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印刷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5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1. 检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对印刷包装制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塑料袋类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对印刷、包装等制程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外观、印刷质量以及包装完整性等方面的符合标准。
2. 检验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塑料袋类产品的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印刷质量检验- 包装完整性检验- 标签、标识检验- 尺寸、外观检验- 印刷颜色、清晰度检验3. 检验流程3.1 检验准备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获取样品- 确定检验设备和工具- 确定检验标准和要求3.2 检验步骤1. 检验印刷质量:- 检查印刷色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印刷清晰度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印刷位置、对齐是否准确。
- 检查印刷图案、文字是否完整无缺损。
2. 检验包装完整性:- 检查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封现象。
- 检查包装袋封口是否牢固、完整。
- 检查包装袋开口是否合理、易于打开。
3. 检验标签、标识:- 检查产品是否有齐全的标签、标识。
- 检查标签、标识内容是否准确清晰。
- 检查标签、标识粘贴位置是否正确。
4. 检验尺寸、外观:- 检查产品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产品外观是否无明显缺陷。
- 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刮擦、污渍等影响美观的瑕疵。
5. 检验印刷颜色、清晰度:- 检查印刷颜色是否与要求一致。
- 检查印刷文字、图案清晰度是否满足要求。
3.3 检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生成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日期、时间- 检验人员信息- 样品信息- 检验结果和评定- 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前,需熟悉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 在检验过程中,应细致观察、认真检查,确保准确评定产品质量。
- 对于检验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以上为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的主要内容,供参考使用。
零件名称图号检验频次零件加工方式通用注塑件通用抽检注塑1、检验依据:进料检验规范;技术图纸;检验样板;原材料规格书注意事项2、抽样方案:按GB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进行抽样检验5、注塑件检验规范5.1判定总则1)可接收的等级面缺陷不能影响产品的正常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2)有封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限度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5.2注塑件外观缺陷定义表2注塑件外观缺陷定义表缺陷类型缺陷定义缺胶(填充料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缩水塑胶件冷却时在表面形成的凹陷。
阴阳纹胶料表面呈现的光洁度不同或光泽不同的痕迹。
熔接痕在产品孔穴处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产生的接线。
缺陷类型缺陷定义透明度差指透明区域出现模糊,透明度不佳的现象。
卡扣脱落/遗漏安装在主面板或翻盖上的小卡扣脱落/遗漏。
安装在塑料支柱顶部的热熔螺母下沉、螺纹被塑料覆盖或遗漏。
螺母下沉或遗漏。
螺纹堵塞或螺丝孔堵料。
产品中混有杂质。
缺陷类型缺陷定义破/断裂因机械损伤造成产品表面裂纹或结构特征失效的缺陷。
浅划痕表面划伤,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深划痕表面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碰伤因碰撞硬物而在表面产生的凹陷、缺损、表面粗糙失光等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缺陷类型缺陷定义堆漆在喷漆塑料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颗粒/漆点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的影响在零件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涂层一致的颗粒状凸起现象。
污迹/脏斑在非零件加工环节,由于不干净导致喷涂表面有脏污,如灰尘、油污、砂粒、擦拭印等。
毛絮油漆内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瓶类)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瓶类)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印刷包装制程检验的详细指导,特别针对塑料瓶类产品。
本指导书可用于指导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检验工作,确保包装制程及时、准确地实施。
检验前准备1. 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及工具,如测量尺、电子秤、外观判断模板等。
2. 检查待检产品的准确数量,并保证其完整性。
外观检验1. 检查塑料瓶外观是否完整,无裂纹、划痕或变形等缺陷。
2. 检查瓶盖封口是否完好,无泄漏或松动现象。
3. 检查瓶底平整度,确保无明显凸凹或变形。
尺寸检验1. 使用测量尺对瓶身直径、高度和厚度等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2. 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容量检验1. 使用电子秤对瓶子的空重和装满液体后的总重进行测量。
2. 使用准确的容量计算公式计算瓶内容量。
3. 检查容量计算结果是否在产品规格范围内。
印刷质量检验1. 检查印刷质量,确保印刷文字、图案清晰、无模糊或错位现象。
2. 检查印刷墨层附着力,无脱落或剥离现象。
包装完整度检验1. 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坏或破损。
2. 检查包装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如包装材料、尺寸等。
检验记录及处理1. 记录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包括产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等信息。
2. 如发现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
3. 将合格产品妥善包装,并标注合格标识。
以上为《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瓶类)》的要点内容,操作人员应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工作,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塑料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塑料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家电、汽车、医疗等。
在塑料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塑料件的检验工作。
二、检验准备1.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卡钳、游标卡尺、螺纹规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2. 准备检验记录表格和相关文件,用于记录检验结果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准备样品和相应的标识,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4. 检查检验台和工作环境,确保干净整洁,并保证光线充足;5. 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手套、眼镜等,确保工作安全。
三、检验流程1. 查看图纸和规范要求,了解塑料件的尺寸、外观、性能等检验指标;2.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表面是否有裂纹、破损、气泡、凹凸等缺陷;3. 进行尺寸检验,使用卡钳、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塑料件的长度、直径、宽度等参数;4. 进行螺纹检验,使用螺纹规等工具检查螺纹的牙距、牙型、牙高等参数;5. 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根据规范要求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测试;6. 检查检验结果,比较测量结果和规范要求,记录下偏差和不合格项,如有问题及时沟通和修正;7. 完成检验记录表格,记录下样品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和操作人员等相关数据;8. 做好样品的分类和处理,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标识和封装;9. 清理工作台和工作环境,保持整洁和有序。
四、注意事项1. 检验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熟悉检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理解图纸和规范要求等;2. 检验设备和工具需要经过定期校验和保养,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3. 样品要具有代表性,且符合质检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4.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要求;5. 发现问题或不合格项时,要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下一道工序;6. 检验结果要进行准确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跟踪和分析;7. 检验后的样品要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正确标识和封装。
塑胶件印刷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塑胶件印刷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二次加工印刷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11319-89、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镜片、透明罩等透明半透明物料的透明区
B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和透明类物料的不透明区;LOGO、按键表面。
C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D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痕: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5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6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7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8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9色不均: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4.20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LENS透明区除外(依每部品材
料所订定之检测距离)
4.21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22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23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4修边不良: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
4.25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6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4.28分层:一般是由于原料里面参入的水口料过多引起
6.抽样计划
6.1 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
6.2 AQL : MAJOR: 1.0 MINOR: 1.5
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
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7)1.照明环境
7)1.1.光源:尽量在北侧、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色温度在5000~6000K。
如果没有自然光的条件,则在下列中选择。
a) 天然日光色荧光灯(D-SLP)6500K
b) 颜色评价用纯正色荧光灯(W-EDL-50X)5000K
c) 日光色荧光灯+白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