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9.87 KB
- 文档页数:8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检验科标本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保存、检测及处理等工作。
三、职责1. 检验科主任负责标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监督执行;2. 检验科质控小组负责制定检验标本作业指导书,对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保存、检测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3. 检验科各岗位人员按照本制度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标本管理工作。
四、标本采集1. 标本采集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 标本采集前,需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申请单相符;3. 标本采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4.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并填写标本交接记录。
五、标本运送1.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泄露;2. 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荡、颠簸,以防标本溶血、凝固;3. 运送传染病标本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4. 运送标本应尽快送达检验科,并及时填写标本交接记录。
六、标本接收1. 检验科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类型等;2. 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破损;3. 核对标本数量与申请单是否一致;4.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告知采集部门。
七、标本保存1. 标本保存应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2. 保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光、避高温;3. 保存期限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4. 对过期或需特殊处理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八、标本检测1.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2. 检测过程中,应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人为误差;3. 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及时反馈临床;4. 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应重新检测或请示上级。
九、不合格标本处理1. 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2. 对拒收的标本,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协助解决问题;3. 对重复发生的同一问题,应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2.采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标本,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3.采集人员资质: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获取相关证书,具备标本采集资质。
二、标本储存1.储存条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储存条件的设定,如温度、湿度等。
2.储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标本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标本易于查找和管理。
三、标本运送1.运送方式: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送方式,如冷藏车、常温车等。
2.运送温度控制: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温度符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冰袋、冷藏箱等。
3.运送时间: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运送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达检验科。
四、标本管理1.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病患信息等。
2.标本留存:对一定比例的标本进行留存,以备再次检验、质控等需要。
3.标本销毁:对一定时限内未使用的标本,进行及时销毁,确保标本的安全和保密。
五、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培训:对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质控标本:每日选择一批质控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日常工作。
六、标本安全管理1.标本标识:对每个标本进行标识,如标本管上贴有病患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准确归属。
2.标本保密:保护病患隐私,禁止使用病患个人信息做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使用。
3.标本丢失和污染处理:对于出现标本丢失和污染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相关调查。
以上即是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的详细内容。
通过规范、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能够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相关人员也应重视相关培训和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处理、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二)监督和检查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实施情况;(三)协调解决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组织培训和考核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人员;(五)定期评估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人员职责:(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二)确保标本质量和完整性,防止标本污染、损坏和丢失;(三)及时、准确地将标本送达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四)参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培训和考核;(五)报告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标本采集与运送第八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操作规程进行。
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标本采集1.采集人员标本采集工作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进行,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2.采集场所标本采集应在无菌、干净、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若条件允许,最好在专门的标本采集室进行,确保标本的质量。
3.采集方法(1)严格按照相应的标本采集手册进行操作,确保采集过程规范。
(3)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杂质排除采集标本时,应排除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的杂质,如饮食、创伤等。
三、标本送检1.采集容器选择根据不同标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
容器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不会对标本造成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
2.标本装箱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在尽快时间内装入专用的运输容器,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标本泄漏。
