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

历史

第二节功能性食品发展简况

一、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

中国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医药文献中,就记载了与现代功能食品相类似的论述――“医食同源”、“食疗”、“食补”。

国外较早研究的功能性食品是强化食品。20世纪10~20年代,芬克提出了人体必需的“生物胺”(Vitamine),随后被命名为“维生素”(Vitamine)。对于维生素生理功能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缺乏症”的研究,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它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性,并通过补充维生素而很快使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随后强化食品得到迅速发展。1938年路斯提出了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指出20种氨基酸中有8种必须通过食物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会造成负氮平衡而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所有这些研究,提示人们在食品中添加某种或某些营养素,能够通过食物使人们更健康,避免营养素不足引起的疾病,于是研制出强化食品。为了规范强化食品的发展,加强对其进行监督经管,美国于1942年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对强化食品的定义、范围和强化规范都做了明确规定。随后,加拿大、菲律宾、欧洲各国以及日本也都先后对强化食品做出了立法经管,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经管体制,包括强化指标、强化食品市场检查和商标标识等方面的规定和经管。美国食品与药品经管局(FDA)还曾规定了一些必须强化的食品,包括面粉、面包、通心粉、玉M粉、面条和大M等。另外,营养专家对微量元素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宽了强化剂的范围,使得人类对食品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几十年来,通过在牛奶、奶油中强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防止了婴幼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偻病;以食用强化的碘盐来消除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疾病;强化硒盐能防止克山病;在M面中强化维生素B1,使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病几乎绝迹;通过必需氨基酸的强化,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节约大量蛋白质。可以说,强化食品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营养研究的基础理论与人类膳食营养的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的典范。由于强化食品价格便宜,效果明显,食用方便,强化工艺简单,所以,强化食品有很大的市场优势,深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强化食品的发展,强化的概念也得到不断的拓宽,不仅是以向食物中添加某种营养素来达到营养平衡,防止某些营养缺乏症为目的,某些以含有一些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提高免疫能力和防止衰老等有效的功效成分为基本特点的食品也属强化食品。这就超出了原有的强化食品的范畴。

鉴于这些情况,1962年日本率先提出了“功能性食品”,并围绕着“调节功能”做文章。随着衰老机制、肿瘤成因、营养过剩疾病、免疫学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这些热点上来。

从日本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出现标志着在国民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食品功能的一种新需求,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展,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中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生活的质量和健康就成为新的追求。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质量营养素的摄入,营养过剩而引起的富贵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与癌症等)、成人病及老年病已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疾病。于是,对功能性食品的渴望促进了中国功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

1980年全国保健品厂还不到100家,至1994年已超过3000家,生产功能性食品3000余种,年产值300亿元人民币,大约占食品生产总值(不包括卷烟)10%左右。目前中国功

能性食品企业共有5万多家,产品达2万多种,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在国际市场上功能性食品的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高,自我医疗保健意识很强,在医药保健方面消费很高。以美国为例,每年的医疗保健费用约为3000多亿美元,平均每人约1000多美元。其中,功能性食品的产值近800亿美元,约占27%。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回归大自然”之风的盛行,目前全球功能性食品年销售额已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但得到世人的认可和重视,而且深入人心,增加的势头还在发展。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功能性食品正在从第一代、第二代向第三代发展。所谓第一代食品,大多是厂家用某些活性成分的基料加工而成,根据基料推断该产品的功能,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同时,原材料的加工粗糙,活性成分未加以有效保护,难以成为稳定态势,产品所列功能难以相符。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实验予以验证的食品,充其量只能算是营养品。中国目前多数的功能性食品属于这一代产品。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仅将此类产品列入一般食品。

第二代功能性食品是指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确知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功能,建立在量效基础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功能性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提供量效的科学实验数据,以确证此食品的确具有保健功能,才允许贴有功能性食品标签。目前,第二代功能性食品在中国已开始崭露头角。

