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物理 复习方法指导 第三章 质量和密度典例点拨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典例点拨课时质量和密度知识梳理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国际单位是kg,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天平)。
2.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地址变化而改变。
3.寒冷的冬天,在一个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瓶盖,夜晚把它放到室外,第二天清早发现瓶里的水结成了冰,而瓶子破裂了,破裂的原因是同样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瓶子撑裂。
4.单位换算(1)50 t=g(2)20 g=kg(3) mg=0.25kg(4) 360 =(5)30 L=30=mL(6) =2.7(7)7.9 =kg/5.天平的使用方法:(1) 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
(水平调治)(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治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横梁平衡调治)。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治游码的地址。
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看出是加多了,而取出这只最小砝码又嫌少,这时应经过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7.在使用量筒时,第一要看清量筒上的单位,再认清量程,尔后弄清它的分度值。
8.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3.1-1所示,其中乙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60mL。
图3.1-19.体积不同样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不变的,不同样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样的。
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响了物质的特点,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点。
10.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1 水的质量是kg。
11.制作风筝要采纳密度较小的资料,制造机器的底座尽可能采纳密度较大的资料。
(选填“较大”或“较小”)考点典例考点1 老例方法测量密度纵观近三年的北京市中考试卷,密度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
【物理】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 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下列关于测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让我们体会到估计不是很可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可以避免误差,使数据更精确B.图(2)在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C.图(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让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视线与尺面垂直D.图(4)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用手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答案】B【解析】【详解】A.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B.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在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在读数时人的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正确;C.图(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任意一条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视线与尺面垂直,故C错误;D.图(4)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胡选B.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示图象可知:ρ甲===4g/cm3=4×103kg/m3,ρ乙===0.5g/cm3=0.5×103kg/m3,A.不知道物质的体积关系,无法判断质量关系,故A错误;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7.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A的密度是2g/cm3B.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4.5NC.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200PaD.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750Pa【答案】C【解析】A. 物体A 的密度是:33600g=2g/cm 300cmA A A m V ρ==,故A 正确; B. 物体A 的重为:0.6kg 10N/kg=6N A A G m g ==⨯;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336311.010kg/m 10N/kg 30010m 1.5N 2F gV ρ-==⨯⨯⨯⨯⨯=浮水排,细线对物体A 的拉力为:6N-1.5N=4.5N ,故B 正确;C.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5N ,由于力的作用相互,会产生向下的1.5N 的压力,所以水对烧杯底部增大的压强为:421.5N 150Pa 10010mF p S -∆===⨯浮,故C 错误; D.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420.6kg 10N/kg+1.5N 750Pa 10010m A m g F F p S S -+⨯====⨯浮,故D 正确;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理解,当物体的一半浸入水中时,产生的浮力与物体对水的向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二者相等,据此进行判断.8.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ρ铝<ρ铁<ρ铜),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是(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 【答案】A【解析】金属块的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ρmV=分析可知铜块的密度最大,铝块的密度最小,所以铜块的体积最小,铝块的体积最大;而放入杯子中液面相平,盛水最少的杯子应是体积最大的铝块.B 、C. D 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只能在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B.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答案】 B【解析】【解答】解: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2.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3.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答案】 C【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4.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D. 树枝上形成雾淞【答案】B【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 刻度尺的使用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C. 量筒的读数D. 温度计的读数【答案】D【解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物体.故A错误.B、图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沿竖直方向.故B错误.C、量筒的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量筒的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2)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7.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70N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C. 健康人的体温是25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答案】 D【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0.07m2,故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F=PS=1.01×105Pa×0.07m2≈700N,A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B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37℃,C不符合题意;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大气压的值和手的面积计算压力,中学生百米约14秒,人体温度约37℃,通过液体高度计算液体压强.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答案】 B【解析】【解答】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B、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B符合题意;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不符合题意;D、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结冰是凝固,放热,霜是凝华现象,放热,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吸热.9.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B.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C.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D.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测电笔上端的金属帽【答案】B【解析】【解答】解: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B、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B正确.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必须接触笔上端的金属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2)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3)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10.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①雾的形成②冰化成水③水结成冰④熔化的蜡烛凝固⑤樟脑丸变小⑥霜的形成⑦地面的水在蒸发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⑨水沸腾的过程。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典例点拨课时质量和密度知识梳理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国际单位是kg,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天平)。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位置变化而改变。
