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寓言要注意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7.54 KB
- 文档页数:5
编写童话作文字——小学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前言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教育意义。
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童话作品。
本文将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编写童话作文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他们创作出优美的寓言故事。
童话的特点和寓意童话是以讲述故事为主要手段,通过人物、情节、形象等多种方式来塑造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一个奇幻的世界,常常有神奇的事件和魔法的存在。
•着重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形象生动、活泼。
•故事中的道德含义和寓意深厚,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和人际关系。
寓言是一种将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常常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它们的行为和互动展示出人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也就是寓意。
所以,童话和寓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同一概念。
在编写童话作文时,可以借鉴寓言的写作技巧,通过虚构故事达到深入挖掘故事主题和道德寓意的目的。
童话作文的写作技巧把故事情节写清楚童话是以情节为主线的故事,通过构思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
因此,在编写童话作文时,一定要把故事情节写得清晰明了,要注意故事中人物、地点、时间的变化和联系。
要注意故事中语言流畅、文笔清秀、韵律优美,以增强读者的故事感受。
对人物进行塑造人物是构成童话故事不可缺少的要素,故事中的人物要真实、有生命力、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以便让读者可以认真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深层次的寓意。
人物塑造要注意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呈现丰富的形象形象是童话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动的形象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读者的阅读感受。
在形象刻画方面,可以采用描写人物的身材特征、装扮喜好、交往方式等多种方式,以便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登高才能看得远故事结束后应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便让读者明白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这些思想和意义可以是关于生活的规律,关于品德准则和行为礼仪的探讨等等,也可以是对故事主题的深层次展开和阐述。
怎么写寓言故事
首先,构思是写好寓言故事的关键。
在构思时,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汲取灵感,找到一个值得讽刺或警示的主题,比如贪婪、自私、勇敢、友爱等。
然后,选择一个或多个动物或其他形象来代表不同的人物或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将成为故事的核心。
此外,要注意寓言故事的结构,包括开头的铺垫、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反转,这些都需要在构思阶段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其次,写作是寓言故事的灵魂所在。
在写作时,我们要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对比和象征的运用,通过动物或其他形象的行为和言语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领悟到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此外,要注重节奏和节制,避免故事过于平淡或夸张,要让情节紧凑而不失真实性。
最后,修订是保证寓言故事质量的关键。
在修订时,我们要审视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没有破绽和矛盾。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流畅,避免啰嗦和冗长,让故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来表达故事的寓意,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领悟。
总之,要写好一篇寓言故事,需要在构思、写作和修订三个方面下功夫。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位,才能写出一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度的寓言故事,给读者以启迪和警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写作寓言故事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尝试,写出更多优秀的寓言作品。
小朋友,上课之前,让我们端du ān 端du ān 正正写下自己的名字吧!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学写寓言故事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寓言故事。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
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
这个故事就叫寓言。
1、了解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都是寄j ì 托tu ō在故事之中,后人对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的把握,也必须在故事提供的框ku àng 架ji à之内,而不能凭p íng自己的想象去随意理解。
所以,我们阅读寓言,首先要了解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结ji é 构g òu 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ji ào 训xun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寓言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往往能唤hu àn起人们丰f ēng 富f ù的联li án 想xi ǎng 。