在具有某些生理调节功能的第二代功能食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分离、纯化其有效的生理活性成分;鉴定活性成分的结构;研究其构效和量效关系,保持生理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有效稳定态势,或者直接将生理活性成分处理成功能性食品,称为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目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大部分是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而中国尽管功能性食品市场上已有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迅速成长,标志着中国功能性食品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是给予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又一次良机。

二、功能性食品迅速发展的原因(论证再写??定系)

功能性食品能够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是与世界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1.人口老龄化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世界人口正在向老年化发展,据统计,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目前,全世界老年人达到5.8亿,占总人口的6%。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3200万,占人口的13.3%。而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1.5%。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无锡等地已相继步入老年型社会。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接近12亿。老年人口比例的全面增加,导致医疗保险费用支出迅速上升,成为社会及个人庞大的开支和沉重的负担。再加上药物副作用危害日益明显,使人们认识到从饮食上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更为合算、安全,因此,功能性食品得到迅速发展。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刺激了功能性食品的消费

随着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已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主要地位。慢性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常涉及躯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吸烟、酗酒、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失调、紧张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社会因素等在患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疾病模式的变化促使人们重新认识饮食与现代疾病的关系,寻找人们饮食习惯的弊病,从而引发了饮食革命,刺激了功能性食品的消费,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3.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取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及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饮食营养与躯体健康的关系,

认识到如何通过营养素的补充及科学饮食去调节机体功能进行预防疾病。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懂得了如何利用功效成分去研制开发功能性食品,使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推动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4.回归大自然加速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回归大自然的热潮兴起,遍及全球。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热量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而也推动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1功能食品及发展现状

1.1 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

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由于这类食品强调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

1.1.1 功能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目标明确(明确的保健功能);②含有明确的功能因子(有效成分);③功能因子的

稳定性,存在形态含量;④口服有效;⑤安全无毒副作用;⑥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

1.1.2 功能食品的作用

一般在人体健康态和疾病态之间存在一种第三态或称诱发病态,现称亚健康态。当人体较长时间处在亚健康态时就会生病。功能食品作用于人体的亚健康态,促使其向健康态转化,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故欧美各国也称其为健康食品。

1.2 我国功能食品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解决了温饱,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富贵病增多,老年病增多。发达地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亚健康人群增多,人们开始注重保健。功能食品成为人们的追求。另外,功能食品的功能保健性是采用严格的科学实验充分证明的,这是人们信任追捧功能食品的基础、前提,国内外功能食品的发展都是在这样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功能食品的发展大体经历3个阶段,也称为三代产品阶段。

1.2.1 第一代产品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第一代产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仅根据食品中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该类产品的保健功能,这些功能没经过任何实验予以验证。目前欧美各国都将这类食品列入一般食品,我国在《保健食品的经管办法》实施后也不允许这类保健品出现。

1.2.2 第二代保健品阶段

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保健品为此代产品。

1.2.3 第三代保健品阶段

不仅需要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功能的功

能因子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及此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目前市场上第三代产品较少。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保健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在4000多种保健食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利恶性竞争的加剧。另外,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国内保健品再次面临整体信誉危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企纷纷涌入。安利、宝洁、美国全球健康联盟、杜邦等一批保健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推出产品。据统计,近5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出中国保健品市场空间之大,这提示我们在功能食品的研发上必须抓紧,迎头赶上。

第三节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功能食品虽然发展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我们对功能食品“审批门槛定的较低”。如果我们将“审批门槛”定得较高,势必会有大量的产品淘汰出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日本处理得较好。他们将“功能食品”和“健康食品”认为两个概念,以不同法规予以经管。他们将“功能食品”的审批门槛定得很高。如前所述,日本的功能食品必须是第三代产品,其功能因子应是天然成分,采用传统的食品形态,并作为每日膳食的一部分。因此,日本自1991年立法至今,只批准100多个功能食品。但他们将有益健康的“健康食品”的审查门槛定得较低。这样给大量的健康产品进入市场给予了一条出路。近几年虽然我们也在逐步提高审查门槛,但顾虑甚多。加之国内一些功能食品企业经管层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企业没有一个长远考虑,缺乏科学决策,造成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据统计,卫生部批准的3000多个功能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0%,开发的产品功能如此集中,不仅使市场销售艰巨,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基础研究不够

