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9.54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时间教学班级八()八()八()八()八()八()八()教学时间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五、内容与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案(独立完成)——导读教材知识点1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知识点2 二、北伐胜利进军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学生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
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第15课北伐战争一、教材介绍《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本课主要简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924年至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从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时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是革命高潮之一,它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但国民革命运动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中共自身的不足而失败。
本课上承中国共产党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一环,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我。
通过年多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通过问卷调查,多数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兴趣不足,对北伐战争知之甚少。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2、通过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能够说出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及过程,提升读图识图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概括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4、认识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品质,形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正心、修身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引导学生读图,突出重点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1.知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2.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它的本质。
二、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三、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探究:李明是一名记者,1924年——1927年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跟随李明的脚步,了解当时中国的大事吧!情景一:下面是记者李明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后的报道:我:尊敬的孙中山总理,当今时局混乱,您如何看待?孙中山:我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多次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我想创办一所军校,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我:谢谢!尊敬的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共代表,您又有什么高见呢?李大钊:我们经过总结认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仅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行的,所以在刚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我:谢谢!那么请问苏联的代表加伦将军您认为呢?加伦将军:根据中国的现状,我们也主张国共合作,创办一所军校,我们苏联方面会全力支持的!祝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我:谢谢!让我们共同期待革命胜利的到来!通过记者李明的报道,回答:(1)孙中山为何要建立军校?(2)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背景下实现的?情景二:听说国民党创办了军校,主编要求李明作一篇相关报道,以下是李明了解到的情况:材料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曾经形象地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
”材料三:苏联政府为军校创建资助200万元开办费、8000支步枪和500万发子弹。
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聂荣臻任政治部秘书,许多共产党员都担任过教官。
阅读课本结合李明所了解的情况,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分别是什么?(2)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军校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情景三:北伐战争开始了,记者李明成了一名战地记者,请你帮助他作一篇有关北伐战争的报道。
第11课北伐战争(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2、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3、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小组探究】一、黄埔军校的创建基础知识:1、时间: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2、军校校长:________________、3、政治部主任: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材料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蒋介石、廖仲恺和共产党员张崧年等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准备建立军校。
——摘自“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材料二: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军校由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
11月,从法国归来的周恩来担任了军校政治部主任。
——摘自《中国历史》思考探究:蒋校长和周恩来他们一个是国民党,一个是共产党,为什么他们同在黄埔军校任职?军校创建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北伐的开始基础知识:北伐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右方图片材料填空:是的势力范围;是的势力范围;是的势力范围。
合作探究二:“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立永无希望。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从北伐宣言中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北伐的胜利进军基础知识:看书填空合作探究三:认真阅读材料并思考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材料一:农民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者分别为运输、向导、交通破坏、扰敌后防、正式作战等项。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合作,建立。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时间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五、内容与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案(独立完成)——导读教材知识点1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知识点2 二、北伐胜利进军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经过浴血奋战,连克和,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知识点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
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中共三大作出的决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能说出黄埔军校的创建的意义,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及其措施。
2、会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__________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对___________作出新的解释,在实际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合作的正式建立。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______年5月,________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_______为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胜利进军1.开始:_____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军的总司令是______。
2.目的:推翻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主要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在两湖战场上,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第四军的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6.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即消灭了_________________两派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1927年4月,__________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______________。
第15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课前预习】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
这一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 B.张作霖C.吴佩孚 D.孙传芳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
“他”是( )A.朱德 B.叶挺C.贺龙 D.刘伯承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8.“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15.北伐战争课型讲授课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3、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4、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学习重点北伐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预习案1.______年1月,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它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____________的形成。
2._______年5月,国民党在_________的黄埔创办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简称__________。
3.军校的领导人:_________任校长,后来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4.军校的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5.北伐时间:_________年6.北伐目的:推翻__________的统治,统一中国。
7.北伐对象:_________、_________、张作霖8.主要战场:_________、_________9.主要战役:_________战役、贺胜桥战役10.英雄部队:第四军_________独立团7.进军路线:(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2)福建——浙江——上海11.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_________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2.时间:_________年4月18日13.性质: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行课案1.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2.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4.说出北伐的时间、总司令、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在哪里?。
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习重点:北伐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一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如何实现的?2、找出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3、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4、找出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建立的作用。
5、找出北伐的决定者、目的、总司令、主战场、重要战役、开始的时间和对象及影响。
6、找出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的表现。
7、找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史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有什么教训?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5课《北伐战争》课堂检测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A.湖南、湖北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4.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5.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7、某学校门口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第15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
1.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导入新课】
左边图片是黄埔军校的校门旧址。
黄埔军
校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
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
是“革命者来”这副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为己任的新民一代军人。
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自主学习】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简称。
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对像是、、等三派军阀,任北伐军总司令。
2.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是、,北伐军先锋是,经过浴血奋战,吴佩孚、孙传芳主力被基本消灭。
北伐军从打到,震动全国。
3.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
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了全国。
【合作探究】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有人说,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打跨了北洋军阀,所以国民革命胜利了。
有人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当堂达标】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
3.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
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
4、“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6.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彭德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主要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8.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9.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10、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深刻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B.共产党必须要有完整的革命纲领
C.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D.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1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12.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党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
是( )
A. 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C. 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 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课堂小结】
条件: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国共合作的实现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
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
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胜利进军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
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
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
【布置作业】
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是立体的历史,让我们从这些遗址和遗迹中读出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一和图二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分别是哪里?(2)黄埔军校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图二建筑所在的城市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
在这里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在这座城市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
(4)这两座建筑对中国近代史都具有深远意义。
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受?
【答案】(1)广州、南京。
(2)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政治军事人才。
(3)《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4)例:看到这两幅图片,我好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中国的饱经忧患而感慨。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金戈铁马,报效国家。
(言之有理即可)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