3.寒冷的冬天,在一个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瓶盖,晚上把它放到室外,第二天早上发现瓶里的水结成了冰,而瓶子破裂了,破裂的原因是相同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瓶子撑裂。
4.单位换算(1)50 t=g(2)20 g=kg(3) mg=0.25kg(4) 360 =(5)30 L=30=mL(6) =2.7(7)7.9 =kg/5.天平的使用方法:(1) 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
(水平调节)(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横梁平衡调节)。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
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看出是加多了,而取出这只最小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7.在使用量筒时,首先要看清量筒上的单位,再认清量程,然后弄清它的分度值。
8.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3.1-1所示,其中乙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60mL。
图3.1-19.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10.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1 水的质量是 kg。
11.制作风筝要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造机器的底座尽可能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
(选填“较大”或“较小”)考点典例考点1 常规方法测量密度纵观近三年的北京市中考试卷,密度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
(物理)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摔碎后的玻璃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固体的密度肯定大于液体的密度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答案】D【解析】【详解】A.摔碎后的玻璃所含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它还是玻璃,物质的性质没有变化,密度不变,A错误;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如所水变成冰,质量是不变的,但密度发生变化,B错误;C.常温下的液态水银它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C错误;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即质量变成一半,但氧气罐的体积是不变的,罐中的氧气会均匀分布,即体积不变,那么根据mVρ=可知,密度也变成一半,D正确。
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A. 能装下500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 600g酒精B. 能装下500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600g纯净水C. 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4:5D. 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5:4【答案】B【解析】【解答】解:A和B、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ρ酒精<ρ水,由ρ= 可得,V=,m酒精=ρ酒精V=ρ酒精<m水,因此装下500g水的瓶子装不下500g的酒精,故A 错;由ρ= 可得,V= ,m水=ρ水V=1g/cm3× =625g,因此能装下500g酒精的瓶子能装下600g的水,故B正确;C和D、由ρ= 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故m水:m酒精=ρ水:ρ酒精=1g/cm3:0.8g/cm3=5:4;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V水:V酒精=ρ酒精:ρ水=0.8g/cm3:1g/cm3=4:5;故C、D都错.故选B.【分析】AB、根据瓶子的容积不变,已知水的密度和酒精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知道能装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酒精的质量,知道能装酒精的质量,可求能装水的质量;CD、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密度成正比;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B.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 kg/m3【答案】A【解析】【解答】解: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A说法错误;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4g,B说法正确;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C说法正确;D、石块的密度ρ= = =3.57g/cm3=3.57×103kg/m3, D说法正确.故选A.【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2)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4)根据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9.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质量和密度(三)有关测量物质的密度问题(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为了测量液体的密度,小郑和小贾采用了不同方法。
(1)小郑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_______,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①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如图乙所示;(3)根据实验测得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kg/m3,小郑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液体密度会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为了使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小郑可以把实验(2)中的实验步骤的顺序更改为_______(填实验序号);(4)小贾利用简易密度计来测量另外一种液体密度;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
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体中竖直漂浮;①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丙_______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该液体中的情景如图丙(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且H大于h;从图像可知该液体密度___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该液体和水的密度,那么液体密度可表示为ρ液=______。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2.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46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g;(3)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经计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
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张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并根据数据绘出了m -V 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cm 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B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 3C .该液体密度为2g/cm 3D .量筒质量为40g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液体体积是60cm 3时,这个总质量是80g ,当液体体积是20 cm 3时,这个总质量是40g ,可知道该液体密度是33380g -40g1g/cm 60cm -20cmρ== 所以60cm 3的该液体质量是331g/cm 60cm 60g m V ρ==⨯=从图中还可知道,60cm 3的该液体,对应的总质量是80g ,那么该量筒质量是-80g -60g 20g m m m ===总量筒故选A 。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8.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 3 . 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 能装下500g 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 600g 酒精B. 能装下500g 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600g 纯净水C. 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4:5D. 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5:4 【答案】B【解析】【解答】解:A 和B 、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ρ酒精<ρ水, 由ρ= 可得,V=,m 酒精=ρ酒精V=ρ酒精 <m 水 , 因此装下500g 水的瓶子装不下500g 的酒精,故A错;由ρ= 可得,V=,m 水=ρ水V=1g/cm 3×=625g ,因此能装下500g 酒精的瓶子能装下600g 的水,故B 正确;C 和D 、由ρ= 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故m 水:m酒精=ρ水:ρ酒精=1g/cm 3:0.8g/cm 3=5:4;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V 水:V 酒精=ρ酒精:ρ水=0.8g/cm 3:1g/cm 3=4:5;故C 、D 都错. 