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政治人民军队知识点归纳人民军队知识点归纳人民军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军队的相关知识点,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人民军队是我国人民群众的军队,它的性质是人民的军队,归人民所有。
人民军队的主要任务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国内建设和人道救援行动,以及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义务。
二、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培养和引导官兵坚定信仰、跟党走,保持政治上的绝对忠诚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这一工作包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加强对军队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
三、人民军队的组织形式人民军队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全面负责国防建设的军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负责保卫国家政权安全、参与国内安全维护的武装力量。
四、人民军队的军事训练人民军队的军事训练是提高官兵作战能力和保证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战术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等各个方面。
军事训练通过实际演练和模拟演习的方式,使官兵熟悉战斗环境,提高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五、人民军队的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人民军队的军事制度包括军队组织机构、军衔职务和纪律等方面的规定。
军事理论则是人民军队制定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理论依据,是指导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理论体系。
六、人民军队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装备人民军队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装备是保证军队执行任务的重要条件。
它们包括枪支、战车、战机、舰艇、导弹等各类武器装备。
人民军队通过现代化装备的装备升级,提升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
总结起来,人民军队作为我国的重要军事力量,具有重要的性质和任务。
要保证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建设,我们需要关注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形式、军事训练、军事制度和军事装备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才能助力人民军队更好地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参与国际和平事务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军事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关注点主要聚焦于阶级斗争、革命和军队构建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关于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国家解放运动和军事战略提供了深远影响。
一、军事战略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认为,军事战略是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特定的军事力量实现阶级目标的手段之一。
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立足于阶级矛盾的实际,紧密结合经济实力、政治条件以及具体的军事环境,以确保革命的胜利。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保卫人民的武装力量。
人民军队的建设应当以工农大众为基础,确保军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体现出军民一体的原则。
在人民军队中,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阶级斗争能力被认为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军事秘密与军队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强调军事秘密在战争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军队的组织体系和指挥结构。
为了保持军事秘密,军队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指挥者对决策的集中权力,同时又要保证指战员的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形成高效的军事力量。
四、人民战争的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主张通过军事力量的配备、发展和维护,支持和保卫革命运动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战争理论要求军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广泛的抗战力量,实现正义事业的胜利。
五、军事经济与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强调军事经济与生产方式的密切关系。
军事力量需要依赖物质力量的支持,而物质力量则需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发展来保障。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不仅包括军事战略,还涉及到对国民经济的分析和调控,以确保军队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六、世界革命的军事战略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还主张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斗争来推动世界性的社会变革。
世界革命的军事战略强调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和抗衡,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支援。
毛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答案:C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D.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答案:A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答案:D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共同发展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共同发展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答案:A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指()。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家争艳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家争强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家争光答案:A6.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答案:A7.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
A.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B.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C.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D.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答案:C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C.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群众路线D.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文化革命答案:A9.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提示一、试卷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分)2、判断题(1×20=20分)3、问答题(10×2=20分)4、材料分析题(20×2=40分)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8、1、3、7、2、5、4、3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答: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目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路线和纲领、前途等一系列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等。
3)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党指挥枪、三大民主)、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思想(十大军事原则)。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敌人,既联合,又斗争的艺术等。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提出党的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两个务必”的观点,系统提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7)此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等。
如何评价毛泽东?1、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章国防概述:第一节国防的基本涵义及要素一、国防的基本涵义(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职能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1、国防的基本类型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
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将国防划分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类型。
2、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二、国防的要素归结起来,不外乎是与战争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和军事等国防要素。
(一)政治要素国防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一种社会活动,国家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其建设的方方面面无不与各种政治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经济因素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他对国防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因素1、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认可状况等。
自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方向、重点、规模和程度。
(五)军事因素军事要素包括武装力量、国防政策、国防制度、国防预算、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科技、国防教育训练和军事法规等。
军事要素是显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复习思考题: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第二章国防法规:第一节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是规范公民行为国防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依法治军,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势的综合角逐(3)现代国防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5)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2.国防历史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
(2)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3.新中国国防主要成就?(1)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2)铸就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3)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4.我国现行国防政策要点?(1)维护安全统一,保卫核心利益。
(2)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巩固国防。
(3)积极防御,防御和反击相结合。
(4)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5.如何理解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有限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6.国防义务的含义?公民应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哪些?含义: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
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等。
7.如何理解大学生参加军训的意义8.论述如何加强培养公民的国防观念。
(1)增强忧患意识。
(2)尚武意识。
(3)高度的责任意识。
8.目前我国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由哪些力量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公安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民兵。
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有哪些主要兵种组成?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
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
空军: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
第二炮兵: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程》复习重点绪论1.在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是什么?(P1-3)①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②重视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③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④开设军事课程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⑤军事课程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如果祖国需要,你愿意投笔从戎吗?论述题。
既要表达鲜明的态度,又要有深度思考,联系思想实际,阐述为什么要这样。
层次清晰,语句通畅。
第一章中国国防1.什么是国防?(P7)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基本要素是什么?(P7)国防包含四个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②防的对象是侵略与武装颠覆;③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④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P8)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自卫型4.现代国防有何基本特征?(P8-9)(1)国家利益及安全防务的整体性(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5.中国古代国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古代的兵制建设;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古代国防的兴衰。
6.简述中国近代五次较大的反侵略战争(P11-1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P13-14)(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8.何谓国防法规?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表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什么时间审议通过的?国防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P14—17)国防法规的特殊性表现在: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3,P4)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②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③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是科学、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革命条件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中国革命和建设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
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
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作指导、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第六,党的建设理论: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上是完整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此为精简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革命时代。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5)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一、1948 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