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3.03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分析原涟靖【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32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在实施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的同时,应用中医辨证分型、分期和中药熏洗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52±2.36)周。
术后发生 2例(6.25%)切口感染,经换药引流后痊愈。
Bohler 角由术前(13.60±4.50)°恢复到术后(37.20±8.90)°。
术后Gissane’s 角恢复至(124.20±3.10)°。
根据 Maryland 评分评价足部功能,优良率93.75%(30/32)。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并发症少、足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5【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中医辨证分型【作者】原涟靖【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康复医院骨科济源 459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骨折中80%以上为关节内骨折发生。
多因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等所导致[1]。
治疗不当,易出现张力性水疱、跟腓撞击损伤、跟骨骨刺、创伤性关节炎等常见并发症。
影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2011-03—2014-12间,我院对收治的32例新鲜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在实施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的同时,联合应用中医辨证、分型、分期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36.83岁。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2例,车祸伤9例,重物砸伤1例。
左侧19例,右侧13例,均为单足受伤。
依据Sanders分型[2]:Ⅱ型16足,Ⅲ型12足,Ⅳ型4足。
受伤至手术时间6 h~7 d。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46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治疗后对功能恢复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参照AOFAS评分标准,60足恢复总优良率为8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跟骨骨折;临床效果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创伤形式,约占全身骨折的 2.5%,在跗骨骨折中占60%左右[1]。
由于跟骨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治疗难度较大,若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我院对46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足,其中,女20例(28足)、男26例(32足);年龄16~65岁,平均(35.1±3.1)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28例、交通事故14例、其他4例;按照Sander分类法:21足Ⅱ型、24足Ⅲ型,15足Ⅳ型;6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胸腰椎骨折、8例其他部位。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跟骨轴位和侧位拍摄,同时进行CT扫描,48足选择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法治疗、12足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常规硬膜外腔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处理。
①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法:选取跟骨结节后上缘处,将1枚克氏针插入跟骨体内,同时对前足进行固定和牵引。
对跟骨体进行撬拨,持续进针时则进行固定。
然后再用1枚克氏针自外后方插入后根距关节面的下方进行撬拨,可维持跟骨节关节角的正常以及复位[2]。
然后对跟骨体的两侧进行挤压,促使壳状骨折片复位,并填充受损中央塌陷位置。
复位完成后,再选择1枚克氏针从跟骨结节的后外侧向内侧固定。
结合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2~3枚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
然后使用C型臂或X线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效果进行检查,确定达到标准要求后,再使用石膏进行固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79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010年共79例(91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患者79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
91例足中其中优70足,良14足,可5足,差2足。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跟骨骨折临床治疗疗效跟骨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在负重及行走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跟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跗骨折,占所有跗骨折的60%~65%。
若处理不当,严重者会遗留伤残,影响患者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
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现将我院自2009年-2010年共79例(91足)跟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跟骨折患者共79例(91足),其中男51例(60足),女28例(31足);年龄12~71岁,平均33.6岁。
按照Sanders分类法,Ⅰ型49足,Ⅱ型33足,Ⅲ型9足。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足、跟骨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CT检查。
受伤原因:47例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伤,摔伤14例。
1.2治疗方法1.2.1保守治疗按照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Sanders Ⅰ型的患者,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共53例,采用保守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按现代功能治疗的标准步骤,受伤后抬高患肢,患肢加压包扎,同时用冰袋冷敷及消炎治疗,减轻水肿。
小腿置于软甲板中,踝关节中立位。
伤后6d改加压包扎为弹力包扎。
同时,伤后3d可渐渐行功能锻炼,在家属的帮助下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伤后第七天行内翻和外翻练习,在疼痛和水肿完全消退后,可让患者拄拐下地行走,伤后6周可增加负重。
在这过程中,可通过理疗如手法按摩以运动足的各个关节,一直持续4个月。
1.2.2手术治疗对于SandersⅡ型及Ⅲ型的患者38例,均采用钢针撬拔复位术,具体步骤如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在透视监控下,用2枚直径3mm克氏针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平行向前纵向穿入跟骨大骨中心,深度不超过骨折线。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使用中西疗法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以我院的2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的内固定手术以及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来研究分析,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全部2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随访对其进行总结,在随访的11至35个月中,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1例患者的伤口有坏死的情况,但是范围不大,经过治疗和处理,得到愈合,1例腓肠神经受损,经治疗后也治愈,本次的评价标准是Mary 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3],优11足,良9足,中2足,差0例,优良率为90.9%。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其临床炎症比较轻,患者的术后骨折纠正形态比较正常,疼痛感比较轻。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17-02临床中跟骨骨折的发病率是足跗骨骨折类型中最大的一类情况,跟骨骨折患者中有85%均是关节内骨折。
