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空想社会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24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本身不能发展成为科学是必然的,其原因就是它的空想性。
1、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脱离了现实。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他们抱定“非此即彼”的公式,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他们在看到事物的差别时,看不到它们的联系,看到联系时看不到差别。
表现在对资本主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上。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这对工人阶级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启发工人的觉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同社会主义是有着的联系的。
看不到联系同看不到区别一样都是错误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能从头脑中想象出一些方案,再加到社会中来。
这是空想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事实上,社会主义决不是抛弃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联系的方面凭空产生的,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制度。
首先,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胜利的,胜利之后也是不能巩固的。
正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给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
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发达的商品经济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的革命也引起了经济体系的革命。
即使与小生产相适应的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经济。
这种商品经济冲破了那种自然经济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开放性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再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东西。
科学技术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结构因素,而且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解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空想社会主义”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词儿一听就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一帮理想主义者坐下来,脑洞大开地想出一个完美社会的蓝图。
你想啊,那会儿的欧洲,社会问题堆得像小山,穷人日子过得像陀螺似的忙得团团转。
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就跟老朋友似的,聚在一起,喝着小酒儿,开始聊天:“哎,要是能有个地方,人人平等,资源共享,那该多好啊!”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圣西门,这老兄可不是一般的理想派。
他梦想着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大生产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这想法,就像是给社会开了一剂猛药,治病救人是好事儿,但药效太猛,现实社会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
接着是傅立叶,这位老爷子更有意思了,他说咱们的社会就像一个大乐队,每个人都是一个音符,要是能找到每个人的最佳位置,社会就会和谐美妙得像交响曲一样。
傅立叶还提出了“法伦斯泰尔”,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吃喝玩乐全包,简直就是个大食堂加娱乐中心。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欧文,他不光是想,还真干了起来。
欧文在美国搞了个新和谐公社,试图把他的空想变成现实。
结果呢?就像是把一群不认识的亲戚塞进一个屋子,大家虽然有共同的目标,但生活习惯、想法都不一样,矛盾就像是春天的草,野火烧不尽,很快就冒出来了。
你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就像是画家在画布上描绘未来,他们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一个个美好的社会蓝图。
但问题来了,这些蓝图虽然美好,却像天上的云彩,看得见摸不着。
他们忽略了一个大问题,人心难测。
就像是把一群猫咪关在屋子里,你给它们吃的喝的,但它们还是会为了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忘了,人的欲望、贪婪、嫉妒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也真是不容易,他们就像是社会问题面前的堂吉诃德,勇敢地向风车发起冲锋。
虽然他们的努力在现实中显得有些天真,但他们的理想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后人不断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
你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就接过了这盏灯,他们把空想变成了科学,把理想变成了现实的行动。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论文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
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已经有500多年了。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另外,我们还要从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和信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和康帕内拉。
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摆脱了早期纯粹虚构的幻想,开始更多地面向现实,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一批杰出代表人物,比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和贫富的对立,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制度和一切私有制形式,论证了消灭私有制度和建立共有制度的必要性,更是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天才的预见。
这些预见使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为人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限于时代条件,还存在着许多片面性和不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主体力量。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只能从他们天才的头脑中想出。
空想社会主义之我见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一、历史背景首先,14世纪~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但当时天主教仍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则是各国反动势力的国际中心,这就是使得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必然与反教会的斗争相结合。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造成了欧洲古典文化的复兴,于是出现了欧洲历史上伟大文艺复兴运动。
这种新文化对思想的激发作用,加上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的新大陆和新天体的发现,唤起了人们认为有可能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达到完美境界的遐想。
其次,新教徒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在理论上为资产阶级教会的建立提供了论证。
宗教改革推动了广大农民、平民群众的反封建的斗争,他们积极参加宗教改革运动,并把它扩展成一场政治和社会的革命。
再次,城市平民和破产的农民中产生了近代的无产阶级,还在资产阶级开始反对封建主义的时候,早期的无产阶级者的矛盾就在计划,从而出现了近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并且相应的产生了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最后,16世纪是文艺复兴运动全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这一就其内容来说事反映着近代无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在理论的形式上则表现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原则的进一步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思想流派,它开辟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
二、产生英国政治家和思想家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1516年他在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一书,是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一部杰出的作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与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完成的。