3.标本标识每个标本容器都必须用唯一的标识,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性别、采集时间等信息。
4.标本运输标本应在采集后立即送往检验科室,实行专人负责的标本运输制度,避免标本延迟送检。
5.标本储存在送检过程中,特殊标本(如冷冻、冷藏标本)应妥善保存,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1.设立标本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避免错误标本进入检验流程。
3.对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操作规范。
五、违规处理对违反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的人员和单位,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职检查、警告、解聘等。
六、总结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规范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共同维护医疗质量和安全。
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一〕、各种标本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依据化验单,认真核对患者身份。
釆血尽可能在上午7—9 点间进展。
病人采血前应禁食12 小时,以保证各类物质检验结果的恒定。
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肉静脉。
采血者要戴口罩,帽子,手套。
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管,防止交义污染。
用一次性采血针由静脉采血,穿刺成功后应马上松开止血带,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顿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消毒时,用络合碘拭子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环状擦拭,消毒范围的直径至少为lcm。
需要全血或血浆,应将血液注入含有适当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马上轻轻充分混匀。
需要血清标本,则直接将血液注入真空采血管内,待其凝固后分别血清。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以早晨第一次尿液作试验,其结果较为恒定牢靠。
采集时应避开月经血、及其他分泌物混入,容器务必清洁,必要时加防腐剂。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别尿样的釆集一般III 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尿液标本应准时送检并在采集后2 小时内完成检验。
3、粪便标本采集宜颖,不行混有尿液,一般取指头大小,并取有病理成份的局部〔如脓血、粘液〕送检,外观无特别的从外表、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放于不吸水一次性干净专用盒内,检查阿米巴时应马上送检,并留意保温。
4、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脑脊液一般由腰椎穿刺术取得,格外必要时也可由小脑髓池或脑室穿刺,收集于三支无菌管内,马上送检。
避开放置过久形成凝块、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细菌溶解或死亡。
5>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 小时应避开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开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 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医学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以下是关于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的详细规范。
一、标本采集规范1. 采集前的准备(1)采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采集技能和知识,了解检验项目的相关要求。
(2)准备所需的采集工具,如注射器、试管、棉签、消毒液等,并确保工具的清洁、无菌。
(3)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信息相符。
2. 采集方法(1)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空腹采血选择肘正中静脉,非空腹采血选择股静脉或头皮静脉等。
(2)采集过程中,注意止血带的使用,避免过度压迫血管。
(3)采集尿液标本时,应确保尿液标本来自清洁的尿道,避免污染。
(4)采集粪便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棉签或试管进行采集,避免标本污染。
(5)采集唾液标本时,使用无菌试管,指导患者在采集前避免进食和口腔清洁。
3. 采集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采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3)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晕血、过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采集标本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服用药物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分析检验结果。
二、标本运送规范1. 运送前的准备(1)将采集好的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防漏。
(2)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冷链、常温等。
(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
2. 运送过程(1)标本的运送应尽快进行,避免延迟。
(2)运送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稳定性,避免剧烈震动、温度变化等。
(3)对于特殊标本,如细胞学标本、微生物标本等,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运送。
(4)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标本的运送要求。
3. 运送注意事项(1)运送过程中,确保标本的安全,防止标本丢失、损坏等。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对患者的检验项目进行采集、运送和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针对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的制度,详细介绍这个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所有的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标本的采集: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a.提前将所有需要的采集器械准备妥当,确保其清洁和无损。
并随时将需要的试剂、标注纸张等放置在采样车边。
b.检查临时采样车辆,确保车辆内部整洁,且各参数处于正常状态。
c.密切关注标本采集区域的动态,保持环境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2.采样前的身体准备:a.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标准,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b.检验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并无潜在传染病。
3.采样技术操作:a.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采样,确保采样器械对采样区域的伤害最小,并保持标本完整。
b.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完成后的处理:a.检验工作人员要标明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员的姓名,并且填写相应的标本采集登记表。
b.将采集的标本妥善包装并加封,确保其不泄露和不污染。
c.标记好标本的类型和编号,并及时将其送往检验科。
