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经》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开宗明义章第一》《孝经》开篇即阐述了孝道的根本意义。
我深刻认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孝道不仅仅是敬养父母,更是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表现。
通过学习《孝经》,我明白了孝道的内涵,即:敬亲、慈幼、尊长、亲仁。
感悟心得: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时刻铭记孝道,将孝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二、《天子章第二》本章讲述了天子应如何践行孝道。
我认识到,作为一国之君,天子应以孝道治国,关爱百姓,使国家繁荣昌盛。
天子应以身作则,为天下人树立榜样,使孝道深入人心。
感悟心得: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职责,但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诸侯章第三》本章讲述了诸侯应如何践行孝道。
诸侯作为一方诸侯,应以孝道治理国家,关爱百姓,使国家安定。
诸侯应尊老爱幼,亲仁善邻,以德服人。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身边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夫章第四》本章讲述了大夫应如何践行孝道。
大夫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以孝道修身齐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夫应尊老爱幼,关爱下属,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齐家,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士章第五》本章讲述了士人应如何践行孝道。
士人作为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士人应尊老爱幼,关爱百姓,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六、《庶人章第六》本章讲述了庶民应如何践行孝道。
庶民作为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庶民应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经心得体会孝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描绘孝敬父母的情感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和思考。
阅读《孝经》让我深受启发,不仅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感悟到孝道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首先,阅读《孝经》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孝经中描述了众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和行为,如宁死不屈,穿山越岭为母亲寻找药材的故事,以及悲痛欲绝为父母服丧的情景。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或者做表面功夫,而是要内心深处有真挚的感情,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让我意识到,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情感的延伸和表达。
只有真正尊重和关心父母,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孝道。
其次,阅读《孝经》让我意识到孝道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孝经中提到了孝顺父母与个人品德的关系,如孝顺父母能够对个人的品质进行塑造和提升。
这让我意识到,孝道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部分,通过孝敬父母,我们可以培养出真诚、守信和责任心等美德。
同时,在孝道中,我们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父母的要求可能与我们的期望不一致,但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谐的发展。
最后,阅读《孝经》让我认识到孝道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孝经中强调了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之间的联系,如“子孝则家治,家治则国治,国治则天下治”。
这让我明白,孝道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孝顺父母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尊重和关爱,而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因此,通过培养和传承孝道,我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阅读《孝经》不仅让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认识到孝道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它教会了我如何真正尊重和关心父母,如何通过孝道的修习让自己更为完善,如何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孝经的意思理解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以下是对《孝经》意思的理解:
1. 孝道的核心价值:《孝经》认为,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是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等行为都是体现孝道的具体表现。
2. 孝道的实践方法:《孝经》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等。
这些方法强调了尊重父母的意愿、维护家庭和睦、不贪图个人私利等原则。
3. 孝道与政治治理的关系:《孝经》认为,孝道不仅是一种个人品德,也是一种政治治理的理念。
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够以身作则地践行孝道,就能够赢得民心、稳定社会。
4. 孝道与人性的关系:《孝经》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孝道之心。
但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选择,有些人可能会偏离孝道的道路。
因此,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道的核心价值、实践方法以及与政治治理和人性的关系。
通过学习和理解《孝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
识和践行孝道,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孝经》介绍
孝经呀,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特别厉害的一本书呢。
孝经里讲的孝,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道理。
它就像一个和蔼的长辈在你耳边唠叨,告诉你要好好对待父母。
比如说,它会告诉你,日常里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多么重要。
咱想啊,父母辛辛苦苦把咱拉扯大,要是咱整天对他们拉着个脸,多让他们寒心呀。
这里面还提到了不同身份的人该怎么尽孝。
像当皇帝的,得用自己的德行去给百姓做榜样,这也是一种孝呢,因为他的江山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把国家治理好了,就是对祖宗最大的孝顺。
而咱普通老百姓呢,好好照顾父母的起居,关心他们的想法,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孝。
我觉得孝经特别有人情味的一点就是,它不是让你机械地去尽孝。
不是说只给父母吃的喝的就完事儿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就好比父母想去跳广场舞,你不能觉得丢人,就不让去,得支持他们,这才是真的孝顺。
而且呀,孝经里的故事也特别有趣。
虽然书里不是全是故事,但那些道理就像故事一样能钻进人心里。
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家庭温暖智慧的小宝库。
你要是在家庭关系里遇到困惑了,翻翻孝经,说不定就茅塞顿开了。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孝是可以传承的。
你看,父母孝顺爷爷奶奶,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也会自然而然地孝顺父母。
这就像一个美好的链条,一代传一代。
从古代到现在,孝经的影响力一直都在。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默默地教导着人们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做一个有温度、懂得感恩的人。
《孝经》读书心得收获与体会
《孝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它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对于人们的行为和品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孝经》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父母是我们的恩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用心去孝敬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尊敬长辈,学会倾听他们的教诲,尊重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这种尊敬长辈的态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对孝道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偏差。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最后,《孝经》让我明白了孝道的内涵。
孝道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孝感。
我们要用心去孝敬父母,用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用心去尊重长辈,用心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
这种内心的孝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础。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孝道的内涵和价值,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孝道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孝经读后感300字
《孝经》读后感。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孝道似乎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人们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而忽略了家庭和亲情。
读完《孝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孝经》中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日不见,如三年。
”这句话告
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且我们应该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更别说是每天都能见到父母了。
我们应该意识到,父母的健康和幸福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应该尽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孝顺。
