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学生话语输出焦虑的实证研究_姜红梅
- 格式:pdf
- 大小:732.01 KB
- 文档页数:5
一、问题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
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经常是那些懂得如何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和态度的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能够使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和富有乐趣,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的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 ,E.K.最早于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的概念,他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
外语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外语心存恐惧感,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得他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大大降低。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语焦虑和以不同形式测量的外语成绩都呈负相关。
二、研究方法1.被试。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个系别随机选取正在学习英语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148名,平均年龄20.9岁,其中男生70人,女生78人;文科学生88人(男生33人,女生55人),理学60人(男生37人,女生23人)。
2.研究工具。
①外语焦虑量表。
经作者同意,采用HorwitZ ,E.K.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简称FLCAS ),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
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Chronbach a 系数为0.92。
②外语自我效能感量表。
参照班杜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根据本样本相关关键词变为“外语”。
通过检测,本量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总量表的x2值为2604.00,自由度为231,Chronbaeh a 系数为0.90,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③外语成绩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CET4)。
3.程序。
根据国际上一致认可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 )和外语效能感量表(ESE ),拟对南航大一新生进行调查。
高职教师提问策略与学生口语输出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对于学生的口语输出具有重要的影响。
提问是教学中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然而,不够灵活、不够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导致口语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提问策略,进而促进学生的口语输出,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高职教师的提问策略与学生口语输出的关系,并提出实用性强的教学建议,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高职教师提问策略与学生口语输出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分析高职教师的提问策略类型及其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2. 探究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的反应,并对其口语输出的影响。
3. 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其口语输出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首先,设计高职教师提问策略类型问卷,对高职教师的提问策略进行调查,并通过教师口语输出效果的评估,分析各种提问策略的效果。
2. 设计学生口语输出实验,通过实验采集学生的口语输出数据,分析不同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3. 分析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的不同反应,并对其口语输出能力的提升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高职教师提问策略与学生口语输出的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类型的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影响程度不同,主动式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促进效果较强。
2. 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的反应与其口语输出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口语输出促进策略。
3. 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可以在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高职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CAI工具对口译学习者口译焦虑影响的研究作者:汤卓裔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7期摘要:口译焦虑是口译初学者在口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之一,且对口译过程和口译质量有一定影响。
口译焦虑研究往往从原听力文本、输出结果和译员本身出发。
本文旨在细化研究口译焦虑中的听、译焦虑,并希望能为口译初学者提供提升口译质量的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CAI工具是否对口译焦虑有积极作用。
研究提出了信息密度、文本结构和数据信息为主要影响口译焦虑的因素。
此外,通过CAI工具探讨利用口译工具降低初学者口译焦虑、提高口译质量的方法。
通过探讨交替传译过程中听焦虑、译焦虑和口译质量的相互关系,希望对口译学习和口译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听焦虑;译焦虑;CAI工具作者简介:汤卓裔,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研究背景口译焦虑是指特定情况和特定语言技能的焦虑,是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产生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一般包含一系列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当前国内外对口译焦虑的研究,有影响的研究者主要有Horwitz、康志峰、邓媛等。
康志峰主要研究口译过程中的一般焦虑,他认为,“口译焦虑可分为两类:听焦虑、译焦虑,而听、译焦虑都包含低、中、高三种焦虑模式,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并保证翻译高度的流畅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根据康志峰的研究,“高度口译焦虑会对口译员的口译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邓媛主要研究口译认知过程中的焦虑,认为“听焦虑、记焦虑、译焦虑会影响口译的获取、存储和转码”。
口译焦虑作为口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出现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二)CAI工具与口译焦虑机器辅助翻译是指“借助计算机软件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
CAI工具(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ing Tools)是指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
CAI工具可帮助分析口译焦虑的成因并针对成因给出解决措施。
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多模态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趋势。
多模态话语,即运用多种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意义的教学方式,已在外语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的特点、功能及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理论上,本研究将梳理多模态话语的相关理论,如多模态互动理论、多模态认知理论等,为分析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本文将梳理多模态话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背景支持和参考依据。
实践上,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的实例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相关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本文将揭示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多模态话语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揭示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模态话语,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为多模态话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证支持,推动多模态话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外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语言学、教育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交叉发展,多模态话语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多模态话语是指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共同构建意义的现象。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知识,还常常利用肢体动作、表情、教学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多模态资源来辅助教学,这些多模态元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外语学习者的交流意愿、愉悦感和焦虑感谈课堂活动设计的要求【摘要】如今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日渐丰富,除传统的课本教学之外,涌现出诸如电影配音、课本剧表演、名著阅读等有趣的活动。
但须明确的是并非这些活动的存在就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如何能令不同的英语课堂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呢?奥秘在于有效的课堂组织。
本文旨在从活动设计和教师角色等角度探讨如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创造学习的愉悦感、降低焦虑感并激发学生的交流意愿,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交流意愿;外语课堂愉悦感;外语课堂焦虑感;二语发展课堂是学生汲取学科专业知识的主阵地。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课堂,强化于课堂。
因此,英语课堂中的环境构建对于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环境建设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学习动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暴露在语言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交流意愿[1][2][3]。
学生的交流意愿是指学生在能够自由选择时进行沟通交流的可能性[4]。
这种交流不单指以口头表达形式进行的对话。
交流意愿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部分学习者在有潜在交流机会时选择参与互动,而另一些学习者则选择保持沉默。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交流意愿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没有交流意愿,学习者就不愿意参与外语沟通,交流的频率就会降低,从而阻碍二语的发展[5][6]。
