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设计脚型规律(doc3)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低腰皮鞋帮样设计基本规律1 .男式低腰皮鞋帮样设计基本规律男式低腰皮鞋常见式样有:三节头内耳式和外耳式、素头内耳式和外耳式、横条舌式、整体舌式、橡筋式、绊带式等等。
其部件组分有:前帮盖、前帮围、鞋耳、鞋舌、横条、包头、中帮、腰帮、橡筋、后帮和外包跟等等,部件组分较多。
鞋帮的鞋脸较长,多属深型鞋帮,鞋脸长度位置一般控制在 C x 点或 C x 点以前 10 ㎜范围内。
口门类型有:开放式暗口门,如外耳式、整体舌式、橡筋式、绊带式等;封闭式明口门,如内耳式、横条舌式等。
鞋帮口门位置 Q y 由口门长度 J 1 F x 和口门宽度 F x Q y 来表示。
口门位置点 Q y 一般都位于前帮控制线 F 0 E 1 的处的 Q 点附近,可在 Q 点下 3 ㎜,上 5 ㎜;向后 15 ㎜的范围内。
口门长度位置点 F x 可在 F 0 点上,或者在 F 0 点后面 15 ㎜的范围内任意变化;男25 # 皮鞋口门宽度 F x Q y 约为 35 ~ 42 ㎜。
男 25 # 皮鞋外踝帮高 B 1 B x 为 45 ~ 49 ㎜。
男 25 # 皮鞋后帮中缝高度 A 1 A x 为 61 ~ 65 ㎜。
其后帮上口轮廓线有曲和直二种,以曲线较多,其弯曲形状比较规矩。
在鞋脸长度位置点 C x 与外踝帮高位置点 B x 之间为半径 40 ㎜的圆弧,若鞋脸长度位置点 C x 向前移动 5 ~ 7 ㎜,其圆弧半径增大到 53 ㎜左右;在后帮中缝高度位置点 A x 和外踝帮高位置点 B x 之间为 3 ㎜的外弦曲线。
后帮上口轮廓线如果是直线,外踝帮高可高一点,约 48 ~ 50 ㎜。
鞋里设计通常为三段式,即前帮布里,后帮皮里(一般无后帮中缝),中帮鞋耳或鞋舌皮里。
为了便于套裁、节约原材料,通常将后帮皮里在踵心部位断开,分为后中帮皮里(多用代用材料)和后包跟皮里(多用天然皮革)。
2 .女式低腰皮鞋设计基本规律女式低腰皮鞋常见式样有:浅口式、带式(包括丁带式和一带式)、浅口耳式、横条舌式、整体舌式、橡筋式、中开缝式(或称前开口式)等。
男士皮鞋尺码鞋子标准表男士皮鞋尺码鞋子标准表是指根据男士脚型特征和鞋子尺寸制定的一份标准表格,它可以帮助男士在购买皮鞋时选择合适尺码的鞋子,避免因尺码不合适而导致的不适和磨损。
正确的尺码选择不仅可以提高穿着舒适度,还可以延长皮鞋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男士皮鞋尺码鞋子标准表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在购买皮鞋时有所帮助。
1. 尺码测量方法。
在选择合适的皮鞋尺码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如何正确测量脚的尺寸。
通常情况下,脚的尺寸是指脚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脚长时,应该选择一双合适的袜子,然后用尺子或者测量工具测量脚的长度,从脚后跟到脚尖的最长距离。
测量脚宽时,需要测量脚的最宽处,以确保鞋子不会过紧或过宽。
在购买皮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脚长和脚宽选择合适的尺码。
2. 男士皮鞋尺码表。
男士皮鞋尺码通常采用欧洲尺码、美国尺码和英国尺码等不同的标准。
在欧洲尺码标准中,男士皮鞋尺码通常从38号开始,每增加1码,鞋长增加0.5厘米。
而在美国尺码标准中,男士皮鞋尺码通常从6号开始,每增加1码,鞋长增加1/3英寸。
在英国尺码标准中,男士皮鞋尺码通常从5号开始,每增加1码,鞋长增加1/3英寸。
在选择皮鞋尺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脚长和脚宽,结合不同的尺码标准进行参考,以确保选择到合适的尺码。
3. 选购注意事项。
在选购男士皮鞋时,除了要注意尺码的选择外,还需要注意鞋子的款式和材质。
不同的款式和材质适合的脚型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购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脚型和穿着习惯进行选择。
