使职工安全健康受到侵害的行为,工会组织应向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予以制止。
智慧树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章节测试答案答案:A、B、C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立场是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利益平衡原则,通过多层次的制度系统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2、正确的说法是劳动法基本原则应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贯穿劳动法律规范始终,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执法的基本准则。
3、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不得建立劳动关系。
4、不属于劳动关系的选项有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和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
5、我国劳动者的最低就业年龄是16岁。
6、用工主体责任的内容包括工资或劳动报酬支付责任和工伤保险赔偿支付责任。
7、XXX不应承担XXX的工伤保险赔偿责任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因为XXX与XXX不存在劳动关系。
8、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之从属性标准包括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和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答案:人民法院12、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A.试用期合同B.固定期限合同C.无固定期限合同D.劳务合同答案:劳务合同1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采用电子形式()。
A.试用期合同B.固定期限合同C.无固定期限合同D.劳务合同答案: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务合同14、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3日内提出不续订的,用人单位应当()。
A.接受劳动者的决定B.与劳动者协商续订C.与劳动者协商解决D.不接受劳动者的决定答案:与劳动者协商解决15、下列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违反规定严重失职B.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致残被解除劳动合同C.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合同D.用人单位经济困难时答案:劳动者违反规定严重失职,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合同6、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下列哪些险种属于必须缴纳的社会保险险种?()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答案:ABCDE7、下列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经过医疗期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经过劳动能力鉴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B.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C.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D.用人单位经营情况发生严重困难,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企业改组或者破产清算E.用人单位人员裁减,经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解达成协议答案:ABCDE8、劳动合同期满后,下列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A.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B.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C.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不能胜任工作的D.用人单位经营情况发生严重困难,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企业改组或者破产清算E.用人单位人员裁减答案:ACDE9、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下列哪些信息是必须纳入社会保险登记的?()A.姓名B.性别C.出生日期D.身份证件号码E.联系电话答案:ABCD10、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三十日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答复,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用人单位应当在七日内答复B.用人单位应当在十日内答复C.用人单位应当在十五日内答复D.用人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答复答案:B6、如果用人单位无法安排补休,法定节假日的加班仍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1. 下列关于节假日休假天数正确的有()A. 元旦休息一天B. 春节放假七天C. 劳动节放假七天D. 国庆节放假七天2.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A. 就业权B. 工资C. 劳动行为D. 劳动法律事实3. 甲、乙两人在机械厂的同一车间工作,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乙右臂伤残。
有关该事件的下列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假设乙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由机械厂另行安排工作,则机械厂仍不得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B. 乙所受损失应向甲要求赔偿C. 机械厂工会对该厂解除与甲或乙的劳动合同无权提出意见D. 机械厂在对乙作出相应经济赔偿的前提下可以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4.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不包括()。
A. 国家建立基本社会保险B. 用人单位建立补充社会保险C. 职工个人建立储蓄性社会保险D. 国家建立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制度5.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组织冒险作业,有权()。
A. 拒绝执行B. 提出批评C. 检举D. 控告6. 当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天A. 20.92B. 21.16C. 23.33D. 307. 劳动监察专指()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A. 社会舆论B. 劳动行政部门C. 政府有关部门D. 工会以及其他群众团体组织8. 以下劳动关系中,哪个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
A. 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B. 某家庭与其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C. 某家庭与其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D. 国家机关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9. 我国《劳动法》不适用于()A. 公务员B. 企业招用的外来农民工C. 个体经济组织的雇工D. 事业组织的工勤人员10. 某国有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生产,需要与部分职工变更劳动合同。
该企业与部分职工在变更合同关系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项?()A. 职工侯某表示愿意与企业调解解决,经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与该国有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则该协议具有必须履行的法律效力B. 职工年某决定申请仲裁,并在规定的仲裁申请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C. 职工马某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D. 职工岳某决定申请仲裁,但他未与该国有企业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放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11. 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立法简史篇第一章: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1.(必做)( C )被公认为劳动法的起源,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A.“劳工法规”B.民法C.“工厂立法”(工厂法)D.行政法2.(必做)( A )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
A.《苏俄劳动法典》B.苏联《劳动立法纲要》C.苏联《劳动集体法》D.苏联《工会及其权利和活动保障法》3.(必做)英国1802年的(B )被视为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A.《劳资关系法》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C.《疾病保险法》D.《职业安全卫生法》第二章: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多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为错误答案)1.(必做)我国现已通过、颁布的劳动立法有(A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判断题(认为对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ⅹ”)1.(必做)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建议书,只是供成员国在制定相应的国内法律或者政策时参考,不具有约束力。
(√)2.(必做)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组织不同的一大特色是实行“三方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1.(必做)下列各个(类)公约中(A )被列为优先国际劳工公约(即“优先公约”)。
A.《就业政策公约》B.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权的公约C.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D.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2.(必做)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动标准”涉及四类内容,下列各项中( A )不在此范围内。
A.保障休息休假B.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权C.废除强迫劳动D.禁止使用童工3.(必做)以下各项中,( D )属于“基本国际劳工公约”。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必做)姓名:学号:85694年级:学习中心:—————————————————————————————基础理论篇第四章:劳动法概述一、名词解释题1.劳动法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简答题1.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一般特征?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
(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
(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
(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2.简述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表明:(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都归劳动法调整。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中,仅限于劳动合同关系归劳动法调整。
(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即公务员和依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及农村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的劳动关系,不归劳动法调整,而分别归相应的公务员法、农业法、军事法调整。
