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4
初一生物《尿形成和排出》课件1. 尿的重要性和功能尿是人体新陈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的主要排泄物,对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尿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代谢废物: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排泄这些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平衡。
•清除过剩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调节体内离子平衡:尿液中含有各种离子,如钠、钾、氯等,通过调节尿液中离子的浓度,帮助维持体内离子平衡。
2. 尿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中,经过以下几个步骤:2.1. 滤过在肾小球中,由于毛细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使得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多种溶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2.2. 重吸收初尿通过肾小管系统,经过肾小管壁的重吸收作用,使得一部分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保证体内重要物质的保留。
2.3. 分泌同时,肾小管壁也对一些废物和过剩物质进行分泌作用,将它们排泄到尿液中。
例如,肾小管能分泌尿酸、某些药物等。
2.4. 浓缩和稀释通过肾小管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将初尿进行浓缩和稀释,以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液的稳定。
3. 尿的排出过程在尿形成完成后,尿液通过以下路径排出体外:1.肾盂:尿液从肾小管汇聚到肾盂,形成肾盂尿。
2.尿输送管:肾盂尿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
3.膀胱:膀胱是容纳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膀胱中暂时储存。
4.尿道:尿液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4. 尿的调节尿的排出需要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作用:•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主要有抗利尿素葡萄糖素(ADH)和醛固酮,它们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血液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当血液渗透压过高或血容量不足时,感受器将产生相应的信号,促使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尿液的排出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刺激膀胱收缩排尿。
5. 相关疾病与健康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如果出现功能异常或疾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初中生物复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0.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秦等就形成了尿液。
(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4)病变: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1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的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1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权,形成听觉。
13.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的结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尿形成经过的结构
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形成经过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肾脏滤过: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两个肾脏,它们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
的液体。
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网络,通过血液压力,将血浆中的水分、溶质和废物过滤到
肾小管内。
2. 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形成过程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离子在肾小管内重新吸收。
这些物质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一些电解质如钠、钾、钙和氯。
在这个过程中,肾
小管的细胞通过主动和被动运输将这些物质从肾小管内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维持体内的
水分平衡和电解质浓度。
3. 肾小管分泌:尿液形成过程中,一些废物和过剩的物质也被肾小管分泌到尿液中。
这包括药物、代谢终产物如尿酸、肌酐和尿素等。
肾小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这些物质从
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4. 尿液浓缩:在肾小管中,尿液经过进一步的水分重吸收,以浓缩尿液的浓度。
这
是通过人体对尿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来实现的。
肾脏通过控制水分的重吸收和
排泄来调节尿液浓缩程度,以适应体内的水分需求。
5. 尿液储存和排出:尿液从肾脏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膀胱作为尿液的储存器。
当
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感到排尿的冲动。
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完成尿液形成
的整个过程。
尿液形成经过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多个器官和细胞的协同作用。
这个过
程的顺利进行对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排除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尿液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泌尿系统产生的。
人体内的水和其他废物被过滤并分离掉,形成了尿液。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我们的身体中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两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并排出身体之外。
每天,平均有180升的血液经过肾脏,但其中仅有1%左右的液体会被分离出来形成尿液。
肾脏主要由一个称为肾小球的结构组成,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过滤器,可以过滤和分离血液中的废物和其他物质。
在肾小球中,许多小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动脉中拦截,然后将过滤出来的废物传递给管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肾小管。
肾小管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身体重新吸收一些重要的物质,例如水和电解质。
尿液的形成在经过肾小管之后,过滤出来的废物会汇聚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葡萄糖、蛋白质、细胞残留和其他废物。
这些物质经过了肾小管的过滤和吸收,直到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形成是被三个过程所影响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
过滤是肾小球过滤血液,分离废物和其他物质的过程。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重新吸收身体需要的物质。
分泌是指肾小管从血液中分离出身体需要进行排除的物质。
尿液的排出形成尿液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其排出体外。
尿液从肾脏流向输尿管,输尿管将其送至膀胱。
当膀胱内充满了尿液时,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让身体知道需要排出尿液。
此时膀胱会逐渐收缩,将尿液排放到尿道中,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健康的尿液健康的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液体,有一种轻微的味道,但味道不强烈。
尿液的颜色和味道受到饮食、心理和某些药物的影响。
人体内尿液的pH值通常保持在4.5至8.0之间,呈微酸性或微碱性。
尿液中的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蛋白质的存在可能表明肾脏功能不良,而红细胞或细菌的存在可能表明有尿路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小结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