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 __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 __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供大家学习参考!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当掌控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潇洒。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挺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扼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知道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知道。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受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挺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愿意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苏轼词两首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班级:姓名:组名:组别:知识链接: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苏轼的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现实不满的心情。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一)目标呈现
1、通过赏析词中的“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
2、通过分析词中的人物神态与战争场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周瑜的儒将风度。
(二)自学预检
诵读并默写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眼前江景,用以起兴的词句是“”。
苏轼用“”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
作者面对如此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描绘周瑜的诗句:
作者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三)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20分钟)
(四)探究研讨
1、作者写赤壁怀古,肯定要写在赤壁所见之景,那么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景物又有何特点。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这首词中周瑜和苏轼的人物形象特点并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五)互助展评
我的思路:
我的答案:
合作探究的结果:
我仍存在的困惑: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分钟)
(七)当堂达标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完成1-3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反思
1、我的问题还有:
2、我解决的途径是:
第二课时(定风波)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一)目标呈现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二)自学预检
1、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2、翻译诗句并理解词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上片:
下片:
(三)问题发现与生成(紧扣学习目标)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20分钟)
(四)探究研讨
1、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2、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互助展评
我的思路:
我的答案:
合作探究的结果:
我仍存在的困惑: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分钟)
(七)当堂达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
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学完苏轼的《定风波》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400字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
1、我的问题还有:
2、我解决的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