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已经独立或相对独立[1]地发展了几个世纪了。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与当时一系列对社会改革的非科学的理论而言,是人类一种相对先进思想与学说,是“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发展为自己那个自由历史活动以前,才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表现。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达,资本主义矛盾还未充分发展与暴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很不发展的时期的产物,是同当时的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下所产生的自发反抗相适应的,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要求对社会的改造的普遍性的最初渴望,也代表着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
空想社会主义从十六世纪初期开始,到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早期的乌托邦主义,也通常被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莫尔和康帕内拉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的社会矛盾,对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实行财产公有制的理想国家在幻想了一番,并以小说的形式表述出来。
在1516年,莫尔出版了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乌托邦》,《乌托邦》是以文学游记为体裁写的,标志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在《乌托邦》出版105年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相继出版了。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这种“社会主义的空想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乌托邦》与《太阳城》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
第二个阶段是从十八世纪开始在理论上论证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为摩莱里和马布利。
他们与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权力,而扩大到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00字作文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
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虽然正面乌托邦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经过了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欧洲终于在19世纪进入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的统治终于确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终于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19世纪前四十年,尽管劳资两大阶级相互对立的局面已经普遍出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还只有初步的暴露(1825年才在英国发生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也还在酝酿之中。
因此,这一时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也必然是这种尚不成熟状况的产物,具有一定不成熟性。
同时,由于生产和阶级状况已经发展到了足以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最高程度,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均到达了自身理论和实践的最高阶段,进入全盛期。
全盛意味着达到极限,空想社会主义在此后已再难有新的进展,在四十年代末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各类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要么
趋于没落,最终消亡;要么走向反动,成为阻碍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的落后思想。
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
这些城市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彼此密切联系,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大家共同使用;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主张“在一切人之间平均分配劳动”,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托马斯•莫尔在其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第一次为人们虚构出了这样一个海外仙岛,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或初级形态,空想社会主义几乎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发展到顶点,直至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空想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岁月。
期间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时期相对应。
(一)16世纪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开始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大规模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是财富和自由,而是变本加厉的掠夺和剥削,他们最先遭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苦难,因而英国也就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随后的16~17世纪,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新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劳动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新航道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最为发达,意大利和德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这些国家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的莫尔是最早期的代表,除此还有德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17世纪,空想共产主义在意大利独领风骚,这不仅同它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有关,而且与意大利经济的衰落、尖锐的民族危机和广大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有密切关系。
康帕内拉是意大利早期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一生有33年在牢狱中度过,在监狱中的写成《太阳城》一书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设想出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不平等和压迫,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繁荣创造前提的社会,成为继《乌托邦》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代表作。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如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和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建立在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和谐社会做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科学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为法国大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启蒙学者,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同这些原理相矛盾的现实,实际上从上到下都被颠倒了。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
空想社会主义简介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早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种理论或流派,它主要强调通过思考和设想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他们相信通过和平的方式和社会改革,可以建立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背景空想社会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不平等,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和压迫。
空想社会主义者试图通过提出理想的社会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认为社会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公平和正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受到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阶级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化,这进一步促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
理论与思想圣西门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主张将工业家和工人的关系重新定义,通过发展工业和科学来改善整个社会。