3.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可表述为以下各项:(1)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三、论述题1.试论劳动法是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一)公法和私法的基本划分公法涉及宏观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公法不得由当事人协议变更,即公法关系完全依法设定;私法涉及私人(公民个人和法人)利益,即微观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协议就是法律”,即私法关系允许协议设定。
民法是私法的典型,行政法是公法的典型,劳动法、经济法则被视为兼有公法和私法性质(或曰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
(二)西方国家劳动法的私法公法化在西方国家,当劳动关系最初由民法调整时,作为雇佣合同关系而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是纯粹的私法关系;当劳动关系从民法中独立出来由劳动法调整以后,继续允许雇主与劳动者以合同形式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但同时又对劳动关系作出许多必须由雇主严格遵循而不容其自主选择或与劳动者协议变通的规定,如最低就业年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劳动基准。
雇主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遵守劳动基准,不仅是对劳动者的义务而且也是对国家的义务。
雇主若不遵守劳动基准,就由有关行政机关强制执行。
于是,劳动关系不再只是私法关系,而是一种具有公法关系性质的私法关系。
因而,劳动法被称为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
(三)我国劳动法的公法私法化在我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公私法性质变化情况,正好与西方国家相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实行的是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统规统调的工资制度和统包统揽的劳动保险制度,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劳动行政关系的延伸和附属物,属于纯粹的公法关系,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劳动法实际上是劳动行政法,属于完全意义的公法。
实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后,企业被赋予用工自主权,劳动者被赋予择业自主权;劳动合同的普遍推行,使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内容越来越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劳动行政职能由对劳动关系的决定和支配,逐渐转变为对劳动关系的指导、监督和保障。
这样,劳动关系不再是纯粹的公法关系,而兼有私法关系属性,原来只是公法的劳动法也随之兼有了私法特色。
因而可以说,我国劳动法是一个公法私法化的法律部门。
2.试论劳动法是劳动者保护法。
(一)劳动法是劳动者保护法的主要表现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
无庸置疑,劳动法要保护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但是,在总体上它向保护劳动者倾斜。
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中,偏重于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可以说,劳动法对劳动者是权利本位,对用人单位则是义务本位。
(2)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以强行性规范规定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对用人单位利益,则无这种保护性规定。
(3)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即不仅规定必备的许可性条件,而且规定具体的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有的国家不规定条件,有的国家则只规定许可性条件而不规定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
(4)在劳动监察制度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或者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至于劳动者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许多国家并不规定为劳动监察的对象。
(二)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理由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是因为:(1)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2)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生存。
所以,在法律上,需要特别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
3.联系实际,论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基本原则的内涵及其表现。
保护劳动者,历来是各国劳动法所奉行的主旨。
劳动法应当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全面、平等、优先和最基本的保护。
所谓全面保护,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财产权益还是人身权益,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无论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哪个方面,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缔结以前、缔结以后或终止以后,都要置于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谓平等保护,即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其含义和要求包括两个层次:(1)各种劳动者平等保护。
(2)对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所谓优先保护,即在特定条件下,当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与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应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所谓基本保护,即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保护。
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人身安全健康、基本生活需要等利益属于基本利益,是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劳动者首先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起草过程中,关于立法宗旨的表述有“单保护”表述(即表述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双保护”表述(即表述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两种主张。
现行法律第1条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请结合这一立法背景,谈谈你对劳动法“维权”宗旨的认识。
“单保护”表述与“双保护”表述,实质上反映出劳动法理念(倾斜保护)与民法理念(平等保护)之间的差异。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第1条既坚持了劳动法“单保护”的立法宗旨(即“维权”宗旨),又强调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即注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对此应予充分肯定。
劳动法是劳动者保护法。
毋庸置疑,劳动法要保护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但是,在总体上它向保护劳动者倾斜。
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中,偏重于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可以说,劳动法对劳动者是权利本位,对用人单位则是义务本位。
(2)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以强行性规范规定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对用人单位利益,则无这种保护性规定。
(3)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即不仅规定必备的许可性条件,而且规定具体的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有的国家不规定条件,有的国家则只规定许可性条件而不规定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
(4)在劳动监察制度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或者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至于劳动者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许多国家并不规定为劳动监察的对象。
劳动法之所以向保护劳动者倾斜,这是因为:(1)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2)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生存。
所以,在法律上,需要特别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
5.第五章:法律关系一、名词解释题1.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所确认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发生、续延、变更、暂停或终止的客观情况。
第六章:劳动法主体一、名词解释题1. 用人单位团体用人单位团体,是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
2.(我国)工会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二、简答题1. 简述劳动者资格的特征。
公民的劳动者资格主要有下述特征:(1)产生的时间和根据方面。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开始于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以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为根据。
(2)终止的时间和原因方面。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均由于公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同时终止,认定公民劳动能力是否完全丧失应以国家规定的标准为依据。
(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相互关系方面。
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统一而不可分割,一般都只能由本人实现,不允许他人代理。
(4)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制约因素方面。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受到的许多限制,对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来说,并不存在。
2.什么是劳动者的资格?它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公民成为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前提条件,这在法学上统称为劳动者资格(或称主体资格)。
它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
其中,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要受以下主要因素的制约:(1)户籍。
(2)职数。
(3)制裁。
劳动行为能力主要取决或受制于下述因素:(1)年龄。
(2)健康。
(3)智力。
(4)行为自由。
3.用人单位的资格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用人单位的资格,其内容包括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两个方面。
其中,制约用人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有:(1)职工编制和招工指标。
(2)职工录用基本条件。
(3)工资总额和最低工资标准。
(4)法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5)社会责任。
用人行为能力的范围主要受下述因素的制约:(1)财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