众所周知,功能食品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从学科发展来说,功能性食品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多学科携手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不适应当前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如国内的“食品科学”专业大都设置在轻工和农业院校,他们研究的重点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科学问题,很少涉及研究“食品与人健康的关系”,也很少涉及食品的功能问题。而医药院校的科研领域的主要精力在研究“天然药物”,对“功能食品”涉足不多,更不用说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科研部门,对这一领域的科研投入极少,长期以来都没列入各级科研部门的纵向研究课题。各类食品研究机构很少涉足这一领域,更不用说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

三、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价格较高

日本规定功能食品(特定健康用食品)只能以食品作载体,而我国的功能食品常采用非传统食品形态,以片剂和胶囊等形式出现,脱离人们日常生活,且价格较高,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四、监督经管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对功能食品经管的重点是对功能食品配方的审批,确保产品配方无毒,功能真实。截止2001年底,经卫生部批准的功能食品3148个,其中90%以上属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一旦造假难以鉴别,给产品监督经管带来较大困难。

五、缺少诚信,夸大产品功效

一些功能食品厂家或经销商,擅自夸大功能食品功效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三、我国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现状[5 ]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功能性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主要以胶囊、口服液、片剂等到类型为主。

在使用原料方面,我国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铁、锌,应用最多的维生素是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应用最多的植物提取物是大豆异黄酮、原花青素、银杏提取物;采用的主要的中药材有西洋参、虫草、当归、枸杞子、首乌、阿胶等。我国不同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几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的中青年都在用各类的功能性食品。

2 功能性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国内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功能性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 2 /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 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主要以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类型为主.在使用原料方面,我国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Ca、Fe、Zn。应用最多的维生素是VC、VD、VE 。应用最多的植物提取物是大豆异黄酮、原花青素、银杏提取物。采用的主要中药材有西洋参、虫草、当归、枸杞子、首乌、阿胶、绞股蓝、枇杷叶等[ 7 ]、银杏、红景天人参、林蛙、鹿茸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

我国不同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类功能性食品.

2. 2 国外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据介绍,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0% ,达到2000亿美元,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 ,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 /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

的速度增长[ 8 ].

近年来,国外功能性食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 二是植物性食品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国外崛起,销路看好. 三是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样造型,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 9 ].

美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具体品种主要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天然产品(提取浓缩)类、鱼油类、合成单体类、医药类和蜂产品,较国内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科技含量高,品种丰富,产品功效成分含量准确,价格便宜.日本功能性食品企业在饮料中添加活菌、原生物体、膳食纤维等添加剂,制成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饮料,另一类是强化食品,如OAA强化面包,强化婴儿配方食品.欧洲保健食品主要集中于奶制品,近年来具有降低胆固醇功能的人造奶油也不断在市场上出现,饮料市场向高咖啡因含量和添加稀有氨基酸的方向发展.

2 功能食品发展的新趋势

2.1 功能食品市场将逐步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功能食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食品新潮流。从市场调查资料看,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有3大消费群体:一是白领市场;二是银发市场;三是儿童市场。他们的购买力都非常强,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很多有商业眼光的企业家不断涉足这一行业。现在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功能食品经管也将逐步趋于完善和规范化。不同功能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类保健品。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功能食品的销售额可达1000亿元。2.2 第三代功能食品是21世纪发展重点

2.2.1 功能食品要天然、安全、有效

功能食品长期食用应是无毒、无害,确保安全。因此,一个功能食品进入市场前先完成安全性检测,尤其是有些草药资源。国家做出明确规定,77种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可做保健品的原材料。其次是有效,它是评价功能食品质量的关键前提。卫生部已专门制定有功能食品评价程序和方法。

