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主要河流一、主要河流及其特点(一)长江1、发源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山西南侧的沱沱河。
2、流经省市及注入海洋长江共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分别是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最后流入东海。
汉武帝在思想上大兴儒学,重用大儒学家董仲舒,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地位长江是我国也是整个亚洲最长最大的河流。
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二)黄河1、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
2、流经省市及注入海洋黄河共流经9个省、自治区。
分别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
最后经山东省东营市流入渤海。
3、地位黄河是我国也是整个亚洲第二大河流。
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流。
(三)其他河流1、珠江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水运量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且人均径流量位居全国第一、2、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
黄河共流经9个省、自治区。
分别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
最后经山东省东营市流入渤海。
3、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发源于天山,最后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主要河流(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湖分布最广的地区,分布着我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其中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二)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首先,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其次,纳木错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咸水湖)。
最后,森里错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中国水资源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水资源地理概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全国共有22条主要内流河流域,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1%,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的6%,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则水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这也是中国水资源地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中国主要河流地理特点1.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黄河源自青海省,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河南五个省区,并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约75.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沿岸土地资源。
但由于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使得黄河在流经干旱地区时,水量急剧减少,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长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湖南、重庆、宜昌等十一省区,并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沿岸土地资源。
长江上游地区为高原山地,中游地区为平原丘陵,下游地区为低洼平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造就了长江流域丰富多样的水资源地理特点。
3.淮河淮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区,最终注入黄海。
淮河流域面积约25.2万平方公里,水资源相对充沛,地理位置优越。
淮河流域气候宜人,降水充沛,适合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中心地区之一。
4.珠江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广西、广东两省区,最终注入南中国海。
珠江流域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珠江流域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足,适合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被称为中国南方的“水乡”。
5.黑龙江黑龙江是中国第四大河流,流经内蒙古、黑龙江两省区,最终注入东海。
黑龙江流域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水资源相对充沛,地理位置优越。
中国各河流水文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数量多、流程长。
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大约有5万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79条。
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巨川。
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列第三和第五位。
同时,澜沧江、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等也都属于世界大江大河之列。
另外,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就长度而言,也堪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
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
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在世界世川中,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发源,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皖、苏、沪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延至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省、自治区。
长江水系庞大,浩荡的长江干流加上沿途700余条支流,纵贯南北,汇集而成一片流经18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8.8%。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它们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过黄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积以嘉陵江为最大,为16万平方公里;长度以汉江最长,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丰,为877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部量的36%左右,等于20条黄河。
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简单介绍黄河的特点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水流量第二大的河流。
黄河因其泥沙丰富、水量巨大而得名,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黄河的特点如下:
1.泥沙丰富:黄河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沿途流经黄土高原等地区,携带大量泥沙。
因此,黄河被称为"
中国的泥河"。
这些泥沙的沉积为中国北方的土壤肥沃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2.水量巨大:黄河年平均径流量很大,是世界上水量第二大的河流,仅次于亚马逊河。
它源源不断地
向东流淌,为中国北方的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3.河道易变:由于黄河上游冰川融水的输入和下游降雨的影响,黄河河道经常发生变化。
它被称为"
中国的悲剧河",因为其频繁的洪水和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水患和灾害。
4.文化历史底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黄河文
化对中国的历史、语言、宗教、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
水资源过度开发、湿地退化等。
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总的来说,黄河是中国的重要河流,具有丰富的泥沙和水量,但也面临着河道易变和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 **水量丰富**:中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较为丰富,因此河流水量也相对较大。
2. **水位季节变化大**: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中国外流河的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在雨季,由于大量降雨,水位上涨;在旱季,则可能出现水位下降的情况。
3. **含沙量较小**:与一些其他国家的河流相比,中国外流河的含沙量相对较小。
4. **结冰期有差异**:中国外流河的结冰期受到纬度、海拔和气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而纬度较低、海拔较低的河流则可能没有结冰期。
5. **汛期和枯水期分明**: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外流河的汛期和枯水期也十分明显。
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这时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也相应增加;而枯水期则出现在春季和冬季,这时降水量少,河流水量也相应减少。
具体到不同河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
例如长江和珠江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且无结冰期;而黄河则是中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流量也相对较小,且部分河段存在结冰期;黑龙江则是中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理学
家。
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少(森林茂密)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3、内流河水文特征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4、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胡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胡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黄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
(初冬和早春)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
长江黄河知识点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它们在中国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历史演变三个方面介绍长江黄河的知识点。
地理特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藏、四川、湖北、上海等地,最后在江苏南京注入东海。
长江的水流湍急,水质丰富,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流经甘肃、宁夏、河南等地,最后在山东的东营注入渤海。
黄河因为沙土丰富,经常发生泥沙灾害,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的悲歌”。
长江黄河的水质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河流文化。
文化意义长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长江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长江流域的武汉是中国的“九省通衢”,被誉为“中部咽喉”。
武汉也是中国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长江流域还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宜昌、重庆和南京等。
黄河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泉。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河流域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址,如兰考、尧都、安阳等。
历史演变长江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江流域出土的许多文物和遗址证明了这一点。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也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工业中心。
长江沿岸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和王朝的聚集地。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常发生战争和动荡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减少灾害对人民的影响。
总结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它们在中国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了解中国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演变,学习长江黄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长江黄河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历史演变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长江黄河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中国的领土广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
在这样的条件下所发育的河流,与世界同纬度其它国家或面积相当的地区和国家相比,则不尽相同,具有自己的明显特点,主要是:数量众多,水量丰沛,水系多样,资源丰富。
(一)河流众多,源远流长数量多,流程长,是中国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 000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尚有79条。
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
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别列为第三和第五位。
此外,流经或发源于中国的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黑龙江,也都在世界最长的十大河流之列(表1)。
中国陆地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的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
甚至面积为中国两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大河条数也仅为中国的2/3。
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
中国的河流虽多,但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
一个地区河流的多少,常用河网密度表示(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
中国的河网密度总的趋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
中国东部地区的河网密度都在0.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而西部内陆区几乎都在0.1以下,而且有大片的无流区(即河网密度为零)。
东部地区的南方和北方也相差很大,南方几乎都在0.5以上,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都在2.0以上,长江三角洲甚至高达6.7。
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河网密度一般在0.2~0.4,地势低平的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一般都在0.05以下,甚至出现无流区。
中国外流区的河流几乎都沿着3个地形斜面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向东的地形斜面属于太平洋流域,面积最大,约为54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7%。
众多的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西岸的各个边缘海,故又可分成若干个海的流域。
自北向南有:黑龙江属鄂霍次克海流域;图们江、绥芬河属日本海流域;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和淮河等属黄、渤海流域;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属东海流域;韩江、珠江、元江、澜沧江等属南海流域。
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
个省(市,区)。
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
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上游大量引水,用水,浪费,污染严重等。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
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
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
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
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
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①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
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
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②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
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④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
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