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有三种】1 色彩透视 2 消逝透视 3 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

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

(1) 【多视点】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

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

(2) 【高视高】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2) 【远视距】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

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的规则.但这些做法又在一个基本的哲学规则之中----打破一个旧的规则,创造新的规则.

透视的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色调】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

内缩的感觉。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红、黄、蓝;光学三原色:红、绿、蓝。。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农民画】:农民的画.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

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中国画有哪些门类】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确切地表达。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一、宋《宣和画谱》: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兽畜、花鸟、蔬菜。二、南宋邓椿《画继》: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三、明陶宗仪《辍耕录》:佛菩萨像、玉帝群君王道像、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驴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什么是工笔画】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

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什么是写意画】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扬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并以一个“乱”字来表露他们的叛逆精神。郑板桥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涛)或浑成或奇纵,皆脱古维新特立。近日禹鸿胪(之鼎)画竹,颇能乱,甚妙。乱之一字,甚当体任,甚当体任。”(《郑板桥集补遣》)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车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创隶书间于行楷之中的“六分半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竹,风格明快劲峭。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喜在画上作题跋,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葛金《爱日吟庐书画录》),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近代吴昌硕、齐白石也是兼此四绝的艺术大家。

【什么是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就是指工笔、写意两种不同的技法运用于一幅绘画作品这中。说白石老人是一位写意画大师,还不能概括他的艺术成就,因为白石老人还是一位工笔画的高手。他善于将写意与工笔这两上手法相结合,在一幅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白石老人在60岁左右,趁目力健明时,画了许多工笔昆虫,如晴蜓、蝴蝶、蝈蝈、蟋蟀、蚱蜢等等。到了80岁左右衰年变法取得成功的时候,再以大写意的笔法添补花卉成画。《枫叶寒蝉》就是这样产生的佳作。挥洒而就的墨色枝干上数片艳红的秋枫,一只精绘的工笔知了正停在红枫上,在红与黑、工笔意的强烈对比中,一片充满生气的秋光跃然纸上。齐白石曾论及:“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此工者余常笑昔人,来者有欲笑者,恐余不得见。”工笔、写意两者各有所长,对立的表现形式,又经常引起彼此的非议。齐白石将工笔意结合起来表现,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长,从而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境界。

【北宋山水画有哪三大主要流派】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画的

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武。”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米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夏山图卷》等便是他的代表作。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了湿润的感觉。最后他还用点来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腾发。由于北宋三大主要流派的争奇斗艳,使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形成耀古开今的局面。

【什么是中国画的用墨】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什么是中国画的用色特点】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由此可见中国画设色,应该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

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什么是中国的意境】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素描基础

“素描”就是“素色描绘”和“朴素的描写”的意思。一般是指用木炭条、炭精条、铅笔、木炭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工具和单一的色彩在纸面上所作的绘画。它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创作草图和进行造型基本功训练。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造型艺术形式之一的素描,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体现的。由于它使用的工具材料简单,色彩单一,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便于学习者掌握造型艺术基本规律,研究和反握造型艺术诸因素,训练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提高审美情操,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因而学习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同志,常从学习素描入手,世界各国均把素描作为重要基础课列入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习者进行基础造型本领的培养和训练。

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以深刻地表现对象。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深刻的表现方法,坚实的造型能力,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要正确的科学的观察、认识和思维的方法。素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认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造型的分析和综合,深入形容和艺术的概括,都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等关系,整个作画过程都要在“整体的关系”中去观察,认识和表现对象。这是掌握形体塑造技巧的前提,健康而以符合审美原则的表现方法的基础。

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长期的素描写生训练对培养写实能力,深入准确的描绘能力是有效的,应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但单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速写对敏锐的观察和艺术的概括能力的培养;默写对形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训练;摹写对借鉴优秀技法的作用;以及构图练习对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全面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结合起来;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写生和速写、默写、摹写、构图练习结合起来。这样穿插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就能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要采取多种表现方法。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长期的全调子素描,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这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也是一般人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表现方法。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现空间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通过它们的单个运用和综合运用,均会产生不同的素描样式,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线条对形体的概括和情感的