2.2.2 重视功能食品的分子水平研究

应先从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和可能的毒性作用,积极研发第三代功能食品,这是今后我国功能食品的研究重点。其次是采用高新技术,从各种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然后采用外加合成法生产第三代功能食品,并建立和发展检测各类功能因子的方法。

2.2.3 重视对功能食品基础原料的研究

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如银杏、红景天、人参、林蛙、鹿茸等。不仅研究其中的功能因子,还研究分离保留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工艺技术,包括去除原料中一些有害、有毒的物质。

2.3 更强调跨学科和跨国度技术交流与合作

功能食品科学已发展成为有别于传统的食品科学和营养的新学科,它涉及植物学、食品工

程学、营养学、生理学、生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分析化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国外市场强调跨学科和跨国度的协作研究。我国功能食品的研究也将打破独立部门或独立专业的束缚,开展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研发进行深入系统的功能食品研究。

2.4 生物技术的运用、发展将使21世纪功能食品呈现

空前的大发展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功能食品的主要科技手段,它将使功能食品研究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加强,使功能因子的阵营迅速扩大,功能更加专一、有效,推动功能食品出现新的热潮。如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的结合可生产全新的目标菌种,不仅使产量和风味得到改进和提高,而且可以使原来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如天然香料、色素等变成由微生物直接转化而来。

第四节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展望

1995年9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ILSI)共同举办的东西方功能食品第一届国际科研会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制定了功能食品的生产规章,讨论了地区功能食品工作网及关于功能食品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研究领域等。研究领域比较集中的有:有利于脑营养功能的益智食品,延缓衰老的食品和控制糖尿病的饮食等。2003年12月,全球华人功能食品科技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会议讨论了国际功能食品的现状、功能食品的科学评价等。

目前,美国重点发展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和传统食品。日本重点发展的是降血压、改善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等与调节循环器官有关的食品;降低血糖值和预防糖尿病等调节血糖的食品以及抗衰老食品;整肠、减肥的低热食品。21世纪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开发第三代功能食品

目前中国的功能食品大部分是建立在食疗基础上,一般都采用多种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药配制产品,这是中国功能食品的特点。它的好处是经过了前人的大量实践,证实是有效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在现代功能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明确量效和构效的第三代功能食品,就能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人民对生活质量日益注重,具有明确功能因子的第三代功能食品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因此,发展第三代功能食品,推动功能食品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二、加强高新技术在功能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干燥技术(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升华干燥)等,实现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剔除有害成分的加工过程。再以各种有效成分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科学配方和产品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科学配制、重组、调味等加工处理,生产出一系列名符其实的具有科学、营养、健康、方便的功能食品。

三、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性产品的开发

功能食品的功能在于本身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生理节律的调节,因此,功能食品的研究与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及中医药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相关。功能食品的应用基础

研究应是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

四、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未来功能食品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明确、效果更显著、食用更方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功能食品消费约400亿元,2010年将有望突破800亿元。产品形式除目前流行的口服液、胶囊、饮料、冲剂、粉剂外,一些新形式的食品,如烘焙、膨化、挤压类等也将上市,功能食品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五、重视对功能食品基础原料的研究

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功能食品原料,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对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全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不仅要研究其中的功能因子,还应研究分离保留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工艺技术,包括如何去除这些原料中有毒物质。

六、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对于一个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在未来几年内,应着手扶持和组建一些功能食品企业,使之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功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食品科技工作者应加强基础研究,同时应加快产品开发,规范法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中国功能食品发展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为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6 ]

农业是食品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食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中国仅为0.5∶1;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在70%以上,中国只有8%;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中国不足50%。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之所在。根据“十一五”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今后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消费档次将逐渐提高。未来国际食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3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据估计, 2010年我国功能性食品的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达到1300个亿的消费量, 2020

年市场的总量可以突破4500亿[ 7 ]同时2008年奥运会也将.推动我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 10 ]分析并.解决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趋势成为发展我国功能性食品的瓶颈问题.3. 1 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内功能性食品生产地发展不均衡,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占50%左右,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5%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又甚少。经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食品有4000多个,其中90%为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不清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11 ]同时,已批准的功能.性食品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约占60% ,产品功能非常集中,使消费者难辨上下,市场销售相对艰难.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资金投入不够,设备简单,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上市前,审批程序严格,产品上市后,行业监管松,出现不同功能性食品只能“各领风骚”一两年的现象。同时,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市场售价过高,偏离国内人群消费水平[ 12 ].

