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君子不器”
- 格式:pdf
- 大小:198.87 KB
- 文档页数:2
你怎么理解「君子不器」?此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原话为子曰:“君子不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有点意思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
不过不得不佩服孔子智慧,这里指的是:君子不能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主要集中在“君子”、“器”这两个关键词上的解释问题。
同时这里会衍生出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是器?其二:君子不器?什么是器?器,就比较容易明白,器具的意思,也可以指的是某一种才能或者技能。
《繫辞传》上提到,何为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论语集释》中为此句子做出如下解释:【集注】:“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而在当时社会里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喝酒器具就分为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细分的很明确。
所以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一中用处。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指的君子不能拘于某一种的才能或者技能。
那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说,这就要提到孔子的生平,大家都知道孔子少时因贫穷,为了谋生多学几项手艺,但是孔子认为这些才艺、技能只是谋生的手段,从而是「鄙事」。
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多才多艺。
这里你们也许会有点糊涂,那到底是专注于一才一艺?还是要多才多艺呢?其实「君子不器」这句话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带点哲学意味。
「君子不器」说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也不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而游于艺,换句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最后推荐几本解说《论述》的优秀的书商务印书馆《论语集解义疏》(共4册)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2册)邢昺的《论语注疏》73赞踩 20评论分享举报建章看世界文化问答达人01-18 21:32 关注器者,器具。
“君子不器”直译就是:君子不是什么器具。
“器”是用以对才能的赞美与比喻的,比如我们平常赞某人是个“大器之才”。
孔子曾经赞美过子贡是“器也”: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不器”该如何理解?君子不器。
是《论语》中的一句话。
解释起来其实也不复杂。
即:君子不能象器物一样(局限于某一种用途)。
如果中学生考试,这样回答应该就可以了。
我相信提问者应该知这样的答案,之所以再来提问,定然是希望得到一些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或是儒家文化方面的内容,下面谈点个人理解。
“君子不器”四个字,先说君子。
我想问一下,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所谓的贤人肯定是品德高尚之士,比如颜回、子路,子贡,子夏,子张,曾参,公冶长等等,他们是不是君子?答案是肯定的,他们都是君子。
可是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这祥一段: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曰:瑚琏也。
瑚琏是古代祭祀的时候用的礼器,是很贵重的。
不管瑚琏代表的具体作用是什么,总之是有重要作用的。
在这里,孔子亲口比子贡为器,而子贡并不以为器而沮丧。
既然是“君子不器”,那岂不是连孔子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之一的子贡也不是君子了?显然不是这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君子一词具有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即互相联系,又互不相同,一层意思表示社会地位上是国君之子,是未来国家的领导者,国君的继承人;另一层意思是道德高尚。
孔子办学,培养的是君子人格,这是道德层面上的,让每个人都品德高尚。
从现实的层面上来说,孔子教授学生的又是治理国家的学问,这里君子之道又是指社会地位,指国家领导人治国之大道。
至于耕田种菜这样的“小人之道孔子是不教的。
显然,孔子的学生不都是国君之子,而是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这正是孔子做为万世师表为人所敬仰的原因。
所以,孔子虽然说过“君子不器“的话,但他的优秀弟子大多为“器”。
既使是现在,“器“这个字还是正面的,比如,我们说一个孩子有出息会说,“这孩子真成器。
“觉得一个人能干大事,会说“这人有大气“。
所以,君子不器之“君子“。
用现代话说,就是领导者。
而且这个领导者不是部门领导,而是全局的领导。
而部门领导,是可以用器相比的。
君子不器的理解和认识一、前言君子不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它既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君子不器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君子不器的概念1. 君子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身份和地位,指有德行、品格高尚、能够以身作则引领众人的人。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还具有追求道德完善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内涵。
2. 器器指外在形式和物质表现,如礼仪、知识、技能等。
在儒家思想中,器主要指外在形式和礼仪规范。
3.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即指君子应该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强调道德修养而非礼仪规范。
这就意味着,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高尚纯洁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三、君子不器的内涵1. 君子不拘泥于礼仪规范在儒家思想中,礼仪是一种外在形式,只有内心真正高尚纯洁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不应该局限于礼仪规范,而应该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2. 君子注重道德修养君子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道德完善。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3. 君子具有高尚情操和品格君子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品格,能够以身作则引领众人。
他们不但自身具有高尚品质,还能够影响周围的人。