因为跟骨部位的解剖特异性,其临床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不理想,有20%至30%的几率会残疾[1]。
2005年至2009年我院共有2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了中西疗法,其临床效果比较优秀,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共选取了22例我院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有16例男性患者以及6例女性患者,最小患者25岁,最大患者52岁。
骨折原因:高处跌落伤18例,车祸伤4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骨侧轴位X线片和CT检查;根据Sanders进行分型:Ⅱ型9例,Ⅲ型8例,Ⅳ型5例。
入院受伤后2h-3d。
1.2治疗方法1.2.1手术方法此次选取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治疗,选择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骨折部位侧卧,使用的切口类型为外侧L形,从外踝上2至3厘米处开始,一直到第五跖骨基底部,进行皮肤全层切开,将骨膜附着进行剥离,让骨折部位显露出来。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对骨折病人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病人骨折愈合满意术后肢体功能及劳动能力。
恢复良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对于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的愈合过程及恢复肢体功能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骨科;X线拍片骨折是骨伤科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病例。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特别是当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建筑、工业、交通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中骨折呈上升趋势,各种治疗骨折方法日新月异,不断改进。
同时祖国医学在骨伤科治疗历史悠久,许多治疗经验仍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自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病人12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123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8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上肢骨折40例,下肢骨折74例,躯干骨折9例,手术治疗69例,外固定保守治疗54例。
严重粉碎性骨折13例。
1.2 治疗方法对于保守治疗患者遵循中医骨伤正骨法采用手法复位,各种外固定及悬吊牵引等方法保证骨折复位固定。
同时按照中医骨伤治疗原则辨证施治辅以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药物内服外用。
手术患者则在手术内固定后口服中药促进骨折愈合。
2 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除一例粉碎性骨折愈合延迟(约5个月大临床愈合)其余患者均在1~3个月完全愈合负重,肢体功能恢复好,关节内骨折患者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具有良好劳动能力。
显效率达99%以上。
3 讨论创伤骨折,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及劳动能力。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很多因素如年龄营养药物及骨折类型等的影响因素众多、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跟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情况,患者常因运动或高处坠落等外部暴力作用导致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患者足跟部肿痛明显,足跟剧痛难忍,无法着地。
而根据骨折情况的不同,相当一部分跟骨骨折的患者存在距跟关节位移的情况。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此类骨折患者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很多患者直接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也确实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但从整体治疗效果来看,单纯采取西医手术治疗方式,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骨不愈合以及举根关节炎等骨折后并发症,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对于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作用受到了广泛重视。
中医骨伤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内容,中医治骨伤,包括手法复位、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而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上来看,采取西医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的方式更符合患者治疗需求,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位移骨折的临床疗效来看,整体治疗效果也优于单纯西医手术治疗。
为进一步让广大普通群众认识到中西医结合在骨伤治疗上的优势,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关节内位移骨折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治疗方面由于患者骨折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
选择L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向内切入过程中注意规避腓肠神经,术中将皮瓣以及腓骨长短肌腱用七号手术线缝合于相应的根骨结、距下关节面等位置。
目视观察患者跟骨关节面的唯一情况,直接进行牵引调整,复位后仔细观察关节面及根骨结是否已经回归正常解剖位置。
完成骨骼复位后,向下牵引并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
确认患者复位固定情况良好后冲洗伤口并进行缝合,完成手术。
术后增加敷料包扎,给予常规西医抗炎消肿治疗。
根骨骨折存在多种复杂骨折情况中医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术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下骨折应分三个阶段进行药物治疗,分别为骨折初期、骨折中期以及骨折后期,骨折前期中医治疗原则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由于此阶段患者肿痛症状明显,不仅患者痛苦较大而且持续的疼痛肿胀也不利于骨折断端以及周边软组织的恢复,因而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方式,针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特性,可选择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治疗,方剂中包含桃仁、红花、牛膝、茯苓、木香、当归等,其中桃仁和红花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牛膝则具有活血通经、强健筋骨的作用,茯苓则能够利水消肿,有助于改善肿痛症状,最后配合当归的补益之药能够很好的在骨折早期让患者尽快摆脱肿痛困扰,同时也给后续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