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84 KB
- 文档页数:9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学习内容】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诵读古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谦辞、敬辞,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谦辞、敬辞,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冰心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谢道韫、谢朗、孔融等“小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位古代少年——陈元方。
二、学以致用,自主学习根据《咏雪》的预习,自主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1.标注疑难字词。
尊君在不.(fǒu)太丘舍(shě)去2.读准节奏。
陈太丘/ 与友/ 期行,期/ 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 时年/ 七岁,门外/ 戏。
客/ 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
”友人/ 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 期行,相委/ 而去。
”元方/ 曰:“君/ 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 惭,下车/ 引之。
元方/ 入门/ 不顾。
3.读出感情。
三、朗读比拼,读出趣味1.读准字音与节奏2.朗读接力赛,读准语气、节奏随机指名朗读课文和繁体字文章,其他同学听读字音、断句是否准确、合理,发现错误立即指出。
由发现错误的同学继续朗读,看哪位同学读得又多又好。
3.朗读大比拼分角色朗读,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可按男女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4.文言接龙赛借助注释,翻译全文。
组内先自主翻译,画出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将学习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指导。
古今异义词语分析:期:动词,约定;今义:名词,日期。
中:时间名词,中午;今义:方位名词,中间。
戏:动词,玩耍;今义:名词,戏曲。
时:当时;今义:时间。
信:动词,讲信用;今义:名词,书信。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篇二】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示课件)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4.传承古人诚信待人,懂礼识仪的优秀传统。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义庆,南朝宋人,他一生居官位,却“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
他组织人记录当时社会名流的小事,将他们按照言语、方正等进行分类编写了一本书。
这本书,不仅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包含做人的道理,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这本书是《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了解其中的道理。
(二)读文章1.三个层次进行,读准字音,读出味道,读懂故事学生读,学生评,层层递进,归纳:朗读要有饱满的感情,要有抑扬顿挫的停顿,要有轻重缓急的语气。
2.形式:学生读、齐读(三)明文意1.借助课下注释,明文意要求:(1)标注重点的字词。
(2)标注难以理解的字词。
(3)同桌合作,一人一句说给对方听。
2.班内交流,根据情况进行拓展延伸(1)学生填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方法总结一:句子翻译,省略成分要补出。
(2)区分敬称、谦称A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待君久不至:“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练一练:用君、家君、尊君填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考考你:解释划线字。
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相委而去(四)品人物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你从哪个词,哪句话看出来的?示例:从“友人惭,下车引之”看出友人知错就改的特点。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 孔子见南子南子者,鲁人也,少时隐居,不市采,不与时接,精精神焉。
及长,游大夫之门,以一篑之直,一琴之雅,报之。
大夫未之知也。
孔子自鲁游吴,至南子门,谓门者曰:“有南子在此乎?”门者曰:“无之。
”孔子曰:“善哉!吾闻其人善,而未之识也。
”言毕,去,张琴而歌。
南子闻之,曰:“孔丘来矣!”即出迎之,揖而让入。
孔子曰:“有言乎?”南子不对。
孔子又问,南子曰:“君自来何所?”孔子曰:“游。
”南子曰:“何游?”孔子曰:“吴。
”南子曰:“何为?”孔子曰:“求买八扇生。
”南子乃告孔子曰:“八扇生已死矣。
”——《世说新语》2. 鲁迅离婚信大长今到我家来吓我女人,她要问昨天的事。
因为昨天我给她拍了一个耳光,这是三十年的夫妻,我从不出手打人,这一回打她只因为太气了。
她不讲觉悟,一向站在日本人方面瞪眼看人,光明哇叫,真不怕钱能装到死。
我忍受到今天,已经忍受得不行,我希望她一个月不要来。
我再也不想见到她,也不想看到她写的信,所以请你们不要再传阅给我。
请代我去找张光楷,把所有钱交给她。
明天我也写信去找她,要她自己取钱请她赶快走,立刻走,我当然不会阻止。
其实我一心一意的工作和造反都没有造成今日的状况,都是她搅和的。
我没有再去见上海警察和国民党,不会去的。
鲁迅——鲁迅《信》二、教案1. 语文知识重点词汇1.游:旅游,指外出观光游玩。
2.篑(kuì):民间常用来举行儿童成人礼的仪式,篑指用糯米粉做的一种饮食。
3.琴之雅:指琴声幽静、柔和的音乐。
4.八扇生:初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以描述一位美女与八扇子之间的故事。
5.大长今: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故事辑自朝鲜民间传说,是一部历史类的喜剧。
语言点1.名词性从句2.比喻手法2. 阅读分析《世说新语》是作者刘义庆在东晋时期整理的一部鲁迅企鹅解密班资料群语录。
这个故事中的孔子发现了一个对琴艺、礼仪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南子,他虽然从未谋面,却对南子十分敬仰,张琴而歌,偶然得以见南子,最后了解到他想要找的画家已经去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世说新语》二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2课时)教学目标:1.讲清楚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3.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要素教学法教具:u盘,白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升入初中后,文言文以及古诗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年内容了。
一般每册课本中有文言文五篇,古诗包括课后的诗词背诵近十五首,篇章比例占到五分之一强。
每次期中期末及中考分数也都占到四分之一左右。
学习文言文及古诗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直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能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根,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可以学习我国古人丰富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
二、新授(一)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或者说学习的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会停顿,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揣摩课文内容,有哪些感悟,很多篇章需要背诵等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确这些要求的。
1.文学常识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城彭(现在江苏徐州)人,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朗读文章会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范读,学生朗读,读流畅,读出停顿)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3.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翻译原则以及方法(1)初步学习翻译课文,首先要利用课文注释。
(2)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我们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具体方法:留、扩、补、调、删等。
留在翻译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咏雪
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