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 格式:docx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庞轶君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邵锦平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一、课前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研读分析教材

1.分析课程标准:

本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峙中的第一课。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最终破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授的课程内容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及最终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引导学生收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失败的史实,使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贯彻一直都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本课教学中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

1.时空观念素养

本课在导入部分就由2005年和201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的情形,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话题,旨在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并且能够按照时间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2.史料实证素养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史料,比如在分析国共两党合作原因时,采用了三大宣言、孙文书信等文字史料,还展示了很多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图片史料,基本上本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史料基础上的,符合史料实证素养中所表述的:能够从历史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3.家国情怀

让学生在本课学习时能真切的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另外通过北伐战争的最终失败,让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并使学生回到现实中能进一步培养其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确定教学立意

根据以上对于本课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立意为:

1.教授内容与形式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够成熟,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此外,八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所以教学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比较适宜。

2.全面展现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进程的风起云涌。

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国共能够合作的原因,北伐

胜利进军与国共合作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伐最终失败与国共合作破裂给与我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军队的启示。

3.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本课通过讲述黄埔军校办学宗旨、北伐誓词、用历史短剧展现北伐胜利进军中叶挺独立团的英勇,以及让学生体会国民革命失败时蒋汪等的反动行径等内容,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公平与正义,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把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二、斟酌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一)设计合理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如以问题驱动的教材阅读、历史事件原因分析。以任务驱动的历史图片的展示及描述、历史视频资料的观看及对其中历史信息的提取,还包括排演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短剧等活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特色环节,突破教学重点

在本课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为突破教学的三个重点,即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的失败,分别设计了以下几个特色环节。

1.国共合作的原因

问题驱动:阅读教材,并根据PPT展示三大的宣言及孙中山先生的话语这两段文字材料,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并小组讨论得出国共合作的原因。关于国共合作的原因,教材中的叙述并未从国共两党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现的客观条件,这样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国共两党为何能走到一起这一重点内容时,会有产生一些理解障碍。所以在本环节内容教授中,先给出三大宣言中中共对于如今革命形势的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关于省港大罢工失败等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共方面寻求合作的必要性。而在提及国民党方面的原因时,给出的文字资料里提及孙中山先生对于俄国革命的思考及态度,也便于学生理解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和客观条件。最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强调合作的过程,通过合作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