此外,还需要注意鞋子的舒适度和耐穿度,可以通过试穿和了解鞋子的制作工艺来进行评估。
4. 保养和清洁。
正确的保养和清洁可以延长皮鞋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购买男士皮鞋后,需要注意对鞋子的保养和清洁。
通常情况下,皮鞋需要定期擦拭和保养,以保持鞋面的光泽和颜色。
在穿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接触水和化学物品,以免对鞋子造成损坏。
5. 结语。
男士皮鞋尺码鞋子标准表是选购皮鞋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正确的尺码选择可以提高穿着舒适度和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脚型⾜部结构说明图(画鞋型不准的,想画好鞋⼦的鞋友们必看)最近很多⼈画鞋时遇到了⼀个最基础的问题,鞋型不准。
这成为了很多⼈⼊门的障碍。
什么是所谓的鞋型不准呢?简单的说:就是鞋⼦不像鞋⼦,鞋⼦不符合脚的形状。
归根揭底就是,没有把握住正确的脚型,正确的楦型。
画鞋先画楦,画楦先要认清脚型。
(这⾥推荐各位鞋友们,可以系统的看看鞋易官⽅的视频基础教程,有⾮常详细的讲解,脚型,楦型。
[url][/url])我总结了⼀下我画鞋时的⼼得,分⼏期放上来供⼤家参考⼀下,有专业的朋友还有更好的⽅法或说明,⼤家都发出来讨论讨论,毕竟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直⽌步不前,影响了⼤家表达创意。
这⾥,我想讲⼀下“脚”,其实这是我们做鞋⼦穿鞋⼦的基础。
只有理解了脚,才能做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讲脚之前,我先谈谈我画画的经验。
第⼀,我喜欢⽤铅笔,2B铅笔或者Marco的彩铅都不错,我常⽤灰⾊或者蓝⾊的彩铅,⼀买⼀⼤堆。
笔尖⼀定要削尖,画线要先想好,或者在纸上空⽐划⼀下,或者⽤很轻的笔触打草稿,⼀旦确认了要画正式线条,争取⼀次画准。
⽤笔不要太⽤⼒,在纸上滑过就好。
第⼆,要花⼀些功夫练习各种⾓度的直线,平⾏线,圆。
这是基础,要画准,要感觉很轻松。
指尖笔尖的灵活和轻重把握⾮常重要,熟练后就像是指尖的舞蹈。
第三,少⽤橡⽪。
好了,现在说说脚。
⾸先说明⼀下,⾃然界的⽣物的⾻骼肢体,没有绝对的直线,都是曲线,脚也是⼀样。
所以我基本也不⽤直线来画轮廓,除⾮只是打草稿。
体会不同的区域,其曲线的⾛向,弯曲的⽅向,交接的⽅式,很重要。
我对脚的理解,认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个“球体”,把握住其位置和⼤⼩,就能够抓住结构和动态。
我把球体的位置和其最凸点的位置,都画在图上了,⼤家先看⼀看。
同时我也画出了他们之间的连接线。
脚型分析我⼀般将脚分成如下⼏个组成部分1. 脚趾。
还可再分为⼤脚趾和其他脚趾两部分。
在研究受⼒时可以作为两个整体分开考虑。
2. 脚掌。
由五个跖⾻组成,触地的部分是跖⾻头(metatasal head)。
皮鞋的设计可分为:楦体造型设计、帮样设计和底部件设计三部分,而这三者之问是密不可分的。
皮鞋鞋跟的设计属于底部件的设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鞋跟的功能、基本造型(异型鞋跟除外)以及鞋帮式样、人的生理需要等诸多要素,并使之互相协调配合。
1、皮鞋鞋跟的功能和作用皮鞋的鞋跟是皮鞋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使人行动时省力人在行走或跑步时必须将脚后跟抬起。
人在行走的过程中脚经常处于弯曲状态,前脚掌与后脚掌形成弯曲角,一般为25度角,有时可达50度角左右。
因此当人们穿上带跟的皮鞋行走时,脚后跟的抬起、落地动作会省力。
2.增强人体美、服饰美和皮鞋的整体美鞋跟的设计,主要是考虑美的问题。
首先是增强人体美。
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一般是以身体修长为美,穿着具有一定高度后跟的皮鞋,可以使人的美感得到增强,尤其是女士穿上高度合适的高跟皮鞋后,身体自然形成昂首、挺胸、直腰的姿势,显得挺拔、轻松、潇洒,更能衬托出女性的线条美。
其次是增强服装美。
