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风险评估在雷电防护工作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432.35 KB
- 文档页数:2
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及防雷保护方案发布时间:2023-02-21T03:56:10.833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2期作者:黄佳明[导读]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装置因素、技术因素等影响,在雷击瞬间可能出现闪络击穿、过流损毁等,造成严重电力事故。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广东梅州 514021摘要:雷电活动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可直接造成高压击穿、相间短路等,造成大面积断电。
研究以某地区110kV 输电线路为例,梳理其近5年受雷击跳闸故障案例,构建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模型并检验。
同时,依照本次评估结果,展开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控,从智能监测、预防管理及日常运维出发,最大限度避免线路雷电灾害。
关键词:高压线路;雷击;跳闸率;耐雷水平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装置因素、技术因素等影响,在雷击瞬间可能出现闪络击穿、过流损毁等,造成严重电力事故。
尤其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
仅2009年到2018年南网辖区雷电地闪总数约300万次/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平均每年近百起。
如何进一步加强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区域概况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某地区110kV输电线路为例,分析其装置设置及运行环境,设定合理雷电参数,构建有效评估模型,其中:某地区110kV输电线路于2013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线路全长144km。
该线路贯穿丘陵地区,雷电灾害较为频繁,其平均雷击跳闸率可达到0.41次/百公里·年,远远高于区域安全标准(0.15次/百公里·年),亟待处理和完善。
2 评估模型2.1 雷击趋势本文选取近5年来的雷电日频次为研究参数,分析110kV输电线路雷电灾害可能性,其数据见表1。
表1 某地区110kV输电线路雷电日统计情况注:U50%为绝缘子的50%冲击放电电压(kV);k为导线间及导线与避雷线耦合系数,k0为电晕修正后系数;β为避雷线分流系数;Ri 为杆塔冲击接地电阻(Ω);ha为横担对地面的高度(m);ht为杆塔全高(m);Lt为杆塔电感(μH);hg为避雷线距离地面高度(m);hc为导线对地面的平均高度(m)。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学习辅导[摘要] 建筑物雷电环境风险评估计算,线路屏蔽、等电位和SPD参数选择等。
[关键詞] 雷电环境风险评估防雷接地防雷工程施工(福州350001)福建省防雷中心王燐藩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并非万无一失的。
只可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小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是雷电防护分级,其关键问题是防雷工程按照什么等级进行设计,而雷电防护分级的依据,就是对工程所处地区的雷电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系统是否需要防护,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
因此,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是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
雷电环境风险评估其目的是使防雷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避免盲目性,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雷击按雷击点可分为四种:1.雷击建筑物;2. 雷击建筑物附近大地;3.雷击入户服务设施;4. 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附近大地。
造成的损害有三种:1.由于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生物触电;2.物理损害(如火灾、爆炸、机械损坏和化学品泄露等);3.电气和电子系统由于过电压而失效或故障。
一、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A.设:福州某小区新建筑物,高度51.05m,长度35m,宽度24.7m,年平均雷暴日数福州53天/a,该建筑物高压埋地线缆L= 500m,,低压埋地线缆L=200m,信号埋地线缆L=500m, ds=250 Ω·m。
新建筑物属智能建筑,计算该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及属第几类防雷建筑,并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答: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应按下式确定:N 1=k×Ng×Ae(次/年),式中:N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年);k---校正系数;k=1、1.5、1.7、2.0(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取值)。
浅谈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摘要:本文从有关规定、社会需求阐述了开展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组织实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重要性组织实施引言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呈现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防雷装置设计质量,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已陆续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1 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要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以烟台市为例,烟台市是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较重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烟台市雷暴日数、雷暴强度以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0年,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376起,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2658多万元。
经分析,这些事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事故是因防雷装置设计不合格或没有针对性造成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先天性不足造成的。
加强雷击风险评估是避免防雷装置盲目设计,提高综合防雷整体效益的有力手段。
对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爆炸危险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各种环境下雷电可能造成的损害和人身伤害,对可能造成的雷击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是保证项目建设防雷安全的必要环节。
2 雷击风险评估的作用(1)雷击风险评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雷电灾害现状风险评估实施方案二〇一四年一月1立项依据1.1总体说明雷电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破坏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会引发火灾、爆炸、建筑物损坏、信息系统瘫痪等安全事故。
它可导致整个建筑物(其构成部分及内部装置)和公共设施受到损害,同时也可以使设备发生故障,尤其是电气及电子系统,这些损害及故障甚至可能会影响建筑物周围及其附近区域。
为防御雷电造成的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补充修订了多项雷电防护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油、气、煤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强化对雷电灾害的风险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1.2油田公司现状2013年新疆油田公司共检测防雷接地点34323个,接地电阻值不合格点191个,合格率99.44%;重点站库二次检测防雷接地点4871个,不合格点14个,不规范点61个,合格率99.71%。
现场发现的问题主要是:1、检测的接地电阻值超标。
造成检测的接地电阻值超标是由于有些设施安装的防雷接地装置使用的年限较长,接地体腐蚀老化严重,导致接地阻值超出最大允许值,如油罐、管道接地的阻值要求小于10欧姆。
