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复习总结-自动变速器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63
第一章1.自动变速器发展历史:5个阶段自动变速前期、液力自动变速阶段、电控自动变速阶段、智能变速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
2.自动变速器分类及其特点: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IVT)。
3.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组成:机械变速系统、换挡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冷却装置。
4.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工作原理:首先由电子控制系统接收反映汽车运行状况和驾驶员意愿的车速和节气门开度等传感器的信号,分析确定档位和换挡点,输出换挡指令,通过电磁阀将电信号转化为液压信号,由液压控制装置控制各种液压阀的动作,进而控制换挡执行元件,使得机械变速系统组成不同传动比的动力传递路线,实现自动换挡过程。
5.自动变速器发展趋势:智能型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无级变速器(ECVT)、小型化、低噪声化、电子控制。
第二章1.单排单级行星齿轮的传动状态(方向、转速、传动比)和分析过程:书上P24表2—2(重要)2.辛普森和拉维纳式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动力传递过程(一到四档和倒档)、传动比大小的简要分析。
(分析题16分)3.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方案(公式及分析)——(了解)4.换挡元件分类及作用: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
离合器作用:连接输入轴和行星机构的某一构件或者连接行星机构中的某两个构件的换挡元件,从而使两者运动同步。
制动器作用:连接变速器壳体和行星机构的某一换挡元件,从而限制该构件的运动。
单向离合器作用:连接行星机构中的某两个构件的换挡元件,从而限制某一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发生的某一方向的运动。
5.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根据控制参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将换挡规律分为三类:单参数、两参数和三参数。
6.根据换挡延迟的变化,可以将两参数换挡规律分为4种:等延迟型、收敛型、发散型和组合型。
(p41)7.广泛采用的两个控制参数:节气门开度和车速。
汽车自动变速箱知识点归纳总结汽车自动变速箱是现代汽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动控制换挡来提高驾驶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以下是对自动变速箱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自动变速箱的类型:- 液力自动变速箱(AT):利用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系统实现自动换挡。
- 无级变速箱(CVT):通过金属带或链条在两个锥形齿轮之间改变直径,实现无级变速。
- 双离合变速箱(DCT):采用两个离合器,分别负责奇数档和偶数档的换挡,提高换挡速度和效率。
- 半自动变速箱(AMT):结合了手动和自动变速箱的特点,通过电子控制实现自动换挡。
2. 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是AT的核心部件,通过液体传递动力,实现平顺的起步和换挡。
- 变矩器内部的泵轮、涡轮和导轮相互作用,改变扭矩和转速。
3. 行星齿轮系统:- 行星齿轮系统由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 通过多片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控制行星齿轮的啮合与分离,实现自动换挡。
4. 电子控制单元(ECU):- ECU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如车速、加速度、发动机负荷等,计算出最佳的换挡时机。
- ECU控制电磁阀,调节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自动换挡。
5. 换挡策略:- 换挡策略决定了变速箱在不同工况下的换挡行为,如经济模式、运动模式等。
- 通过调整换挡点和换挡速度,可以优化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6. 冷却与润滑:- 自动变速箱需要适当的冷却和润滑,以保持内部部件的正常工作。
- 通过油泵和散热器,实现变速箱油的循环和冷却。
7. 维护与保养:- 定期更换变速箱油,清洁油路和滤清器,以保持变速箱的良好工作状态。
- 检查液力变矩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状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8. 故障诊断:- 通过专业的诊断设备,读取变速箱的故障码和数据流,分析故障原因。
- 检查变速箱油的质量和液位,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
自动变速箱的不断发展,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驾驶体验。
简述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电控自动变速器是一种应用电子控制技术的自动变速器,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来感知驾驶员需求,监测车辆工况,在不同工况下,精确控制换挡时机、换挡顺序和换挡时刻等参数,以提供最佳的换挡体验和车辆性能。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三个部分。
1.传感器:电控自动变速器通过感知多种多样的车辆和驾驶员输入信号,得到与车辆工况相关的数据。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油门位置传感器、刹车踏板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车辆工况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ECU进行处理。
2.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变速器机械部件的设备。
主要包括换挡阀体、离合器执行器、液压单元等。
ECU通过控制这些执行器,实现变速器的换挡、离合器的控制和油压的调节等操作。
3.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算法调整,最终生成控制命令发送给执行器。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换挡策略、预测换挡算法、动力调整算法等。
换挡策略是根据驾驶员需求和车辆工况选择最佳换挡时机和换挡模式,以提供驾驶员最佳的行车体验。
根据驾驶员的需求,控制算法根据油门踏板位置、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判断。
同时,控制算法还会根据车辆工况,如载荷、倾斜度、行驶路况等考虑,以确保换挡的平顺和稳定。
预测换挡算法是通过分析驾驶员行为和当前工况进行预测,以提前准备换挡操作。
例如,在加速过程中,ECU能够分析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操作习惯来判断加速满足一定条件后是否要进行换挡,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准备好换挡所需的信号和命令。
动力调整算法用于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变速器传递效率,以提供最佳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ECU可以根据车速、发动机负载、油门踏板位置等因素来调整变速器的传递效率,以提供最佳操控性能。
综上所述,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是通过感知驾驶员需求和车辆工况,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数据,通过执行器进行操作,并经过控制算法的分析和处理来生成最佳的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和优化车辆性能。
车辆自动变速器总结车辆自动变速器总结车辆自动变速器总结通过这8周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车辆自动变速器的知识,深入了解了自动变速器的组成、液力变矩器与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自动变速器齿轮机构的操纵原理、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原理以及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知识。