表现,块面对立体空间和真实感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要充分研究和发挥它们的表现功能,取各法之所长以适应专业学习和艺术表现的需要。我们还要向历代名家学习,得各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素描技法。

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素描基础训练的技术性很强,它需要艰苦的劳动,刻苦的磨练,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掌握它,这是无疑的。但如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路子未必对头,收效未必显著。在素描实践过程中,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和观察、认识思维的方法橡皮,还要有解剖结构、透视变形、明暗调子、线条运用和构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结合技能训练学习解剖、透视、素描、构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中提高认识,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平面构成基础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一)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平面构成的形式(二)

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

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

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

造型基本因素

1 、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 、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3 、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

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 、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 、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 、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7 、明暗与调子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 三面五调”

A :三面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 :五调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

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 反光” 。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 明暗交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五大调子” 。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 、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 1 )不同位置的组合,( 2 )不同质的组合,( 3 )不同量的组合。

2 、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上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 1 )框太长( 2 )框太大( 3 )框为宜

以上关于素描的基础知识就讲完了,希望大家能认真去体会,并能运用到之后的练习中。这样会使大家事半功倍。

速度重要,方向更重要。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了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实质性的素描学习,先从练习线条开始,就象达芬奇当初画鸡蛋一样,我们应该不用象他画那么长时间,因为我们是 21 世纪的中国有为青年。

1 、线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可不是涂鸦啊)

( 1 )一般是由上到下斜着画下来。注意落笔、起笔要虚,中间要实,线条不要画死板,避免出现“ 硬口” ;

( 2 )线条排列整体有序,要紧密、均匀;

( 3 )线条走向要统一,又要有适当变化;

( 4 )根据物体不同面的转折与质感,可活泼使用线条。

关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一天,毕达哥拉斯从一家铁匠铺路过,被铺子中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细聆听,似乎这声音中

隐匿着什么秘密。他走进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回到家里,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为两段。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后确定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后来,德国的美学家泽辛把这一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律。这个规律的意思是,整体与较大部分这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无论什么物体、图形,只要它各部分的关系都与这种分割法相符,这类物体、图形就能给人最悦目、最美的印象。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也符合这一规律。中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菲波那契测定了大量的人体后得知,人体肚脐以上的长度与身高之经接近0.618,其中少数人的比值等于0.618的被称为:标准美人“。因此,艺术家们在创作艺术人体时,都以黄金律为标准进行创作。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女神维纳斯的体型,完全与黄金律相符。作为建筑艺术,也遵循着这一规律。文艺复兴时的西方艺术家长艺术理论家把黄金分割律作为艺术建筑必须产物的规律。古希腊的巴底隆神庙严整的大理石柱廓,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分割整个神庙的,因此看上去显得威武、壮观,成为繁荣和美德的象征。

0.618在数学中叫黄金比值,又称黄金数。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给它的美称。欧洲中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开普勒(J.Kepler1571—1630),曾经说过:“几何学里有二个宝库: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称为“商高定理”);另外一个就是黄金分割。前面那个可以比着金矿,而后面那一个可以比着珍贵的钻石矿。”

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 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法布兰斯在13世纪写了一本书,关于一些奇异数字的组合。这些奇异数字的组合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数字的总和:2=1+1、3=2+1、5=3+2、8=5+3,如此类推。有人说这些数字是他从研究金字塔所得出,和金字塔上列奇异数字息息相关。金字塔的几何形状有五个面,八个边,总数为十三个层面。由任何一边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个层面。金字塔的长度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数字的任何两个连续比率,譬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

另外,一个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这个五角型对角线(Diagonal)的0.618。还有,底部四个边的总数是36524.22寸,这个数字等于光年的一百倍!这组数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数是1.618。譬如14/89=1.618、233/144=1.618,而0.618×1.618=就等于1。有人研究过向日葵,发现向日葵花有89个花辫,55个朝一方,34个朝向另一方。

