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11 KB
- 文档页数:3
西江月
苏轼 照zhào 野yě弥mí弥mí浅qiǎn 浪làng
,横héng 空kōng 隐yǐn 隐yǐn 层céng 霄xiāo 。
障zhàng 泥ní未wèi 解jiě玉yù骢cōng 骄jiāo
,我wǒ欲yù醉zuì眠mián 芳fāng 草cǎo 。
可kě惜xī一yī溪xī风fēng 月yuè,莫mò教jiào 踏tà碎suì琼qióng 瑶yáo。
解jiě鞍ān 欹qī枕zhěn 绿lǜ杨yáng 桥qiáo ,杜dù宇yǔ一yī声shēng 春chūn 晓xiǎo 。
注释
① 弥弥:水满的样子。
一作暧暧。
②玉骢:一青白色的骏马。
③琼瑶:指映在
水中的月亮。
④杜宇:即杜鹃鸟。
译文
月亮照着旷野,小河微波荡漾,层层云雾隐隐约约横亘在天空。
鞍鞯还没有解下,白色骏马显得很活跃,我却醉意朦胧想在芳草上睡觉。
溪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不要让马儿踏碎水中的月影。
解下马鞍侧卧在绿杨掩映的桥上,杜鹃一声啼叫春晨已来到
赏析
词人通过描绘野外月夜之春景,抒发了自己陶醉于自然山水,乐而忘归的情怀。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顷在黄州》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
苏轼曾自称自己的性格是一种野性:“野性犹同纵壑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
黄州的流放生生活,则为诗人提供了使以前一直被羁绊的“野性”冲决而出的土壤,他或“寻溪傍谷钓鱼采药以自娱,或扁舟草履,放棹江上”;或“酒醉饭饱,倚于几上,……当时是,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见王文浩《苏诗总案》)。
苏东坡舒展开他的臂膀,安睡于大自然的怀抱里,而大自然也像是一个温柔的母亲,熨平了他那痛苦的心灵。
这首小词就正是这一情形的生动写照。
词前有序,自苏轼始。
它可以起到将读者引领到词中境界的作用。
试看苏轼此序,无异于一篇精美的小品文,它不但生动地介绍了此词的背景、内容,而且,那“乱山攒拥,流水锵然”之境,诗人那“疑非尘世”之态,皆具未读其词先已觉美、未饮其酒先已觉醉之妙。
这确实是一个使人陶醉忘我的世界:月色的清辉洒在微波翻浪的蕲水上,鳞鳞的波光又反射于两岸;静谧的夜空中,隐约横着数重云朵。
这二句由天上人间,由人间又至天上,远近上下,通体透明,写意式地勾勒出了环景之幽静、空远。
在这真空似的宇宙里,只有所乘之马和诗人自我。
马儿因为它所喜爱的“障泥”未解下而精神抖擞、随时待发,而“我”却要留连忘返、醉眠在这片娇美的青草之上。
【现代文阅读】西江月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西江月阅读附答案西江月阅读附件答复①【宋】苏轼当太阳照在浅浅的波浪上时,天空隐藏在天空中。
我想喝醉,睡在香草里。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 这句话是苏轼降黄州时写的。
在一个春夜,他走在齐水河边,经过一家餐馆,喝得酩酊大醉,把月亮带到小溪桥上,解开马鞍,醉醺醺地睡在枕头和胳膊上,休息得更少。
黎明时分,你可以看到混乱的群山和潺潺的流水,就像一个仙境。
这个词写在桥柱上。
② 泥障:马的小马,挂在马的两侧以阻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个词所描绘的诗意之美处处带有“我”的色彩,而风景则成为塑造“我”典型性格的证据。
无论是醉醺醺的还是醒着的,无论是月夜还是春日的早晨,诗人们都可以“自满”,随心所欲地变得有趣,逐渐展现出词的意境。
b.“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正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c、在他的诗歌中,作者描绘了一种忘却事物、超脱事物的境界,将自然风光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在诗意中的冷漠、敏捷和舒适,表达了他乐观、豁达和顺服地应对逆境。
d.“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宛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e、“解开鞍枕,绿杨桥,杜宇的春晓”一句用“解开鞍枕”的特写镜头展现了诗人的自由和开放,而“杜鹃春晓”则描绘了空山春晓的喧嚣和活力。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4.a.c(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B档案描述。
D是转喻,不是转喻。
E“喧闹与活力”是错误的,应该是“在春天的早晨展示空山的寂静”。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1、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2、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3、新凉:一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顷在黄州》意思|赏析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由肱一作:曲肱)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作者:佚名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
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导语:《西江月·顷在黄州》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诗人夜饮之后醉卧溪桥之上的生活片断。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由肱一作:曲肱)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⑹可惜:可爱。
⑺琼瑶:美玉。
这里比喻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⑻杜宇:杜鹃鸟。
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诗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诗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都有学过苏轼的古诗吧?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西江月 [27]宋苏轼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
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色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此词作于黄州贬所。
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
如此良宵水色,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
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
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古诗词注释【原文】西江月⑴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⑵,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⑶,横空隐隐层霄⑷。
障泥未解玉骢骄⑸,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⑹,莫教踏碎琼瑶⑺。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⑻。
