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89.34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指纹图谱摘要: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中药的现代化质量标准问题,其关键就要建立合乎现代科学要求的“中药指纹图谱”.正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指出,“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已是牵动行业全面进步的关键技术,其应用研究,对保证中成药功效,提高中药工业整体水平,带动中药产业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测定、DNA、化学特征中药指纹图谱借用DNA指纹图谱发展而来,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材DNA 指纹图谱和中药材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狭义的中药指纹图谱仅指后者,是表达中药代谢产物化学特征的指纹图,包括光谱、波谱和色谱指纹图。
色谱指纹图谱发展最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指纹图谱。
按谢培山先生的定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是当前符合中药特色的评价中药真实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质量控制模式之一。
整体性和模糊性是它的基本属性。
色谱指纹图谱应满足专一性(或称唯一性)、重现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要求[1]。
中药生产的原材料,因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及采收加工的不同,实际使用时不能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经加工提取得到的中间体,每个批次在成分含量、成分组成及各成分比例方面都不能保持一致[2].因此对中药原材料、中间体及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在中药的应用上占据着很主要的位置。
中药指纹图谱借用了法医学上指纹鉴定的概念,对中药的化学信息以现代分析技术给予表征并加以描述,全面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对判断中药真伪优劣,控制中药原材料、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减少批间差异,并最终控制成品的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对原料药(中药材)指纹图谱的定义是:“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中药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注射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注射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关键词】指纹图谱;中药制剂;原料药中药是中国人民数千年积累的财富,随着国际医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传统中药产业提出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传统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也要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中药为多成分体系,其药效是众多单一的活性化学成分的协同综合作用,甚至某些“非活性成分”也起重要的协同作用,体现了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精髓,因此,利用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体系分析中药成分的整体特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和分类1.1 概念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志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指纹图谱的作用主要是反映复杂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内在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包括化学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狭义的指纹图谱仅指化学指纹图谱。
本文所指的中药指纹图谱指前者,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一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和技术,同时也是中药理论研究与新药开发的研究模式和体系。
1.2 分类①按应用对象分类:可分为中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中药材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又可分为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1];②按测定手段分类: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系指采用光谱、色谱和其他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的特征的指纹图谱。
光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
色谱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
其他方法包括波谱[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和联用技术[25]。
2 中药指纹图谱在控制原料药材质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国际社会对药品的要求是“安全、有效、经济”,对于中成药这样的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近20年来也日趋共识[6]。
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的比较一、本文概述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全面、综合地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技术手段,已经在中药质量控制、真伪鉴别以及新药研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则是评估中药指纹图谱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评价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本文旨在对现有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然后重点阐述几种常用的相似度评价方法,包括夹角余弦法、相关系数法、谱峰匹配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方法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相似度评价方法比较视角。
本文将展望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概述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是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来评估中药的内在质量。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相似度评价方法被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
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谱图直观比较法:这是最简单直接的相似度评价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指纹图谱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度等信息,对中药样品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判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观察者的经验和技能影响。
相似度计算法:这类方法通过数学公式或算法,对中药指纹图谱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样品间的相似度。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法包括相关系数法、夹角余弦法、欧氏距离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客观性强、结果可重复等优点,但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和阈值。
模式识别法:模式识别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中。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自动识别指纹图谱中的特征信息,并对中药样品进行分类和识别。
中药指纹图谱的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的探讨河南省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475003) 王慧敏摘要:中药质量的评价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观念来适应。
本文就中药采取指纹图谱模式控制质量的意义、作用和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一:中药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致分为中药材、中药注射剂和复方(包括中成药)三大类。
组分极其复杂和“多靶点"作用是其主要特点。
中药的品质优劣直接决定药效,这对于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意义重大,故其质量评价和控制一直受到医药工作者重视。
中药质量评价不能简单应用西药质量评价的模式.中药成分复杂,不同于西药,若像评价西药那样,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得到的结论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同时这也背离了中医理论整体用药和“多靶点”作用的思想;若对所有成分进行分离鉴别,难度很大,不符合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实要求。
中药指纹图谱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国际公认的用于评价中药质量的技术手段.尤其近几年,其出色的中药鉴别及质量评价能力在研究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它立足于中药成分,却又不拘束于以往中药成分分析检测的常规思路,而是借助于各种分析测试手段收集中药成分的相关数据信息,再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提取加工,最后得出鉴定结论。
其结果准确、客观,操作简便、迅速。
二:1.中药的质量控制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即以已知的某一单一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为控制质量的指标,给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借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
但是中药的作用却不是多种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尤其是复方制剂更是如此,因为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常常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Non—linearity)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特点。
因此模仿西药质量控制的模式解决中药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显露出它的不足,因为不可能用线性分析的思维和手段解决非线性性质的问题.而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观念来适应。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药虽然天然、绿色、有效,但是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剂量较为复杂,从而引起了大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注。