3. 2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及市场前景

目前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富贵病增多,老年病增多. 发达地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亚健康人群增多,人们开始注重保健,开发具有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新的食物资源. 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的食品资源有花粉、绞股蓝、螺旋藻、魔芋、珍珠粉、黑蚂蚁等. 应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不同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如军用功能性食品、宇航员功能性食品、减肥功能性食品、抗辐射功能性食品等[ 13 ].寻找并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配料. 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是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发展的重要课题[ 14 ]目前国外较为流行的功能性.成分有抗氧化剂、益生元和益生菌、草药、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功能因子益生元已被加到糖果、蜜饯、点心、午餐肉和早餐饮料中[ 15 ]我国需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配料,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开发可补充营养的功能性食品. 在食物中添加营养素来防治营养缺乏病和改善营养状况,如补锌、补铁、补钙、补碘和补充氨基酸等. 市场上这类功能性食品有钙强化乳、钙强化营养豆奶、铁强化小麦粉、铁强化精白M、铁强化面包、富碘发酵饮料、碘奶片、速溶富碘海带粉、高碘鸡蛋等. 另外,适合婴幼儿的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牛磺酸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增强智力[ 16 ].开发具有防病治病功能的食品. 用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如V A、VC、VE和胡萝卜素、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茶叶中的茶多酚的功能性食品来防治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用热量低、脂肪低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来防治糖尿病和脂肪肝。用添加中草

药的方法来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4 ].开发可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症状,开发可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市场前景看好. 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主要适用人群是体力、脑力工作较为繁重者. 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天然中草药资源,如人参、刺五加、红景天等都是研发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目前运动型保健饮料占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食品的比例较大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功能性的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岀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 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

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 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农村留守儿童量不大。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成负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强,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弱,留守率就越高,近几年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比例大大降低。经统计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岀务工

功能性食品论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功能性食品 结课论文 作者:朱梓铭 院系:食品科学系 班级:04工程本(2) 指导教师:刘蒙佳

论生物活性肽 摘要: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活性肽,蛋白质,水解,大豆。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研究发现,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是以小肽类的形式被吸收,且比完全游离氨基酸更易、更快被机体吸收、利用,某些小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和高血压,延缓衰老、抵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些小肽具有原食品蛋白质或其组成氨基酸所没有的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正是生物活性肽引起当今科技界、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学界广泛重视的主要原因。生物活性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生物活性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及产业的新热点。 1、什么是肽? 1.1、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一个氨基酸不能成为肽,也不能合成肽,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肽,以次类推,三十四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十四肽。 1.2、分子量段在5000--180之间的才能称为肽。分子量段在1000以上至5000之间的称为大肽。分子量段在1000—180之间的称为小肽、寡肽、低聚肽、微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 1.3、生物学家将肽称为“氨基酸链”,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统称为“生物活性肽”。 2、科学家对生物活性肽价值的重大发现 2.1、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是以肽的形式吸收的,不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 2.2、肽在人体中合成蛋白质率较氨基酸高26%。 2.3、氨基酸只有20种,功能固定,屈指可数,而以氨基酸为基料合成的多肽,则有上百种上千种,其功能具有多样性。 2.4、现代人缺乏肽。现代生活,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已不缺乏,但人体中的肽却很缺乏。因现代文明而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体缺乏肽的主要原因。因为肽的缺乏,使现代人出现了“现代病”、“富贵病”、“亚健康”。人体必须从体外合成的肽中获取肽,以保证人体的健康。 3、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 没有肽,就没有活性,就没有生命。人体很多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人体内有成百上千种肽。特别是大脑中的肽含量最多,肽涉及人体的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各领域,其重要性在于调节体内各个系统和细胞的生理功能,激活体内有关酶系,促进中间代谢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或影响特异的蛋白质合成,最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或发挥其药理作用。肽是涉及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下面,XX为大家分享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1)对功能性食品概念的了解:54%的人对其有所了解;27%的人对其根本不了解;19%的人对其比较了解;2)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认识:群众不太清楚什么样的产