2、设施无接地或接地不合规范要求根据《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范》(SY5984—2007)要求,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个别储油单罐无接地或接地不合规范要求,如准东采油厂、采油一厂、彩南作业区的部分探井的60方储罐没有做接地或只做了一个接地点(规范要求:油罐必须作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3、设施接地装置的引下线与接地体断裂由于设施接地装置受地质影响发生下陷、地面施工等造成接地装置的引下线与接地体断裂。
4、引下线的断接卡螺栓尺寸小或单螺丝连接部分油罐和计量站存在断接卡连接螺栓偏小和单螺丝连接问题(规范要求:油罐接地引下线应设置断接卡,断接卡应用2个大于等于M10的螺栓连接)。
5、引下线的断接卡被封埋在不符合规范、断接卡。
雷电监测数据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雷电往往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在汛期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本文就雷电监测数据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做出深刻的分析。
关键词:雷电;监测数据;灾害;风险评估;应用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我国目前气象雷电监测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南方的某些地区每到了夏季汛期的时候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国家、政府、甚至是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气象部门加大了气象科技监督力度,引进新的科技手段,采用高端气象服务技术对将要发生的气象进行预测和防护,尤其是雷电方面的数据。
得到的各项数据会被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人员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方法,准确的计算出下次雷电出现的地区和范围,为汛期的到来做好最大防护,因此,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雷电监测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雷电监测数据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所谓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国家、地方、或者个人的生命、财产、生计和环境等可能带来潜在的雷电威胁或雷击伤害的致灾因子和承载体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进行判定出雷电所带来风险的性质和范围的一种过程。
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则是为了降低雷电灾害事故、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和优化防雷安全投资效益,气象部门通过对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便一方面可以了解项目的自身风险,方便于气象部门指导该项目选址和功能布局起着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雷电监测数据确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决定对相邻建筑或设施是否当采取更加有效的防雷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评估选取最为经济合理的防雷技术措施。
雷电监测数据在大气雷电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所谓大气雷电环境评价,它是根据气象部门中的项目所在地区雷暴或者闪电的资料用来分析此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背景、雷电灾害事故、雷电活动规律等各方面的特征,以便为今后的防雷减灾规划和防雷安全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理论根据。
尽管雷电活动是不规律且范围很广,但气象服务工作者根据其活动规律和特征作为雷电气候特征评估的核心内容。
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击是指因天气的原因,如雷阵雨、雷暴等,导致雷电击中物体,引发破坏或伤害的现象。
雷击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场地的雷击风险。
一般来说,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高层建筑和开阔地带的雷击风险较高。
此外,如果场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或者周围有较多的水体,也会增加雷击的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场地时,应对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评估。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电气故障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等。
此外,对于关键设备和电气设备,还应增加防雷装置和保护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
然后,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人员的影响。
雷电击中人体可能引发休克、灼伤等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人员应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高地、露天场所等容易成为雷击目标的地方。
此外,在室内应避免与接地不良的金属物体接触,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雷击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雷击可能对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造成故障或瘫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正常进行。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这些设备和系统时,应考虑雷击的影响,并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装置、备用电源等。
综上所述,雷击风险评估是对雷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击的可能性和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评估结果应定期进行更新,并根据需要调整和改进防雷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白云山旅游景区索道雷击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一)摘要介绍了嵩县白云山旅游景区索道概况,指出其遭受雷电入侵的主要途径及类型,根据雷电风险评估确定其防雷保护级别为Ⅲ级,并提出防护措施,以期指导景区索道的雷电防护工作。
关键词索道防雷设计;雷电入侵途径;风险评估;白云山旅游景区;河南嵩县由于多种原因,洛阳市大多数旅游景区的防雷设施很不完善,有的景点根本无任何防雷措施,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若洛阳市的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因雷击而损毁,或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将严重影响该市“中国优秀旅游城”的声誉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为保障景区安全,依法加强旅游景区防雷减灾工作已迫在眉睫。
现针对白云山旅游景区索道概况,评估其雷击风险,并将其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景区及索道概况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西南部伏牛山原始林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是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总面积168km2,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平均海拔1800m,1300m以上的山峰有103座。
嵩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d,最高雷暴日数可达46d,属多雷区。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雷击造成的财产和人员伤亡不断增加。
嵩县白云山索道,位于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瀑布游览观光区,总长545m,垂直高度差246m,设8个迂回塔架、驱动站房、迂回站房。
驱动站房位于海拔高度1363.4m处,长17.64m、宽10.78、高6.64m,钢架结构,彩钢瓦屋顶。
迂回站房位于海拔高度1117.4m处,长16m、宽9.5m、高6.64m,钢架结构,彩钢瓦屋顶,站房外设不锈钢护拦人行通道。
始建于2005年9月,并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