这样,它就需要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把深刻的道理寄j ì 托tu ō在寓言故事中。
所以,我们在阅yu è 读d ú寓言故事时,不要忽h ū 视sh ì对其中的表现方法的理解,要联li án 系x ì生活实sh í 际j ì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蜻蜓点水①美丽又清澈ch è的小湖,平静地躺在阳光下面,在轻风的吹拂f ú下,微微地笑着。
②蜻蜓在湖面上飞,得意地弹tán 弹tán 翅膀,忽h ū高忽h ū 低d ī,忽h ū上忽h ū下,非常休闲自在。
③蜻蜓逢f éng 人便biàn 说:“我真爱这个美丽的湖呀,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理解这个湖呢?只有我才知道这个湖水有多深,有多冷。
寓言故事怎么写
寓言故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寓意和
象征来讲述生活中的道理和哲理。
写一篇寓言故事并不容易,因为
它需要作者有深刻的思考和灵活的想象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
于如何写寓言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寓言故事的主题应该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是
关于友情、爱情、勇气、诚实、宽容等等。
在选择主题时,要考虑
到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让故事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其次,寓言故事的角色和情节要简单明了,通常会有一些拟人
化的动物或者其他形象来扮演主要角色,比如小狐狸、聪明的乌鸦、懒惰的蝉等等。
这些角色要有鲜明的特点和性格,让读者一眼就能
记住他们。
接着,故事情节要紧凑有趣,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共鸣。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困难和挑战来考验主人公,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品质和智慧。
另外,寓言故事的寓意要明确而不失深刻,通过角色的遭遇和
行为来传达某种道德观念或者价值观。
但是要避免直接讲道理,而是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表现来让读者自己领悟和思考。
最后,结尾要给人以启发和反思,让读者在故事结束后能够有所感悟和收获。
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或者反转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写寓言故事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智慧,通过故事来传达人生的哲理和真理。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期待你也能创作出精彩的寓言故事!。
井底之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简介井底之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生活在井底的蛙,它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以为自己所看到的井口就是整个世界。
一天,一只鹿探头探脑地来到井边,告诉蛙关于广袤大草原、浩渺蓝天和壮丽雄伟的山脉的美丽事物,让蛙大开眼界,意识到井底之外还有更为广阔丰富的世界存在。
我们是如何成为井底之蛙的?1. 小心眼的思维束缚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小圈子思维所束缚,无法超越个人利益的局限,无法放眼更广阔的世界。
2. 缺乏探索的勇气舒适区的存在让我们缺乏冒险和探索的勇气,害怕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事物,使得我们变得像井底之蛙一样不愿意离开舒适圈。
3. 自以为是的心态自以为是是我们成为井底之蛙的另一个原因,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标准,无法接受其他观点和新鲜事物的挑战。
摆脱井底思维,拓宽视野1. 学习和阅读学习和阅读是摆脱井底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阅读,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了解更多观点和见解,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
2. 旅行和体验新事物走出井底,亲身体验和探索新事物,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通过旅行可以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宽我们的视野。
3. 结交不同背景的人交朋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结交不同背景、有不同经历和见解的人,通过交流和碰撞来开拓我们的思维。
4.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知识的更新和学习是不断拓宽视野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在不断适应变化的世界中能够不断成长。
从井底之蛙到广阔天地1. 接纳不同观点和挑战从井底之蛙转变为拥抱广阔天地,我们需要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挑战我们的思维,不断学习和成长。
2. 重塑自我的认知摆脱井底思维,我们需要重塑自我的认知,克服心智模式的局限,接受新的认知和新的思维方式。
3. 学会跨越舒适区我们需要学会跨越舒适区,勇敢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敢于冒险和探索,以此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思维。
如何写好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一种富有启示性和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通过通过虚构的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物来传递一定的道德或哲理。
寓言故事常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吸引读者,并将智慧和道德价值观融入其中。
那么,如何写好寓言故事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建议和技巧,希望对您的创作能有所帮助。
一、选择适当的主题寓言故事的主题应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教育意义。
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友谊、努力、诚实等,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主题应该具有鲜明的对比和矛盾,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讨。