另外,《孝经》中还提到了孝敬父母的方法,“父母之年,当为孝服;父母之好,当为报效。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们应该尽量为父母分担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应该尽量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关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会更加努力地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时,我也会将孝道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孝道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让孝道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第1篇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孝道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孝经》名义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孝经》名义的内涵《孝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孝道之经”。
其名义中的“孝”字,意为孝顺、敬爱,是对父母、长辈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孝经》名义体现了孝道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老爱幼:孝道强调尊敬长辈、关爱晚辈,这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长辈是家庭的支柱,晚辈是家庭的希望。
尊老爱幼是孝道的核心要求。
2.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孝敬父母就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关心父母的情绪,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3. 忠孝两全: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在古代,忠孝被视为一个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4. 仁爱之心:孝道体现了仁爱之心。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一个有孝心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二、《孝经》名义的感悟1. 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通过学习《孝经》名义,我深刻认识到孝道的内涵。
孝道不仅仅是尊敬长辈、关爱晚辈,更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孝道,关心父母、关爱家人,传递正能量。
2. 增强家庭观念《孝经》名义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家人,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培养良好品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学习《孝经》名义,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如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
这些品德将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践行孝道于实际行动《孝经》名义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美,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孝经》读后感悟《孝经》作为儒家经典,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对人性、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种深入剖析。
在阅读《孝经》之后,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和人生智慧。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是为人之本,是做人做事的检验。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往往忽视了家庭和父母的重要性。
然而,《孝经》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失去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那么这些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孝经》还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和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庭,尊重父母,用孝顺和关爱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此外,《孝经》还提到了君臣之义和国家的治理。
它认为,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的基础。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君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安定和谐,人民也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种观念虽然是在古代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任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最后,我想说的是,《孝经》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百科全书。
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和如何践行孝道。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家庭、尊重父母、关心社会、忠诚国家。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成员、一个社会成员和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总之,《孝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的经典。
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关爱家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孝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忠诚国家,从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和一个更加有价值的公民。
孝经心得体会的读后感(精选5篇)孝经心得体会的读后感篇1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当身体力行的。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异常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
《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
”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一样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
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孝经心得体会的读后感篇2”你明白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于毁,孝之始也”。
我的全部都来自于父母,作为儿女,应当像孔子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好自我;作为儿女,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个严父慈母,应当满怀感激;作为儿女,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这样一副容颜、这样一个躯体、这样一颗心灵,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我们还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实却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我这样一副面孔,羞涩闭门不出,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我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给了自我这样一个身材,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终,矮的想尽办法把自我拉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甚至是绝食;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如此般不爱惜自我,回头想想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浮云般的虚荣心吗?到头来还不是逃可是岁月的雕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你有听过吗?“夫孝,始于侍亲”。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3篇《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孝经》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可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一样等级的人应当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一样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之后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一样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我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我为先还要先其兄。
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
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一样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我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
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孝经》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2 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头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百善孝为先
——从《孝经》看孝道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
在道家《庄子·天运》里面就提到了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孝道本是作为子女谨记于心,恪守遵行的。
别忘了,孝道,不仅是一份
责任,更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永远无法割舍的爱。
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匆匆忙忙,不曾停
下他们那忙碌的脚步,孝道似乎被渐渐冷落了,难道物质的享受真的就那么重
要么?当他们回过头来真的不曾后悔当初的选择?真的不曾怀疑自己所走过的
道路?在这花红酒绿的世界中,即便是圣人也难保不会迷失吧?穷苦的人,为
了一天三餐而奔波劳碌;富裕的人,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地位更牢固甚至更进一
步而绞尽脑汁。
这样看来,尽孝真的不可能啦?孝道真的不符合这时代的潮流?在各种各样的欲望中真的要低下那数千年来高昂的头颅?