二、标本运送标本运送是保证标本及时送达检验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运送要求:1.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将标本送往检验科,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标本采集地点与检验科之间的运送路线要熟悉并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运送时间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标本运送员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驾驶,确保标本不受振荡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4.标本运送员要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标本的保温或冷藏处理,以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标本管理标本管理是保证标本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管理要求:1.检验科要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系统,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1.1 标本采集人员需具备专业资格和培训检验科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资格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质量控制、生物安全及应急预案等。
1.2 制定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制定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容器和添加剂。
1.3 核对患者信息在采集标本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1.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采集标本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采集后,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5 特殊标本采集管理对于特殊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等,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采集。
同时,加强对特殊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标本运送管理制度2.1 设立标本运送专用通道设立标本运送专用通道,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迅速和准确。
同时,加强对运送通道的管理,防止标本遗失、污染和损坏。
2.2 使用规范的标本运送容器使用规范的标本运送容器,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特殊标本,如细胞培养液、染色体标本等,应采用特殊的运送容器和措施。
2.3 标本运送人员培训和管理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了解标本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加强对标本运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2.4 建立标本运送记录制度建立标本运送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标本运送时间、运送途径、运送人员等信息。
在标本运送过程中,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5 应急预案针对标本运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标本遗失、损坏、污染等,制定应急预案。
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检验运送标本流程、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和说明检验运送标本流程和制度。
良好的标本运送流程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标本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背景在医疗实践中,标本的准确和及时运送至实验室是确保标本质量和可靠结果的重要环节。
标本运送流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标本污染、变质或丢失。
流程以下是标本运送流程的主要步骤:1. 标本采集:医务人员应按照标本采集规范和操作流程采集标本,并确保标本被正确标识。
2. 标本封存:标本在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封存,并在标本上贴上相应的标签,包括标本种类、采集时间和患者信息等。
3. 运送准备:将标本放入专用的运送中,并确保的密封性和耐震性。
对于易污染或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应考虑使用冷藏箱、干冰等冷藏运送手段。
4. 运送安全: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专职运送人员、专用运输车辆或合格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并确保运送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5. 运送记录:每次运送都应有详细的运送记录,包括运送日期、时间、运送人员、运送路线等信息。
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追溯和查证。
6. 标本送达:将标本送达实验室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标本接收和处理,包括验收、登记、储存等。
制度与要求以下是与标本运送相关的制度与要求:- 标本采集制度:明确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确保采集的标本符合要求。
- 标本封存制度:确保采集后的标本能够被有效封存,并标识清楚,防止任何破坏标本完整性的行为。
- 运送规定:明确标本运送的要求,包括运送时间、温度要求、运送方式等。
同时要求运送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
- 运送安全制度: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对运送的要求、防止标本被暴露在不恰当环境中等。
- 运送记录制度:对每次标本运送进行详细的记录,便于追踪和查证。
审核与修订本文档由实验室质控部门负责审核和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以上即为检验运送标本流程、制度的文档,旨在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处理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第四条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成立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检验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等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监督其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条检验科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检测等工作,并对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控。
第七条护理部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工作,并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医务科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申请、运送和接收工作,并对运送过程进行监督。
第九条临床科室负责协助护理部进行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初步检查。
第十条医院后勤部门负责临床实验标本运送所需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保障工作。
第三章采集与运送第十一条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采集标本时,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其同意。
第十三条采集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和器材,避免污染和损坏。
第十四条采集标本后,应及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表,记录标本的名称、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患者信息等。
第十五条临床实验标本运送应使用专用的运输容器和设备,根据标本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分类包装,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损坏或温度变化等影响。
第十六条运送标本时,应制定合理的运送路线和时间,确保标本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
第十七条运送过程中,应加强对标本的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并做好记录。
门诊检验样本手记与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医院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规范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与运输流程,提高门诊检验工作效率,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适用于本医院门诊检验科的全部工作人员。