圣西门认为,社会的进步和改革需要基于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他的理论被称为“工业主义”。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组织和合作的重要性,倡导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工业家组成的社会管理团队,通过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傅立叶傅立叶是另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一种名为“和谐社会”的理念,认为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欲望上。
傅立叶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他认为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为每个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住房和自由时间,以满足人们的欲望。
傅立叶主张通过创造一个理想的社区,即“菲奥兰波巴鲁”来实现他的理念。
在这个社区中,人们将分享劳动、财产和性爱,以达到和谐和快乐的社会状态。
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
他主张建立一个名为“合作社”的社会形式,通过共同所有和共同经营企业来消除不平等和剥削。
欧文认为私有财产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反响与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在19世纪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它没有直接导致任何实际的社会变革,但它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号:2014111139姓名:陈丽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过大约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想,这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代表工人的利益。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雇佣劳动者。
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丧失了自由,成为了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在工厂里,工人们在监工的监视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下,严格按照规定的劳动时间工作,为跟上飞快的劳动节奏,必须做着高强度、如机械程序式的工作,他们已变成为一种附着于工厂这个庞大机械的惯性零件。
不仅如此,工人们还要面临被罚款、解雇甚至严厉的肉体惩罚。
由于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常常发生工伤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
除此以外,雇佣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过着辛酸苦难的生活。
他们吃得是最普通甚至质量很差的食物,住的是又寒酸破乱的住房。
正如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
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
一批工人阶级理论家们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除此之外,从资产阶级阵营里走出来的一批思想家也参与到了这场批判的大合唱,他们虽然属于资产阶级,但他们看到了工人的苦难生活,代表着工人的利益,更为激烈的批判现实的工业文明。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理解作文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middot;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
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时间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mdash;40年代,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
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空想社会主义日渐失去了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源远流长。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近代中国有思想家提出“三世说”,认为社会发展是从“据乱世”、“升平世”,最后达到“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是对原始共产主义阶段的意会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等,都对理想社会提出了构想。
但古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空想社会主义。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古代哲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想象和勾画。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者出现的。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良好愿望上升到科学论证;从说明它的必要性到揭示它的必然性的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的实现,以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思想来源,以产业革命和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客观前提,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转变”为主观条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为理论基础,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主要标志,至《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而最终完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欧洲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初期,是与资本主义相伴随的。
它既根植于资本主义的土壤,又否定资本主义。
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代替封建主义的时期,同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针对资本主义高扬个性与自由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往往是被当作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果。
相应地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往往被当作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
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者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否定形式,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的第一部著作。
《乌托邦》的发表,说明近代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初具轮廓,标志着社会主义正式诞生。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展和多种社会矛盾的暴露而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篇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我们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
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欧文)一、欧文的生平和主要著作罗伯特·欧文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771年5月14日----出生在英国蒙哥马利郡1787年,欧文来到曼彻斯特成为商业雇员,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1789年,欧文与人合办一个有四十人的小厂,不久后又自办小厂,开始表现他杰出的管理才能1791年,欧文受聘担任一个有五百名工人的大纺纱厂的管理工作1793年,参加当地的“文学哲学协会”,逐步形成了他的关于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理论。
当时社会地位和欧文相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工业革命只是便于浑水摸鱼和大发横财的一片混乱。
欧文则认为工业革命是运用其理论并将混乱化为秩序的好机会。
于是,他在上述工厂开始试行这个理论,并获得成效。
1800年,任新拉纳克大棉纺厂的经理兼股东,并在这个工厂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改造环境和人的性格的试验。
1820年前后,欧文形成了他的共产主义观点。
1824年起,欧文和他的一些学生在美洲购置土地,进行“新和谐公社”试验1828年,试验失败,欧文为此耗尽全部财产。
1832年到1834年间,欧文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组织合作社,另一方面在流通领域中组织公平交换市场,以此作为改造社会的最初步骤,但先后宣告失败。
同时在这一时期积极领导了英国公会活动。
1839年到1845年间,欧文同他的学生又在英国进行了一次组织共产主义公社的试验,再宣告失败。
欧阳一直没有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但是对于解放无产阶级的信念始终不渝。
知道八十七岁临终前不久,他还发表演讲,宣传共产主义理论。
1858年11月17日,他在故乡妞塘镇逝世。
著作:《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阐述了关于人类性格形成的理论《致工业和劳动贫民救济协会委员会报告书》,提出了包含着共产主义思想萌芽的关于劳动公社的思想《致纳拉克郡报告》,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进一步系统化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