供电方式采用TN-C系统,距驱动站房200m处,使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并自备柴油发电机2台。
2索道遭受雷击入侵的主要途径及类型一是损害源。
关于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的一些探讨摘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有效进行雷击灾害防护的一个重要前提,已在全国各省市较为广泛的开展。
本文简要阐述了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和依据,并讨论了评估标准中涉及的基本参数、数据,探讨了风险评估的程序开发与应用,指出目前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雷击风险评估队伍,有利于风险评估工作的推进。
关键词:构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防护闪电是发生于大气的剧烈放电现象,并伴随着强烈的光、电、磁等效应。
地闪放电过程对地面构、建筑物和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并造成人员伤亡。
近年来,因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而使得雷击灾害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化的事实,引起了广大防雷工作者的关注。
作为有效规避雷击灾害的一个重要环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前些年率先于广东、上海等地实施后,现已较为广泛的在各省市展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尝试对目前国内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进展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 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和依据一般而言,雷击风险是指由雷击导致的建筑物及公共设施内的可能平均年度损失。
根据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思路通常可由图1所示的基本流程图表示,包括确认被保护的建筑物及相应的雷击损失类型,计算风险,判断风险可否承受以及重新评估等。
目前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IEC61662及相应的更新版本IEC62305,国内标准一般使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及2008年新发布的GB/T21714-2008。
总体而言,各标准对雷击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当然,IEC62305的运用相对而言较为广泛,而GB/T21714作为我国尝试与国际接轨的防雷标准之一,接下来的运用可能会逐渐变得更广。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那一种防雷标准,在雷击灾害风险的计算中都涉及到局地的雷电参数、地形特征等。
这些参数的科学性是雷击风险评估行之有效的重要基础。
第一篇: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科学防御雷电灾害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科学防御雷电灾害一、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雷电风险评估是雷电防御的重要内容;雷电风险评估是国家公共安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建设、电力和电信、交通等具有重要的需求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在分析评估建设项目各种因雷击引起的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于该项目的防雷装臵系统,从而使雷击风险值降到风险允许值内。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各种资料,对雷电的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手段:探空、雷达、卫星、闪电定位、电场以及数值模式产品三、如何防御雷电灾害,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防雷装臵的所有者(单位)应依法履行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包括建立责任制、落实防雷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处臵机制等;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要破除迷信思想、相信科学,多掌握一些防雷知识,按照科学要求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
气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防雷安全的法定监管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闪电定位实时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将雷电预报纳入多轨道综合业务会商流程,通过各种媒体发布雷电预警信号,提高预警的时效性。
二是进一步加大雷电灾害的科普和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雷电灾害及防护知识。
三是积极做好雷击灾害的调查、鉴定和指导,减少或避免雷击灾害发生的重复性;积极做好重大灾情的应急处臵,确保组织领导、技术指导、救援人员、现场处臵及时到位。
四是进一步加大化工、交通、电力、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五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构)筑物防雷防雷风险评估、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落实防雷装臵实施年检制度。
六是积极推进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工程设防措施的落实,努力避免或减轻雷击灾害对大型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安居工程、爆炸危险环境项目的危害,消除防雷设计缺陷,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实现科学防雷、系统防雷。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各种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对雷电风险评估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以及如何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一、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根据现有气象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来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科学方法。
根据雷电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人们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气象数据收集:收集特定区域内的气象数据,如雷电频率、闪电密度、雷电电荷量、高度、强度等。
2. 环境风险评估:分析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结构等是否会影响雷电灾害的发生和破坏程度。
3. 风险评估计算: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
4. 风险识别和分析:分析可能会因雷击引起的危害和损失,识别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5.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制定出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形成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二、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1. 雷电监测预警:对于雷电灾害的发生和进一步加剧,制定及时的预案和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对可疑区域进行预警,准确预测雷电灾害的时间和范围。
2. 泄雷装置:在某些场合下,可以设置专门的泄雷装置来减少雷击引起的损害。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通讯塔、电力水利设施和空港等场合,都可以设置防雷设备、避雷针等设备来吸收静电,减轻雷击带来的损失。
3. 防护措施:包括建筑物的防雷制度、地下设施、电子设备等接地电位方面的防护措施,都是防止雷击导致的电磁干扰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4. 雷电保险:对于某些重要物业,可以考虑购买雷电保险,降低雷电引起的损失和风险。
这些物业包括地下建筑、公共通信电视轨道交通设施、大型高层建筑物等。
