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二轮专题能力提升(精讲):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专题七 综合性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1.19 MB
- 文档页数:107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上)职高二年级语文授课人:教案数:20课时课时数:教案目录:开学第一课试卷讲评阅读与欣赏:胡同文化废墟的召唤过万重山漫想内蒙访古口语交际作文训练过秦论16-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2、提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语文学习的信心3、谈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规范学习行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自我介绍二、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神需求。
一个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深圳这样一个非常物质的城市,人们浮躁功利,同学们平时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不顺心的事情。
如果在这个时候能静下心来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吃了一剂定心丸一样地舒畅。
三.学习读书三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一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虽然环境不好,但应该登高远眺,树立大志。
如果立志考中大,纵然考不上,考上深大也行,再不行,深职院也必唾手可得。
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三是说经过努力拼搏,到底取得了成功。
可见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请做两道数学题:1.01的120次方是:3.30040.99的120次方是:0.2994语文学习重在日积月累。
别忽视自己平时比别人少学一点。
平时小小的差距会使你莫名其妙地落后。
全国高考语文第二轮三维特训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样的反腐题材节目勉为其难,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作品,讽刺得________,且有些不着调,实有避重就轻之嫌。
②她其实也知道这种短时间多景点的旅行往往都是________,只不过这样的旅行较为划算,能够花很少的钱去很多地方。
③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________,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B.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C.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D.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解析: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根据语境及搭配,B项最恰当。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关键是要掌握好思想的总开关,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才能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________。
②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有些反映的情况、问题可能会言过其实,因此,要想做到________,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这样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
③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官方网站发出“2014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公告”,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________。
A.一目了然明察秋毫洞若观火B.明察秋毫洞若观火一目了然C.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一目了然D.洞若观火一目了然明察秋毫解析: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明察秋毫: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________,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1.B原文第二段中说“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选项错把形式差异说成本质差异,与原文不符。
另外,“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原文第一段的表述为“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去掉了,属于混淆范围。
2.C由文章第四段“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可知,现代小说重视的是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而非“不太注重”。
此外“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与“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3.B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有误,应是“这将降低小说对故事的依赖”。
4.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怀祸藏奸”与“窥觊储贰”均为动宾短语,其后要断开,排除A、D两项;“事由己发”语意完整,其后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5.D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移疾:犹言“移病”,古代官员上书称病。
是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6.D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帑金”是指国库银两。
7.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首先找出关键词重点翻译,然后根据语境逐字翻译,力争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胜:禁得住。
龃龉:抵触,排挤。
安:安身。
(2)啖:吃。
矢:通“屎”,此处指雁粪。
囊: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袋装。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被任命为鄢陵知县,后又被征召授给御史之职。
出行巡视辽东,给皇上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赏赐的制度。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答案】 D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
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答案】 B3、为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少同学选择了形容词作动词这一语法知识,并总结了一些例句。
下列句子符合要求的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B.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C.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答案】 A4、阅读某教师《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应直接取消学生发言环节,以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进度B.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对课文内容学习毫无帮助C.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进行表扬鼓励D.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进行“满堂灌”【答案】 D5、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
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 A6、教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了电视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片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一课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
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 B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4、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5、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参考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B.课堂教学的高潮要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形成C.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与节奏感可使课堂富有和谐的音乐美D.有趣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 C6、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语文总复习计划•相关推荐语文总复习计划(精选16篇)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家都有写过复习计划吧,通过复习打好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到好中差衔接准备。
我们该怎么去写复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总复习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总复习计划篇1复习内容:(一)拼音:1、能互换写出大写和小写字母。
2、能根据音节写出词语和句子。
3、能给11—12册二类字及易混字选正确音节。
(二)字:1、能认准音形,了解字义,形近字、多音字,能熟练组词。
2、熟练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会现场查字典。
(三)词:1、11—12册重点词要正确理解识记书写,灵活运用。
2、能在语言环境中找近反义词,会辨别词的感情色彩和词的意思。
3、能选词造句和仿照句子造句,做到完整通顺。
(四)句子:1、句子类型:认识常用句式,积累句子,能仿写优美的句子。
2、会扩句,会修改病句。
(不说病因)。
3、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会判断选择。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11—12册)5、掌握“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陈述句等句式。
6、用不同的词序、标点组意思相同或不同的句子。
(五)标点:会准确地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省略号。
(六)语言积累:1、能背诵(11—12)册《积累运用》中常用的诗句、谚语、歇后语和格言2、课外阅读中应记住一些优秀的语段、古诗、名言、诗句、歇后语和格言并各摘抄一句。
3、能根据提供要求或情景运用课本中“语言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的常用名言、谚语、歇后语。
(七)阅读:1、能读懂一段话或短文,能根据其内容解释词语、句子的意思及含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2、能归纳段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默写古诗,解释古诗句古文句中带点词语以及全句的意思,记住部分古诗作者,以及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按先后顺序排列杂乱的句子或段落。
(八)作文:1、能根据具体情景写一段人物交际语言。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堂导入环节,回答问题。
A.这样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B.这样的安排与议论文这一文体特征相暗合C.这样安排把握住了“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D.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教师使用学生问题导入,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 B2、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借落日来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或感伤的心情意绪的诗词。
下列不适合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答案】 C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初读阶段人情,侧重于整体感知,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人充分感知语言,尊重其阅读感受。
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蕴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围中B.再读阶段品情。
侧重于对诗词语言的揣摩品味,通过学生示范朗读、交流朗读体会来共同鉴赏、品味词人抒写的难以排遣的愁绪C.知人论世阶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到诗词情感的依托、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D.比较阅读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词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的特点【答案】 C4、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5、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A.甲同学:第(1)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拟成了一对情侣B.乙同学: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C.丙同学:第(3)句将隆隆的雷声比作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丁同学:第(4)句连续用三个“烧毁”是强调的修辞手法【答案】 D6、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散文二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忘却.(què)既然俯瞰.(kàn)B.炫.耀(xuán)曼延缩.影(suō)C.折.磨(zhē)肆意暂.时(zàn)D.疲倦.(juàn)云宵飓.风(j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臼齿洗涤消逝疲倦繁殖B.促使蔓延巨风初生牛特C.松懈边缘孤寂震颤俯瞰D.濒临深渊凋谢深不可测3.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A.表示声音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中断D.表示语意转折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池塘是很多鱼类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潜藏和____的地方。
他宦游万里,来到扬子江,一见到这多年未见的江水,就____不住自己心中的激情。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江刀鱼的个头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已____灭绝。
A.繁衍遏止濒危B.繁殖遏制濒临C.繁衍遏制濒临D.繁殖遏止濒危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C.《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D.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勋在《蒋勋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语文答案解析第Ⅱ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B【解析】“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曲解文意,原文是“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答案】C【解析】理解有误,原文说“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且“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强加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答案】B【解析】“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错,文章说“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4.【答案】C【解析】本句主要陈述对象是“承宪”“承宪妻”所做之事。
“怀祸藏奸”“窥觊储贰”“广结术士之流”的主语是郑承宪,并且这三个短语是并列关系,所以应各自断开;“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强调时间事件,其后是陈述“承宪妻”所做之事,故应在“承宪妻”之前断开;“每扬言事由己发”的主语是“承宪妻”,“用以…,…·”表目的,且“恐喝勋贵”“簧鼓朝绅”成分并列,故应在“恐喝勋贵”后断开。
【考点】文言断句5.【答案】D【解析】“移疾”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考点】识记古代文化常识6.【答案】D【解析】“他向朝廷呈告灾情”错,原文是说“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8.【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