四、君子不器的实践意义1. 弘扬传统文化君子不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弘扬这种精神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 增强个人道德修养通过了解和实践君子不器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个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注重内在品质,追求道德完善,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君子不器的现实意义1. 培养高素质人才君子不器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还具有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
2. 促进社会进步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够注重内在品质、弘扬君子不器精神,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进步。
3. 增强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说文解字君子不器
“君子”指立志成就德行的人,“器”泛指各种具有特定用途的器具。
这句成语点出了君子与一般人的差别。
拥有一种专长是社会分工合作的要求,君子也不例外。
但是孔子认为君子的目标并不局限于此,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除此之外还应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
“君子不器”,并非君子什么都不会,而是不要把自己当做器具而已。
如果你拥有一种专长,不要只把自己当做这种专长的工具而已,还应该注意到君子对生命有全方位的要求。
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而成为君子就是要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完成我们生而为人的使命。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广泛学习文献知识,并遵守礼的行为规范而发展良善德行。
孔子教学的四项重点是文、行、忠、信,文献知识、行为规范、忠于职守、言而有信。
孔子还认为一个君子的养成所要凭借的条件是:靠着读《诗》启发向上的意志;借由学礼具备处世条件;经由学习音乐达成教化的目标。
由以上资料可知,经由这样的养成过程,君子是一个能拥有广泛文化知识,并能主动实践社会规范,且怀抱崇高理想的人。
这样的人,虽然在社会的分工之中,也会具有某种特定身份与用途,但对孔子来说,君子不能只以成为某个领域中的专才、图得衣食温饱为满足。
还应发挥所学,在自我的要求与工作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理想。
Q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具备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
而君子不器,即指君子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器物,应该是具有德行、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君子不器最早见于《中庸》一书中,其中说道:“君子不器,其行也器,其庸也垂。
”指的是君子在行为方面应该像器具一样,具有规范、有序等特点,但在品德、知识、修养等方面不应局限于器物的特点,
而应该全面发展。
君子不应该只有一种特定的技能或特长,而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情况的需要。
同时,君子应该有足够的心智和知识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心有所属,行有所优。
君子还应该具备超越自身利益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感
受和权利。
君子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自我实现和满足,而应该在自我和
他人之间做出平衡和调和。
而这种平衡和调和,需要君子具备全面的
心智和思想。
因此,君子不器应该被理解为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德行、知识、修养
等方面的发展,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器物表面的规范和有序。
君子应
该像器物一样有规范和有序的行为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他应该具备更深层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以及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君子,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论语君子不器读后感“君子不器”,就这么四个字,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我思想的湖泊,激起层层涟漪。
最初看到这四个字,我心里直犯嘀咕:啥叫“君子不器”呢?器嘛,就是器物呗,锅碗瓢盆、瓶瓶罐罐之类的东西,难道君子不能像器物?这有点奇怪啊。
后来仔细一琢磨,才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
你想啊,器物它的功能是很单一的。
就拿杯子来说,它就只能用来装东西,要么装水,要么装茶,你总不能让杯子去写字或者唱歌吧。
但是君子不能这样,君子要是像杯子一样只能干一件事,那多无趣、多没出息啊。
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人。
有的人呢,就只埋头做自己那点小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别的啥也不管。
就像一个只知道转的小齿轮,虽然在整个机器里有点用,可要是机器不需要这个小齿轮了,他就傻了眼。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就像我理解的君子一样。
他们多才多艺,适应能力超强。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本职工作是做会计,按道理说整天就是和数字打交道。
可是呢,他们公司要搞个小活动,他居然能写文案、能布置场地,还能上台主持节目,把大家都惊到了。
这就是不器的表现呀。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君子不器也是一种对生活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觉得自己就只能干某一种事,那他就错过了太多的风景。
世界这么大,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
像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画画,有一次被朋友拉着去参加一个户外写生活动。
一开始我想,我这水平肯定丢人丢到家了。
可是真正拿起画笔,跟着大家一起画的时候,我发现画画的过程超级有趣,虽然画得不好看,但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乐趣,这要是按照“器”的思维,我就永远也体验不到这种快乐了。
而且,君子不器还让我觉得在学习和成长上要有一种“贪心”。
不能只学一门知识或者技能,要像个小海绵一样,啥都吸收。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只专注于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觉得其他的课程都是浪费时间。
可是毕业后,那些学了很多不同知识的同学就特别吃香,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不过呢,要做到君子不器也不容易。
君子不器的六种解释
1.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把人看成是器物,而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
