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5课《静静的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课静静的夜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三、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四、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一、聆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二、学唱歌曲《摇篮曲》三、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四、编创与活动教材分析一、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
二四拍。
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
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二、歌曲《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
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
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
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歌曲《闪烁的小星》这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
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一到八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的,第9至12小节与第13至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的。
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一、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二、演唱《小宝宝睡着了》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教学过程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1、师生问好!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一、教案主题:《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体会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静静的夜》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课文中人物情感的分析。
4. 课文中夜晚环境的描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使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夜晚的记忆,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静静的夜》,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学习: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情感分析: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 环境描绘:学生描述课文中夜晚的环境,并讨论其美丽之处。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旨和教训。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夜晚的作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夜晚的描绘非常生动和细致,他们对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也表现出很大的关心和理解。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生词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词汇学习,并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
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评估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文来评估他们对夜晚环境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静静的夜》的文本。
2. 与夜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和描述夜晚环境。
3.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夜晚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一年级音乐《静静的夜》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悟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与文字、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能够向人们展示生命中的美好。
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上,我们选择了一首叫做《静静的夜》的歌曲,它不仅旋律动听,而且歌词充满了感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悟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一、教学目标本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习唱《静静的夜》这首歌曲,熟练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 探究歌曲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内涵,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中愉悦、自信、自由地表达自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音乐的氛围中。
随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等相关信息,并让学生听一遍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到它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讲解在介绍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歌词,让他们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内涵。
例如,歌曲中的“夜晚”代表着黑暗和安静,而“星星”则代表着美好和梦想。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意义。
3. 学习唱歌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唱一遍这首歌曲,让学生跟随着唱。
随后,可以对歌曲进行分段教学,逐一教授每一个部分。
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语音语调和节奏,使他们能够更加流畅地唱出这首歌曲。
4. 调整情绪在唱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好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加投入到音乐中。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总结在本次音乐课的总结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这首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而且在音乐中悟出了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静的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2. 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静静的夜》的文本或多媒体资料。
2. 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夜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夜晚有什么印象?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故事《静静的夜》。
2.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3. 阅读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三、主题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提问: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问: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情感变化?2.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故事情节和主题,强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导入、阅读理解、主题探讨、情感体验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故事《静静的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变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也能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六、创作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位诗人,以“夜”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文字表达夜的美、宁静或是其他感受。
一年级上音乐教案静静的夜人音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倾听女声合唱«摇篮曲»«小宝睡着了»2、扮演«小宝睡着了»教学目的:经过倾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响演唱歌曲,并能用举措表现自己感遭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材剖析:«摇篮曲»由弗利斯作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的特点,给人以安静,摇荡之意。
«小宝宝睡着了»也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词曲严密结合,描画了静谧的夜晚,小宝宝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
课时布置: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教学难点:用声响、举措表现歌曲教具预备: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教学进程:一、倾听«摇篮曲»—女声合唱1、回想自己小时分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睡觉的?2、假设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样做?〔学一学、做一做〕3、初听乐曲,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言语、举措表现出来。
4、教员解说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5、复听乐曲,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心情〔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二、倾听并扮演«小宝宝睡着了»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对歌曲宣布自己的见地〔如:心情、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如今让我们一同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教员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先生细心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4、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在教唱的进程中,提示先生要演唱得连接、轻柔、唱准音高〔教员要随时纠正先生在演唱中出现的缺乏〕。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一文,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夜晚的宁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静静的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静静的夜》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夜晚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静静的夜》,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个人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个人思考,深入理解作者对夜晚的情感表达。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夜晚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夜晚景象的短文。