二、塑造生动的角色形象在寓言故事中,动物或植物常常被用作角色形象。
通过赋予这些形象以人性化的特点和行为,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角色形象应该具有各自明确的性格特点,并在情节发展中逐渐变化和成长。
此外,可以通过对话等方式展示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三、设定适当的情节寓言故事的情节要紧凑、连贯且引人入胜。
可以运用对比、冲突、转折等手法,使故事发展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应该设计得巧妙而突出,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寓意言简意赅寓言故事的寓意应该言简意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避免冗长的描写和废话,要注重节奏和把握故事的重点。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或道德价值观。
五、注重读者的情感共鸣好的寓言故事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思考和感悟。
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读者的角度和需求,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选择恰当的情节和表达方式,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六、不断修订和改进创作完毕之后,不要急于对作品进行发布,而是应该进行反复的修订和改进。
审视故事的结构和逻辑是否合理,是否有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作品更加严谨和精彩。
总之,写好寓言故事需要灵感与技巧的结合。
通过选择适当的主题、塑造生动的角色形象、设定紧凑的情节、言简意赅地表达寓意,注重读者的情感共鸣,并进行不断的修订和改进,才能创作出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优秀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作文,要有起因,经过,结果,道理今天,老师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寓言故事的作文。
我激动地跳了起来,脑海里在一瞬间泛起许多故事,有《龟兔赛跑》,有《狼来了》,还有《小马过河》……
当然了,写故事还真是一件难事!我靠坐在书桌前,左思右想,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合适的开头。
我就又开始翻阅课本,想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突然间,我注意到了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故事里,狡猾的狐狸凭着乌鸦的贪婪,骗走了她嘴里的肉。
我顿时有了灵感,决定写一个关于小兔子和松鼠的故事。
我的故事里,小兔子十分贪玩,一天到晚在树林里四处乱跑,根本不在乎周围的事物。
松鼠则很勤劳,总是忙着积攒坚果,为冬天做准备。
有一天,
小兔子突然想起,冬天快到了,自己却还没有准备任何食物。
于是,他跑去向松鼠求救。
松鼠告诉小兔子,要过冬,现在还得像他一样努力收集食物。
小兔子就说:“我才不要那么辛苦,我想玩。
”松鼠摇了摇头,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天气越来越冷,小兔子冷得瑟瑟发抖,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他想起松鼠的话,感到内疚自己没有早一点准备食物。
如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松鼠温暖舒适的家,和那堆装满坚果的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努力付出,不能只顾玩乐。
就像小兔子一样,只顾眼前利益,最终会一无所有。
我们也要像松鼠一样,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我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让大家从中明白这个道理。
我已经知道,如果我们努力,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
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分清故事的主客体,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
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入手,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拓展和联想,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材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淡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
写作方法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
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
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
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
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
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
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
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
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
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实际上寓言故事都是一则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体会理解他你就会明白他的含义。
1.被同伴驱逐的蝙蝠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
写一则看不到自己短处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好与坏》人们谈及牛时都必须张开大拇指赞扬。
存有一头牛从小听熟了这些话,不知不觉就渐渐培养了一种轻浮的性格。
要到它长大已经开始学处事时,必须它回去耕田,它不听话,还故意打架,人们因此而责备它。
它很真的怪异,它说道:“你们不是一使唤说道牛好么?为什么今天忽然又说道我糟呢?”人们提问说道:“我们说道牛不好那就是指整个牛族而言的。
至于你好不好,我们必须具体内容地看看事实!”寓言故事《鹤的耳朵》一大早,鹤就爬起来,拎起至针线必须给自己的白裙子缀一朵花,刚缀了几针,孔雀过来反问她:“鹤妹你缀的什么花掉呀?”“绣的桃花。
