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64
大学军事教程大学军事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1、国防的含义就是什么?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国防就是国家为防备与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维护的整体性2、国防力量表现的综合性3、国防手段运用的多元性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国防事业发展的社会性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答案:1、经济发展就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就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就是国防强大的根基4、先进的国防思想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5、科技进步就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3、什么就是国防法规?中国国防法规体系由哪些层次与门类构成?答案:?国防法规就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就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门类:1、国防基本法类2、国防组织法类3、兵役法类4、军事管理法类5、军事刑法类6、军事诉讼法类7、国防经济法类8、国防科技工业法类9、国防动员类10、国防教育法类11、军人权益保护法类12、军事设施保护法类13、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类14、紧急状态法类15、战争法类16、对外军事关系法类4、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有哪些?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答案:?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权利:提出建议权、制止与检举权、取得补偿权二者关系:国防就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国防义务。
公民在履行国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
5、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途径有哪些?答案: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6、什么就是武装力量?中国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构成?答案:?(1)武装力量(即军队)就是一个组织(部落、民族、国家、同盟),出于自身防卫的需要而组建的用武器装备起来的人与动物与机器的总称。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民实⾏民主,对敌⼈实⾏专政。
对⼈民内部的民主⽅⾯和对*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民民主专政。
只有对敌⼈实⾏专政,才能保障⼈民民主;只有发扬⼈民民主,才能对敌⼈实⾏有⼒的专政。
(2)⼈民民主专政必须以⼯⼈阶级为领导,以⼯农联盟为基础。
⼯⼈阶级在⼈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的⾰命⽃争中逐步形成的。
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民民主专政的形式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民代表⼤会制。
国家政权属于⼈民,⼈民⾏使政权的机关是⽤普选⽅法产⽣的各级⼈民代表⼤会及由代表⼤会选出的各级⼈民政府。
(4)⼈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内维护国家的统⼀、独⽴,镇压敌对势⼒的反抗,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以⾄消灭阶级、实现⼤同。
2.简述我国⼈民代表⼤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答:(1)⼈民代表⼤会制度是⼈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民⾰命⽃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逐步摸索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这⼀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①⼈民代表⼤会制度的核⼼是⼈民当家做主,它体现了⼈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民代表⼤会制度实⾏民主集中制,既保证⼈民代表⼤会统⼀⾏使国家权⼒,⼜使各个国家机关合作分⼯,各尽其责。
③⼈民代表⼤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我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觉⾏动。
④⼈民代表⼤会采取的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简述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意义。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①必须建⽴⼀个全⼼全意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敢于并善于领导⼈民向敌⼈作⽃争的⽆产阶级政党。
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原则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从我军建军伊始,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总结红军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
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
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
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强大威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对于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胜利完成各项任务,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人民军队思想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使毛泽东悟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毕生重视枪杆子,视军队为命根,他一生把掌握军权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最主要手段。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毛泽东吸取了中外军事家的文韬武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首先要从政治上建军。
要从政治上建军,靠的是党的力量,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直至今天,这仍然是我军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
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例如:在平津战役中,北京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瓦解敌军原则正确使用的典型。
当时,以傅作义为首的55万国民党军队盘踞京津地区。
如果硬打,只能是城毁人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高瞻远瞩,一方面在军事上兵临城下,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方面开辟第二条战线,进行政治瓦解。
最后迫使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名城丝毫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气魄和理论家的睿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作战和建军问题理论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完美版《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内容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通过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史实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有关军事国防建设的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法。
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教学要点】重点: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
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请一些军事术语、武器性能。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建立人民军队的?( 1927 年 8 月 1 日)这支革命军队的名称在战争时期有过哪几次重大变化?(红军→八路军与新四军→解放军)由此导入人民军队在捍卫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所肩负的新的伟大使命【新课探究】一、海、空军的建立1.背景:引导学生从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说明建立海军、空军的背景。
历史教训: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侵入中国的。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闭关锁国,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有海无妨”,这是导致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海、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
对中国来说,保卫领海,保卫领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安全环境,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军事包围政策。
2.海军建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
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3.空军建立:1949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
同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军队建设则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力量。
本文将从人民民主和军队建设的关系、人民民主的实质及其与军队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的探索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的关系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军队的使命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而人民民主则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人民民主为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和政治保障,军队建设则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保护。
正因为二者的互动关系,所以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共同构建起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二、人民民主的实质及其与军队建设的关系人民民主的实质是指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实质涉及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等多个方面。
在军队建设中,人民民主实质的体现体现在军队内部的民主决策和权利保障上。
军队内部注重实现指战员的权益保护、参与军事决策和政策制定,发挥士兵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能够增强士兵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觉性,提高对军队事业的忠诚度和贡献力度。
三、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和实现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民主是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与军队建设紧密相连。
无产阶级是最广大人民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使得人民民主能够真正地实现和发展,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支持和保障。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对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
根据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人民民主和发展军队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他们强调要实行军民一体化的防卫建设观念,加强军队与人民的联系,推动人民民主与军队建设的深度融合。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容许枪指挥党.第一,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第二,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第三,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一、人民军队必须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从我军建军伊始,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行班、排设党小组,连队设立党支部,营、团设立党委的制度,并向连、营、团三级派党代表,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红军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创立,使新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的性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使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
1929年,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司令部对外”和极端民主化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党委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各级党组织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又及时批判了高岗“两党论”和“军党论”的错误,进一步强调:人民的武装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杆子要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我军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与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旨在通过正确的军队建设,保卫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权,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经济基础的变革,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在军事领域,军队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军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权益的工具,同时也是被压迫阶级进行反抗的力量。
2.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军事领域,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框架。
在军事领域,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应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数量,并优化军队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
二、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原则,组织和建设一支忠于党和人民、能够有效完成国家防御任务的军队。
主要内容包括: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必须始终受到党的绝对领导,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统一指挥权和决策权。
党要坚持正确的军事指导思想,明确军队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确保军队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
2.坚持政治建军。
军队的根本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因此必须始终把政治建军摆在首位。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军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和忠诚度,确保军队正确履行使命。
3.军队党的建设。
军队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