品属于功能性食品,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很大;3)对功能性食品效果的认可度:57%的人其对身体有作用,但效果不大;20%的人认为益处很大;21%的人不清楚是否有用;没有人否定其效果;4)对功能性食品的适用范围的认识:11%的人认为适用于儿童;1%的人认为适用于青少年;54%的人认为适用于中老年人;17%的人认为适用于处于伤病孕哺等特殊阶段的人;31%的人认为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5)对功能性食品形式的好恶情况:31%的人觉得片剂胶囊形式更易被接受;39%的人觉得冲剂颗粒形式更易被接受;21%的人觉得液状膏状形式更易被接受;11%的人提出了其他形式,如饮料、糕点形式;6)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渠道:9%的人不知道功能性食品;30%的人通过他人宣传介绍了解;54%的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的媒体广告了解;10%的人通过社区活动或医生推荐了解;6%的人通过其他形式了解;7)对功能性食品的功能的看重点:63%的人看重其平衡人体机能的功能,如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记忆力等;33%的人看重其预防并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如心脑血管疾病等;24%的人看重其促进排除体内毒素、美容焕肤的功能;37%的人看重其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体质的功能;4%的人看重其其他的功能,如增强体质等;8)影响人们对功能性食品选择的因素:23%的人选择了品牌包装;36%的人选择了成分;56%的人选择了价格;59%的人选择了功效;13%的人选择了广告;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题目: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院系:历史系 专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2班 姓名:黄修涛 学号:12033020222

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1、什么是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很多好处,但是膳食纤维究竟是什么呢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在消化系统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及胃内的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足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可舒解便秘;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摄取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干扰钙、镁、锌等矿物质及微量营养素的吸收。 膳食纤维主要是非淀粉多糖的多种植物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蜡、甲壳质、果胶、β葡聚糖、菊糖和低聚糖等,通常分为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及水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2、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另外,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膳食纤维的作用

公共营养学论文

公共营养学论文 09营养马烨 20090804159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逐渐进步,我们对于食品的认识也是越来越丰富,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概念也逐渐的被我们所认识和关注。 一.功能性食品概念 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而且也逐渐被消费着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数量较多,企业规模正在增大,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2产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在中国保健品原料中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真菌类、益生菌类、生物活性物质类几种,保健品种类相对丰富。 3新产品开发卓有成效 近几年新产品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批准的新保健食品数量就达55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赤藓糖醇等功能糖(醇)为配料开发的新产品。 4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对保健食品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5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由于肥胖病、亚健康、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亚健康状况的增多,使得学者和大众更加关注饮食和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搞清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而人民大众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希望通过食疗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6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慢性疾病预防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的首要目标,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8500亿元中的20%将用于公共健康教育,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保健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三.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如前所述,我国的功能性食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处于这一阶段,使得功能食品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匀:中国保健食品消费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2)产品类别集中:产品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健脑益智、减肥、补肾等方面,与目前一些发生率较高的亚健康类疾病相关的保健品很少,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 (3)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够。上市公司所占比例较少,企业在资金实力、创新技术和营销模式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4)产品质量参次不齐。一些大企业产品质量有保证,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5)国外品牌的挑战。国外品牌保健品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激烈的竞争。 (6)功能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更加科学、严禁的功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多 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共30 分) 1. 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B )。 A. VA B. VB C. VE D. VD 2. 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 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 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 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 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 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 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 确定物质ADI 值的步骤是( 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 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 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 D )。 A.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 抗坏血酸钠 C. L-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 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 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是( A )。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樊美钦 学号:2011508193