故选B .【分析】AB 、根据瓶子的容积不变,已知水的密度和酒精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知道能装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酒精的质量,知道能装酒精的质量,可求能装水的质量; CD 、已知水和酒精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密度成正比;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9.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铅块[ρ铜=8.9g/cm 3;ρ铁=7.9g/cm 3;ρ铅=11.3g/cm 3]分别放入三个杯子的水中,则杯中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 A .放铁块的 B .放铅块的C .放铜块的D .三者都一样【答案】A 【解析】实心铜块、铁块、铅块的质量相等,ρρρ<<铜铁铅,根据mV ρ=,密度越小时,体积越大,即:V V V 铜铁铅>>,且三种材料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三个物体在水中都是下沉的,故体积越大,排开的水的体积越大,水面升高越多,故A 符合题意. 选A .10.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液体密度是A.30.5g/cmB.31.25g/cmC.30.75kg/mD.30.75?g/cm【答案】D【解析】(1)由图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量杯中无液体)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40g,则量杯的质量m杯=40g;(2)设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100g由ρ=mV可得:ρ×V1+m杯=100g,ρ×80cm3+40g=100g,解得液体的密度:ρ=0.75g/cm3.故选D.点睛: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是40g,可以确定烧杯质量为40g;设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100g,据此求液体密度.11.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 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 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 kg/m3)A.400cm3B.350cm3C.250cm3D.200cm3【答案】C【解析】【详解】设瓶子的质量是m,瓶子的容积是V,由题意可列方程组:m+m水=400gm+m酒=350g即m+1.0g/cm3×V=400g ①m+0.8g/cm3×V=350g ②解得:m=150g,V=250cm3。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小亮利用细钢针、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小亮正确的测量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 V 0、V 1、V 2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小蜡块密度ρ蜡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 .()2010V V V V ρ--水B .()1020V V V V ρ--水C .()2110V V V V ρ--水D .()2120V V V V ρ--水【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小蜡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由图甲和乙可知,小蜡块的质量等于它排开水的质量,即:10m m V V ρ==-排水水(),由甲和丙可知,小蜡块的体积为20V V V =-, 所以小蜡块的密度:()1020V V m V V V 水ρρ-==-. 故选B . 【点睛】重点是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所以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蜡块的质量,再结合浸没时蜡块的体积可表示出密度的关系式.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8.三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硫酸、水和酒精,用塞子将三只瓶子封好,如图所示,则可判定(ρ硫酸=1.8×l03kg/m3,ρ酒精=0.8×l03kg/m3,ρ水=1×l03kg/m3)()A. 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硫酸B. 甲是酒精,乙是硫酸,丙是水C. 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硫酸D. 甲是硫酸,乙是水,丙是酒精【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ρ硫酸>ρ水>ρ酒精,所以,根据公式ρ=可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
则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硫酸。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结合图示,根据ρ=可得解.9.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B.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D. 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答案】B【解析】【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图象中y与x之间是成正比的.A、由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故A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于物质本身,故B选项与图中关系不相符;C、根据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D、根据公式I= 可知,同一导体电阻一定,则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是成正比的,故D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故选B.【分析】观察分析图象,找出图中两个量(x ,y )之间的关系,看选项中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图象中的相符,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的选项即可.10.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实际的是 A .240dm 3 B .180dm 3 C .60dm 3 D .20dm 3 【答案】C【解析】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ρ=1×103kg/m 3,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 ,体积约为333360kg 0.06m 60dm 110kg /mmV ρ====⨯. 故选C .11.体积和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ρ铝<ρ铁<ρ铜)( )A .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是空心的B .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铜球是空心的C .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是空心的D .三个球一定要全是空心的才行 【答案】A 【解析】由于三种材料的密度不同,质量相同,所以三个球的实心部分的体积不同,密度越大,实心部分体积越小,而球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实心部分越小,空心部分越大,则可知密度较大的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BC 错;铝球可能是空心的,也可能是实心的,故A 正确,D 错误;应选A .12.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ρ铝<ρ铁<ρ铜),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是(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 【答案】A【解析】金属块的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ρmV=分析可知铜块的密度最大,铝块的密度最小,所以铜块的体积最小,铝块的体积最大;而放入杯子中液面相平,盛水最少的杯子应是体积最大的铝块.B 、C. D 不符合题意。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三章质量和密度典例点拨练习课时质量和密度知识梳理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国际单位是kg,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天平)。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位置变化而改变。
3.寒冷的冬天,在一个玻璃瓶里装满水并拧紧瓶盖,晚上把它放到室外,第二天早上发现瓶里的水结成了冰,而瓶子破裂了,破裂的原因是相同质量的水结成冰,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瓶子撑裂。
4.单位换算(1)50 t=g(2)20 g=kg(3) mg=0.25kg(4) 360 =(5)30 L=30=mL(6) =2.7(7)7.9 =kg/5.天平的使用方法:(1) 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
(水平调节)(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横梁平衡调节)。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
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看出是加多了,而取出这只最小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7.在使用量筒时,首先要看清量筒上的单位,再认清量程,然后弄清它的分度值。
8.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3.1-1所示,其中乙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60mL。
图3.1-19.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10.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1 水的质量是 kg。
11.制作风筝要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造机器的底座尽可能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
(选填“较大”或“较小”)考点典例考点1 常规方法测量密度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密度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