具体有以下几点:(一)自动变速器的组成自动变速器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车速等工况信息自动变换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以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并减少发动机的排放以及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轻便性。
1)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变矩器、油泵、输入轴、行星轮变速器、变速控制阀体、输出轴、油底壳组成。
2)自动变速器按不同的类型有许多种分法,主要讲了以下几种分类的方式: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⑴辛普森式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⑵拉维奈尔赫式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一般现在把自动变速器大致分为3种:①液力自动变速器(AT)②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③无级变速器(CVT)。
(二)液力变矩器与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都是动液传动装置。
动液传动是指靠液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的液压传动方式。
一)液力耦合器1)液力耦合器的组成:1.泵轮2.涡轮3.壳体。
其中泵轮是主动元件它刚性连接在外壳上,与曲轴一起旋转;涡轮是从动元件连接在从动轴上。
泵轮与涡轮一起构成工作轮。
2)工作原理:流动的液体在动能变化过程中吸收或者放出能量。
3)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泵轮接受发动机传来的机械能,并将其传给工作液,这时工作液的动能升高,然后再由工作液将动能传给涡轮,并由涡轮将动力输出,由于泵轮与涡轮之间允许较大的转速差,所有可以保证汽车的平稳起步和加速,同时也可以衰减系统扭转振动引起的过载。
二)液力变矩器1)液力变矩器的组成:1.泵轮2.涡轮3.导轮4.变矩器壳。
其中泵轮是主动元件固定在发动机曲轴上,将发动机动力变成油液的动能。
涡轮是从动轮固定在输出轴上,是输出部分,将动力传至机械式变速器的输入轴。
自动变速器期末总结引言:自动变速器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汽车的驾驶性能和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自动变速器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驾驶中。
本篇总结将从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控制系统以及故障排查与维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经验和感悟进行分析。
一、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汽车还是手动换挡。
到了20世纪初,自动变速器逐渐出现,并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量产使用。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自动变速器在成本、可靠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自动变速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特点1. 多速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的有限档位相比,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档位,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和驾驶者的需求,实现快速换挡和更好的动力传递效果。
2. 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采用了液力变矩器作为动力传递装置,使得汽车在启动和低速行驶时更加平稳,并且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驾驶情况,提供更好的驾驶舒适度。
3. 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采用了电子控制单元(ECU)来实现自动换挡和换挡质量的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辅助装置,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并且根据驾驶者的需求进行智能调整。
三、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
1. 传感器: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和收集车辆的各种信号,如车速、转速、油门开度等。
这些信号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用于判断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者的需求。
2. 执行器:执行器主要包括离合器执行器、变矩器控制阀和换挡执行器等,用于实现自动换挡和换挡质量的控制。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这些执行器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属于那种控制方式?(1)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学习控制、模糊控制(2)ABS防抱死系统属于闭环控制,车轮轮速由轮速传感器采集后将数据汇总到ECU,经计算后控制轮速,形成闭环。
2、根据工作方式说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U)和执行器3、自动变速器的功用是什么?自动改变驱动车轮的转速和转矩,使车轮倒向行驶或中断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
4、电控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哪四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功用是什么?(1)液力变矩器:利用液体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传递动力;将发动机扭矩传给变速箱输入轴,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软连接”。
(2)行星齿轮系统:改变传动比和转动方向(3)液压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控制(4)电子控制系统5、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执行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换档执行机构的功用是什么?(1) 换档离合器(连接轴和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元件)、换档制动器(固定行星齿轮变速器中某一元件)、单向离合器(2)根据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命令放松或固定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元件,通过改变动力传递路线得到不同的传动比6、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哪些部件组成?齿圈、太阳轮、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7、什么是换档规律?根据节气门的开度,决定何时进档或者退档8、汽车电系的特点是什么?(1) 采用直流电(2) 单线制(3) 负极搭铁(4) 安装有保险装置1、影响次级电压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次级电压的?发动机转速↑/汽缸数↑/火花塞积炭↑/电容↑/触点间隙过大或过小/点火线圈温度↑==>次级电压↓点火线圈的附加电阻有何作用?(在发动机转速变化以及起动机起动时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低速时,低压回路闭合时间长,初级电流大,附加电阻受热阻值增大,限制初级电流增加。
高速时,阻值增加少,使初级电流下降少,增加发动机高速时点火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