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47
怎么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科学的社会主义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论证之后留下的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它分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马恩同空想社会主义:两种和谐社会观的区别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学说通常所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产生于十六世纪初的西欧,创始人为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德国的闵采尔,以及后来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人,十九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之后德国的魏特林、法国的卡贝和布朗等人所持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具体学说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
他们的设想各有所长,却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以财产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阶级就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人参加劳动,生产实行计划管理,人人有充分的自由时间,人自由平等的享受生活,教育普及,妇女解放,三大差别(脑体劳动、工农、城乡三大差别)在消失,国家逐渐消亡,等等。
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第一阶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托马斯·闵采尔(1490- 1525)“千年太平天国”2、主要特点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虚构地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
第二阶段: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8世纪)1、代表人物摩莱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代表作是《自然法典》;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是《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2、主要特点我拥护斯巴达人的作法……以贫困、自制、节制和勇敢自豪的斯巴达人是幸福的”。
而要恢复这种完全平等,就必须禁欲,需求越少,幸福越多,清心寡欲是最高尚的道德。
——马布利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苦修苦炼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 ——恩格斯第三阶段: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1、代表人物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
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
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推广开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
对前资本主义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
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
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中世纪形成的神学和封建体系更大地向前推进了人类文明。
对理想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
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
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马恩同空想社会主义:两种和谐社会观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学说通常所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产⽣于⼗六世纪初的西欧,创始⼈为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德国的闵采尔,以及后来意⼤利的康帕内拉、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马布利、巴贝夫等⼈,⼗九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叶,英国的欧⽂为杰出代表,之后德国的魏特林、法国的卡贝和布朗等⼈所持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物的具体学说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
他们的设想各有所长,却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以财产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阶级就没有剥削与压迫,⼈⼈参加劳动,⽣产实⾏计划管理,⼈⼈有充分的⾃由时间,⼈⾃由平等的享受⽣活,教育普及,妇⼥解放,三⼤差别(脑体劳动、⼯农、城乡三⼤差别)在消失,国家逐渐消亡,等等。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及发展第⼀阶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代表⼈物: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托马斯·闵采尔(1490- 1525)“千年太平天国”2、主要特点采⽤⽂学作品的形式,虚构地描绘了⼀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
第⼆阶段: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8世纪)1、代表⼈物摩莱⾥(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代表作是《⾃然法典》;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是《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巴贝夫(1760-1797)法国⾰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2、主要特点我拥护斯巴达⼈的作法……以贫困、⾃制、节制和勇敢⾃豪的斯巴达⼈是幸福的”。
⽽要恢复这种完全平等,就必须禁欲,需求越少,幸福越多,清⼼寡欲是最⾼尚的道德。
——马布利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苦修苦炼的、禁绝⼀切⽣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 ——恩格斯第三阶段: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1、代表⼈物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傅⽴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欧⽂(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类思想实践中的⾰命》。
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不过,"空想"这种中文译法,在清末民初报刊上即出现过,是从日本转译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共产主义学说。
常与"空想共产主义"通用。
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空想共产主义。
但在某些场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将二者加以区别,其原则是:把主张实行公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空想共产主义;如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欧文、卡贝、魏特林等人的学说。
把主张仍然保留私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如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学说。
空想共产主义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
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
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们大多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
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
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
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向往理想社会的社会主义学说。
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企图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新社会。
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是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展开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
在有关著作中,有时依其是否主张生产资料公有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区别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有时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泛指盛行于16~19世纪中叶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空想社会主义”又音译为“乌托邦社会主义”。
“乌托邦”一词源于希腊文,乌即没有,托邦即地方,含义为不存在的地方。
即空想。
1516年,英国莫尔创作的一部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就是以“乌托邦”命名的,描绘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海外狐岛上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用来泛指空想社会主义学派。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著名的还有与莫尔同时代的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此文学作品还不是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对新社会图景描绘有极端的原始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
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
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1、空想社会主义的含义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其实空想社会主义就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的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①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早期的世界市场。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财富;开辟了世界市场;创造了政治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弊端使广大劳动人民仍长期处于贫困和困难的水深火热中。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虽然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它的一些弊病在其产生过程中慢慢地暴露了出来,人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财产公有,没有阶级差别,社会组织生产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社会”。
广大劳动人民仍长期处于贫困和困难的水深火热中。
这就激起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和先进思想家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
他们追溯造成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社会根源,努力探求一条消除社会混乱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完美社会制度。
于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在他们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了。
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②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③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4、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德国安德利亚的《基督城》莫尔的《乌托邦》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英国人文主义者,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起源于16世纪。
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在这三百多年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6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16和17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期。
英国是最早开始大规模资本原始积累活动、广大劳动人民最早遭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苦难的国家,这也使得英国成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祥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资本主义“原罪”的见证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表达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莫尔、康帕内拉、闵采尔和温斯坦莱。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二、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8世纪的欧洲,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也促进了早期无产阶级先驱者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这一时期,以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更加清晰的轮廓和更大的力度,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练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学号:2014111139姓名:陈丽论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其意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过大约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想,这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代表工人的利益。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等等。
而这些问题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雇佣劳动者。
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丧失了自由,成为了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在工厂里,工人们在监工的监视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下,严格按照规定的劳动时间工作,为跟上飞快的劳动节奏,必须做着高强度、如机械程序式的工作,他们已变成为一种附着于工厂这个庞大机械的惯性零件。
不仅如此,工人们还要面临被罚款、解雇甚至严厉的肉体惩罚。
由于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常常发生工伤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
除此以外,雇佣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过着辛酸苦难的生活。
他们吃得是最普通甚至质量很差的食物,住的是又寒酸破乱的住房。
正如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
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
一批工人阶级理论家们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除此之外,从资产阶级阵营里走出来的一批思想家也参与到了这场批判的大合唱,他们虽然属于资产阶级,但他们看到了工人的苦难生活,代表着工人的利益,更为激烈的批判现实的工业文明。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一种倡导几乎完全社会主义改革的政治流派,它推崇一种激进的社会主义理念,并将其视为解决社会矛盾及贫富不均的有效途径。
代表人物:1. 尼古拉·马克思:19世纪前期的德国社会主义者兼哲学家,对空想社会主义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曾提出“共产主义只能从极度的金钱饥饿与贫穷中出发”这一理念,激发了当时的左派运动,并影响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 乔治·欧文斯: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思空想社会主义的最著名的提倡者之一。
他指出,尽管诸多经济、政治和文化障碍阻碍着就绝对贫困社会运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可以激发人们敢于挑战权力结构并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
3. 保罗·乔治:美国社会改革家及共产主义支持者,其创建的“乔治空想社会”计划(George's Ideal Society Plan)展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性,他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分层的、分级的社会构想,以独立的、经济上自由的实体组成。
主要内容:1. 彻底改革阶级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主张本领性的平等主义,它反对剥夺劳动者劳动自由和所有权的分配不公,主张完全排斥地主、资本家和财富对劳动力的剥削。
2.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和经济体系,实现全民共有的资源分配,加强集体劳动者的权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公平。
3. 生活改革:空想社会主义认为,要取得社会生活的真正公平,必须大幅度改革传统的男女关系、家庭结构和社会伦理原则。
我们需要实现一种公平、合理、完善的社会设计,改善社会劳动者的权利与机会,以实现完美的社会公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