神秘?不错,这组数字就叫做神秘数字。而0.618,1.618就叫做黄金分割率

美术字的种类

美术字有多少种类?这些种类如何划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划分。

1、从国度上来分:可分为中文美术字和外文美术字。

2、从用途上来分:可分为印刷活体、书籍装帧、环境布置、黑板报、墙报、商业美术、广告、商标等。

3、从形式上来分:可分为平面美术字和立体美术字;或写实美术字和写意美术字。

4、从字体上来分: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大类。

美术专业理论知识试题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A门阙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B)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C)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 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D )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D )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D )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C )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三、名词解释(15分) 1、帛画答: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唐三彩答: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浙派答: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最新人教版美术九级上第二三四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九年级上第二三四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剪纸:1、简刻和繁刻 2、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 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 3、“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 4、剪纸的题材:人物、植物、动物、风景、吉祥图案 5、剪纸的表现形式:单色剪纸折叠刻剪法、阴刻剪纸、阳刻剪纸、阴阳刻剪纸 彩色剪纸点色、套色、拼贴等方法 6、剪纸的特点:1、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剪纸要玲珑剔透,有刀味和纸感 3、色彩单纯、明亮 4、强调装饰趣味和变形夸张。 编结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佣立志结 功能上主要分为:实用结、装饰结 线材造型:《人像》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 从材料上分竹编、草编、藤编、棕编 蜡染与扎染:1、蜡染与扎染主要运用防和染的技艺。 2、蜡染用蜡作为防染剂。 彩塑: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惜春作画》清代天津泥人张 《大阿福》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北方天津泥人张和南方江苏无锡惠山泥人为代表 陶和瓷:商代出现原始青瓷,东汉已烧制出比较成熟的瓷器

日用陶瓷设计首先要从实际用途来考虑。 实用是构成日用陶瓷形式美的先决条件。 民俗文化:《赐福生财灶王》山东潍坊杨家埠 《富贵双双到白头》山东潍坊 《连生贵子》天津杨柳青 《安塞腰鼓》陕西安塞 木板年画:七大产区山东杨家埠、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河北武强、陕西 凤翔、河南朱仙镇 剪纸:《万象更新》天津杨柳青 《门神》山东杨家埠 刺绣:中国刺绣有四千年历史 民间陶瓷:日用品、装饰品、陶瓷雕塑

印染:主要包括蓝印花布、彩印花布、蜡染 蓝印花布主要用靛蓝浸染。 古代少数民族美术: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岩画、新疆地区的石窟壁画、藏族的唐卡、内蒙古 鄂尔多斯出土的青铜器 《四面八臂观音》元代唐卡西藏布达拉宫 《牌饰》内蒙古鄂尔多斯 《供养菩萨》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

小学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及作品整理四

小学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及作品整理(四) 中国画 中国画(亦称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由于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审美以及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经过无数画家的努力形成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画种,是世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简称中国画。 2.中国画的工具有哪些笔、墨、纸、砚(生宣纸、毛笔、衬纸、笔洗、调色盘、书画墨汁、国画或水彩颜色。)。 3.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4.按表现手法分: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 5.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此外,还有藏锋、露锋、散锋聚锋等多种用笔方法。 山水画的笔法:皴、擦、点、染。 6.主要用墨方法有: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中国画用墨有“墨分五彩”之说,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从笔含水分的多少,又有干湿之分,归纳为:干、湿、浓、淡四个字。 关于墨的方法有蘸墨法、泼墨法、积墨法。 7.中国画讲究形式美,要求作品有“型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十分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所构成的完美的艺术整体效果。 9.山水画: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10、树木是中国山水画经常表现的对象之一。画树时一般先画干,再画枝,最后点叶。画树要注意表现不同树木的特点。 11. 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12.写意花卉画,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采用双勾画法,勾花点叶法,或以点为主,再勾勒叶脉和茎枝的画法。 13.水墨人物画步骤图(1)从五官入手,先画出人物头像.(2)依次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3)画出人物的背景(4)画出各部分的色彩 画人物动态时,要强化人物动态的特征,使人物更加生动.在人物画中添加一些相关的背景,会丰富画面,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14.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15.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派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1)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八骏图》《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画马的画卷。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