”“咳嗽,干嘛必须缀桃花哩?桃花就是荷裔的花,不吉祥,还是绣朵月月红吧!”鹤听到了孔雀姐姐的话真的有理,便把缀不好的金线拆毁了改为缀月月红。
正缀得入神,只听到锦鸡在耳边说道:“鹤姐,月月红花瓣太太少了,变得有些单调,我看看还是绣朵大牡丹吧,牡丹就是富贵花呀!”鹤真的锦鸡妹不信,便又把缀不好的拆毁了,再次已经开始缀牡丹。
缀了一半,画眉飞过来,在头上尖叫道:“鹤嫂,你快乐在水塘里栖歇,必须缀荷花才就是,为什么必须回去缀牡丹呢?这跟你的习性太不协同了!”鹤听到了,真的也就是,便把牡丹拆毁了改为缀荷花……鹤每当快绣好一朵花时,总有人提不同的建议。
她绣了拆,拆了绣,直到现在还是一条没有绣上任何花朵的白裙子。
寓言故事《黑天鹅》黑天鹅听见大家都说白天鹅美,心想:“还不是我生得黑,他生得白!嗨!要是哪一天能跟白天鹅换一身羽毛就好了。
”终于黑天鹅想出个办法。
夜里,它去找来一瓶墨水和一盒白粉。
它趁白天鹅熟睡之机,悄悄地把墨水涂抹了它一身,又在自己身上擦满了白粉。
第二天一早,众姐妹刚睁开眼睛,黑天鹅就慌忙宣布,“你们看,白天鹅变黑了,我变白了,白天鹅丑了,我美了!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纷纷嘲笑黑天鹅。
黑天鹅一时感到疑惑了。
这时大姐走过来诚恳地说:“小妹,我们平时说你丑,说白天鹅美,不是指你们的外表,而是指你们的内心。
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拟人化的形象为载体,通过寓意和象征来表达道德观念或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寓言故事通常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寓意深刻,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如何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是学习的基础。
经典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是寓言故事的典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寓言故事,我们可以领略到寓言故事的独特魅力,学习到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寓意的深刻含义。
其次,学习寓言故事的写作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寓言故事的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
在写作寓言故事时,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寓意的深刻表达。
同时,要注重情节的设置和结构的安排,使故事情节紧凑,寓意深刻,引人入胜。
此外,寓言故事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对寓言故事的解读和理解。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多重寓意,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和学习寓言故事时,我们要注重对故事背后的寓意和象征的理解,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领悟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意义。
最后,要注重实践和创作。
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离不开实践和创作。
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情感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作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总之,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包括阅读经典寓言故事,学习写作技巧,注重解读和理解,以及实践和创作。
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寓言故事的魅力,也能够在实际的写作中有所收获。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寓言故事—木匠山羊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1.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雇主家干活,木匠干得满头大汗,于是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脱掉。
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生怕他热着,也把孩子的衣服一件件脱掉,结果孩子冻病了。
2.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故事:森林王国中的梭子鱼犯了罪,法官是怕水的山羊,它的裁决是,将梭子鱼扔到河里淹死。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这是一道寓言类作文题,命题材料是两则故事,虽然主体事件不同,但所反映问题的实质却是一样的。
木匠因为自己热,所以觉得孩子也会热,最终导致孩子被冻病;山羊因为自己怕水就裁决将梭子鱼扔到河里淹死,结果反而使事与愿违。
两则故事都表明,忽视对方的实际情况,仅凭主观臆断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考生的写作需以此为基点,不能脱离材料来写。
同时,考生还应由此联系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2.立意限制。
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来确定立意,第一则材料中的木匠与第二则材料中的山羊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主观臆断,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如不能从材料中挖掘出有关社会人生的道理,而就木匠说木匠,就山羊说山羊,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对两则材料的审视都要考虑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若仅仅抓住“主观臆断”,而忽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将跌入话题作文的泥潭。
3.价值判断限制。
无论是材料一中为孩子脱掉衣服的木匠,还是材料二中判决梭子鱼死刑的法官山羊,他们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考生在审题时要与命题人的价值判断保持一致。
4.思维限制。
考生在审题时“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是一次思维的限制;由此及彼,联系社会人生,是第二次思维的限制;对社会人生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则是又一次的思维限制。
寓言的写作方法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
由于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又具有启发性,所以学生很喜欢读。
