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跟着月亮走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月缺月圆说养生*导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与地磁场对人体干扰较大,会影响体内激素、电觧质平衡,导致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使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态。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月亮盈亏运动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气血、经络之气的盛衰。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
月亮盈亏变化不仅影响人体气血,也影响脏腑功能。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连线的中间时,出现的月相叫朔日;当月球转到与太阳呈90度时,出现的月相叫上弦,当月球转到与太阳呈270度时出现的月相叫下弦;当地球处在月球与太阳连线的中间时,出现的月相叫望日。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与地磁场对人体干扰较大,会影响体内激素、电觧质平衡,导致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使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态。
*朔日防病与养生朔日是在阴历三十、初一、初二,月缺无光,白天阳气渐弱,夜间阴气渐虚,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易发生和加重时期。
在这三天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避免感受风寒邪气。
此三天人体气血亏虚,应注意补气养血,扶正固本。
可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服用当归6克,黄芪30克,水煎服,连服3天。
午时是手少阴心经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服药使药力迅速抵达病灶。
此外,坚持晩上9~10就寝前拍打后背,先拍打正中,再拍两侧,从上至下50~100次,能振奋心阳,有助于夜间体內血液循环。
*弦日防病与养生弦日上弦是在阴历初六、初七、初八,下弦是在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共六天,上弦日和下弦日均处于月周期涨落潮的中间段。
上弦日白天阳气渐长,夜晩阴气渐生;下弦日白天阳气渐衰,夜晚阴气减弱。
这段时间是支气管炎、肺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易发和加重期,尤其是上弦日的下半夜和清晨,下弦日的下午和傍晚是犯病的危险期。
体虚易感风邪的气管炎患者,可服用玉屏风胶囊,加強营养,注意天气冷暖变化。
养生跟着月亮走据《黄帝内经》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
大概意思是,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缺时气血较虚。
月亮对人类健康影响深远。
所以,养生也要跟着月亮走。
一项研究表明:人体约有80%为液体,月球的吸引力也能像产生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理潮。
所以满月时,因气血旺盛,人易激动,要尽量解压,养心;在弦月和满月时,患痛风和哮喘的人数会达到顶峰;月圆或月缺时,气血较虚,则要提高身体免疫力,注重防病。
朔日气血虚朔日(阴历三十、初一、初二)月缺时,白天阳气渐弱,夜晚阴气渐虚,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的时期。
温馨提示:这几天要注意添衣避寒,保持情绪稳定;勿食寒凉食物,适当进补。
如选用补气生血的黄芪当归鸡汤:将鸡腿1只切小块,与当归5克、黄芪15克、清水1000克放入锅内,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鸡腿熟烂,加盐、料酒调味后食用。
此外,应在晚上10时就寝。
睡前可拍打后背,先拍正中,再拍两侧,从上至下50~100次,有助于夜间的血液循环。
弦日易发旧病弦日(阴历初六、初七、初八和二十二至二十四)这六天是支气管炎、肺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的易发和加重期。
尤其是在阴历月初的下半夜和清晨、月末的下午和傍晚。
温馨提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在弦日加强营养,扶正祛邪,及时防寒保暖,尽量不与呼吸道病人接触。
患有传染性肝炎或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不要在弦日吃油腻肥甘之物,还应避免急躁、劳累。
望日血气上浮望日(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月圆时,容易血气上浮而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是高血压、上消化道和脑部出血的易发期和加重期。
凌晨至上午为危险期。
高血压和消化道疾病患者切忌进食辛辣或过于温补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上述病人可在清晨服用雪羹汤:将荸荠去皮切成片,海蜇头洗净切碎,同放入锅内加水烧开,煮10余分钟后饮用。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正子时是什么时候时间??? 子时也就是半夜1 1点到凌晨1点,此时胆经当令。
子时属鼠,此时夜半更深,老鼠就会偷偷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因此有“鼠咬天开”之说。
老鼠虽小,但生机很大,这与子时一阳初生的状态正好吻合。
由于阳气刚升起时是最微弱的,所以此刻最需要保护,而睡眠就是养阳最好的办法。
子时也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时候,阴气此刻最重。
而阴主静,人体顺应阴阳消长的规律就应当静卧以养阳。
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会熬夜、吃夜宵,或是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这样就会对胆腑造成很大的伤害。