人教版美术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中外美术史相关知识 1.中国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徐悲鸿代表作:《奔马图》、吴道子代表作:《十指钟馗图》、齐白石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2.外国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毕加索(西班牙)代表作《亚威农少女》、列宾(俄罗斯)代表作:《伏尔加纤夫》。 3.绘画的种类及代表性画家:速写(代表人物黄胄)、素描(代表人物达芬奇)、中国画(代表人物张大千)、油画(代表人物拉斐尔)、版画(代表人物古元)、水彩画(代表人物怀斯) 4.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及其代表作。法国的罗丹代表作品《思想者》、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大卫》、英国的亨利摩尔代表作《王与后》。中国的吴为山代表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中国的李象群代表作《堆云·堆雪》、中国的叶毓山代表作《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 5.外国建筑——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圣丹尼斯教堂》《米兰大教堂》《科隆主教堂》; 中国建筑——故宫、长城、国家大剧院、布达拉宫、鸟巢、水立方。 6.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泥人,潍坊风筝、皮影、剪纸、面人、脸谱、 糖人。 二.美术作品表述 1.水墨画:悠远清新脱俗江南烟雨云雾缭绕时现谜影动感水墨构图巧妙 2.油画:色彩丰富色调幽暗色调柔和对比强烈肌理感十足节奏明快

古典韵律 3.素描线描画:线条流畅线条变化丰富运笔时快时慢明暗关系清晰塑造的形体优美空间层次分明三角形稳定构图线条刚柔相济 4.风景类动植物画: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形似神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5.形容艺术家:构思独特匠心独运很高的艺术造诣观察入微眼光独到超群绝伦具有艺术的灵魂 《野藤明珠》吴冠中,善于把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 任何一位画家都很讲究线条的,线条掌握得好,他的艺术造型必然很精致,很美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诱惑。 线条的迴旋交叉,给予人一种攀悬和缠绵的感觉,例如藤缠树,花缠枝,攀攀缠缠,生生不息。人间知音的感情就是这种揮之不去的感情。 这是画家对大自然感情的倾诉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 1、素描是美术中基础的造型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叫结构素描。一类是着重用光线明暗来表现物象叫明暗素描。 2、素描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几何体写生的基本要素: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大面从色调块面的转换层次上看是亮面、灰面、暗面 五大调子是把物体的明暗关系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 (出题:画一几何体能标出五大调子) 4、透视中的名词: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点 视点:即作画者眼睛所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也就是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侧逐渐消失的地方。 5、我们学习两种透视规律,分别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叫主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叫余点。 6、我们以正六面体为例,只要六面体中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其他面则逐渐向主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它有一个消失点,也叫一点透视,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最少可以看见一个面。 平行透视举例:路两边的树越来越小。 7、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8、透视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出题):1、掌握两种透视的基本规律 2、给出一种现象能判断是什么透视现象 3、能画出各种物体的平行、成角透视图

平行透视图画法:1、确定消失点;2、画出与视角平行的面;3、面上各点与消失点连线;4、线上截取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成交透视图画法:1、确定两个消失点;2、画出冲着你的物体上的边;3、边上两点分别与两消失点连线;4、分别截取两个透视面; 5、形象地画出物体。 9、构图有三角形构图(重点)、圆形构图、S形构图等。 (出题):1、给出一些东西可以完成特定形式的构图。 如:一个酒瓶、两个梨和一个苹果的构图。 2、阐述作品采用的构图形式在表达作品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 10、三原色:指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11、色相:指不同色彩的“相貌”。 12、明度:指色的明暗、深浅程度。 13、纯度:指色的饱和度。 14、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5、对比色:色环中180度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16、类似色:色环中30~90度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 17、色调:色彩总倾向,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 18、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19、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最新初三(人教版)美术复习资料

初三美术复习资料 美术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四大门类。绘画根据工具材料的不同可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根据形势与功能的不同可分:年画、剪纸、壁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第一册】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北宋末年画家。《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它生动反映北宋都城卞梁的繁盛景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捣练图》:作者:张萱,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叫主点,主点在视平线上。 成角透视:又称为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叫余点,余点在视平线上。 人体比例: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度量比较,通常以“头高”为单位。 【第二册】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三原色:红、黄、蓝。 色彩的冷暖: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的,是色彩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感受。 原色:指按一定的比例相互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 间色(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橙、绿、紫。 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对比色可能是一种互补色,但其概念比互补色宽泛。 相邻色(类似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