既然喜欢读,那么亲自动笔写寓言,也并不神秘。
写寓言与写记叙文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两者不能完全画等号。
只有了解了寓言本身的特点,才能写出一则真正的寓言。
下面以《内胎与外胎》为例,谈谈怎样写寓言。
内胎与外胎汽车在泥泞的路上飞快奔驰,沾满污泥的外胎极不满意长期的露天生活,一股怒气冲内胎撒去:“你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一切都由我护着你,你却整天躲在里边睡大觉,真是岂有此理!”内胎只是挺了挺肚子,并未作答。
又过了一段时间,外胎又发话了:“老弟,我看世界上最舒服的就属你了,这么多年,你总舒服地躺在我的怀里。
你饿了,主人给你打气,让你吃饱喝足;你病了,主人给你治病。
但主人就是不管我,还老是让我遭受荆棘、砟石的刺和硌。
不管风里雨里,都是我冲向前。
夏天,太阳炙烤;冬天,寒风刺骨。
你有这些感受吗?”外胎絮絮叨叨地发着牢骚,说着怪话。
只听砰的一声炸响,内胎终于气炸了肚皮,外胎也立刻瘪了下去,汽车不能行驶了。
这时,外胎明白了:“啊!原来我使的力气全是你给的,这可错怪你了。
我实在不知道,真对不起。
”内胎谦逊地回答:“没关系!在里在外,缺一不可,都得有人乐于去做才行。
”要借故事讲道理寓言的中心思想就是寓意,即要说明一个道理。
可以通过普通的常识,表达深奥的道理;或者叙述常见的事物,寄予深刻的内涵;或者描写简单的现象,揭示复杂的关系。
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等都是常见的构思方式。
例文《内胎与外胎》就是借助常见的车胎,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需要精诚合作。
写寓言应注意:道理要通过故事来表现;故事要简单,故事里的人物或事物不要太多,篇幅要简短;故事不必是真人真事,可以想象虚构,但旨在为现实服务。
要有较强的讽刺性寓言一般不直接赞扬新风尚、好品质,而常常是暴露不良现象,批评不良作风,带有讽刺意味,意在促使人们警醒,引以为戒,同时也从侧面弘扬正确的行为。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改写指导要点寓言改写,是指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进行重新创作,包括对寓言角色、情节、背景和寓意的再构。
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言运用能力和对寓言的理解。
以下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寓言改写指导的几个要点。
一、理解寓言的本质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即寓言通常包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一种象征或教训。
通过寓言,作者希望读者能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明白一些道理。
二、激发改写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改写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成功的寓言改写案例,如英文版的《乌鸦喝水》等。
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寓言改写实例,激发他们对寓言改写的兴趣。
通过分享寓言故事的原版和改写版本,引导学生理解改写不是简单的翻译或解释,而是需要对故事进行再创作,表达出新的含义和思想。
三、引导发现问题让学生找出原版寓言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原来的故事中乌鸦为了喝到水所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有点单薄?能否加入更多角色,使得情节更丰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制定改写步骤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改写步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套通用的改写指导步骤:1.阅读原版寓言,了解其情节和寓意;2.小组讨论,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3.撰写初稿;4.小组互评,讨论修改;5.教师点评,完善作品。
五、指导学生进行改写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主题和寓意,将其融入新故事中;2.鼓励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拘泥于原版;3.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改写后的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4.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
六、展示和评价作品在完成改写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创作中受到启发。
三年级下册阅读笔记怎么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常常用来教育人们道德和智慧。
下面是我写的三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笔记,每个故事均包括了故事的梗概、寓意和我个人的感悟。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一:《木匠与它的陶罐》梗概:从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木匠。
他非常擅长制作各种家具,而且生意非常红火。
有一天,他决定尝试制作陶罐。
开始的时候,他做陶罐时非常小心,每个罐子都完美无缺。
然而,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木匠的骄傲。
他开始变得粗心大意,罐子们变得越来越糟糕,直到最后他再也做不出合格的陶罐了。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是容易导致失败的根源。
木匠在一开始非常小心谨慎,能够制作出完美无缺的陶罐。
然而,当他开始骄傲自满时,他的注意力和努力都减少了,结果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努力。
个人感悟: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启发性。
它让我明白了骄傲是一种危险的心态,它会让人变得懒散和粗心。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谦虚和努力,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技能。
故事二:《狐狸与乌鸦》梗概:一只乌鸦站在树上,嘴里叼着一块美味的奶酪。
它非常得意,高高兴兴地叫了起来。
狐狸看到了乌鸦手中的奶酪,便生起了贪念。
狐狸走过去,夸奖乌鸦的声音甜美动听,说乌鸦一定是天上最美的鸟。
乌鸦听到了狐狸的夸奖,不禁高兴得张大了嘴巴,结果奶酪掉在了地上,被狡猾的狐狸抢走了。
寓意: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要谨慎相信别人的夸奖,不要因为别人一句动听的话就掉以轻心。