中医有“少阳不升,天下不明”之说,阳气升不起来,各种疾病也就接踵而至了。
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此刻还是好好休息吧!健康,往往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的!?????? ?从医生涯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长寿。
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秦始皇曾派徐福东渡以求长寿仙丹,但自己刚50岁就死了。
一些山村农夫粗茶淡饭却可活到天年。
生命就是这样奇妙!??? 只要你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自会安然无恙。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跟着太阳走”。
??? 但一些人恰恰相反,不是“跟着太阳走”,而是“跟着月亮走”。
天黑了,他起来工作;天亮了,他埋头大睡。
你可别认为这是偶然现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在少数,越到晚上越精神,典型的''夜猫”一族。
你或许有些不屑一顾。
睡得晚有什么,第二天晚些起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若“逆天而行”,人就会受到惩罚。
熬夜族气色一般都不会太好,要么脸色惨白,要么口唇乌黑,这就是身体向你提出“严重警告”了!因为23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工作的时间,人体的造血工作也主要在这一阶段内完成。
这个时候还不睡,就会耽误身体造血的大好时光。
其实一两天倒还无妨,日子一多身体就会受不了。
因为气血相当于体内的能源,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能源人不敷出。
五行养生法左峰教授系家传21代的中医、国家传统疗法师、中华百绝奇人奇才、全真21代掌门人。
他是五行自然养生法的研发创始人,其相关讲授内容经选择、补充,由秋水先生编辑成册。
本书为内部资料,部分内容须经面授示范方可掌握,部分方法的实施须具有功力方可奏效,因此而不得翻印,其秘方绝术不得外传。
序言五行养生法源于传统医学中的五行自然疗法,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学问。
它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归于五大类,即木、火、土、金、水,以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用以调整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归自然人之自然,自然之人归于自然,爱护大自然并走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回归大自然,永远是一个维护健康的口号。
天、人原本是合一的,由于后天七情六欲的干扰,环境、食品、水源、空气等污染,使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发生了缺损,渐而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和五行失衡,引起一系列疾病反映。
今天推出五行养生法就是为了使人类重归于天人合一的境界,运用自然方法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延年益寿。
五行养生法是运用五行学说说明人体和自然万物在属性上的内在联系,据以调整人体、保健身心、祛除疾病的方法。
愿更多的人由它而受益,得以享受健康愉悦的生活。
五行养生法简介我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于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即通过相应的方法预防尚未发生的疾病和治疗处于萌芽的疾病。
至今,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对待疾病的理念,已经从医治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
于是,调理身心、延年益寿便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旋律;健康管理将是医疗事业的永久的课题。
健康管理,是对危害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预防、调理、消除,采取有效地措施、方法和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这是人们的迫切期望。
社会中,过去曾有“人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说法,当今则普遍认为“人不患贫而患疾病”。
国内多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居民的身体状况正在逐年下降,人均寿命有所增加,但长寿并不长乐—健康欠佳疾病缠身。
养生跟着月亮走,月圆月缺全在手月到中秋,你会想起什么呢?千里之外的明月,是思念之中的团圆,还是其他?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中秋,这个中国传统佳节,在绵延千年的传承里,早已融合了时令、饮食、医药、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成为蕴含“中国味”的符号与象征。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篇》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
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中医学讲究“天人相应”,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消长、经脉气血的循环流注以及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节律,这个节律常随着自然界的日月运行、昼夜更替、季节变迁的节律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所以主动适应自然的时间节律,因时养生,有助于健康。
除了我们经常听到、谈及的“昼夜晨昏,作息规律”“ 春夏秋冬,四时养生”等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外,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按月养生”。