标志: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标志具有识别、象征、审美和凝聚的功能。 标志的形式组合主要有图形组合、文字组合、图形和文字组合、数字组合、抽象组合等。 海报:是各种活动的招贴。海报设计要求:传达主题要明确;构思要清晰;构图要简洁;形式感强。设计要素:图形、文字、色彩。 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现和传达的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像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等二维空间(平面)的设计,以及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三维和四维空间的设计。 【第三册】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形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称之为“图绘方法”。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欲光影、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更热衷于构建坚实的形体结构。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几大领域。 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平面构成基础考查要点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绘画工具及其使用 1、用笔的要求 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B”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H”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画铅笔素描的铅笔可选用HB至4B之间。4B-3B常常用来画暗部和画面上最暗的地方;2B-B一般用来画灰调子;HB 画亮部。不过有很多人画素描就用2B 铅笔,通过施力的大小变化来改变深浅。 2、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3、其他用具的要求

一至九年级美术理论知识汇总

一年级 1、线条:直线、折线和曲线 2、手工制作方法:用撕、剪、粘贴 3、认识颜色:冷色有:蓝、绿、紫暖色有:红、黄、橙 4、各种各样的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扇形水滴形这些也称基本型 5、色彩搭配:深色配线条 6、像形:进行添加夸张变形的方法 7、折:有对折对角折-----剪-----折8、卡通形象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9、橡皮泥:泥塑是用竹棍通过揉、搓、捏、压的方法塑造形象10、新疆的水果:苹果桃无花果葡萄哈密瓜西瓜梨11、干果有:葡萄干巴达木杏干核桃枸杞枣果脯12、手工制作:做头饰:用剪卷对折包裹捆揉等多种方法 13、中国国花:梅花牡丹菊花兰花等 14、岩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是记录在石头上的形象性史书,在新疆阿尔泰,康家、石河子等地。 15、维吾尔小花帽:南疆喀什产的男式巴旦木帽与和田产的女式格子架花纹小花帽最有名气,图案纹样大都以新疆花卉果实形象为素材,其中比较常用的团花卉有石榴花、奇曼花,巴旦木和其他花卉变形等。 16、洗手壶是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加重必备的用品,它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17、维吾尔工匠用枣树、桑树等木料制作木碗、木盘、木勺的历史非常悠久。 二年级: 1、树的结构“树干树枝树叶 2、学会用明暗对比大方法,注意虚实 3、绘画的表现形式: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水粉、水彩、版画等。 4、新疆克拉玛依油城英吉沙小刀骆驼舞蹈等 5、线有粗细、较软流畅曲折的线疏密的变化 6、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塔,结构形式各异,造型千姿百态,是民族文化和历史 7、扇子的结构:扇面和扇炳,具有欣赏和实用价值。8、钟表的结构:表盘、表针和数字组成。 9、画面结构:大小、前后、疏密、遮挡关系10、剪纸有:月牙纹、柳叶纹、圆点、羽毛纹、飞燕纹、瓜子点、三角形。11、表现节日:从服装、色彩、内容、环境布置等方面来欣赏。12、以旧变新:用添加、装饰、贴、扎、剪等方法。 13、春节,贴年画写春联剪窗花吃年饭放鞭炮穿新衣逛庙会舞狮子看花灯等来表达节日的喜庆气氛。 14、哈萨克族毡房门向东开,雕刻彩绘有漩涡纹、花草纹、直线纹、几何形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外面挂有门帘。 15、回族多采用长弧条,圆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以及缠枝花纹和抽象图案搭配干净,淡雅的色彩装饰院门。 16、汉族保持中原文化,喜欢用木雕各类吉祥图案来装饰院门,并且家家户户都有贴对联的习惯。 17、手抄报要有主题:报头标题文字内容、插图、花边、留白 18、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橙色紫色绿色被称为间色。 19、变废为宝的材料:鸡蛋壳乒乓球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杯子瓶子废旧纸盒吸管瓜子壳豆类等。 三年级 1、立体人物造型由面部表情和服饰、装饰、夸张、概括的手法 2、用色彩表现娇艳的花要注意花的疏密、高矮、大小、前后关系。 3、邮票由:齿孔图案面值组成 四年级: 1、暖色是给人以温暖感觉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橙色等 2、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美好、优雅的化身。 3、敦煌莫高窟地处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岩泉河的岩壁上,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彩塑2415尊。 4、飞天是敦煌壁画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形象,也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在佛经里飞天称为天乐神,他们能歌善舞,美丽动人,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 5、民间泥玩具造型概括,形象夸张,色彩艳丽。 6、靠垫纹样的设计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方法。 7、奥登堡是20世纪最具创造的艺术家之一。 8、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称为“文明之母”9、摄影的发明使人们想要留住稍纵即逝时光的梦想成为现实。 10、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11、我知道的吉祥纹样有:福寿双全,连年有余,富贵平安,吉祥鸟,多子多寿。12、剪纸可分为阳刻和阴刻等表现手法。 13、剪纸中的阳刻是保留形象造型线条,剪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 14、阴刻是剪或刻去形体造型线条,保留块面部分,靠剪刻后的空白显示形象。 15、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伊犁的苹果顶呱呱。 16、新疆的巴旦木又名“巴旦杏”“扁桃”,其形状如弯月,圆头尖尾,主要产于疏附、莎车、英吉沙 17、叶城等地,是一种能在干旱沙漠地带生长开花结果的树木。 18、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乐器,“姑娘迫”是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 19、《尾花》是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20、表现植物要注意花和叶有高低、疏密、穿插、遮挡等变化。 21、我们从小就要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22、标志一般由圆形、文字、色彩、编排四个元素组成。 23、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变化,大胆地表现动物的脸。 24、国画它是运用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宣纸、颜料等工具材料,以长期形成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及传统造型规律创作的绘画品

