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模式图
- 格式:ppt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和《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ISO9004:2009)中,对“过程方法”原则是这样描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过程方法”原则是人们在质量管理历程中对质量管理科学方法高度归纳总结的成果之一,是众多质量管理大师的智慧结晶。
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实践也证明,“过程方法”是质量管理效率最高的科学方法。
具体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也需要运用这一原则,才能高效地实现审核的目的。
一、“过程”的定义在GB/T19000-2008标准的第3.4.1条对“过程”是这样定义的:“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据此,可将“过程”简单示意如下:其中,“输入”、“活动”和“输出”又称“过程三要素”。
二、“过程”的特点在GB/T19000-2008标准的第3.4.1条的“注1”中,有以下描述:“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据此,可将“过程”的特点简单示意如下:图2:“过程”的特点示意图如图所示,过程2的输入同时又是过程1的输出。
例如,施工现场土建和安装的施工交接,安装施工的输入之一就是土建施工输出的设备基础。
三、“过程方法”示意图“过程三要素”分别是指:1、输入:该项质量活动或质量过程需要的资源。
例如,人力(含组织机构)、物力、文2、活动:该项质量活动或质量过程需要开展的活动。
例如,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3、输出:该项质量活动或质量过程实施后预期应达到目标效果。
例如,应达到质量目标、应形成的文件、得到的实物结果等等。
可将“过程方法”简单示意如下:简单来说,我们每一项质量管理工作,都可以用“过程三要素”来明确:(1)需要哪些资源?(2)需要开展哪些活动?(3)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效果?只有用“过程三要素”来明确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充分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过程方法示意图附件一 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过程方法示意图管理过程(Management Process)M1: M2: M3: M4:职M5: M6: M7: M8: M9:业务计划质量方针质量策划责与权限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纠正预防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策划内审持续改进顾客导向过程(Customer Oriented Process)内审 C3:C1: C2: C7: C4:顾 C6: 顾市报订产产批产顾C5: C8: 客场价单品品量品客 /客分和生交反过要要析过产付馈程满求程确,,求意设认付服计款务S14: S12: S7: S4:支持过程(Support Process) S11:S10: S1: S5: S15:管和通量追理制S8: S3: S9: S6: S13: 理设装溯S2:文记工采产备置性人工内监实产质工标不件录管作购品管力厂外视品量程验识合控控理环管防理测成更资设部和室和格制制境理护量本改管源施沟测可控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意见和建议下面为朱自清的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荷塘月色作者: 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
产品和服务
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果组织及其环境
(4)
领导作用(5)
支持(7)运行(8)
绩效评价(9)
改进(10)
策划
(6)
顾客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4)
策划
实施
检查
处置
输
入
输
出
管理体系过程
过程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策划+控制】
体系方法:过程方法+系统方法+PDCA 循环+基于风险的思维+结构化思维
✷确定过程及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流程及其活动接口关系,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确定和应用过程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确定并提供过程所需的资源;✷分配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并策划和实施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基于风险的思维,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评价过程的能力与绩效,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过程的预期结果;✷改进每个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七项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总体目标与
功能:✷满足要求,增强能力,各
方满意;✷应对变化,
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利用
机遇;✷达成结果,实现目标,改
进整体绩效,促进持续成长
管理体系过程模型示意图。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图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图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流程图,为了确保质量的可控性和持续改进,组织应该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用来规划、实施、控制和持续改进质量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2. 质量政策和目标2.1 制定质量政策2.2 确定质量目标2.3 传达质量政策和目标3. 质量计划3.1 开展质量规划3.2 制定质量计划3.3 确定质量标准和要求4. 质量控制4.1 进行质量控制计划4.2 实施质量控制活动4.3 监控质量4.4 进行质量审查5. 质量改进5.1 识别质量改进机会5.2 制定质量改进计划5.3 实施质量改进活动5.4 评估质量改进的成果6. 质量培训和教育6.1 确定培训和教育需求6.2 开展质量培训和教育活动6.3 评估培训和教育效果7. 实施审核和评估7.1 进行内部审核7.2 进行外部审核7.3 分析审核和评估结果8. 文件和记录控制8.1 管理质量文件8.2 管理质量记录9. 非符合品管理9.1 确定非符合品9.2 处理和纠正非符合品9.3 预防非符合品再次发生10. 持续改进10.1 确定持续改进机会10.2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10.3 实施持续改进活动10.4 评估持续改进的成果11. 质量绩效评估11.1 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11.2 评估质量绩效11.3 收集和反馈改进意见附件:- 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相关质量数据记录- 员工培训和教育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质量管理体系:指为确保组织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组织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过程。
2. 质量政策: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宣言和承诺,目标是为了达到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3. 质量目标:为了实现质量政策而确定的可以度量的目标和结果。
标题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日期: 4.1.5客户导向过程(COP)、管理过程(MP)、支持过程(SP)与职责对照表过程类别 过程名称总经理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开发部供应部生产部质控部综合部COP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 ○ ○ ○COP 2 报价控制程序 ○● ○○ ○COP 3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 ○ ○ ○COP 4 工程变更控制程序 ○●● ○ ○ ○COP5 生产计划控制程序 ○ ○○ ○ ●COP 6 生产制程控制程序 ○○ ○ ● ○COP 7 产品交货控制程序 ● ○ ○ ○COP 8 客户抱怨/退货控制程序 ○●○○○ ○ ○ ○○COP 9 客户满意度控制程序 ●● ○MP1 经营计划控制程序 ●○ ○○○ ○ ○ ○○MP2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 ○○○ ○ ○ ○○MP3 内部审核程序 ○○ ○○○○ ○ ●○MP4 管理评审程序 ●○ ○○○ ○ ○ ○○MP5 分析评价及应用控制程序 ○○ ○○○○ ○ ●○MP6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 ○○○○ ○ ●○MP7 提案改善与员工激励程序 ○○ ○○○○ ○ ○●SP1 文件控制程序 ○○ ○○○○ ○ ●○SP2 图纸技术资料控制程序 ●●○ ○ ○○SP3 记录控制程序 ○○ ○○○○ ○ ○●SP4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 ○○○○ ○ ○●SP5 采购控制程序 ○○○○○ ● ○ ○○SP6 外协控制程序 ○○ ● ○ ○SP7 供应商控制程序 ○○ ● ○ ○SP8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 ○ ●SP9 工装控制程序 ○○○ ● ○SP10 仓储管理程序 ○○● ○ ○SP11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 ●SP12 制程与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 ○ ●SP13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 ●SP14 产品安全性控制程序 ○○●● ○ ○ ○SP15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 ○ ●SP16 产品召回管理办法 ○○ ○○○○ ○ ●○ SP17 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办法 ○ ● ○SP18 顾客的财产管理办法 ●○○ ○ ○ ○SP19 产品防护管理办法 ○○ ○ ● ○SP20 工作环境6S管理办法 ○○ ○○○ ○ ● ○○SP21 软件质量管理办法 ○● ○SP22 产品批次管理办法 ● ● ○SP23 产品保修管理办法 ●○ ○ ○ ○SP24 紧急应变管理办法 ○○ ○○○ ○ ○ ○●SP25 实验室管理办法 ○○○●○ ○ ○ ○○SP26 产品质量防错管理办法 ● ● ○ ● ○注:●表示主导部门 ○表示协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