第二条职责分工门诊检验科是本医院负责门诊检验样本手记、运输和分析的部门,其职责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环境和设备符合卫生要求;2.负责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手记和医嘱核对;3.确保门诊检验样本的正确运输和储存;4.依据医嘱执行相应的门诊检验工作;5.及时向医生和患者供应检验结果。
第二章门诊检验样本手记管理第三条手记环境和设备为保证门诊检验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门诊检验科必需供应符合要求的手记环境和设备。
具体要求如下:1.手记室必需保持清洁,无尘、无烟、无异味;2.手记室应配备充分的手记工具,包含试管、缓冲液、消毒剂等;3.手记室应配备合格的冰箱和标签打印机,用于样本的储存和标识;4.充分的光线和通风系统,确保手记区域的舒适性;5.手记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第四条手记人员资质要求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必需由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证书的人员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门诊检验科负责人负责订立门诊检验样本手记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活动;2.全部参加门诊检验样本手记的人员必需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3.门诊检验科负责人必需保证人员的资质证书的及时更新;4.门诊检验样本手记人员必需佩戴有效的工作证件和个人防护用具;第五条门诊检验样本手记过程1.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必需依照医嘱和手记规范进行;2.门诊检验样本的手记人员必需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信息,并做好记录;3.手记时必需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样本的纯洁性;4.手记必需避开造成疼痛和出血,必需时可使用麻醉剂;5.手记完成后,手记工具必需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6.手记的样本必需及时送至样本处理区进行处理。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生物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内部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保存、处理等全过程。
1.3 检验科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二、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同意。
2.2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正确选择采集部位、采集方法和采集量,确保标本质量。
2.3 医护人员应使用合格的采集容器,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添加适当的抗凝剂或固定剂。
2.4 医护人员应在采集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2.5 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如需暂时存放,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存放。
三、标本运送3.1 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标本运送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运送人员应根据标本类型和运送条件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3.3 运送人员应在运送过程中保持与检验科的密切联系,确保标本及时送达。
3.4 运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3.5 运送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交接,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四、标本接收4.1 检验科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进行接收,核对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数量、容器等是否符合要求。
4.2 检验科人员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进行拒收,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4.3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4.4 检验科人员应对标本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五、标本保存5.1 检验科应根据不同标本类型和保存条件要求,设置相应的标本保存区域。
5.2 检验科人员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正确存放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5.3 检验科人员应定期检查标本保存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4 检验科人员应对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标本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六、标本处理6.1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规范处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为了保证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工作是临床检验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和患者安全。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的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工作。
1.3 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检验标本质量。
二、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同意,并做好患者身份识别。
2.2 医护人员应按照临床检验项目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确保标本采集质量。
2.3 采集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采集容器,并按照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标记。
2.4 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影响检验结果。
三、标本储存3.1 未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储存。
3.2 储存标本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
3.3 储存标本应使用专用的储存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3.4 储存标本应定期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四、标本运送4.1 标本运送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标本安全、及时送达检验科室。
4.2 运送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送容器,并按照标本运送要求进行标记。
4.3 运送标本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中。
4.4 运送标本应遵守医院相关规定,确保标本安全、及时送达检验科室。
五、标本交接5.1 标本送达检验科室后,应由检验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核对、接收。
5.2 标本交接时,应填写交接记录,注明标本名称、数量、采集时间、送达时间等信息。
5.3 如有标本不符合要求,检验科室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不得擅自处理。
六、标本处理6.1 检验科室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核对、登记,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6.2 检验科室应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标本进行处理、检测。