美术理论知识(简答)

简答 1、美术教师不仅要懂得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更要掌握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请写出五条主要原则? 答:1、审美性原则;2、直观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囚材施教原则。 2、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分级目标要求,请分别写出三层次及其各分级目标要求? 答:①认识目标它分为: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目标要求。 ②技能目标它分为:练习和初步学会;级的目标要求。 ③思想情感目标它分为:接受和初步具有二级的目标要求。 3、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占有多少比重,一般有哪些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是哪种方式? 答:①占20%的比重;②教学方式一般有:随堂欣赏、专题欣赏、现场欣赏。⑧最常用的是随堂欣赏。4、写出美术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并谈谈最后一个环节你是怎样做的? 答:①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质量检测。 ②关于质量检测这一环节可视不同教师,不同学校采用不同方式,但必须能反映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 5、简述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美术教科书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审美性 (2)教育性 (3)基础性 (4)实用性 (5)灵活性 (6)地域性 (7)发展性 6、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作用? 答:(1)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2)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 (3)教学大纲是考核命题的依据 (4)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估的依据 7、何谓小学美术教材? 答:目前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象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8、请对美术教学“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段话,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与设想。 答:(1)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编排形式上要兼顾到审美性、教育性、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地域性、发展性等方面。 (2)乡土内容的补充是美术教科书在一纲多本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特点的体现。可以更好的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及文化艺术特色,更具有可行性。 设想:学生可论述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 9、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

人教版美术测评知识点整理

初中美术知识复习资 料 七年级上 1、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现代傅抱石关山月 2、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 3、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 4、美术:是遵从美的原则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造型的艺术。 5、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等。 6、什么是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7、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8、在我国传统画论中对于五官位置:有三停五眼之说,眼在头高的二分之一处。 9、用来概括八种脸型的汉字是:田、由、甲、国、申、风、用、目等。 10、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颜色、面料 11、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体、隶、楷、行、草 12、透视法又称远近法,常见的焦点透视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七年级下: 1、美术是创造性劳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血衣》油画素描稿现代王式廓 3、《格尔尼卡》壁画西班牙毕加索 4、《寒江独钓图》中国画南宋马远 5、色彩的三属性包含(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纯度指色的饱和度 6、北京2008 年" 申奥" 标志的颜色有红、绿、黄、黑、蓝,这五种颜色。 7、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视觉符号,具有认识、象征和审美等功能。 8、标志设计表现手法:具象、意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类型。 八年级 1、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美术基础理论

