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
- 格式:docx
- 大小:27.29 KB
- 文档页数:5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标准表---评估指标1. 疾病诊断准确性- 包括对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的准确判断。
- 应基于有效的疾病诊断方法。
2.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应有相关的实验室报告来证明使用的抗菌药物对病原体的敏感性。
- 抗菌药物应与感染病原体敏感性保持一致。
3.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 应根据对不同病原体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选择的抗菌药物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性-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敏感性和患者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5.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性- 应避免使用非必要的抗菌药物,如对病原体敏感的情况下。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促使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有更好的认识。
---评估方法1. 审查病历和实验室报告- 对患者的病历和实验室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 针对具体病例的讨论与评估- 医生、药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具体病例,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
3. 定期开展评估会议- 定期组织评估会议,评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将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得出,评估报告将包括评估的病例数、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情况等信息。
---评估改进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 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识。
2. 建立规范用药指南- 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范用药指南。
3. 加强专业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4. 强化监测和反馈机制- 建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上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的标准表,用于评估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旨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误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规范表1. 背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维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评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范表是非常必要的。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 评价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 评估医生和医疗团队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的表现。
- 提供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建议。
3. 评价指标3.1 抗菌药物的临床指征- 药物使用是否符合目前的临床指南和建议。
- 是否进行了必要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2 抗菌药物用药方案- 是否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是否遵循药物给药剂量和疗程的建议。
3.3 抗菌药物联用和替代应用- 是否合理选择联用抗菌药物的组合。
- 是否充分考虑替代抗菌药物的可能性。
3.4 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 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疗效的监测。
- 是否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
4. 评价流程本文档的评价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
2. 使用规范表中的指标对数据进行评估。
3. 分析评估结果,并得出评价结论。
4. 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及相应实施计划。
5. 结论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医疗机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设立改进目标。
- 提供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和指导,以加强医疗团队对合理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的机制,以及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
6. 实施与监督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实施与监督机制,确保规范表的评价指标得到全面落实和监督。
7. 参考文献列出使用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指南。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规范表》的内容。
该表将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的表现,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平潭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评价表
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床号:床住院号:疾病诊断
用药及合并用药情况序
号
药物通用名用法用量
起止年月
(年月日至年月日)
用药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1、是否做细菌培养:□是□否
2、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是□否
有无禁忌症1、□有(□妊娠、□哺乳、□18岁以下儿童、
□喹诺酮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史)
2、□无
治疗期间的肝肾功能改
变
测定项目首次测定时间及结果末次测定时间及结果
血常规
体温
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用药合理、□用药基本合理、□用药欠合理、□用药不合理序号指标合理选择不合理选择
1 适应症有无
2 给药剂量正确不正确
3 每日给药次数正确不正确
4 疗程正确不正确
5 溶媒选择正确不正确
6 抗菌联合用药有指征,二种有协调作用无指征或使用不正确
7 更换药品正确不正确
8 其他配伍禁忌正确不正确
9 发生ADR未发生或发生后正确处置处置不当,病情加重
备注1.指标1-9项全部合格,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为用药合理;
2.指标2-9项有1-2项不合格,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应为基本合理;
3.指标2-9项有3-4项不合格,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应为欠合理;
4.指标1不合理(即无适应症)或指标2-9项中有5项以上不合格,意见为不合理
医疗组医师:
检查人员:检查时间:年月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
1. 引言
在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有效治疗感染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个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的标准表具有重要意义。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
3. 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对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和有效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
估,可以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进而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1
(治疗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医师:年月日
注:每月每病区抽查出院病历各5份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医师:年月日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无须预防用抗菌药物,须预防用抗菌药物病历可参考此表评价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请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评价。
Ⅰ、Ⅱ类手术切口不填写2、3、10项;Ⅲ、Ⅳ类手术切口须填写2、3、10项;。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1
(治疗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医师:年月日
注:每月每病区抽查出院病历各5份
医院合理用药评价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病历或处方号:科室:医师:年月日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无须预防用抗菌药物,须预防用抗菌药物病历可参考此表评价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请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评价。
Ⅰ、Ⅱ类手术切口不填写2、3、10项;Ⅲ、Ⅳ类手术切口须填写2、3、10项;。
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月)
1.表中《原则》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简称;“相关管理规定”指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相关法规;2.“特殊人群”指老年人、婴幼儿、肝肾功能差的患者、孕妇等;“无指征用药”指如无厌氧菌感染指征时,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等;
3.医师为开具电子医嘱的医师姓名;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必须在“预防□治疗□”项用√标出;科室评价中有一项不合理的,该评价表即为不合理。
2 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月)
填写说明:
1.表中《原则》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简称;“相关管理规定”指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
治相关法规;
2.“特殊人群”指老年人、婴幼儿、肝肾功能差的患者、孕妇等;“无指征用药”指如无厌氧菌感染指征时,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等;
3.医师为开具电子医嘱的医师姓名;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必须在“预防□治疗□”项用√标出;科室评价中有一项不合理的,该评价表即为不合理。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月)
填写说明:
1.表中《原则》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简称;“相关管理规定”指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相关法规;
2.“特殊人群”指老年人、婴幼儿、肝肾功能差的患者、孕妇等;“无指征用药”指如无厌氧菌感染指征时,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等。
3.医师为开具电子医嘱的医师姓名;评价中有一项不合理的,该评价表即为不合理。
科室:
用药合理性评价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检查结果得分
1.无指征用药(预防∕治疗)10无指征用药病历∕份扣2分
2.用药疗程不合理(过长∕过短)5用药疗程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3.越线用药(有无相关级别医生签名)5越线用药病历∕份扣1分
4.联合应用不合理(无指征、抗菌谱重叠
、联用品种多、有拮抗、增加毒性、无协
同作用)
10联合应用不合理病历∕份扣2分
5.药物选择不合理(有禁忌症、档次过高
、有过敏)
5药物选择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6.对疗效不佳的患者未及时调整给药方案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7.给药剂量不合理(过大或者过小)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8.频繁换药是否有指征5无指征病历∕份扣1分
9.围手术期给药时机是否合理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10.围手术期术前给药地点是否合理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11.局部用药是否合理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12.手术时间>4h或出血量>1500ml术中未
追加抗菌药物
10未按要求执行,病历∕份扣2分
13.未及时送检和复查各种标本或本院报告
异常结果,仍持续使用抗菌药物
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14.给药方法是否合理(给药途径、给药次
数、给药间隔时间、溶媒选择)
5不合理病历∕份扣1分
15.缺相关病程记录(有无用药原因分析、
有无疗效分析、有无停药原因分析、未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15不合理病历∕份扣3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表
注:每次检查5份病历(住院时间短和无抗菌药物的不检),将所得分值纳入各科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的抗菌药物所占百分比计算
受检医生:年 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评价指标1.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根据疾病类型和细菌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剂量合理性: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抗菌药物剂量。
3.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性: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使用的时机。
4. 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性: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清除时间,确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5. 抗菌药物使用途径合理性:根据疾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途径。
6. 患者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合理性:对于需要治疗的感染性疾病,进行敏感性检测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
7.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合理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合理性:对于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监测和处理措施。
9. 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记录合理性: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
评分标准- 每个评价指标根据合理性程度进行评分,分为: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
- 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3分,表示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
- 基本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2分,表示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但还有一些改进空间。
- 不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1分,表示不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需要进行纠正和改进。
总结本评价标准表旨在评价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在医疗实践中起到指导和评估的作用。
通过评价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发现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请让我知道如果您需要任何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