他们不会把人当成一件物品来使用或者处理,而是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2.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而是注重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他们不会因为金钱和地位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品位,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3.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看得太重,而是谦虚和谨慎。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才华而骄傲自满,而是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4.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他们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享受,而是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尽力帮助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5.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只注重表面的礼仪和形式,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
他们不会只注重外在的形象和礼仪,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素质,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生活和社会。
6. 君子不器指的是真正的君子不会只追求一时的快乐和享受,而是注重长远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
他们不会只追求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而是注重长远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君子不器”浅析
“君子不器”,这句话来自荀子,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人性的一种解读。
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仅仅是一种器物,而是一种人格。
在古代,人们把君子看作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他们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正义、勇敢、慈悲、尊重等美德。
古人认为,君子应该遵守道德准则,以礼来安抚百姓,做到诚实守信、宽恕对待他人,以守正不阿为大。
君子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行为,他们的行为应该是遵守道德准则的,不应该贪婪、欺骗、放肆、蛮横,而应该理智、慷慨、宽容、安静。
君子也应该具备正义的信念,正义是人们认可的一种道德标准,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此外,君子还应该具备智慧,他们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能够深刻地理解世界,能够正确地判断事情,而不是仅仅靠感觉。
君子应该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做人。
“君子不器”,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指出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可替代的,人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像木头一样的器物。
总之,“君子不器”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器物。
古人以此来
彰显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古今中外都把它当做是一个值得人们参考的道德准则。
君子不器解析
君子不器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论语·为政》。
它的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而更强调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和人生理想。
在理解“君子不器”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讲,“君子不器”可以被理解为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塑造为某种特定的形状或用途,他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这与《易经·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相呼应,即不被具体的形象和用途所束缚,能够超越形而上的道体之中。
其次,“君子不器”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适合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指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如物质条件、社会环境、人性和人生经验等,而本质上不具备成为君子的品德和能力。
如果这些人被强行植入君子的角色,就像一个制成品一样,那么这个过程将是徒劳的,他们永远无法真正成为真正的君子。
最后,“君子不器”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人的道德和品德素质方面的提醒和警醒。
它强调的是君子的品质和内心的道德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一个人的能力和个性。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如谦虚、正直、勇敢、宽容、寡欲等等。
综上所述,“君子不器”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自我修养的人,不要被世俗的观念和规则所束缚,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成为一个真正有品质和内涵的人。
君子不器的典故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能用来装物品,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想、道德和品质。
这句话的背后有很深刻的道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器皿通常只是一种可以使用的物品,而良心、诚实、稳重等品质则是最重要的。
因此,君子应该有一些优良的品质和道德标准,以便他们在必要时可以发挥作用。
君子不器这句话也说明了人类所具有的本质上的不同。
人类天生不是物品,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意识。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人类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素质而非外在形式。
因此,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人们的外表和物质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本质。
总的来说,君子不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良心和品质,不能像器皿一样只被用来装载物品。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经典格言,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有很大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