6.3 检验科室应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对、记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规定一、标本采集前应做好告知工作,严格查对,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二、采集标本配有唯一的条形码标签用于识别。
三、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规范(一)检验标本由执业护士、医师及检验技术人员采集。
(二)病区标本采集和送检程序1、医生开具检验医嘱2、护士核对后打印检验项目条形码3、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4、采集者在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病人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及特殊要求;采集完毕后,再次核对上述信息,无误后在医嘱上签字。
5、尽量第一时间或按规定时间护士核对后由保洁人员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走的,一定将标本放入合适的盛器内,并且放置环境符合要求。
6、尿液、粪便常规检验标本,留取后放在指定标本存放处,由保洁员送往检验科。
7、检验科人员收取标本时应认真核对标本相关信息,并在病房实验标本交接登记本签收。
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血液检验标本分为全血、血浆、血清等。
全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血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血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按照血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三种。
绝大多数检查采用静脉血,少数检查如血气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测定等需要采集动脉血,毛细血管血主要用于各种微量法检查或大规模普查。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本,真空采血法是最好的静脉血采集技术。
基本原理是双向针的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
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
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检测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一)静脉血采集方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用材料的安全处置:1、止血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pH 值降低、K+、Ca2+、肌酸激酶升高等。
医院患者标本采集运送制
1.病区护士采集标本前应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采集标本后及时放在指定位置。
2.常规标本由病区护士与标本配送人员共同扫条码登记后送检,体液标本打印条码后立即扫描登记再留取送检,急诊标本应及时专人送检。
3.运送无条码标本时,病区护士与标本配送人员共同确认送检标本,如有不符应及时查对和处理,双方均在《标本运送登记本》上签字。
4.如接到检验科联系电话时(临床危急值或标本不符合),应配合做好相应处理。
篇二:
一、标本采集
1.医务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才能进行标本采集工作。
2.标本采集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告知,包括标本采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等。
3.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4.采集器械应为一次性器械,不得重复使用,采集器械的选择应根据标本类型进行。
5.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标本采集区域的清洁,避免污
染。
6.采集完成后,应立即将标本进行正确的包装和标记,确保标本完整,并填写相应的标本采集记录。
二、标本运输
1.标本运输应尽量选择专门的运输车辆,保证及时到达日的地。
2.运输车辆应具备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
3.标本应以密封的容器进行运输,以防止泄漏和破损。
4.标本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震措施,避免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
5.运输过程中需记录标本的运输情况,包括起运时间、到达时间等,以便追溯标本的运输历史。
6.运输车辆上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处理突发情况的人员。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一、概要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工作。
二、采集1.标本采集前准备(1)检查标本采集物品是否齐全,并检查是否符合采样要求;(2)查看患者的相关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采集标本的准确性;(3)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和方法,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采集方法(1)洗手消毒,戴上一次性手套;(2)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种类,选择相应的采集器具,确保采集过程无菌;(3)按照标本采集要求,从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采集标本;(4)采集标本后,恢复住院患者原有的就医状态;三、运输1.运输要求(1)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2)标本运送途中,标本容器应放置在避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3)标本运送途中应保持标本的稳定性,避免标本的破裂或泄漏;(4)标本运送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规,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运送方法(1)标本应用密闭的容器运输,确保标本的稳定性;(3)运送途中请勿晃动标本,防止标本变质或破裂。
四、保存1.保存要求(1)标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防止标本变质;(2)标本应放置在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标本受潮或受光;(3)标本保存时间应符合实验室的规定,过期标本应予以丢弃。
2.保存方法(1)根据标本的种类,选择相应的保存方法,如鲜血标本应保存在冰箱中,尿液标本应保存在冰箱中等;五、安全问题1.采集安全(1)在采集标本之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有无感染性风险;(2)采集过程中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3)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针具的安全使用,避免针具刺伤;(4)采集结束后,要将废弃的针头和一次性手套放入黄色或红色的医疗废物桶中。
2.运输安全(1)标本运送途中,应遵循相关法规,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2)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容器的密闭性,避免标本的泄漏。
医学检验科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Ⅰ目的加强医学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过程的管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Ⅱ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人员、临床护士、运送人员。
Ⅲ制度一、标本采集(一)医护人员应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生理变化、生活环境和习性、标本采集时间),正确指导患者,采取切实措施,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留取合格的标本。
(二)配备足够合格的采样人员,用合格的采样器材按标准的采样程序采样。
(三)血液标本采集基本要求: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在允许保存时间范围内,拒绝不合格血标本(脂血、溶血、凝固)。
(四)标本采集的时间1.随机和急诊标本:随机和急诊标本是指无时间限定或无法规定时而必须采集的血和尿标本。
此类标本在送检时应加以注明,评价检验结果时应注意昼夜节律影响。
便于分析检查结果时参考。
2.空腹标本:空腹标本一般指进食8小时后(不能超过12小时)在清晨采集;测定血肌酐应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茶等;乳糜血患者检测血脂应素食3天后。