功能性食品之木鳖果 木鳖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别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鳖。为葫芦科植物,其种子称为木鳖子。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 长久以来,河流与海洋带来充沛养分滋润南亚这块辽阔土地,大自然以最原始的方式喂养土地上的人民;繁茂的平原及山区,长出肥美营养的果实及各式草药,有四分之三的人以农业维生,特别是居住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与当地一种原生水果密不可分,几百年来,这种水果不仅供应居民的饮食所需,更可说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 这种生长于越南北部及其它南亚国家的「超级珍果」名为木鳖果,几世纪以来,木鳖果因其神奇的保养功效受到当地

居民珍视,且由于果子长在树上,摘取时需伸手向上,而有「来自天堂的水果」之称。 橘红色外表、大小有如罗马甜瓜般的木鳖果属季节性水果,虽然很容易生长,但每年只有从 9 月持续到 12 月的采收期,每到这段期间,乡间常可见扶老携幼的采果人群及一篓篓鲜红肥硕的果实,而木鳖果绿油油的蔓藤攀爬在乡间房舍门窗格子上,更是当地特色景致之一。 木鳖果不仅是越南人的传统食物,它的籽膜也被用来制造一种补药 ( 木鳖油 ) ,可做为孕妇、哺乳母亲及儿童的营养补充。当地人也认为木鳖果可用于促进成长及保护视力。 木鳖果同时也是越南美食──红糯米饭的主要材料。红糯米饭的做法,是将木鳖果的籽和果肉在煮好的糯米饭里搅拌,使得米饭带点红红的颜色和独特风味。传统上,在婚礼、农历新年及其它重要节庆的日子,越南人都会做红糯米饭来吃,在这些重要场合中,掩盖米饭的白色是绝对必要的,因为白色在越南文化中代表丧色。而他们也相信,在礼俗仪式中的「天堂水果」,会带来健康与活力。 天然奈米化专有载体系统活化营养素──脂类胡萝卜素,1941 年,西方科学家 Guichard 和 Bui 两人到越南旅行,他们对这种被当地居民视为「天堂水果」的木鳖果深感好奇,更惊讶于它的神奇疗效,于是开始对其营养成分做分析。

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实习调查报告

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实习调查报告 一实习调查 (一)所提问题 1.您了解功能性食品么? 2.您知道功能性食品有哪些种类么? 3.您知道哪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4.您使用过哪些功能性食品? 5.您信赖哪些功能性食品? 6.您从哪些途径了解功能性食品? 7.您知道如何鉴别功能性食品么? 8.您觉得功能性食品有什么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二)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 (三)调查分析 1.保健食品的标识 例如红牛维生素饮料 其包含配料、100ml功效成分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保质期、生产日期、保存方法、卫生许可证号、执行标准、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2.市场上销售的品牌

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3.调查结果 两位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男青年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应有所下调,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鉴定看说明书,;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70岁爷爷(看上去很年轻)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认为有些事是骗人的(如牦牛在西藏视为珍稀动物,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骨髓);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 4.调查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占60℅,近70℅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同时,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 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5.调查建议 5.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5.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5.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5.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2015.5 免疫球蛋白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功能性食品成分之免疫球蛋白的分类,研发情况,检测标准,开发技术,产品应用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免疫球蛋白检测加工开发应用 一、功能性食品介绍: 1.1 功能性食品的产生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繁多,对食品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维持人的生存,消除饥饿,到现在的食品功效学研究,从构建、维持和修复机体组织,到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疾病风险,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多种老年疾病。食品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事物的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食品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1.2 了解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对功能性食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

2021年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防止疾病和增进康复等功能工业化食品。 1弄清了许多有益健康功能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关系,使得通过改进膳食和发挥食品自身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目。 2高龄化社会形成,各种老年病、小朋友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上升,引起人们恐慌。 3营养学知识普及和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结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要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备特定功能食品,适当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 ①保健食品一方面必要是食品,必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规定。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普通食品,它具备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普通是针对需要调节某方面机体功能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不存在对所有人均有同样作用所谓“老少皆宜”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功能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成分,称为功能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派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涉及蔗糖、脂肪代替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增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种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在完满状态,而不但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构造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体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备普通食品营养和感官享有两大功能外,还具备调节生理活动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当前增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物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物有着严格区别,不能以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物之间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物是用来治病,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目. ②功能性食品要达到当代毒理学上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物,则容许一定限度毒副作用存在。 ③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限制,可按机体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第二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1、膳食纤维有什么特性和功能?