人们在穿着服装时,总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皮鞋作为服饰的一部分,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同的服装须与不同跟高的皮鞋相搭配,除此之外,鞋跟的造型与服装也有关系,在设计鞋跟时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再就是增强皮鞋本身的整体美。
在皮鞋的全部设计中,皮鞋鞋跟的造型与皮鞋的头势及鞋帮式样是协调统一的。
这三者的协调统一,可以使皮鞋在三维空间中体现皮鞋的整体协调美2、皮鞋鞋跟的部位名称及分档1. 皮鞋鞋跟的各部位名称(见图)1一天皮钉2一天皮3一包跟皮4~跟柱面5~跟座长6一跟座宽7~跟面宽8~跟面长9一跟全高10一跟口高2.皮鞋鞋跟按其高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男鞋:跟全高在2 0mm以下,称平跟。
跟全高在25~35mm时,称中跟。
跟全高在40—5Omm时,称高跟。
女鞋:跟全高在2 5Ⅲm以下,称平跟。
跟全高在30~50mm时,称中跟。
跟全高在55—80mm以上时,称高跟。
跟全高在80mm以上时,称特高跟或超高跟。
皮鞋设计专业授课内容脚型与楦型有关脚型与楦型的课程内容,不仅是学习皮鞋设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也是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甚至是穿鞋者也应当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量体裁衣、比脚做鞋”,是为了给双脚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如果所穿的鞋子不合脚,人们不但会感到不舒服,而且还会有疲劳或疼痛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引起某些脚病。
可见了解脚型对设计和制作鞋子是何等重要。
现代皮鞋的设计和制作,又是离不开鞋楦的,因此脚型与楦型便成为了皮鞋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
脚的外部形态人体的下肢是由大腿、小腿和脚三部分组成的。
所谓脚,指的是人体下肢末端与地面接触的行走器官。
脚也称为足。
脚型是指脚的造型,包括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在制作靴类产品时,还要对小腿的形态和构造加以研究。
人的两只脚基本上是对称的,其中,大拇指一侧称为里怀,小趾一侧称为外怀。
由于构成脚的骨骼多而肌肉少,因此脚的骨骼结构基本上决定了脚的外形。
从侧面看,人脚大体成为楔形。
脚底部分的曲线呈波浪形,里怀一侧有明显的脚弓,脚背部成斜坡形;脚后跟为椭圆形。
俯视脚背,则构成头斜尾圆前宽腰窄的不规则形状。
参见图1-1。
脚的外形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有特征的部位。
二、趾关节一、脚趾脚趾在脚的最前端,脚趾可以灵活运动。
人脚在自然悬垂时,脚趾自然向上弯曲,与脚底大约成15°角。
因此鞋楦的前尖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前跷,以适应脚趾的结构特征,使走路时变得轻松而不板脚。
参见右图1-2。
人在站立时,脚底支撑着人体的重量,而脚趾对支撑面有很好的附着作用。
人在走路时,以拇趾为主的各个脚趾尖可以蹬着地面,使人体向前行进。
充分利用脚趾的蹬着作用,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因此脚趾在鞋腔内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在设计楦型时,楦头的厚度应能容下脚趾高度,楦头底盘宽度不能太瘦,以防止引起脚趾外翻、脚趾重叠等脚病。
鞋的前尖距脚趾有一段空隙,叫做放余量,以适应人脚在鞋内的前后变化。
参见图1-3。
图1-2跖趾关节是有脚趾骨和跖骨形成的关节,是脚里外怀较宽较突出的部位,俗称脚拐骨,脚骨岗。
皮鞋设计脚型规律
人脚结构
人类脚型的生长也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它一定的规律。
不了解脚型的基本规律,就不可能设计出结构合理、符合脚型的鞋楦,也就不可能生产出穿着舒服的各种皮鞋。