煤矿火工品库建设中雷击风险评估的实践与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8-10-23T15:36:40.8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平鹏娟1 蔡杨波2 齐迎泽2[导读] 文章以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雷击风险评估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平鹏娟1 蔡杨波2 齐迎泽21.山西壶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73002.山西壶化集团爆破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7300摘要:针对目前煤矿火工品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雷击风险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雷击风险评估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煤矿;火工品库;雷击风险评估;参数选择;评估计算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建(构)筑物和智能大厦的大量增加,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雷电造成的灾害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就建筑物来说,如果遭受雷击可能导致:建筑物及其存放物的损害,相关电气、电子系统的失效,建筑物内部或其附近生物的损害,还有难以估计的间接损害。
为了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可能需采取防雷措施,而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或采取何种程度的防雷措施应当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雷击风险的评估来确定易受雷电侵袭的高风险区,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确定最合理的防雷措施。
本文就是以这个为目的,对某煤矿做了一个风险评估。
1煤矿火工品库的基本情况某煤矿的地质特征:火工品库库区,地质系分为灰黄、灰褐及黄褐色粉砂质粘土和少量黑灰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薄层粉砂,地表土壤均为砂砾型石土混杂的结构,埋设接地装置处平均土壤电阻率150Ω?m;气象环境特征:库区位于芦芽山脉,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呈现冬冷夏热、日照充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特征。
春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夏季受副高压的作用,夏秋两季雷雨天气较多。
夏季雷暴天气频发,雷电强度大。
仓库现状:以库房围墙为界,面积1180m 2 。
雷击风险评估在雷电防护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雷击风险评估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是以工程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以及雷电灾害特征为评估主体,综合分析雷电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风险内容,为项目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防雷安全系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应用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雷电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由于人才的缺乏,很多从事防雷工程设计的人员往往在这方面较为缺乏,对防雷减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以往对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工程项目在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中受到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雷击事故,因此,重视和加强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工作,对科学合理地开展好雷电防护意义重大。
1 雷电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通常来讲,雷电危害的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以下的工作流程来执行:1.1确定评估对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明确评估的范围。
1.2现场勘测与调研进行工程分析。
1.3制定评估方案选择评估标准,确定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
1.4给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其内容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依据、评估内容及评估结论,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与相应的措施。
1.5报主管部门审查。
2 防雷工程前期勘察2.1 勘察收集防护区域的基本资料在资料中,包括勘察建筑物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建筑的特点等,具体包括建筑的总平面图、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地物状况以及雷电活动状况等。
2.2 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2.2.1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土质、岩石的成分比例、周围是否存在金属矿等进行勘察。
2.2.2对于施工区域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进行勘测。
2.2.3对于使用年限较长、接地稳定性要求高的工程(如埋地油罐)还应测量土壤酸碱性。
2.2.4对该施工地点曾经是否有过雷击事故进行了解,对发生雷击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好记录,为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2.3 被保护对象的资料2.3.1要了解被保护对象的用途,是作为居住、生产,还是存储。
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应用方法解析摘要:对于哈尔滨动物园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我们具体参照了国内及国际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了许多经验,现总结如下,望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关键词:雷击灾害;风险评估;1. 雷击风险概述1.1 项目由来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部的鸽子洞地区,紧临301国道,距哈尔滨市区43公里,交通便利。
近年来,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防雷安全的重要性,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长玄承宗指出:“安全与环保是我们北方森林动物园的生命线。
”干部、职工,凡遇打雷、下雨,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由于北方森林动物园在建时,其防雷装置在设计安装的过程中对当地的雷电环境了解的不多。
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北方森林动物园所处地域雷暴活动规律,为人员、动物提供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北方森林动物园委托,黑龙江省防雷中心承担了本次北方森林动物园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在现场勘查和检测、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省防雷中心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历时30个工作日,编制完成了本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后,形成正式文本。
1.2 目的与原则本评估报告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园区人员、园区设备、珍惜动物安全为最终目的,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的编写原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现有防雷设施的防护效率进行科学计算,提出评估结论。
并根据评估结论对防雷措施提出建议,为防雷改造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为: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区。
1.4 评估重点本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的雷电环境,将雷电闪击造成人身伤害、动植物损失作为本次评估的重点。
2.雷击风险评估依据2.1 国内标准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2.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