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04.55 KB
- 文档页数:3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具和学具]: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气球膜[教学过程]:慢流出壁有压强吗?性,所以它对容器侧壁有压强3、潜水服和潜水器照片4、手上套塑料袋,深入水中1.它们为什么采用坚固的材料呢?2、液体内部有压强吗?3、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是什么?有几个?猜想、思考、原因:液体内部既受到重力,也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实验:用手边的器材验证液体内部有压强用实验的方法能否验证液体内部有压强吗?学生探究实验同上两个相同的试管内准备好不同深度的水和硫酸铜溶液1.液体对于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和什么有关呢?猜想液体密度和深度先在瓶子中注满水,打开瓶侧壁上的小孔同上有依据的猜想液体深度可能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两个相同的试管内准备好相同深度的水和硫酸铜溶液同上同上液体深度可能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器材:三种在不同位置扎空的矿泉水瓶、水、1、探究液体内部压学生探究实验规律1.同种液体,液塑料片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在管中缓慢地注入酒精直至与管外地水面相瓶,塑料薄片没有脱落2、验证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规律2、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学生实验器材3、探究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有什么特点学生探究实验规律 3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桌、实验凳、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液体压强的概念:(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3. 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4.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 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教师提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
(2)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分布特点,即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计算。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指针的偏转,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液体的压强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3. 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液体压强的分布特点,让学生明白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授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让学生学会计算液体压强。
5.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体浮力、水坝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定义2. 液体压强特点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深度为5m的容器中,密度为1.0×10³kg/m³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p=ρgh=1.0×10³kg/m³×9.8N/kg×5m=4.9×10⁴Pa2. 题目: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吨,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特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的浮沉、水坝的设计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讲解液体压强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巩固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液体压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水坝的设计、船舶的浮沉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液体的压强1. 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特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 计算公式:p = ρgh4. 应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和解决。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一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m,求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答案:p = ρgh = 1.0×10^3 kg/m^3 × 9.8 N/kg × 2m =1.96×10^4 Pa2. 液体压强的应用:解释为什么船只能在水面上漂浮。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的10.2章节,主要讲述了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水塔、潜水员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进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3. 特点讲解: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公式p=ρgh,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进行计算练习。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强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液体压强公式: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包括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3.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阐述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4. 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水、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潜水员潜水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内部的压强现象。
提问: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如何变化的?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 公式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示例讲解:假设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深度为5m,求液体内部的压强。
4. 实验分析: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正比的结论。
5. 应用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提问:液体压强在工程设计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液体压强。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能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玻璃板、直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液面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含义。
3.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等。
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特点。
4.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液体压强。
讲解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过程。
5. 液体压强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液体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力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认识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时,形象思维仍然是学生采用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力、力与运动、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展,又是学习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本节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其中隐含的物理规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3.设计思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首先通过实物创设认知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压强.再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结合学生及教材实际,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在每一环节中均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准确、恰当、适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信,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充分展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材编写意图,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小结巩固1.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深海带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2.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拦河大坝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潜水员的图片并提出问题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液体的压强”,以第一人称口吻,为您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案。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液体的压强课时,我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液体的压强,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液体压强产生兴趣后,我适时引入液体压强的相关理论知识,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5. 应用拓展: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解释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力的变化等。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影响了实验效果。
《10.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资源1.教师用:大试管、小试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生用: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学生回答:1、木块对矿泉水瓶.2、底部.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学生: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气球膜向下凸(形变).(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而液体有呢?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2)没有.(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横放,竖放)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橡皮膜向里凹.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3.压强计: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学生:有压强计吗?(1)压强计构造①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②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③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④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深度、密度、方向(2)什么是深度?学生: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1)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学生: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哪些器材?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实验方法: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实验前交代: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总结: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 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五、教学反思。