由此可见,了解脚型规律,是掌握鞋楦基本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掌握整个制鞋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了解脚型生长的基本规律,必须首先了解人脚的基本结构。
一、人脚的结构
脚的外形包括:脚趾、脚背、脚心、脚弯、踝骨、脚跟、腿肚等几个部分组成。
1.脚的骨骼
正常生理形态的脚,由26块骨骼组成,其中有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
跗骨包括跟骨、距骨、骰骨、舟状骨及第一、二、三楔骨(从脚的内侧数起)等在内的一群骨骼。
跖骨有5根,趾骨除大拇趾是两节外,其的趾骨都是三节。
脚的骨块相互连接成弓状结构,称为足弓。
沿纵向的称纵弓,没横向的称横弓,在内侧方的称内纵弓。
脚的横弓也有两个,分为前横弓和后横弓。
2.脚的生理机能
脚的生理机能是依靠足弓的结构和附着韧带而产生弹性。
人在站立或行走时,脚的内、外弓和后横弓始终保持弓形状态。
但前横弓却不是这样,当人静止站立时,前横弓保持弓形,在行走时,当人体的重心移至跖趾关节部位的瞬间,前横弓就消失,重心继续向前转换到另一只脚的进候这只脚前弓又恢复了。
民解这个特点,对开设计鞋的结构以及鉴别楦型结构是否合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假如前掌的凸度过大,脚的前横弓部分有关韧带就会受到损害,以致完全失去弹性,造成前横弓下塌,站立或行走进间稍长,脚就会感到疲劳以到疼痛。
因此,制鞋技术在维护人们脚的生理机能的健康方面,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脚趾
脚趾共分五个,从拇趾算起,顺次称作第一脚趾,第二脚趾,……依次类推。
的主要功能是使脚伸屈,有助行走起步。
人们如果赤脚有泥泞的路上行走,脚趾还有助于防滑,从而起着调节人平衡的作用,没有脚趾的脚就难以行走和站立,如果穿用结构不合理的鞋,脚趾被挤得过紧,使脚趾失去应有的生理功能,同样也会给行走带来困难。
(2)脚背
脚背是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作用,是行动是时的受力部位,行走时有较轻微的伸屈,对脚的疲劳反应比较敏感。
脚背受压不能太紧,否则会加剧脚的疲劳感,或造成压脚背疼,影响正常的行走。
(3)脚心
脚心皮肤坚厚,皮下组织发达,并分有拇趾肌群、中间肌群及小趾肌群。
脚底内有跖长韧带。
脚心疲劳感反应较为直接,因此,鞋的底部设计,必须具有拱托韧带的作用,使它有助开减轻脚心的疲劳。
(4)足弓
足弓包括两个纵弓和两个横弓。
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和内侧三块跖骨组成,距骨和舟骨位于弓的顶部。
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和第四、第五跖骨组成,骰骨位于弓的顶点。
前横弓由跖趾关节构成;后横弓由楔骨和骰骨构成。
足弓使脚具有弹性,将胫骨关节传来的压力,传递于距骨,接着分散脚的前后端,减轻脚的疲劳,并可缓冲在行走进对人体所产生的震荡和力的冲击,足弓的维持主要依靠脚底的韧带、筋膜和肌肉的功能。
韧带是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称为硬橡胶状态。
它虽然不能和肌肉或腱相比,但是多少也有一的弹性。
脚上的韧带也和橡胶一样,施加一定的外力或者因病变质,失去弹性时,就失去复原能力,出现松弛和伸长状态。
构成内弓骨之间的韧带一旦不起作用,就形成所谓平底脚。
(5)踝骨
踝骨由距骨在胫骨、腓骨下所成。
分为内踝和外踝。
内踝较高,而偏前方,是胫骨的最下端,公盖住距骨内侧面的约1/4。
外踝较低,而偏后方,是腓骨的最下端,腓骨关节面完全覆盖距骨外侧面,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脚背屈伸。
(6)脚跟
脚跟是人体站立及行走的重心力点,由跟骨与骰骨间构成跟骰关节,与距、舟、楔关节合称跗横关节。
它的背面有分歧韧带,人在行走时,由于重心前后移动,脚跟必须随之不断进行调节,因此脚跟受力及运动时间过久,也会产生疲劳感,以引起脚跟肌肉及韧带的酸胀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