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4
【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
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ft 地和平原为主。
【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俄罗斯朝 鲜 朝鲜
【生】
“ft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ft 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师】人们常用“ft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ft 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ft环”指? “水绕”指? “沃野千里”指?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生】温带季风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
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
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气候
【生】观察低于 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 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师】降雪也是降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 水的一部分,东北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八年级下学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2、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提问:提到“东北地区”,你首先想到什么?“逗趣二人转”、“俄罗斯风情建筑”、“冰雪大世界”、“东北三宝”等等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冷湿”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为120°E—135°E,纬度为39°N—53°N自主学习,说位置和范围1、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2、地形:在图上找出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小组合作,探气候(1)东北三省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3)东北地区冷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小组活动: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山环”指?
“水绕”指?
“沃野千里”指?【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
俄罗斯
朝鲜
朝鲜
【生】
“山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气候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
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
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
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生】温带季风气候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
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文化。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1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根据老师出示的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1课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作为导入,展示哈大高铁沿线风光、起止点等画面,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哈大高铁所在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增加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分析】1.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域,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基础目标)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提升目标)3.掌握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基础目标)2.能够运用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情分析】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农业发展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可以作为一种迁移。
但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则是在中国地理部分首次接触到,但在世界地理部分学过印度、日本等国的工业分布,所以可以进行迁移学习。
重要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地图来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然后据此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并结合人文特点东北形成了商品粮基地,这种逻辑关系要搞清。
除读图法外,学生还应该主要用讨论法、分析比较等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读图法等。
知识网络【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经济发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明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范围。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范围:包括 、 、 ,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2.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3.学习并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名称、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3.了解东北三省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知识。
2.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等基本概念。
2.学习探究讲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地图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同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北三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东北三省的一个景点或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具体景点和特色。
可以选择“白山黑水”景点作为案例,讲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练习评价设计相关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东北三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东北三省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前言白山黑水是东北三省的一个著名地形地貌,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景点。
本文将对白山黑水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形成原因白山黑水是在地质变迁过程中形成的。
早期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原始的平面,后来随着地质活动的发生,地球表面的地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白山黑水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五亿年前,在这个时候,东北地区正处于海底,海水中的沉淀物逐渐堆积,形成了众多的泥沙堆积层。
数万年过后,这些沉积物因为受到了地壳的挤压,渐渐形成了断块,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和地表的水流冲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白山黑水。
二、地理特征白山黑水是指东北三省的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
长白山是中国北方的第一高峰,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流域广阔,河水奔涌向前,形成了数不胜数的奇美景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绵延不绝的山脉和郁郁葱葱的森林,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湖泊。
三、自然资源白山黑水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绿皮书”。
在这里很容易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种天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野生动物,如东北虎、羚牛、长颈鹿等等,同时还有非常优质的自然食物,如冬虫夏草、鲜美的水果蔬菜以及著名的东北黑蘑菇。
四、旅游资源白山黑水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旅游价值的地方。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此地的自然之美,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如红叶、黄叶、雪景、花海等等。
同时,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的美食,尽情享受这里的美好。
五、结语白山黑水是中国北方一个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它的旅游资源很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
本文对该地区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1
2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山环”
“水绕”
“沃野千里”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
俄罗斯
朝鲜
朝鲜
【生】
“山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气候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生】温带季风气候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4。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设计(第1课时)设计人——李晓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5。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3。
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雪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一)自主学习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书写板书)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你还记得吗?学生:根据提问回答.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1、提问:东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儿?利用地图你能描述出来吗?学生: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维度较高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在14页图6.11省的山河大势。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引言:《白山黑水》是指中国东北三省的大自然风光,因其美丽壮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白山黑水”为主题,设计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特点、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激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中国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b.掌握“白山黑水”的意义及其所指代的山水景观;c.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d.了解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c.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b.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c.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2.“白山黑水”的意义及所指代的山水景观;3.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4.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白山黑水”的意义及其所指代的山水景观。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边界和行政划分,激发他们对东北地理的兴趣。
2.新知讲解:a.介绍“白山黑水”的意义及其所指代的山水景观,让学生了解白山和黑水的地理位置、山势和水质特点。
b.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如东北地区的四季分明、气温变化大等。
3.案例分析:呈现一些以“白山黑水”为背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感知和描述其中的山水景观,让学生从图像中感受东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4.知识拓展:a.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展示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如东北的风筝、锣鼓、秧歌等。
b.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扩展知识面,了解东北三省的特色食物、民居建筑等。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引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其中的白山、黑水地区更是东北地区的宝藏,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
为了充分挖掘和传承白山黑水地区的文化资源,三省(吉林、辽宁、黑龙江)联合制定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通过教育的方式,加深人们对白山黑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目标通过《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的实施,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增强学生对白山黑水地区的了解和认知,包括其地理环境、资源特点、文化遗产等;2. 弘扬白山黑水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白山黑水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4. 促进三省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介绍:包括白山黑水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特征等方面的介绍,通过地理环境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一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2. 自然资源特点:探讨白山黑水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林木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引导学生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3. 文化遗产介绍:介绍白山黑水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白山、黑龙江等,通过学习地方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豪感。
4. 白山黑水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介绍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等主要产业,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增强他们对就业与创业的认识。
5. 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白山黑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传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地理影片、文化展示、产业介绍等相关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白山黑水地区的风采。
2. 互动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并开展互相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白山黑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6.教师巡视,释疑。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学生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2.学生自主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补充,共同总结。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在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了解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拓展:东北三省除了分布有广阔的平原,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可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林区及林产品。
)学生了解东北的湿地、生态危机及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再次明确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 xx 的地点、范围;2.能辨别概括东北地域的主要地形特色和河流的散布;3.概括天气特色;4.学会剖析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有关地图获得相应的地理信息,提升学生运用图学习的能力;2.学会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剖析。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读图、阅读有关资料培育学生优秀的读图和思想习惯;2.经过分组达成任务、议论、研究、报告等活动,培育学生主动合作、沟通、思虑、怀疑、研究的意识;3.经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踊跃性。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东北三省地理地点、地形特色随和候特色;教课难点: 1.xx 的天气特色;2.综合剖析各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图示信息、查阅资料、研究法、概括法【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激情导入)播放东北地域视频激发学生想去旅行的热忱。
师:自从“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中国雪乡后,这里备受人们的关注也吸引了一大量旅行喜好者。
下边老师也带大家一同去看看。
(播放视频)你们想不想亲身去那边感觉一下?(想)在旅行开始以前请在坐的各位一同担当本次活动的导游,共同来设计此次东北自由之旅。
(玩、吃、穿、住、行等方面说说)生:看冰雕,雾凇,长白山天池、索菲亚教堂等。
生:穿防风衣裤、雪地靴、雷锋帽、过得严严实实、住东北大炕。
生:乘火车,坐飞机去。
生:吃东北大米饭、松子、榛子、小鸡炖蘑菇、木耳、烤玉米、东北三宝等。
为何要穿厚实?(冷)为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授师:那么,我请问各位导游们去一个地方旅行,要认识一个地区,我们需要认识这个地区哪些优胜的自然条件?生:地理地点、范围、地形、河流、河流。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就东北三省的地点范围、地形、天气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下边我们分组进行议论。
(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依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的踊跃性评比出优胜小组颁奖)(一)、东北的地理地点、范围(说一说填一填)1.学生代表甲画东北三省轮廓图,介绍东北地域包含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黑、吉、辽)指出最北端和最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