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树理的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介绍五部赵树理的作品
以下是五部赵树理的作品:
《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一段关于乡村中两位年轻人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故事。
通过描绘两人的恋情和家庭的反对,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习俗。
《李有才板话》:这部作品以板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农村中贫苦农民李有才的故事。
通过李有才与其他农民的互动,揭示了农村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李家庄的变迁》:这部小说以李家庄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变革。
通过讲述李家庄的兴衰史,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和人民的生活变迁。
《福贵》:这是一部以福贵为主人公的小说,讲述了福贵一家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故事。
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锻炼锻炼》:这部小说以两位农村妇女——吃不饱和大能人为主题,通过对她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中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以上作品都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它们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展现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念。
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李家庄的变迁》《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
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
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3、《三里湾》《三里湾》,赵树理著长篇小说,成于1955年(乙未年)。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三里湾在发生着巨变。
4、《李有才板话》《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1943年发表。
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赵树理(1906一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他被称为“地摊文学家”。
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代农民的典型由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譬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
九岁的女孩传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
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续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
两人并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
反对封建迷信。
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
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
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
反对恶势力。
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
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他们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
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诸葛迷信思想报重。
“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七、八岁的童养媳。
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
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
包办婚姻,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心理“变态”,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对小二黑和小芹表现出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
两个落后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久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他们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
主要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其作品主要表现土地革命中的解放区生活,表现农民的形象,表现农村的矛盾,以及农民当家作主的必然性。
他成功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格,先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小说具有显著的民间文化特征:讲究叙述的故事性,大故事套小故事环环相扣的特色;既地方化的而又经历过提炼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质朴,流畅而又平易;幽默风趣的风格。
成功地确立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作品:20年代到四十年代:《李有才板话》,《地板》,《李家庄的变迁》,《福贵》,《邪不压正》,《孟祥英翻身》,《传家宝》50年代以后作品: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来兴》、《互作鉴定》,长篇小说《三里湾》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李家庄的变迁》考点要求:《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第十讲: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1)了解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此殊荣的原因。
了解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
2)掌握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3)掌握"文革"后赵树理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者们的主要观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P366)知识点:赵树理方向、评书体现代小说、山药蛋派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1)“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
周扬当年关于赵树理是“新人”的解释,实际上是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面向大众的革命文学树一个榜样,一种努力的前景。
赵树理第一篇为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创作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李家庄的变迁,这是赵树理创作的第一篇的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了》。
