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压强知识点液体是一种物质的形态,它具有自身的特性和特点。
液体压强作为液体的一个相关概念,对于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液体压强这一知识点展开探讨,分析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等内容。
一、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是指液体所产生的压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在液体中,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及其重力作用,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分子压力,从而形成了液体压强。
具体而言,液体压强P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 = F/A其中,P代表液体压强,F代表作用在液体上的压力,A代表作用力的面积。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受力的大小、作用力的面积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的计算需要考虑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所处的深度。
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 F/A,我们可以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代表液体压强,ρ代表液体的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 代表液体所处的深度。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深度有关。
当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增加时,液体压强也会相应增大。
三、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压强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液体的密度、液体所处的深度、重力加速度和液体的体积等。
1. 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大,从而液体压强也越大。
2. 液体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所处的深度成正比。
当深度增加时,液体上方的液体重量也增加,因此液体压强也会随之增大。
3.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液体压强的计算。
在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有差异的,因此影响了液体压强的大小。
4. 液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对液体压强没有直接影响,因为液体的压强是与液体中的分子作用力相关的,而不是与液体的体积大小相关。
四、液体压强的应用液体压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液体压力计:利用液体压强原理制作的液体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大小,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
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定义: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它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能够流动而产生的。
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与该点处于液面下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其中:
-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³),
-g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在地球表面附近),
-h是该点距液面的垂直深度(单位:米,m)。
3.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压强都向各个方向均匀传播。
-在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的压强大小相同,不考虑容器形状的影响。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静止时,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只要液体不流动,连通器各部分液面的高度始终保持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探究一: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问题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底端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底部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受到的作用,而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
问题2: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侧壁有开口的玻璃管上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侧壁的出水口处的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具有性,会对阻碍它流散开的侧壁有。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压强计:①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仪器②构造:如图可知,液体压强计主要由U形管、橡胶管、(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三部分构成。
③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这运用了物理科学方法中的法。
橡皮膜凹陷越深(即所受压强越大),发现U形管两端液柱的高度差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实验步骤:(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
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现象:将探头放进液体中,看到U形管两端液柱存在,说明液体对探头橡皮膜(选填“有”或“没有”)压强,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现象: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选填“变大”或“变小”),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 。
(3)换用盐水,将压强计的探头置于盐水和纯水中的相同深度处,观察U 形管的液面高度差。
现象:观察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在 (选填“盐水”或“水”)中的高度差大。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3)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3)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教学反馈】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计算公式。
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
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