注释原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
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
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
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1、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2、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3、新凉:一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西江月·春夜行蕲水中》苏轼词作鉴赏《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西江月·春夜行蕲水中》苏轼词作鉴赏。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西江月⑴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⑵,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⑶,横空隐隐层霄⑷。
障泥未解玉骢骄⑸,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⑹,莫教踏碎琼瑶⑺。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⑻。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⑹可惜:可爱。
⑺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⑻杜宇:杜鹃鸟。
【白话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古典诗词鉴赏: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赏析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翻译赏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原⽂翻译及赏析 世事⼀场⼤梦,⼈⽣⼏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1、西江⽉:原为唐教坊曲,后⽤作词调。
《乐章集》《张⼦野词》并⼊“中吕宫”。
五⼗字,上下⽚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仄韵。
2、世事⼀场⼤梦:《庄⼦·齐物论》:“且有⼤觉,⽽后知其⼤梦也。
”李⽩《春⽇醉起⾔志》:“处世若⼤梦,胡为劳其⽣。
” 3、新凉:⼀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说⼭训》:“见⼀叶落⽽知岁之将暮。
”徐寅《⼈⽣⼏何赋》:“落叶辞柯,⼈⽣⼏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之短暂。
5、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发。
6、贱:质量低劣。
7、妨:遮蔽。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 世上万事恍如⼀场⼤梦,⼈⽣经历了⼏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响彻回廊⾥,看看⾃⼰,眉头鬓上⼜多了⼏根银丝。
酒并⾮好酒,却为客少发愁,⽉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
【赏析】 词⼀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如梦的思想,但或是⾃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种历尽沧桑的语⽓写出,加上⼏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若梦的感叹,并⾮看破红尘的彻悟,⽽是对⾃⾝遭际有不平之意,从⽽深感⼈⽣如梦境般荒谬与⽆奈。
“世事⼀场⼤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世事如梦”,“⼈⽣如梦”,⼀切皆如⽩驹过隙,雪后飞鸿,⼈⽣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内⼼趋于平衡。
杜宇一声春晓一一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
析
西江月顷在黄州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词牌名。
薪水:水名,流经湖北薪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 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
“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郑?鋈胗谮淠爸?希挥惺痹乱狗褐郏?爬擞谏剿?? 洌罕硐殖鲆恢殖?说目醮铮?恢植灰允朗螺踊车奶竦??瘛3林氐恼?未蚧魇顾?陨缁岫匀松?奶?龋?约胺从吃诖醋魃系乃枷敫星楹头绺穸加忻飨缘谋浠?T谡馄诩渌?醋髁撕
芏嘤判阕髌罚?舜适瞧渲兄?弧?BR>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
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
济曰:‘此必是惜障泥。
'使人解去,便渡。
”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
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
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
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
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生活中来的,不背理,更不违情。
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这是“情”。
“情理交至”,这就更巧妙地揭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
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羼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
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
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
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
作者在词中不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词人真实地记录了他第一次难忘的感受,因而也就给读者留下了第一次动人的印象。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
“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
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
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
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苏轼(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