《李家庄的变迁(上下)(精)》通过山西农村李家庄的木匠张铁锁的遭遇,反映出抗日战争前后李家庄的不同面貌。
上册写抗战前张铁锁一家在农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欺压,痛苦不堪。
当时的军阀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鱼肉百姓,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铁锁一家遇到地主权贵欺压,有理无处伸张,最后连他爷爷和他爹苦了两辈子买下的十五亩地也被村长李如珍等人霸占去了。
张铁锁只能离乡背井,四处外出打工,饥寒不保,在外乡意外遇到仇人小喜,为了有口饭吃,委曲求全在他手下干活。
因时局动荡,小喜的四十八师留守处也解散了,铁锁只能又回到老家。
下册写铁锁回家后,正逢“牺牲救国同盟会”特派员到李家庄来发动群众参加抗战,铁锁认出特派员正是自己在外打工时碰到的小常,异常亲热。
从此在小常的带领下,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牺盟会的各项工作,实行减租减息,成立了自卫队,建立抗日根据地。
而以李如珍为首的地主阶级不甘失败,负隅顽抗,最后与日本人勾结,充当汉奸,彻底走上与人民为敌的道路。
最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来到村里建立抗日根据地,公审了汉奸,推翻了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的统治,打垮了日本侵略者,人民当家做主,向自由幸福的道路迈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
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
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
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赵树理的第一篇为观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赵树理的第一篇为观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写于1943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
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
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
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首先,整部作品致力于对传统婚姻观的否定,促发农民对自由恋爱观的追求,小二黑和小芹成为这种自由恋爱观的先锋实践者,在农村搅动起惊涛骇浪,他们“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也表明了作家对这种恋爱观充分的肯定,这给予了农民自由追求幸福的希望和可能;其次,他致力于促进旧农民的觉醒。
当时的农村有一项与“土改”同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反对封建思想,不仅地主,就连同一般农民也成为了封建的护卫者。
赵树理针对这种现象,用“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这种护卫封建农民的代表。
广大农民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的可笑可悲的二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缩影,在嘲笑的同时也必定会引起农民对自身的反省。
小说最后也表露出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转变,这也给予农民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
比如三仙姑在被一伙妇女围住看了半天之后,她终于觉得不好意思,“回去对着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像话”,“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的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身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
这种转变写得深入人心,让农民在阅读之时不由自主地受到正确观念的熏陶。
同时,作品还揭露了“基层党组织严重不纯”等现象,如此种种都是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反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及必读书目一、赵树理小说四篇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 年 5 月,华北新华书店1943 年9 月出版,之后被许多出版社反复再版和翻印,收入1952 年版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数以百计的剧团改编为不同地方剧种搬上舞台。
《小二黑结婚》的原素材是山西左权县山村一件真实的爱情悲剧:村民兵小队长岳冬至与俊俏的智英祥自由恋爱,遭家长及社会反对,岳冬至被垂涎智英祥的富农村长挟私报复致死。
赵树理化悲剧为喜剧,描写成刘家峧新一代农民青抗先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纯洁美丽的小芹姑娘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反对和村里封建恶势力金旺弟兄的迫害,最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恶棍被惩治,上一辈被教育,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共12 节,这里节选其中的第5 、8 、12 节。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从此,赵树理踏上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辉煌而坎坷的创作之途。
《小二黑结婚》的成功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生动结合。
赵树理传奇的文学人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风潮变化。
从纵向看,1943 年赵树理发表《小二黑结婚》时37 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 年)时的年龄相同。
这两篇小说均被认为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某种历史象征意义的小说。
《狂人日记》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惊世之作;《小二黑结婚》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系列特别是落后农民系列与鲁迅笔下的“阿Q 系列”有着某种历史的沿袭性。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热忱关注中国农民的传统,弥补了新文学严重脱离农民大众的不足,选择了一条新文化与中国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大众化的道路。
从横向看,《小二黑结婚》的发行盛况空前,在太行山区竟销到 4 万份,超出了作者以及作品的批评者、甚至支持者的意料,赵树理因此成为解放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在农民中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和彭德怀。
赵树理与乡土小说一、“文摊文学家”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开创山药蛋派,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罗汉钱》《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等。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老农呀!±!”——老舍女儿舒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
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