2. 画一幅夜晚的风景画,展示自己对夜晚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静静的夜》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合作意识进行综合评价。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这篇课文,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认识夜晚的各种声音和光线,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和保护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静静的夜》的文本或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夜晚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夜晚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静静的夜》,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理解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3. 观察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自己带来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夜晚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夜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夜晚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组织一次户外夜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静静的夜》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夜晚景象,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写一篇关于夜晚的短文,描述自己對夜晚的感受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静静的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静静的夜》一文,了解夜晚的静谧氛围以及夜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培养学生对夜晚的美好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夜晚的美丽。
(2)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夜晚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大自然的感情,树立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感受夜晚的美好氛围,体会作者对夜晚的喜爱。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夜晚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静静的夜》的课件或黑板,相关夜晚图片,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静静的夜》,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印象。
(2)教师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美丽。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静静的夜》。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夜晚美丽的句子或段落。
3. 感悟夜晚的美(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他们心中的夜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鼓励。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夜晚美景。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夜晚的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树立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课文《静静的夜》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堂上的感悟。
2.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夜晚”为主题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静静的夜》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夜晚的美好氛围有很强的共鸣。
在感悟夜晚的美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都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夜晚的喜爱。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调整作业布置,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第五静静的夜教案内容: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题:《静静的夜》时安排:2时第1时内容: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并用碰钟为歌曲伴奏,进行歌演出。
第2时内容;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探讨声音的强弱,演出集体舞《星光恰恰恰》,整合用意:在这一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静静的夜”展开,在静静的夜晨,咱们不但能感受到夜晚的安宁和舒适,还能感受到夜晚的欢乐和漂亮。
教材中的聆听曲《摇篮曲》和演唱曲《小宝宝睡着了》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a、两首曲子都为“摇篮曲”文体,曲调优美、抒情;b、演唱者运用了较柔的声音来演唱;、两首歌曲都是为了表达安宁、舒适的意境。
把这两首歌曲安排在同一时的话,整堂师生将在一种较为甜蜜、温馨的气氛中进行。
而教材中的演唱曲〈闪烁的小星〉与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也有着许多相同点:a、旋律较快、活泼;b、内容都与“星星”有关,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同一时,即能达到内容的连贯,也能让整堂活跃起来。
通过把游戏“探讨音的高低和强弱”贯穿在这一时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闪烁的小星》,提高对音乐的爱好。
第一时的教学重点及解决方式: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师能够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熟悉旋律,教师用听唱法教学,在演唱时,创设情景,踊跃引导学生用较柔的声音歌唱,通过为歌曲伴奏及歌演出来巩固歌曲。
第一时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中,几个音高之间的跨度较大,如“—i”,“6—i”,教师能够让学生反复聆听琴声,用“哼鸣”先把音哼准,再唱歌词,还能够用手势的高低来提示学生唱出音的高低。
第一时的教材分析:《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采纳了重复句与转变终止句的写作手法。
词曲结合紧密,刻画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境,小宝宝也在修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眠了的情景。
一、教案设计1.1 教案背景《静静的夜》是一首描绘夜晚宁静场景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悠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1.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静静的夜》的歌词内容,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夜晚宁静美的感受,陶冶情操。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静静的夜》。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色,表现出夜晚的宁静氛围。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教师播放《静静的夜》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夜晚的宁静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2 教学歌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2.3 教学旋律(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旋律。
(2)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2.4 歌唱练习(1)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和交流。
(2)教师选取优秀演唱进行展示和点评。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静静的夜》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在歌唱练习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歌唱技巧得到了提高。
3.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夜晚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方面的进步。
4.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3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歌唱表现,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
第五课《静静的夜》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
2、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3、表演《闪烁的小星》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
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4、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三、教材分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
2/4拍,五声宫调式。
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
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摇篮曲》
《摇篮曲》由戈特(1746-1791)作词,弗利斯(1770-?)作曲。
摇篮曲是乐曲的一种体裁,有带歌词的摇篮曲,也有根据摇篮曲改编的器乐曲。
它具有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的特点,给人以安静并有一种轻轻摇晃的动感,表现母亲在亲切温柔地摇着摇篮哄婴儿睡觉的情景。
这首《摇篮曲》是一首单乐段的分节歌,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6/8拍,节奏平稳,除结尾一小节外自始至终都用了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周次星期累计课时)教学目标:
1、聆听《摇篮曲》,并能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2、聆听并学会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能体会歌曲甜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摇篮曲》
1、完整聆听,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自由做轻柔的动作。
三、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聆听歌曲,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复听,跟着歌曲,轻柔地拍节拍。
3、跟录音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准、唱好歌曲。
(1)小组讨论结尾的处理方式,并一一试唱。
(2)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周次星期累计课时)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表现手段,来演绎歌曲《闪烁的小星》的不同情感。
2、哟内各个重欢快的动作表演《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演绎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主题复习。
1、聆听《闪烁的小星》律动进教室。
2、复习歌曲
二、主题发展
(一)情绪:高兴,兴奋
1、小星星在天空妈妈的怀里愉快地生活着,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2、有小朋友说星星在玩耍,我们怎么样唱出它们玩耍时的心情呢?
3、小星星高兴得跳起来了!(伴奏采取移调、音域高八度等形式,速度一遍比一遍快)
(二)情绪:紧张、恐惧
1、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呀?
2、小星星,我们赶快悄悄躲起来吧!(用较软弱的声音、缓慢的速度演唱)
(三)《星光恰恰恰》(情绪:激动、兴奋达到高潮)
1、(教师伴奏舒缓、愉悦的音乐)让我来数一数,我们的星星朋友有没有走丢了;1颗,2颗,3颗,4颗,5颗,6颗,哇噻!星星朋友一个都没有少,真是又机灵又勇敢!给它们来点掌声。
(学生鼓掌)请注意哦,给星星的掌声很特别,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鼓掌,竖起小耳朵听一听,老师怎么为星星鼓掌:1、
2、
3、
4、
5、6,X X X,这边呢,1、2、3、4、5、6,X X X。
2、我们大家一起数一数,几颗星星在跳舞:
3、再给星星加点鼓励:X X X(恰恰恰)
4、我们心里悄悄地数星星,再给星星加点鼓励。
(),X X X(恰恰恰),(),X X X(恰恰恰)。
5、好,让我们合着音乐数星星。
(放录音,师生边拍手边念“恰恰恰”)
6、除了拍手鼓掌,还可以用什么好办法?
7、我看有几颗小星星已经要跳出来了,来,让我们围成圈,和小星星一起手舞足蹈吧!(老师做“龙头”随音乐律动)
8、找你的好伙伴来跳舞吧!
(四)情绪:抒情、优美
1、教师唱:风不吹,树不摇,鸟儿也不叫,小星星,要睡觉,眼睛闭闭牢。
(学生随伴奏3/4拍,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呈现摇摇篮和各种睡觉状态,慢慢回座位)
2、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