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19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建设局•【公布日期】2018.09.21•【字号】邯建建〔2018〕294号•【施行日期】2018.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通知各县(市、区)住建局,冀南新区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局、邯郸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各建设(开发)、施工、监理单位:随着建筑业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装配式建筑已大量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上。
为了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建设局2018年9月2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安全管理专项方案第四章构件制作管理第五章构件运输堆放第六章现场装配施工第七章附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第一章总则1.1 为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所称装配式混凝土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1.3 本导则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等要求,应遵循《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CJ276】、《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CJ202】、《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CJ16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等技术规范和本导则的要求,确保施工安全。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568-2020J13406—202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制作、施工与验收规程条文说明1.0.1装配式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可实行建筑和装饰装修平行设计法。
应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综合考虑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安装、全装修等因素,应积极推动建筑设计、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安装的一体化总承包模式。
应用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建立统一BIM 平台。
2.0.10预制构件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保护层厚度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检验项目。
对有监理驻厂监督构件制作全过程的构件实体检验,不外露钢筋的数量、规格可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替代。
无监理驻厂监督的,不外露钢筋数量、规格可采用无破损检测方法。
2.0.11预制构件出厂质量评定应按照本规程第4.1.8条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检验合格后,构件厂签发合格证。
有的预制柱、预制剪力墙板构件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高,考虑到实际工期影响,当实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30后即可运输出厂,但出厂时由于混凝土强度评价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此时由监理单位签发准用证出厂使用,待混凝土强度指标评价合格后,构件厂再补发合格证替回准用证。
2.0.17由于套筒灌浆连接无法从混凝土结构实体中抽取试件进行抗拉强度检验,为保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由构件厂提供与预制构件采用的同批次套筒和钢筋,随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在现场与灌浆同步,按照相应的检验批制作的套筒灌浆连接的抗拉强度检验试件,作为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质量检验的平行试件。
平行试件制作完成后,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后,进行抗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作为评价该批次灌浆连接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
3基本规定3.0.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设计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存在很大区别。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第187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7.08.17•【字号】晋建科字[2017]187号•【施行日期】2017.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第187号)晋建科字[2017]187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厅各相关处室: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7〕62号),全面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我厅制定了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8月17日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7〕62号),积极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装配式建筑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副厅长担任,成员包括建筑节能与科技处、人事教育处、法规处、住房保障处、城乡规划处、标准定额处、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建筑与勘查设计市场监管处、城市建设处、村镇建设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住房公积金监管处、计划财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人,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建筑节能与科技处。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也要牵头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统筹安排工作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根据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培育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1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1-2个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标准,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在控制施工质量的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规范积极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10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与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邮箱:***************),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榆构有限公司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沛丰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华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西卡中国集团广州市裕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袁振隆程志军王玉岭王沧州王晓锋王章夫朱万旭朱广祥李小阳李东彬李宏伟李景芳肖绪文吴月华何晓阳冷发光张元勃张同波林晓辉赵挺生赵勇姜波耿树江郭正兴郭景强龚剑蒋勤俭赖宜政路来军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叶可明杨嗣信胡德均钟波艾永祥赵玉章张良杰汪道金张琨陈浩高俊岳白生翔韩素芳徐有邻李晨光尤天直郑文忠冯健魏建东丛小密杨思忠1.0.1为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03•【字号】东府办〔2017〕103号•【施行日期】2017.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17〕10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3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其标准应符合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形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产业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加快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破解传统建筑业发展瓶颈,推动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政府部门做好新型装配式建筑的引导和市场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2.坚持示范带动与统筹推进相结合。
发挥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分阶段、分步骤、分地区统筹推进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导则(试行)2017-11-15 发布 2018-01-01 实施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导则(试行)》的通知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建局,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市建筑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体系,我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组织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导则(试行)》,现予以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年11月15日前言为促进我市建筑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体系,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组织开展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导则(试行)》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经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
本导则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解释。