密度的考查主要以操作性的实验题型出现,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兼顾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利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算出被测物体的密度,这是最基本的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近几年中考中常规方法测密度实验的考查是高频试题,几乎是年年考查。
【例1】 (2014·顺义一模)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3.1-2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
用天平称量矿石的质量。
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1-3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g;矿石的体积如图3.1-4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ρ=__________。
图3.1-2 图3.1-3 图3.1-4【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利用天平和量筒学会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游码读数时学生容易出问题,游码读数应以左边缘对应的刻度值读出数据,需要学生加以注意。
【答案】右 48.4 2.42【例2】 (2014·中考)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3.1-5甲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端移动。
图3.1-5(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______。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 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 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____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天平的使用以及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答案】(1)右考点2 利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例3】一个质量是50克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是15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思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住容器中装满水和某种液体时水和某种液体的体积相等,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水的体积即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根据密度公式进而能顺利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答案】【例4】图3.1-6是某种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4 的该种金属的质量为多少g?图3.1-6【思路分析】解决此问题有两个关键:1.根据图像能分析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会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关系式求出此问题。
还可以根据图像直接求解此问题。
【自主解答】10.7【例5】图3.1-7是某种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图像,从图像中总结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图3.1-7【思路分析】此问题是书写表达式的类型,是近几年中考必考题型,解决此问题要能分析出函数图像的类型,然后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求出比例系数即可。
【答案】m=(2 )V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结成“冰”B.将一块“矿石”由月球带回地球C.将一“铁块”烧红D.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掉了一半答案:D2.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形状B.密度C.质量D.体积答案:B3.下列物体中质量为 mg的物体可能是( )A.一支钢笔B.一张课桌C.一瓶可乐D.一个中学生答案:A4.以下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质量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 g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 g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 kg答案:B5.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答案:C6.下列有关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同的杯子中装有水,一杯水比半杯水的质量大B.1 kg的铁比1 kg松木的质量大C.铁水铸成铸件时,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铁的质量也变了D.宇航员在飞船中能游离于舱内,因为宇航员在航行中质量变小了答案:A7.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某物体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在盘中加砝码或换大砝B.减砝码或换用小砝码C.将平衡螺母往左调D.向右移动游码答案:B8.量筒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液体质量B.液体体积C.固体质量D.固体体积答案:B9.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m B.kg C.D.答案:C10.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A.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B.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C.其质量改变,密度不变D.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答案:C1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水池中的水结成冰B.烧红的铁块冷却后C.杯中的牛奶喝掉一半后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答案:C(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保持不变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铜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铅块的体积D.通常情况下,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一定相同答案:C13.一块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铁块沿竖直方向切掉一部分,如图3.1-8所示,则剩下的铁块( )图3.1-8A.质量减小,密度减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密度不变,质量减小答案:D14.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大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C.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都无关D.密度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答案:C15.因为密度ρ、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式为ρ=,所以(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B.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C.对于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D16.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答案:D17.一个最多能装1 kg水的杯子,用来装下列物质,能装下1 kg的是( )A.硫酸B.水C.豆油D.汽油答案:A1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只水杯中,水溢出最多的是( )A.放铝块的杯子B.放铁块的杯子C.放铜块的杯子D.一样多答案:A19.北方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
水管冻裂的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冻裂答案:C20.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5∶2 B.2∶5 C.1∶2 D.2∶1答案:B21.同学们估测教室内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 1.29kg· )( )A.2.5 kg B.25 kg C.250 kg D.2 500 kg答案:C22.如图3.1-9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则( )图3.1-9A.乙的密度大B.甲的密度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23.高新科学技术和时代美感完美结合的国家大剧院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而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
(两空均选填“大”或“小”)答案:小大三、实验探究题24.以下是“用天平测听装啤酒中的啤酒质量”的实验,请填出合理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的位置,使横梁第二次平衡D.将听装啤酒放在左盘里E.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示数之和就是听装啤酒的总质量F.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G.倒出啤酒后的罐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空罐质量H.啤酒罐的总质量与空罐质量之差就是啤酒的质量答案:A、F、B、D、C、E、G、H25.小明利用实验研究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铜块的质量,当把铜块放到天平左盘中,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3.1-10所示时天平平衡。
请将该铜块的质量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图3.1-10 图3.1-11(2)将该铜块放到盛有60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3.1-11所示,请将该铜块的体积填到下面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