诚然,现在的青年,不专心学习,打架、逃学是屡见不鲜的了。
有的,不
顾父母的辛苦,回家后母亲做的菜不合心了,抓起碗就往地下摔,一跺脚,指
着父母的鼻子就“开战”,什么难听的话都蹦出口了!有的还是网吧里的“大
地主”,一坐就是一两天,不吃不喝,更谈不上回家了!让父母在家担心不已、坐立不安就罢了,末了还得等父母三请四请的请回家,有时磨破嘴皮,到最后
还被子女大骂一通,撞了满头灰。
有的,挥金如土,把这种习惯当作阔气的表现。
经常不回家,父母的好言相劝全当耳边风了,左耳进右耳出。
好了一两天,又不见踪影了,还三天两头的打电话要钱,久不久还惹出了事……难道年轻一
代真的被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征服”?难道他们就不曾听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恩情?。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厉娘;车前
留母在,三子免风霜”的闵子骞单衣顺母;“葬父贷孔无,仙姬陌上逢;织线
尝债主,孝感动苍穹”的董永卖身葬父;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的王裒闻雷泣墓?虽然,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做得惊天动地,但起码我们也要让父母能够不挂心,让父母能够静下心来享受晚年的快乐!让
他们劳累了半辈子的心能够有一刻的宁静!
又或者我们并非没有孝敬父母之心,但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等我有了钱,
一定好好孝敬他们;等我买了大房子一定接两位老人来住;等我忙过这段时间
一定回家看他们……我说,那是不可能的,等待你把钱挣到手了,爸爸妈妈的
牙还能啃得动青包米吗?等你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
能上得去飞机吗?等你有……爸爸妈妈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承诺,但结局往往都是令人遗憾!这或许不能怪我们,我们真的有一颗想父母快乐幸
福的心,但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救的生命是无法挽
回的。
因为,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
但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还有父母可以去孝顺!只是我们中有很多人并
不珍惜!其实,我只是想,老人已年老难动,究竟还能有多少个春秋?别让日
后自己徒增遗憾,落泪以视悲哀!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就后悔也
无补于事啦!常言道“为国尽忠,在家尽孝。
”“孝尽父母的事情永远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钱能够得到全部表达的。
他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他吃不了
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
了我们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他所缺的应该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
他们所缺的是在他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茶水,在他寂寞
时候的陪伴,儿女在外都忙能每周按时聚在一起,在他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
当我们回过头来,我们当初想要做得一切都已经晚了,我们就会不断的想
是不是当初我们就做错了呢?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时,对爸爸妈妈的孝心,
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的吗?虽然我们没有亿万家产送给父母,但我们能送一束鲜花;虽然我们没有豪华的小轿车带父母出门旅行,但我们能
牵着父母的手陪他们散散步……其实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要一点温暖。
我们应该尽我们的能力,为他们尽孝!
“感恩”我们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却不能认识到它的真正含义,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为我们撑起了
一片爱的天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
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我记得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
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
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
试问:“你们的感恩在哪里?”
尽孝,不仅仅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立足根本,所谓“万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只顾自
己的舒适、安逸,自私得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会去关爱他人呢?
“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
”正是那聚首的
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们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让我们怀着那颗赤诚的心,
走啊走……我们的足迹会成为一条永恒的路——孝道。
而在这条路上,交融了
一种亘古不变的最美丽的爱——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