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感作文教案设计及反思康晓亚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习作:写读后感》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根据所读内容,写出个人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 教学准备:•课文或故事书籍•笔、纸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或文章,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为什么读后感重要。
第二步:讲解1.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介绍一些写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篇课文或故事书籍,阅读后书写读后感。
2.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写出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改进读后感的表达方式。
5.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习作:写读后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后的个人感受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这可能与平时阅读量和写作训练不足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多思考书中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引导,相信学生的写读后感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更高的水平。
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知识,理解读后感的特点,学会写作读后感。
2.能够根据阅读内容提炼感点,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写读后感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读后感的特点,学会写作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2.养成读思结合、写读后感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早已不经意间写下自己的感想:看视频,弹幕相伴;遇奇事,微博同行;访美景,朋友圈相随。
读书,亦有所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每一天都与书本相伴,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后,我们的心灵总会产生震荡和共鸣。
当我们把自己点点滴滴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记录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我们该如何写读书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写读后感。
二、活动一:了解读后感1.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2.读后感的特点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深化。
三、活动二:找准感触点1.读好原文——读是感的基础(1)读原文时,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懂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内容,赏析文章的特色,而且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懂原文“分文体”记叙类文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某种品质、语言行动事件等。
议论类文体:把握作品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习作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上一课学完《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 学习重点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1.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复述读过的课文。
2.请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和主题。
3.要求学生通过习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读后感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习作。
5. 活动设计1.请学生自行准备习作,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出发,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习作,分享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反思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所学。
三、作业布置1.布置学生完成习作并交到老师手中。
2.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课外书籍或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
四、课堂延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习作进行点评和整理,展示优秀习作,鼓励学生的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通过习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次作文《读后感》讲评第二次作文讲评编号:《读后感》作文讲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同学们,上周大家选取了自己读过的最喜欢的战争文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
老师对B组的同学做了详批。
针对这次作文,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
(板书:讲评《读后感》)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本)请大家齐读。
从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或自读材料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呢?(1)必须是写有关战争的文章,这是习作的限制。
(2)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
)(3)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总结本次习作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在认真复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全班人,有人习作比较成功,人习作非常突出,人习作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欣赏佳作(一)同学的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
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讨论:3、谈评语。
(二)同学的1、欣赏了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同学的习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 教材分析《学写读后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例子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读后感这种文体较为陌生,不知道如何下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和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炼文章要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生动、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示例法: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结构和要求。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4.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撰写读后感,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练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读后感写作练习题。
4.参考资料: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阅读和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其写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学习。
随后,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感悟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八年级语文2月21日学案课题 :学写读后感主备人:黄杰学习目标: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学习难点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二、方法点拨怎样写好读后感呢?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
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2.针对材料,亮出感点。
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第一题,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如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最深的感触就是:当你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时,你要顽强地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很精彩。
这些都是“感点”。
注意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述读材料。
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会被深深感动,有人读《红楼梦》会潸然泪下,有人读“武松打虎”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学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
(板书:写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4.什么是读后感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
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
通过谈话交流,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谈话中使学生初步接触了“读”和“感”。
二、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边读边思考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读《...》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夏李实验学校康晓亚读《...》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
(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学习写读后感。
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
读《……》有感
读《……》后想到的
读《……》的感想
读《……》后的感想
读《……》后
《……》读后感
《……》读后
我读《……》
有感于《……》
②、读后感的写法。
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
)
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
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
(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
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
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反思:这篇教案设计是为了教而教。
它重点强调了怎么写读后感,它给了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是千篇一律。
而我们学习写读后感,一方面是学会做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老师一走进课堂,就说“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学生听了就头疼,因为他们本身就畏惧作文,,这不犹如当头一棒?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作文,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而不感到是在学枯燥乏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