食品与健康_论文

食品与健康 摘要:生活在当今一个物质丰富,医疗水平高的时代,仍然有很多人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而究其原因饮食习惯的不科学、生活习惯的不规律是根本。食品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只有懂得如何科学的、健康的饮食才能真正的开始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健康、科学、营养、吸收 Abstract: Living in a material rich, era of medical level is high,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eople in an unhealthy or the state of sub-health, and investigate its reason, the dietary habits of the unscientific, irregular habits is fundamental. Food is related to human life, only know how to scientific, a healthy diet can really start a healthy life. Keywords: health, science, nutrition, absorption 正文: 时代不停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每天都有大量种类丰富的食品供人们选择,而这些食品并不是都能起到补充营养、有助于人身体健康的作用。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食物是垃圾食品,只能单纯的充饥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而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吃、吃什么,也就是食品与健康的关系。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饮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饮食得当助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正式 版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

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

功能食品论文

中医关于延缓衰老的发现 文法学院 摘要:中国传统医学对延年益寿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献记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抗DNA损伤等作用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的传代能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关键词:延缓衰老;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该学说在论证生物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时指出:生物体是一个不稳定的化学体系,属于耗散结构。体系中各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活泼基团,它们必然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生物分子缓慢交联以趋向化学活性的稳定。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衰老抗氧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探明衰老的本质,寻找有效的抗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现就抗衰老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人体衰老的机理 1.1衰老是人体机能变缓的直接表现,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过度氧化、细胞寿命、衰则全身衰、蛋白质老化、内分泌功能减退、荷尔蒙缺失、微循环障碍,而又有较好之实际效验者,当以肾虚致衰之说为最。肾虚致衰是肾元之阳气和肾藏之精气亏损、虚少,五脏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导致的诸多衰老病态和衰老过程。中医还认为,久病、慢性病没有不损及肾气的,所以又有“病久之疾、穷必及肾”之说。 1.2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报道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衰老有关的基因。[2]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很多种,氧化自由基学说为1956年由Aging[3]提出,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之一。,这表明衰老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2延缓衰老中药及其药理机制 2.1抗氧化作用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会造成危害,如不能完全被清除,则会使生物大分子遭到损伤,导致人体衰老,大量资料表明,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生化机制,诸如炎症、免疫性损伤、缺氧-再灌流损伤、药物和毒物的损害、营养缺乏、乙醇中毒、放射线损伤、衰老、癌症、休克、氧中毒等均与自由基有关,补充抗氧化剂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无疑为这类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路[4]。人参皂苷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能减少自由基对

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

专业代码: 学号:2013030833 河池学院 公选课论文 题目:论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其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131 姓名:杨坤荣

前言 保健品被广泛称为功能性食品。据了解多种多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具体作用发现,一些功能性食品据有减肥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关系到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原材料提取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开始借助中医学,中药学,食疗营养学,食品学等理论基础。这将是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再度达到辉煌并向健康稳步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减肥:发展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Function food)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 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 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产品。 我国对保健食品(Health food)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 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称谓“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些。 至于生产销售单位,可继续沿用由来已久的“保健食 品”这个名词。 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最早出现“功能食品”(机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的名称,1989年将其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1年7月,日本厚生省将功能性食品名称改为“特定保健食品”,欧洲国家将保健食品称之为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营养食品(Nutritious foods ),德国则称之为改善食品(To improve food)。 (二)功能性食品具备的条件及功能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四条要求: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 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