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
”——赵树理语,转引自李普《赵树理印象记》1、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以其清新活泼、散着泥土气息的乡土通俗小说,真实细腻地展现了新的变革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他不仅是解放区文学杰出的代表,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独具光彩。
赵树理小说的适时出现,应和了党在解放区所推行的文学路线,被视为是实践《讲话》精神、体现“工农兵文艺”方向的代表。
“文摊文学家”历史性地成为了另一个“文坛”的“典范”。
“由于《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出版,正值延安整风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期间,把赵树理小说归结为政治运动和《讲话》指导的结果,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换句话说,肯定赵树理的艺术成就,毋宁是一份关于艺术理念的政治宣言。
”——董之林:《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2、《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确立自己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完成于1943年5月。
通过一对农村“小字辈”小二黑、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中国农村新旧变革中新生力量与愚昧落后观念及反动封建势力间的冲突,揭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复杂性。
小二黑和小芹代表的是根据地的新生民主力量,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当时农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金旺和兴旺兄弟俩是当时混进乡村政权里的坏分子。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著名小说家赵树理的作品,讲述了一对爱情的比武,取得了幸福的结局。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工人小二黑,和另一个名叫小芳的女孩相恋,双方父母都不赞成。
小二黑不顾一切,照顾小芳多年,最后带着小芳走到了一个叫于淑芬的家里。
原来,这位老太太母亲是小二黑的前任老师,知道这对小情侣的实情,就同意了他们的结婚,但对方的父母仍然反对。
为了推动事情的发展,老师于淑芬到了双方家邀请双方父母出席婚礼,双方父母终于同意了,小二黑和小芳终于在他们人前正式结婚了。
结婚当天,一群朋友和老师出席了婚礼,宾客们热烈庆祝他们结婚了,夜晚,婚礼上面传来热烈的掌声,气氛十分活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小芳像一朵美丽的花开在春意盎然的草原上,玉石俱焚,美不胜收,宾客们的祝福直冲云霄。
在这个婚礼上,小二黑收获了很多的祝福,老师们祝他们新婚快乐、长久睦夫睦妻;家人们祝他们家庭和睦、美满ؗ幸福久久;还有像愿望般的祝福,祝他们子孙繁荣,福如东海长流水!最后,宾客们朝向夕阳下说声“加油”,小芳拉着小二黑一起走着,步子变得很慢,心里只有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关于赵树理的作品
关于赵树理的作品
(1)小说。
A(1943年以前的小说:主要有《铁牛的复职》、《金字》、《蟠龙峪》(又作《盘龙峪》)、《打倒汉奸》等。
《铁牛的复职》作品已佚,主要讲一放牛娃因遍身生疮被地主辞退后,重新开始了讨饭的生活。
《金字》是他第一篇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反映了倒蒋战争后阎锡山给山西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人民的愤怒情绪。
《蟠龙峪》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主要表现农民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打倒汉奸》是一篇对话体小说,可作“相声”或“独幕剧”演出,描写一个村子里出去的两个大学生,黑蛋在省城里一心忙于救亡运动,保官则唯利是图,把乡亲骗到天津,卖给日本人修机场,大家还在羡慕他发了大财,后被黑蛋揭露,遭到了处决。
B(1943-1948年的小说:主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地板》、《催粮差》、《福贵》、《刘二与王继圣》、《邪不压正》等。
《小二黑结婚》描写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三仙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才终成眷属。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元及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的改造和减租减息开展的斗争。
《李家庄的变迁》是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个村庄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20多年的变迁,表现农民命运的变化。
《地板》是赵树理第一次在太行文联的刊物《文艺杂志》上发表的小说,被
看作是当时文艺圈里人对他的认可。
“地板”,即“土地的面积”。
故事借一个因灾荒饿死了佃户而破了产的地主王老四之口,来说明财富是人创造的而土地不能生产东西的道理。
《催粮差》写一个名叫崔九孩的司法警察,下张催粮时上拍下压的两副面孔和两种手段。
《刘二与王继圣》是赵树理惟一的一篇富有自传性而与当前的工作无关的小说。
《邪不压正》是赵树理第一次遇到猛烈批评的小说,后未收入自己的文集,渐渐被人们遗忘,80年代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它的价值。
作品描写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姻事故。
软英先被地主刘锡元的儿子看中,狗腿子小旦为虎作伥,强下聘礼。
下河村解放后,农会主席小昌又唆使成为积极分子的小旦逼迫软英嫁给自己的儿子。
最后在整党运动中,小昌挨批,软英与情郎小宝终成眷属。
C(1949-1965年的小说:主要有《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登记》、《三里湾》、《灵泉洞》、《“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卖烟叶》等。
《传家宝》写婆媳之争,《田寡妇看瓜》写中农田寡妇以前看瓜是怕贫农秋生偷瓜,解放后秋生的南瓜大丰收,田寡妇再不用看瓜了。
这是两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与赵树理以前的小说风格迥然不同。
《登记》是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的一篇评书体短篇小说,历来被看作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后被改名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舞台。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以全心全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村支书王金生、三心二意想发展资本主义的村长范登高和一心一意做发家美梦的中农马多寿这三家人为主线,表现农村合作化时期的社会的面貌,后被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和各种舞台剧。
评书体小说《灵泉洞》是话剧《两个世界》的续篇,主人公仍为金虎和银虎,想通过这两兄弟的生产道路,来表现太行农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思想变化。
《“锻炼锻炼”》是一篇描写农业社如何解决生产与整风矛盾,批
判中农和事佬思想,歌颂农村新生力量的小说。
《套不住的手》通过年逾古稀的老农民陈秉正和他的手套失而复得的两个小故事,与报告文学《实干家潘永福》一样,是以对实干精神的歌颂抵抗当时的“浮夸风”,风格含蓄沉郁,文字简朴严整,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他以前的作品截然不同。
《卖烟叶》是赵树理的最后一篇小说,写农村知识青年贾鸿年不安心农村生产,倒卖烟叶终于触犯法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