美术基础理论 素描基础“素描”就是“素色描绘”和“朴素的描写”的意思。一般是指用木炭条、炭精条、铅笔、木炭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工具和单一的色彩在纸面上所作的绘画。它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创作草图和进行造型基本功训练。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造型艺术形式之一的素描,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体现的。由于它使用的工具材料简单,色彩单一,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便于学习者掌握造型艺术基本规律,研究和反握造型艺术诸因素,训练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提高审美情操,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因而学习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同志,常从学习素描入手,世界各国均把素描作为重要基础课列入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习者进行基础造型本领的培养和训练。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以深刻地表现对象。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深刻的表现方法,坚实的造型能力,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正确的科学的观察、认识和思维的方法。素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认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造型的分析和综合,深入形容和艺术的概括,都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等关系,整个作画过程都要在“整体的关系”中去观察,认识和表现对象。这是掌握形体塑造技巧的前提,健康而以符合审美原则的表现方法的基础。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长期的素描写生训练对培养写实能力,深入准确的描绘能力是有效的,应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但单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速写对敏锐的观察和艺术的概括能力的培养;默写对形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训练;摹写对借鉴优秀技法的作用;以及构图练习对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全面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结合起来;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写生和速写、默写、摹写、构图练习结合起来。这样穿插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就能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要采取多种表现方法。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长期的全调子素描,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这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也是一般人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表现方法。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现空间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通过它们的单个运用和综合运用,均会产生不同的素描样式,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线条对形体的概括和情感的表现,块面对立体空间和真实感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要充分研究和发挥它们的表现功能,取各法之所长以适应专业学习和艺术表现的需要。我们还要向历代名家学习,得各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素描技法。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素描基础训练的技术性很强,它需要艰苦的劳动,刻苦的磨练,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掌握它,这是无疑的。但如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路子未必对头,收效未必显著。在素描实践过程中,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和观察、认识思维的方法橡皮,还要有解剖结构、透视变形、明暗调子、线条运用和构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结合技能训练学习解剖、透视、素描、构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中提高认识,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平面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

美术基本知识理论

美术基本知识理论 一、填空题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2、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刻是《马踏匈奴》。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安济桥(赵州桥)。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定、哥、汝、官、钧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四君子画”。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王绎,驰名江浙一带,著《写像秘诀》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陈淳和徐渭。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曾鲸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汪士慎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赵之谦和虚谷。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张长林。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郑曼陀。 21、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 22、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拾穗>>的作者是米勒,<<日出、印象>>的作者是莫纳,<<向日葵>>的作者凡高。 2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4、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6、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姿态平等、教材处理变式、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8、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29、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30、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 第1课形的魅力 1、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有:点、线、形、色彩等。 2、形一般是指平面的形状,它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3、形的特点 (1)有规则: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2)无规则: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第2课形体的组合 1、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几何形体是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第3课抽象雕塑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3、创作抽象雕塑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线材、板材、块材等。 第4课多样与统一 1、多样与统一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规律。 2、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第5课静物写生 1、静物画是指以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2、静物写生常用方法是用线描的方法。 3、写生要注意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4、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5、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第6课喜怒哀乐 1、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咬紧; 愁:愁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头像画法: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第7课夸张的脸 1、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2、经过夸张的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3、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4、脸部的夸张,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额头、颧骨、下巴等)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8课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组成,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9课学画山水画 1、中国画中,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称为山水画。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

美术基础知识教案

备课时间:8。31 上课时间:9.2 课题:概述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目的: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素描的定义以及素描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过程: 一、美术的定义: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以反 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三、绘画的概念: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以 及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具有一定形式、体积、质感和空间的艺术形象。 四、素描的狭义概念:素描是指“单色”绘画。 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 1、素描是与色彩相对而言的。 2、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 3、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造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美术创造服务的。 4、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画种。 五、素描的分类: 5、按传统体系分:中国写意传统素描(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素描。 6、按表现手法: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光影明暗为主要表现手段以