月亮对健康的影响不仅是中医观点,现代亦有研究发现,月亮盈亏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影响。
美国精神病理学家利伯在他的专著《月亮作用》一书中阐述:“人体约有80%为液体,月球的吸引力也能像产生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理潮。
”月亮绕地球一周约需28天,这是月亮盈亏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其形状也在不断变化,月亮位相的变化叫做月相。
每一个农历月份中,一个月相周期分为朔日(新月)、上弦月、下弦月、望日(圆月)。
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也各有不同。
具体如何做呢?宜从以下四个时段分而行之。
朔日养生朔日即新月,是在农历初一前后。
此时月缺无光,人体白天阳气渐弱,夜间阴气渐虚,人的精神、体力较差,机体抵抗力下降,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易于发生和加重。
养生有招:1、可适当减少工作、学习时间,增加睡眠时间。
2、普通人群宜注意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如可于朔日前后两三天,根据需要食用红枣花生龙眼汤(红枣、龙眼肉各15克,花生仁50克,加水煮熟饮汤)以补养气血。
女性属阴,其气应月,养生跟着月亮走,月缺防病,月圆减压月相一般分为朔月、弦月、望月和晦月。
每月的初一,这一天的月亮称为朔月。
朔月虽然看不见月亮,但阳机已经启动,天地间充塞的是“一阳之气”。
到月圆之时,阳气最为隆盛。
而月为“水气之精”,月相的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
自古以来,月亮几乎成为文人墨客吟诵诗词的灵感源泉。
从唱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上古先人,到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宋代大文豪,再到唱着“月亮走,我也走”的现代人。
月光似乎已穿越时空,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落下深深的烙印。
为何中国人有如此浓厚的月亮情节呢?中国文化是建立在阴阳基础上的。
从阴阳的角度来讲,日为阳,月为阴。
我们管日叫“太阳”,《说文解字》对“太”的解释为“一曰大也,通也”。
《广雅》则认为“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也就是说大到无穷尽,就是太。
比如“太极”、“太清”、“太子”等。
“太阳”就形容它是阳的极至。
那么与之相对应,阴的极至就是月亮了,所以月亮又叫“太阴”。
古代神话中,司掌月亮的神就被称为“太阴星君”。
中医是天、地、人的学问。
它认为人是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尤以日月对人体的影响最大。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就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而太阳的运行,决定着人体阳气的盛衰。
所以才流行一句话:“养生跟着太阳走”。
光有阳不行,还得有阴。
阴力和阳力是协调的,在阴阳的共同作用下,生命体才能健康的成长。
月亮对人体的影响体现在哪里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它影响着人体阴液的运行。
精、血、津、液等各种体液,在中医中通称为“阴液”。
月亮为“太阴”,所以对阴液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一点,在女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女人有月经。
关于月经,《景岳全书》曾有很详细的论述:“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叁旬而一盈,经以叁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月经,又谓之月信。
养生跟着月亮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在千年前吟出这诗句时大概未曾想到,这样的类比恰恰符合中医根据月亮盈亏养生的理论。
据《黄帝内经》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
”大概意思是,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缺时气血较虚。
朔日气血虚
朔日(阴历三十、初一、初二)月缺时,白天阳气渐弱,夜晚阴气渐虚,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的时期。
建议这几天要注意添衣避寒,保持情绪稳定;勿食寒凉食物,适当进补。
如选用补气生血的黄芪当归鸡汤:将鸡腿1只切小块,与当归5克、黄芪15克、清水1000克放入锅内,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鸡腿熟烂,加盐、料酒调味后食用。
此外,应在晚上10时就寝。
睡前可拍打后背,先拍正中,再拍两侧,从上至下50~100次,有助于夜间的血液循环。
但此时为高血压、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的缓解期,不必进补。
弦日易发旧病
弦日(阴历初六、初七、初八和二十二至二十四)这六天是支气管炎、肺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的易发和加重期。
尤其是在阴历月初的下半夜和清晨、月末的下午和傍晚。
建议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在弦日加强营养,扶正祛邪,及时防寒保暖,尽量不与呼吸道病人接触。
患有传染性肝炎或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不要在弦日吃油腻肥甘之物,还应避免急躁、劳累。
望日血气上浮
望日(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月圆时,容易血气上浮而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是高血压、上消化道和脑部出血的易发期和加重期。
凌晨至上午为危险期。
高血压和消化道疾病患者切忌进食辛辣或是过于温补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建议上述病人可在清晨服用雪羹汤:将荸荠去皮切成片,海蜇头洗净切碎,同放入锅内加水烧开,煮10余分钟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