液体的压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现有L1“6V 3W”和L2“6V 9W”两只小灯泡,若将两灯串联接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假设灯泡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灯均能正常发光B.两灯的额定电流相同C.灯L1可能被烧毁D.灯L2可能被烧毁【答案】C【解析】B.由P=UI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是:I1=P1/U1=3W/6V=0.5A,I2=P2/U2=9W/6V=1.5A,由此可知,两灯额定电流不相同,故B错误;A.由I=U/R知道,两灯泡的电阻分别是:R1=U1/I1=6V/0.5A=12Ω,R2=U2/I2=6V/1.5A=4Ω,两盏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I=U实/(R1+R2)=12V/(12Ω+4Ω)=0.75A,故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故A错误;C.由于0.75A>0.5A,灯L1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所以灯L1可能被烧毁,故C正确;D.由于0.75A<1.5A,所以,灯L2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故灯L2不可能被烧毁,故D错误.2.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C.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D.三个都不变【答案】D【解析】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瓶酒精和半瓶酒精的热值、比热容、密度都不改变.3.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甲: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极B.图乙:匝数一定时,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会增加C.图丙: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会发生触电事故D.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所以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答案】B【解析】A. 能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司南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磁体的南极或叫S极,故A错误;B. 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在电流一定,线圈的匝数越多,其磁性越强,故B正确;C. 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D. 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的选择需要满足电阻率大,熔点低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彼此两个物体上.木块对桌面压力作用在桌面上,而重力是地球对木块,不在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也不是彼此之间的力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A错误.B.绳对木块和木块对绳是相互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B错误.C.木块在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D.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木开移动过程中,对桌面压力不变,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D正确.5.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图是点火后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的一个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火箭升空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小C.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是运动的D.“天链二号01星”进入轨道后,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联系【答案】D【解析】A.B.在火箭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火箭上升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AB错误;C.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升空过程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对于“天链二号01星”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链二号01星”进入轨道后,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联系.故D正确.6.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A.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B.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C.将立即停止运动D.运动的将越来越慢【答案】D【解析】小车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说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剪断轻绳,拉力消失,但由于惯性,物体还要向前运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越来越慢.7.如图,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盛满水的溢水杯总重为6.0N。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我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并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学会计算液体压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玻璃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
我会拿出一个液体压强计,里面装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当我挤压液体压强计时,液体的液面是否发生变化。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液体压强的概念,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公式p = ρgh来解释液体压强的计算,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液体高度下的压强值。
我会引导学生使用液体压强计,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读取压强值。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液体压强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深海中的鱼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存在问题,我会个别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大量心血来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容器、尺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液体压强计,水、容器、尺子。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2. 观察实验:孩子们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随着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3. 交流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5. 实践操作: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验证液体压强的规律。
6. 巩固知识:进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写下了他们对本节课的感想和收获,发现他们普遍表示对液体压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深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孩子们在家中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在情境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10-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液体的压强》是一节探究活动课,这一节课能较好的激发学生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激情,从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合理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实验研究什么,每一步怎么做,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第二个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兴趣(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实效3.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二、教学准备教具:大玻璃容器(2个)、烧杯(1个)、包有橡皮膜的玻璃管(1个)、盐水和水(适量)、刻度尺(1把)、压强计(1支)、铁架台(1支)、小试管侧壁开三个孔(1支)、多媒体课件等;学具:塑料袋(25个)、水(若干)、大烧杯(25个)、压强计(25个)、铁架台(25个)、水槽等;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液体的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有重力液体有流动性方向液体内部有压强深度液体的密度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反映压强的大小四、教学反思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液体的压强
课题二液体的压强执教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重点
液体内部有压强;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
用具
薄塑料袋,玻璃管,橡皮膜,矿泉水瓶,压强计,盐水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
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游泳或洗澡时,在水下有什么感受?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
么原因造成?
二、新授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1.演示实验
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2小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
(1)压强计
提问: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有关?
要研究力的大小我们用测力计,同样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我们实验室
也有这样一种仪器叫压强计
引入课
题
实验
教师小
结
观察实
验
设计实
验
分析
总结
设计实
验
分析
总结
设计实
1.构造(简介)
2.使用
(2)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 内部是否有压强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b 各个方向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深度不变,各个方向压强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压强随深度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同一深度,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总结压强特点
四.作业;
补充习题、随堂练验分析总结
板书
液体的压强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
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液体内部压强只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