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诊断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33
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一、概述急性腹痛(又叫急腹症)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症状。
病种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病因复杂是其特点。
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错误治疗。
二、急腹症的概念及分类急腹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腹部脏器的急性疾病和表现以急性腹部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它是以急性腹痛为特征,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急性全身症状。
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病因复杂的特点。
1. 按学科分类(四类):内科急腹症外科急腹妇产科急腹症儿科急腹症2.按病变性质分类(六类):炎症性急腹症破裂或穿孔性急腹症梗阻或绞窄性急腹症出血性急腹症损伤性急腹症引起急腹症或急性腹部症状的其它疾病(非真性急腹症)三、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腹腔内脏器对各种刺激的性质、强度和部位不能准确的区别,因而缺乏准确的定性和判别能力。
因为腹腔内脏器是由脏层腹膜覆盖,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而腹壁和壁层腹膜是受相应的脊神经支配,对刺激的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
腹腔内脏器引起的疼痛是通过内脏神经和脊神经两个方面来表达。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内脏痛和壁层腹膜痛,腹腔脏器的感觉不象皮肤或感觉的多样化,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都以疼痛来表现,而对疼痛的描述,常常是模糊不清。
之所以感觉疼痛,是因为其局部的神经末稍受到强烈刺激。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凡能广泛地刺激内脏神经末稍,均可产生不同的疼痛,如内脏缺血、化学刺激、平滑肌痉挛、空腔脏器的痉挛或膨胀、系膜或韧带的索引、实质性脏器包膜的急性膨胀等,均可产生明显的,有时是剧烈的内脏痛。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刺激所产生的冲动沿脏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经后根神经节传入相应的脊髓平面,当两个脏器传入神经的平面非常接近时,产生的内脏痛从部位上很难区别。
如胃是胸7~9节段,而胆囊主要是来自胸8~9节段二者在临床上常常难于区别,慢性胆囊炎疼痛常诊断为“胃病”。
四、腹痛的分类与临床特点腹痛: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保护性防御反应的警戒信号。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急腹症是指突发的腹痛症状并伴有腹部器官病理性改变的一种急性症状。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疼痛部位、起病情况、症状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病史有助于提供有关可能的疾病及其可能的诱因的线索。
二、体格检查: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叩诊等。
注意观察腹部肌紧张、肠鸣音变化以及其他腹部体征的存在。
三、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炎症反应、感染、代谢紊乱等因素。
四、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腹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和范围。
五、可能的疾病及其特征:急腹症的可能疾病包括胃溃疡、胆囊炎、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道结石、盲肠炎、肠梗阻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予以初步判断。
六、处理要点:急腹症的处理要点包括控制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处理、积极处理并发症等。
具体的处理措施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而定。
1.控制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
2.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因呕吐、腹泻等引起的失水失盐情况,需要补充适量的液体和电解质。
可以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以纠正体液的丢失。
3.抗感染处理:对于疑似感染性急腹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应积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积极处理并发症:对于急腹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腹部感染、肠穿孔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措施。
总之,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处理要点主要包括控制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处理和积极处理并发症。
·症病证辨·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6)——腹痛 腹水朱文锋 朱咏华 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腹 痛腹痛,是指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
腹腔内所有脏器,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虫、食、石、粪阻痹,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病变,都有可能产生腹痛。
临床若对导致腹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腹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
1 辨病思路1.1 诊断思考 腹痛诊断的一般思考:①腹痛一般可分为脐腹痛(脐周围痛)、小腹痛(脐以下中间部位痛)、少腹痛(脐以下、小腹两侧部位痛);②脾、胰、肠道的病变,以及肝、胆、胃、脂膜、胞宫、膀胱等腹内脏器的病变,均可产生腹痛。
应仔细辨别腹痛的部位,以考虑其所属脏器而鉴别病位;③一般最早出现的腹痛位置,或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处。
1.2 鉴别 根据腹痛的性状及伴随症辨别病种。
①突发剧痛多见于石淋、气腹痛、胃冲痛(胃穿孔)、蛔厥、肠结等;②腹痛伴发热者,多为痢疾、暴泻、内脏的瘅病、肠痈、胰痈、热淋、类霍乱、湿温之类;③腹痛而见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者,多为脏器穿孔、内脏出血、异位妊娠破裂、胰瘅等危重病变;④突起腹痛且呕泻明显者,常见于暴泻、霍乱、类霍乱等病;⑤石淋之腹痛常连及阴部、大腿内侧;⑥腹痛伴血尿,多为肾系疾病,如石淋、热淋、肾瘅、肾癌等;⑦腹痛伴便血者,应考虑肠癌、肠结、小肠瘅、痢疾之类疾病;⑧痛经、异位妊娠之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密切。
妇女新产后小腹阵阵作痛难忍者,为产后腹痛;⑨肠郁、大瘕泄之腹痛,多与情志等因素的刺激有关,常反复发作;βκ肠结、肠痹在腹痛同时,可见腹部有肠型或肠蠕动波,或触及包块,肛门停止排便、排气;βλ腹痛而触及固定之包块者,一般应考虑肠结、肠痹、伏梁、癌病、肥气、石瘕之类;βµ经常腹部隐痛,伴腹胀、化食不良、慢性腹泻者,可见于久泄、脾痿、胰胀、胆胀等病;βν腹壁按之如板状者,可为脂膜瘅(腹膜炎)、胃冲痛(胃穿孔)、肠痈等病;βο腹痛伴盗汗、潮热等症,或有痨病史者,多为肠痨、脂膜痨(肠系膜、腹膜结核)等病;βπ妇女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明显者,为痛经;βθ急起腹痛,伴发热、斑疹、神志如狂者,为蓄血病。
慢性腹痛诊断流程慢性腹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腹部不适感觉。
慢性腹痛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相关。
在进行慢性腹痛的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步骤: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病人腹痛的发生时间、性质(如阵发性、持续性、隐痛等)、部位、放射痛、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以及腹痛的减轻或加重因素。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检查,查看是否有腹部肿块、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同时还会检查其它系统,以寻找与腹痛相关的可能病因。
3.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一些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腹痛可能。
4.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医生找到腹痛的诱因。
5.内窥镜检查:如胃镜、结肠镜等。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腹部器官的情况,对炎症、肿瘤等病变进行诊断。
6.实验室专项检查:如肠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胃蛋白酶原(PG)检测、抗胰岛素抗体(IAA)检测、慢性胰腺炎相关抗体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慢性胰腺炎等慢性胰腺病变。
通过上述流程,医生可以筛查出一些最常见的慢性腹痛病因,如消化性溃疡、慢性炎症性肠病、胆道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病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专项检查。
此外,慢性腹痛的诊断还需要排除非器质性腹痛的可能,如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痛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在其他检查方法未发现明显异常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法来进行诊断。
总的来说,慢性腹痛的诊断是一个繁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通过综合分析和排除法,医生可以尽可能地找到患者疼痛的根源,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