及上述两者相结合的线面素描。 7、按功能性质与目的性可分为基础素描、习作素描和创作素描。 课堂总结 备课时间:8。31 上课时间:9.9 课题:素描的基础知识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基本常识、素描的内容、素描的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常识。 教学过程: 一、素描的基本要素 素描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点的扩张是线,线的扩展是面。线条、 二、素描的内容 动物素描、人物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画板 画架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

二. 判断题 1.唐代的王维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认为美的本质与理念有关的美学家有柏拉图、黑格尔。----- 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 三.名词解释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3形式美 :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中国部分 一、填空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另一幅是 __人物御龙帛画____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___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吴道子______和__曹仲达 _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_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徐熙野逸____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_杨柳青,_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是(形象性)。

填空 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是指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它们分别位于甘肃省、山西省、河南省和甘肃省境内。 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瑞的一幅描绘京城及郊外汴河两岸人们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风俗画,它采用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的手法来表现的。 6、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的纯度、明度和色相。 判别题: 1、“南宋四家”是指荆浩、董源、关同、巨然等四位山水画家。( × ) 2、《自由女神像》是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的作品。 ( × ) 3、中国画从传统表现技法角度来分,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画种。 ( × ) 4、《掷铁饼者》和《命运三女神》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作品。( √ ) 5、“三停五眼”表述的是如下图所示的人的五官比例位置。 ( × 选择题: 1、《梅杜萨之筏》是19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运用何种手法来表现的 ( C ) A.现实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2、立体派代表画家是 ( B ) A.马蒂斯 B.毕加索 C.达利 D.康定斯基 E.蒙德里安 3、唐寅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E.宋朝 4、研究儿童绘画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与智力的发展关系,一般认为3—5岁属于( D ) A.涂鸦期 B.写实期 c.主观感觉表现期 D.象征期 5、指出下面哪种刺锈是属于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 D ) A.广绣 B.京绣 C.瓯绣 D.粤绣 E.锦绣6.最早开设图画科的是1866年左宗堂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被称为图画生,学习船图和机械图。 6.美术的双基教学是指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

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常识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简要概述题。 (任选一题回答, 10 分) 1、教体艺 [2007]16 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 中,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十点意见, 请简要概述。 2、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 5 个“过于” 和 1 个“过 分”,请简要概述。 二、填空。(10 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 程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提出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建议。 2、教育部第 13 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 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 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 _____________ 艺术教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 艺 术环境建设。 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 10 分) 1.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据记载“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犹如从水中出来的画家是 ( ) A . 曹仲达 B .卫协 C .顾恺之 D . 杨子华 2. “说唱俑”、“马踏飞燕”是 ( ) 雕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A . 唐代 B .汉代 C .秦代 D .战国 3. 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是 ( ) 。 A . 《送子天王图》 B .《 观音图》 C . 《搜山图》 D .《步辇图》 4、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 ( ) 。 A. 吴昌硕 B. 高奇峰 C. 齐白石 D. 林风眠 5、 ( ) 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颠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教堂,圣德尼教堂,夏特尔教堂,在意大利有著 名的米兰大教堂。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名词解释。 ( 15 分) 1、立体主义: 2、美术创作: 3、审美: 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六、线条手绘图示。 ( 15 分) 1、徒手写美术字-美术教育: 2、静物构图-均衡: 3、四方连续: 4、成角透视: A . 6、 A . 7、 A 哥特式建筑 B .罗马式建筑 C .希腊式建筑 盛唐时期仕女画家张萱的传世作品有《捣练图》卷,还有代表作品是( 女史箴图》 B .《观音图》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 卢梭 B .毕加索 .《虢国夫人游春图》 D .拜占庭式建 筑 )。 D .《宫中图》 .达芬奇 塞尚 8、 A . 9、 A . 10、 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图画见闻志 B .林泉高致 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虢国夫人游春图 B .捣练图 “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 C ) .画继 .山水纯全集 A .飒露紫 B .拳毛騧 C .白蹄乌 四、简答题。 (任选一题回答, 10 分) 1、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价值。 C ) 。 D .挥扇仕女图 .特勒骠 D .簪花仕女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