本导则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通讯地址:青岛市澳门路121号,邮政编码:26607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编制人员:主编单位: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参编单位: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青岛市工程建设标准造价管理站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委员会:主任:陈勇副主任:刘玉勇委员:梁斌黄旭东郭长强吕立新主编:刘玉勇副主编:吕立新主要起草人员:孙贵柱刘海青葛宏翔范维徐大欣黄红喜叩殿强邹传学丁秀争刁铁城邱童彭云涛丁宝学胡勇主要审查人员:孙雷刘昕光荆兆晖崔浩朱民姜康目次1 总则 (6)2 术语 (7)3 基本规定 (9)4 预制构件生产 (14)4.1 一般规定 (14)4.2 原材料与质量控制 (15)4.3 模具 (18)4.4 钢筋加工与连接 (18)4.5 混凝土成型、养护及脱模 (19)4.6 预应力构件制作 (21)4.7 预制构件检验 (22)4.8 预制构件标识和合格证 (25)4.9 存放、吊运、运输及防护 (26)4.10 技术资料管理 (28)5 施工安装 (30)5.1 一般规定 (30)5.2 预制构件安装 (32)5.3 预制构件连接 (35)5.4 设备与管线 (38)6 质量验收 (40)6.1 一般规定 (40)6.2 预制构件 (41)6.3 安装与连接 (43)6.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47)附录1 预制构件外观质量缺陷 (49)附录2 预制板类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0)附录3 预制墙板类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1)附录4 预制梁柱桁架类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2)附录5 装饰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3)附录6 装配式结构子分部工程划分 (54)附录7 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5)1 总则1.0.1为促进我市建筑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依据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关于印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试行)》的通知建建发〔2017〕454号各市建委(建设局)、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为促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111号),我厅牵头组织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试行)》(以下简称《控制要点》)。
现将《控制要点》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请你们认真组织学习,将有关内容纳入质量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健全施工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严格落实相关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二、各地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制订监督方案,重点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其重大危险源的工程实体部位和施工行为加强抽查与监督。
三、鼓励各地主管部门制定当地更加严格、更加详细的技术管理规定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鼓励建设、监理、构件生产、施工、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将《控制要点》中的有关内容纳入合同文本。
在实施过程中,请及时总结经验,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至省建筑业管理局。
联系人:柴翔翔,电话:0571-********。
附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12月27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试行)2017-12-22发布2017-12-22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目录1基本规定 (2)2材料控制 (4)3预制构件制作与运输 (5)4施工过程控制 (8)4.1施工准备 (8)4.2模板和支撑体系 (11)4.3构件安装 (11)4.4灌浆 (12)4.5钢筋工程 (13)4.6后浇混凝土 (14)4.7外墙防水 (14)5检测 (1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1基本规定1.0.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0.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
1.0.3施工单位应当对相关管理人员、预制构件吊装及连接灌浆等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1.0.4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
其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1.0.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深化设计和施工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0.6施工图深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内容:1.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和材料;2.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位置、尺寸与形状;3.注浆孔、出浆孔和排气孔的直径、位置;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构造和防水处理措施;5.夹心外墙板的拉结件布置图与保温板排板图;6.外墙饰面材料的类别、规格、尺寸和连接构造;7.预埋管线的规格及布置;8.预埋件(板)、预留孔的规格和位置;9.预制构件吊环的规格和吊点位置;10.预制构件临时支撑点的位置及固定措施;11.预制构件与塔吊、施工电梯等附着装置连接的位置与固定措施。
1.0.7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应经原设计单位签章或会签,并按规定进行施工图审查。
1.0.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施工专2项方案:1.模板及支架的安装和拆除;2.钢筋连接与安装;3.预制构件的堆放、吊运、安装和成品保护;4.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5.混凝土浇捣;6.外脚手架安装和拆除;7.质量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
1.0.9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后,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报监理机构(建设单位)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实施。
1.0.10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装配式建筑专用的施工操作平台、高处临边作业的防护设施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应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
1.0.11裝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下列关键工序应进行样板施工:1.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位的预制构件固定安装、灌浆连接和密封处理;2.现浇结构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模板安装、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捣;3.在现浇结构中预埋的定位连接钢筋;4.外墙预制构件的接缝处理。
施工单位应根据样板施工的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1.0.12裝配式混凝土结构隐蔽工程的施工应有影像资料。
1.0.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构件和成品保护应符合施工专项方案的要求,防止构件损坏或污染。
1.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验收除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33/T1123的有关规定。
32材料控制2.0.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材料、试件、试块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及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2.0.2钢筋和钢材的规格、型号、力学性能指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的要求。
2.0.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2.0.4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2.0.5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0.6钢筋套简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简» JG/T398的规定。
2.0.7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408的规定。
2.0.8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2.0.9预制构件和现浇结构的模板应选用不影响构件结构性能和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2.0.10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0.11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等的规定。
2.0.12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连接件应采用防腐性能强的材料;连接件的规格、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试验验证;2.连接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
42.0.13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2.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规定;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2012中A级的要求;4.水平接缝应采用相应的灌浆料封闭。
3预制构件制作与运输3.0.1预制构件制作前,生产企业应对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并制定生产方案。
3.0.2钢筋套筒灌装连接接头应在构件生产前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的连接接头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
3.0.3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3.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4.预理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5.灌浆套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6.防止混凝土浇捣时向灌浆套筒内漏浆的封堵措施;7.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8.夹心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9.预埋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10.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应签署书面记录,并有完整的影像资料。
53.0.4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 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表3.0.4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3.0.5固定在模具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 .0.5的规定。
表3 .0.5模具预埋件、预留孔洞中心位量的允许偏差6注:检査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3.0.6采用后浇混凝土或砂浆、灌浆料连接的预制构件结合面,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粗糙面处理。
3.0.7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和养护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规定以及设计和生产方案的要求。
3.0.8预制构件出厂前,生产企业应对构件质量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
3.0.9预制构件应按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3.0.10陶瓷类装饰面砖与构件基面的粘结强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110和«外墙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126等的规定。
3.0.11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验达到合格标准。
3.0.12预制构件检查合格后,应在构件上设置表面标识, 表面标识宜采用信息技术。
标识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构件编号和制作日期;2.质量等级(合格状态);3.生产单位等信息;4.混凝土强度等级;5.构件的重量和起吊点;6.注浆孔、出浆孔和排气孔;7.安装临时固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