换句话说,没有了交流意愿,很多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本文结合影响交流意愿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讨论。
这两个因素包括外语课堂愉悦感(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FLE) 和焦虑感(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FLA)。
外语课堂愉悦感指的是学习和使用外语所产生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性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探索学习,减少学习焦虑并且增强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韧性,也能提高学习者的交流意愿[7];而焦虑感指的是由于学习和使用外语时所产生的担忧和其它负面情绪[8]。
第26卷第3期2013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6No.3May ,2013外语课堂学生话语输出焦虑的实证研究姜红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佛山528333)摘要: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障碍之一。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输出量是外语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运用外语焦虑量表、课堂观察、日记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外语课堂中学生话语输出的焦虑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客观教学环境因素是导致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外语课堂活动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联因素,以期优化语言学习环境,降低学生外语课堂焦虑,促进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话语输出;语言焦虑;外语学习焦虑;外语课堂焦虑调查表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13)03-0112-05收稿日期:2011-07-29基金项目:2010—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改与实践资助项目(yyjg-2010-19);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SZJGXM15)作者简介:姜红梅(1981—),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英语教学.Anxiety Studies of Students'Output Production in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iang Hongmei(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528333,China )Abstract :Anxie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motional factors in language learning.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er-student conversational mod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hile the students'output production in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is a measure of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paper analyzes students'output production anxietie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by using FLCAS ,teachers'observations ,students'reflective journals and interviews as the instruments for quantitative study.It argues that the source of anxi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role ,the students'personal factors and the teach-ing context ,in order to enlighte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Key words :students'output production ;language anxiety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FLA );FLCAS一、引言21世纪以来,语言学界从关注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的研究逐步转移到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研究,课堂互动的研究成为热点。
[1]外语课堂是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场所,其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外语课堂中的话语输出量,语言焦虑对话语输出量有重要影响。
如何降低外语课堂中学生话语输出的焦虑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语言焦虑(language anxiety )是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烦躁不安的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
[2]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在特别情景下的焦虑,是学习者在对目的语的学习尤其是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学生外语课堂话语输出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在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都是第一位的。
[3]Macintyre 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焦虑感越强的学生,外语成绩往往越低,外语课堂话语输出量越少。
[4]Krashen 也提出学习者的课堂焦虑越强,其口语水平越差,而在课堂上感到轻松自在的学习者会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并输出更多的话语。
[5]334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13.03.007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摄入(intake),情感因素对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过滤多的习得者习得量少,反之则多。
[5]350他指出情感过滤是外语学习中存在个人差异的原因,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时候似乎最有效。
这些理论说明了外语学习和情感因素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理论没有更好地阐明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降低学习者的焦虑以提高其话语输出量。
Stevick认为,人本主义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和教师都具有成为一个有意义活动的世界中的一员的愿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展及展示创新与合作能力,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控制和反馈时,在外语课堂上的话语输出量增多,学习最有成效。
[6]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习者的情绪,将他们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人本主义从心理学角度为学习者排除外语学习焦虑情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笔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高校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学生的话语输出进行观察和研究,主要采用外语课堂焦虑调查表(FLCAS)[7]125和外语课堂口语活动调查表[8]以及日记、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
该研究的被试为某高校162名(4个班)大一下学期的英语专业学生,年龄从18岁到20岁,平均学习英语9.2年,其中女生占绝大多数。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外语课堂焦虑调查表和外语课堂口语活动调查表,然后从每个班各选出4名学生(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各1名,成绩中等的学生2名),共16名学生,对他们及其任课教师做访谈,并将所有访谈录音转成文字。
为搜集个体的情感变量,让162名学生写周记,持续5周,记录他们的课堂话语输出情况、每堂课及不同的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情况以及可能保持沉默或焦虑的原因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用中文或者英文记录。
为了比较学生日记的记录情况和实际课堂的差别,两个班的教师分别记录了在该学期不同的课堂活动中话语输出量较多和较少的学生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FLCAS课堂焦虑包括交流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test anxiety)、负面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害怕出错恐惧(error-making anxiety)和理解焦虑(comprehension anxie-ty)。
根据Horwtiz[7]128提出的外语课堂焦虑评估等级测量外语课堂焦虑程度。
该等级共由33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完全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最符合自己的选项(在学生做问卷调查前说明此调查和英语平时成绩完全没关系),问卷调查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调查中28.9%的学生赞同“I get nervous when I don’t understand every word the English teacher says”,30.6%的学生赞同“I tremble when I know that I’m going to be called on in the Eng-lish class”,44.3%的学生不赞同“I feel confident when I speak English in class”,表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交际恐惧,在外语课堂中的话语输出量少;调查中38.2%的学生赞同“I always feel that the other students speak English better than I do”,58.3%的学生赞同“I worry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failing my English class”,表明学生的自信心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调查中47.3%的学生不赞同“I don’t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 in the English class”,表明外语课堂上很多学生害怕在课堂上发言,话语输出量少。
在FLCAS中超过30%比例的焦虑类型的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从中可见,学生在外语课堂中的交际焦虑和考试焦虑非常突出。
(二)外语课堂口语活动调查表外语课堂口语活动调查表主要调查学生对外语课堂口语活动的反应,包括一对一的口语活动、小组讨论、主动回答问题、角色扮演以及课堂汇报。
共发放162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0份。
学生对不同课堂口语活动的反应如图1所示,从中可见,38.3%的学生不赞同在课堂上做口头汇报,40.3%的学生不赞同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或是被提问,认为这些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影响话语输出量,产生焦虑。
正如一名学生在她的日记中描述的:“In class when I stand up and do the presentation,I u-sually feel very nervous even though I have prepared well in advance.I don’t know I always forget what to say next,so I try every method to remember,which makes me much more nervous.I think others may be laughing at me at that time.I have no confidence in speaking in public”(Wingly,top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