3.指定时间标本:指定时间标本多属功能试验采集的各种标本,因试验目的不同,采集标本的时间各有不同,必须按试验要求采集,如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五)静脉血采集基本要求1.患者体位:住院患者卧位。
不应在输液侧采血,如不可避免,必须注明。
否则一切后果由采血者负责。
2.血管选择:应选用较大的血管,常从肘静脉取血,也可选用其他部位的静脉。
小儿不能作静脉穿刺时采用毛细血管尤为合适。
3.注射器:针头外径1毫米。
针头外径>1毫米可引起创伤,导致血管碎片入血,促发凝血。
针头外径<0.7毫米血液采集时间延长,针头内压力梯度可导致溶血和血小板激活。
4.消毒部位:穿刺处所用消毒液已干。
5.止血带:压脉带控制在1分钟内,抽血时患者握拳。
抽血速度应缓慢,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标本容器,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或溶血,保证血量。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一、检验科制定标本采集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准备要求、标本采集的方式与途径、标本处理、运送、保存环境等内容,要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员工能知晓和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遵循,避免由于标本采集环节因素而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标本采集前做好事前向患者告知,正确识别患者无误,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径、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三、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条形码识别系统。
四、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采集不当、暂存环境与时间的延缓,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不得将明知是可能是“失真的”检验标本送检。
五、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符合标本采集规范的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与病人安全。
六、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应当使用密闭容器收集标本,开放型容器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加盖的标本运送箱,加盖封闭放置标本及运送,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
应当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将标本分开
放置于标本箱内,避免混淆,血、尿标本分开放置,盛放标本工具应当加盖密闭,检查申请单不得与标本容器卷裹混放。
七、具有高危传染性标本、传染病医院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八、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九、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有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1.采血前应逐条仔细核对检验单上的各项信息,有漏填、错填项目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2.要求孕妇避免剧烈活动,采血前4小时勿喝茶或咖啡、抽烟或饮酒,空腹或清淡饮食后采血。
3.孕母血清标本采集通过静脉采血,使用一次性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垫。
4.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应尽量在使用止血带一分钟之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解开止血带;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使用另一上臂。
操作过程应注意避免污染、震荡和搞错标本。
5.严重溶血标本原则上不能使用,应通知临床重新采血送检或在化验单上注明“溶血”字样,提醒医生注意。
6.标本容器应注明样本编号和病人姓名。
7.标本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及时送检。
对不能在24小时内进行检测的标本,应在采血后8小时内尽快处理分离血清,加塞在-20oC保存标本采集管理制度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8.标本检测后,应置于-70oC冷冻保存至少两年。
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
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
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
取样时应
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
杯送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文章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出自应取新鲜标本,
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
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
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
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
痰液极少者可用45’C10%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
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标本的送检样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
病
房标本由各病区工人负责运送,门诊标本由我科工友运送,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
运送过程中标本管口垂直朝上放置,避免振动、外溅。
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要防止运送过程中的污染。
3、标本的签收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涉及标本处理的全过程均应按科室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
各室标本的接收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接收标本时须检查标本状态、核对标本管标识与检验申请单内容的一致性,如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等,有不清新情况时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核实。
工作人员有权拒收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的、标识不清的标本。
各室应根据检验目的对标本的要求判断标本是否应该拒收,如血液凝固、严重溶血、标本量不足等,拒收标本时应及时通知采样科室标本采集管理制度百科。
4、标本的检验各室应严格按所在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开展检验,保证检验质量,及时发放检验报告。
5、标本废弃物的处理按科室制定的相关规程处置。
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1、人员要求:筛查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有资质的人员承担;
2、产前筛查需按知情同意、孕妇自愿的原则:医务人员告知孕妇或其家属产前筛查的性质、目的以及与诊断性检查相比筛查的局限性,孕妇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筛查操作;
3、筛查孕妇资料登记要求所有参与产前筛查孕妇资料应按照产前筛查申请单内容逐项登记清楚,随血样一道送至产前筛查机构。
4、使用唯一编码编码要求准确、清楚,每位孕妇使用唯一编码,要求复读给孕妇听;编码操作者固定,做到三“三查七对”操作时三查:即查编码、查离心管、查血清管;
5、血样登记表与本人七对:即对姓名、年龄、对编码、对末次月经、对B超孕周、对地址、对通讯电话;
6、血清管编码的书写要求:编号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误;
7、血样的处理要求:全血于室温放置2小时待血液完全凝集后再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时要仔细,避免溶血现象,他离出的血清用一次性吸管转入血清管中,血清管盖须拧紧,防止血清漏出,标本如能在7天内检测完毕,则置2--8℃保存;如检测时间超过7天,则置-20℃冰箱保存。
筛查结果的原始数据和血清标本必须保存至少一年,血清标本须保存于-70℃,以备复查;
8、筛查时孕周计算尽可能按B超孕龄,如不能取得B超孕龄,则按末次月经推算,但如遇孕妇朋经不规则的或末次月经记不清楚,则必须进行B超孕龄测量,孕龄测量需精确到天数,早孕期统一以关臀长为准,中孕期统一以双顶径孕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