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后,变得过于自信,最终丢失了奶酪。
个人感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警觉,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赞美。
即使别人的夸奖听起来非常动听,我们也应该保持冷静,并对自己的表现保持客观的评价。
故事三:《兔子和乌龟赛跑》梗概:兔子和乌龟决定比赛跑步,兔子非常快,乌龟却非常慢。
比赛开始,兔子先飞快地跑了一段,然后他觉得自己肯定会赢,于是决定休息片刻。
而乌龟虽然慢,但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向前跑,最终赢下了这场比赛。
写寓言故事的开头嘿,你知道吗?写寓言故事的开头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小木门,门后面有着数不清的奇妙景象和有趣角色在等着呢。
寓言故事啊,它就像是咱们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一样,总是充满了各种神奇的事儿。
比如说吧,从前有一个小村子,这个小村子坐落在一片茂密的森林旁边。
那森林里的树啊,高得好像能直接捅破天空似的。
村子里呢,有个特别爱捣蛋的小男孩叫小皮。
这个小皮啊,整天就想着怎么捉弄村子里的小动物,今天拔拔小兔子的萝卜,明天又吓唬吓唬树上的小鸟。
或者咱们也可以这么开始。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
这个山洞里啊,住着一个老狐狸。
老狐狸可聪明啦,它懂得好多好多人类都不知道的事情。
可是呢,它也很狡猾,老是想着怎么从山下的村民那里骗到好吃的。
又或者这样。
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一个小小的部落。
部落里的人们善良又勤劳,他们和草原上的动物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有一天,草原上来了一场罕见的大旱灾,河流干涸了,草地也枯黄了,动物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寓言故事的开头呢,就是要把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和主要的角色先摆出来,就像在画画的时候先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一样。
这样呢,听故事的人或者看故事的人就能够很快地进入到这个故事的氛围里啦。
就像是你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旅行,你得先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吧。
寓言故事的开头就是这么个作用,它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且呀,你可以让这个开头充满一些小悬念。
比如说刚刚提到的那个小皮,他这么爱捣蛋,那村子里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付他呢?是会想办法教训他呢,还是会用善良来感化他呢?再比如说那个老狐狸,它这么狡猾,山下的村民能不能识破它的诡计呢?还有草原上的部落,他们能不能度过这场旱灾呢?这些小悬念就像是小钩子一样,能把读者或者听众的心给钩住,让他们忍不住想要继续听下去或者看下去。
概括性来讲呢,写寓言故事的开头,就是要把故事的世界搭建起来,把主要的人物或者动物引出来,再加上一点点小悬念,这样一个好的寓言故事开头就差不多成型啦。
写寓言要注意要点
什么是“寓言”?所谓“寓言”,是指一种含有教训、讽刺或启示意味的故事。
它的写作方法是把动物或无生物「拟人化」,让他们做故事的主角。
所以寓言常以狐狸、鸡鸭、乌鸦、山羊、牛马、狮子等动物做故事的主角,使他们“人格化”,能说能做,跟人类一样。
可見“寓言”是一种不根据事实,而超乎自然的故事。
同学写作的時候,可以把你的理想或意見,假借其他的事物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假借那些可爱的动物,发表你的感想。
不过所写的寓言故事,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并且带給別人某种启示。
通常写寓言时,要留意下列几点:
1、以某种动物做主角,要了解某种动物的习性,不可以写牛爬树,羊吃肉,以免笑掉人家大牙。
2、下笔以前,先决定主題,再安排內容。
3、不要在文字中带着教训的意味,更不可以在结尾说出主题来,最好不露痕跡,让读者去捕捉主題。
4、最好的寓言是应用生动有趣的“对话”,加强寓言的效果。
可见“对话”在寓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对话”写好,就是成功了一半。
作文互相批改法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
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批作文的时候要
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
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
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
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
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
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
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
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
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
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
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
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
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
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
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
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
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
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
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
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
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
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
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