因此,中药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对中药复杂体系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多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并利用图谱信息进行中药的质量控制。
其基本原理为:将中药提取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将其检测到的峰图谱记录下来,形成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包括样品数量、峰位、峰面积、峰形、峰间距等信息,反映了样品中的物质组成信息。
通过比对、统计、分析峰物质量浓度等数据,判断样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优势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可大大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对中药体系中的芳香族、酚、生物碱等具有不同极性和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都能进行检测,适用范围广;3.检测结果直观,比较客观,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药材本质和组成;4.可以通过比对已建立的公开指纹图谱库对中药的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5.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峰型分离准确,重现性好。
三、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识防伪性在中药的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常见草药、药材,可以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比分析检测样品和已知指纹图谱,如果完全一致,说明质量上乘,如果出现差异,可能意味着品质欠佳甚至是假药。
2.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差异通常来自于其生长环境、采收季节、保管期限等因素,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指标和标准,科学地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录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构建指纹图谱的方法 (2)3.1 薄层色谱法 (2)3.2 气相色谱法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4 高速逆流色谱法 (2)3.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2)3.6 紫外可见光谱 (3)3.7 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 (3)3.8 核磁共振法 (3)3.9 质谱法 (3)3.10 X射线衍射法 (3)3.11 分子生物学法 (3)4. 解析指纹图谱的方法 (4)4.1 相似度评价法 (4)4.2 模糊聚类分析 (4)4.3人工神经网络法 (4)4.4 主成分分析 (4)5. 指纹图谱的应用 (5)5.1 鉴别中药材真伪 (5)5.2 评价中药材质量 (5)5.3 中成药的质量监控 (5)5.4为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带来新契机 (5)6. 面临的问题 (5)参考文献 (6)致谢 (7)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解析方法,阐述了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1. 引言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疗效已为世人所瞩目。
然而,众所周知在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极不稳定,市场也较为混乱,中药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障碍。
多年来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确定真伪,以理化鉴别评价优劣。
前者为定性鉴别,要求鉴定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人为因素较大;后者只考虑众多复杂成分中的个别活性成分,而忽略了中药材诸多成分的协同作用。
中药是基于其所含多种化学成分发挥综合的医疗作用,因此单凭其中一种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的传统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其有效性和专属性逐渐受到质疑,多指标的质量标准必定是一种趋势。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质控模式。
Bar[J]1J N or m an B ethune U niv M ed S ci(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1):262281[8] Yang Z Y,L i J X,Guo Y X,et al1D eterm inati on of am ino2acids and ino rganic elem ents in o rnithogalum caudatum[J]1S p ec W ild E con A ni m al P lant R es(特产研究),1996,1:482491[9] Chen M,Zeng L J,Chen S G1D eterm inati on of arginine inBanlangen Granule by a p re2co lum n derivatizati on H PL Cm ethod[J]1R es P rac Ch in M ed(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5):422441[10] L i F,Sh i X Y1Study on determ inati on of am ino acids byreversed2phase h igh perfo rm ance liquid ch rom atography(Q P2H PL C)w ith2,42dinitroch lo robenzene derivatizati on[J]1Ch in J Ch ro m atog r(色谱),1995,13(3):20022021 [11] Yang J,Sun L G,Bai X Z,et al1Si m ultaneous determ ina2ti on of18am ino acids by reversed2phase h igh perfo rm anceliquid ch rom atography w ith p reco lum n phenyliso th i ocyanatederivatizati on[J]1Ch in J Ch ro m atog r(色谱),2002,20(4):36923711[12] L in H,Ke D1D eterm inati on of am ino acid in o ral m ush room218am ino acid by R P2H PL C[J]1J Ch ina P har m U niv(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3):15421561[13] H uang Y Y1D eterm inati on of am ino acids in asparagusoff2icinalsl by R P2H PL C[J]1A pp ar A nal M onitor(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1,(3):322341[14] Zhang L,You J M,Shan Y C,et al1A nalysis of am ino acidsby h igh perfo rm ance liquid ch rom atography w ith p re2co lum nderivatizati on of22(92carbazo l)2ethyl2ch lo rofo rm ate[J]1JInstrum en A nal(分析测试学报),2002,21(5):162191[15] Gao G1D eterm inati on of am ino acid in Encephalon P ro teitH ydro lyte by p re2co lum n derivatizati on of AQ C w ith fluo res2cence detecto r[J]1Ch in J B iol(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6):36523681[16] Feng G,L iu X J,L iu D X1D eterm inati on of am ino acid con2tent in bee glue by w aters AQ C p reco lum n derivatizati on[J]1Ch ina P har m(中国药师),2002,5(6):35423551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房德敏Ξ(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利用中草药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作者:赵德玉, 毕桂宏
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刊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英文刊名: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7,25(3)
1.ROY Upton高效薄层色谱在美国草药典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2.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1(10)
3.钱浩泉;李彩君;谢培山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4.凌大奎气相色谱保留指纹谱用于中药材鉴别的研究 1995(04)
5.苏薇薇中药指纹图谱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3)
6.丁建弥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鉴定野山人参[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1)
7.徐朝辉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6)
8.袁湘林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中草药黄芪的鉴别的研究[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1(01)
9.孙素琴;白雁道地山药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的鉴别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02)
10.秦海林何首乌和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1H-NMR指纹图谱解析 1999(11)
11.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1999(01)
12.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1)
13.周俊国中药蛇床子的粉末X衍射分析[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1)
14.胡平;罗安国;王如期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7(07)
15.张朝辉;范国荣;徐国钧12种海马、海龙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8(05)
16.沈平女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5)
17.Fang xingchun;Yin xia;xiang Bingre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TriditionalMedicine-Shanyao Pyrolysis/High Resolution GC/Pattern Recognition 1990(02)
18.粟晓黎;林瑞超;王兆基中药鬼臼毒性成分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及与威灵仙、龙胆HPLC图谱比较[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0(12)
19.施超欧;陶萍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HPLC及LC-MS定性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5)
20.颜王贞;林巧玲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93(06)
21.李信炯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87(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yxk2007030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