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23
第1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修改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1. 认识中华文明本土原生、多元发展、互相影响的特征。
2. 了解夏朝、商朝、西周王朝相继的历史,感受中华早期政治文明。
3. 知道商朝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文字,及商周青铜器冶铸的高超水平。
【新课导入】直接导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国家产生并且先后建立起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和甲骨文也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并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根据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角度切入,了解我国史前历史。
【新课讲授】一、史前文化遗存1. 引导学生回忆中西对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引起兴趣。
出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了解读图的基本方法(看标题、图示、位置等),思考问题:中国原始人类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感受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很高,进而初步体会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简单工具的使用和制作只能初步满足原始人类的生存需求。
2. 重点关注两处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通过一系列出土的考古文物来推测原始人类的农耕生活,感受原始农耕的出现和兴起,了解农耕生活发展的标志。
考古文物和研究分析:半坡遗址:出现农业活动和渔猎业等,开始定居,制作彩陶等。
河姆渡遗址:玉器作为祭祀礼器,原始的天地、祖先崇拜已经出现;制作黑陶。
两处遗址皆出现了原始农耕的痕迹,出现了农作物种植、牲畜蓄养、陶器制作和聚落,原始农耕的出现是原始人类搬出山洞或树巢,开始定居下来,为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
除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中华大地上还有诸如此类的遗址,如良渚遗址、龙山遗址等,各地区物质、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3. 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演变随着物质资料的富余和集中,社会组织发生相应变化,部落形成。
而不同部落之间对于人口和土地的争夺引发了频繁的战争,就出现了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就是早期神话传说中的原始人类中最有名的两个部落首领。
中职历史第一课史前期与夏商周更迭1. 史前期概述史前期是中国历史的最早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7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来了解史前期的情况。
在中国的史前期,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渔猎为生,居住在山洞和临时建造的简陋住所中。
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还会制作简单的陶器。
史前期的人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因此他们会进行祭祀和葬礼。
史前期的主要考古遗址有大约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
这些古文明的发现使我们更加了解史前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2. 夏朝的兴起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起点。
根据传说,夏朝的创始人是禹,他治水有功被封为夏后,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首都在今天的陕西省和河南省的一带。
夏朝的时期是从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元前约1600年,历时约47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时期,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记载在史书上的王朝,但夏朝的具体存在与否一直备受争议。
夏朝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官员由世袭制和官吏选拔制相结合来任命。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民主要从事农耕和养殖。
夏朝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创造了夏文字,并且传承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
3. 商朝的兴起与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它是夏朝的后继者。
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的创始人是汤,他推翻了残暴的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一带。
商朝的时期是从公元前约1600年至公元前约1046年,历时约550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他们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大,文化和经济繁荣。
商朝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官员的继任方式与夏朝相似。
商朝发展了纺织和冶金技术,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提高。
商朝的文化非常繁荣,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发展了卜辞、金石铭文等文化艺术形式。
4. 周朝的兴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是最长久的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