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电影作品中长镜头与蒙太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谈谈对蒙太奇创作手法和长镜头创作手法的认识世界电影创作有两大体系:“长镜头创作方法”与“蒙太奇创作方法”。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长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它原为电影的拍摄技巧,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在电影发明之初,剪辑技巧还没成为专门的制作手段时,电影画面大多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从导演方面的意义上讲,蒙太奇,就是导演把他想讲的东西,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告诉你。
带有强制性和主观性,控制观众的情绪,结局由导演决定。
而长镜头则与其相反,它纪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在我的想象里,蒙太奇和长镜头关系就如同对一道菜肴的态度。
面对着一条新鲜的三文鱼,西方人(长镜头)说肯定就要生吃啊,保持它真实的肉的质感、香味和营养,顶呱呱!而大部分中国人(蒙太奇)就喜欢煎着吃,因为中国人吃不惯鱼生,何况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炒、蒸、煮、焖、炖、扣、卤、煎、焗、扒、炸、烤、灼、氽、溜、煲,厨艺博大精深。
一道菜我变着法的做,做完粤式做湘式。
一条三文鱼,任凭厨师处理,结果包罗万象。
蒙太奇,它不仅要以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完成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还要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处理画面与声音,色彩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方法和表现形式,对于画面的分切,延续,对列和组接。
从这一意义上讲,简而言之,蒙太奇就是镜头的安装,组合与构成,即按分镜头次序装配。
这里面的艺术功能,概括地讲,有1. 通过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和情节的集中。
2. 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影视片的创作,吸引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3. 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4. 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严谨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
5. 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6. 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屏形象。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比如中国香港电影,林家栋,黄日华等主演的《复仇》电影中,25分处,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主演等人去到一个案发现场找寻三个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
谈电影的蒙太奇与长镜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 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如雕塑所搜长处理瞬间中断。
在处理连续性的层面上它就显得无能为力, 虽然这种连续性可以是观赏者主观想象出来的, 但在这方面它总是相对较弱。
在绘画上, 虽然西班牙阿塔密拉的画家画过一头好多条腿的野猪, 来表现运动的连续性, 但从总体看绘画和雕塑都是一种中断的艺术,它在处理中断的问题上显得得心应手。
但在处理连续性上总会碰到巨大的障碍, 这也是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然而, 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 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 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 如“亮相”, 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 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 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 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 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电影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创作的方法、手段等, 保证了电影在处理中断和连续的问题时具有充分的自由, 使电影尽可能地把文字、戏剧、美术、音乐等艺术包括其中, 使电影更加具有大众化的艺术特点。
电影处理中断和连续的基本技巧就是使用蒙太奇和长镜头。
蒙太奇突破连续性, 侧重于中断, 努力使两个镜头在并列中产生新的含义。
充分调动观众的主观想象。
长镜头强调连续, 丰富了电影的语言, 使电影的时空能保持连续性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正是这两种手法, 奠定了电影的艺术特征, 使电影在表现生活趋于完美。
蒙太奇原本是建筑学的概念, 指构成、装配, 后来蒙太奇一词便被用来表达电影把中断的镜头构成新的连续的功能。
在这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爱森斯坦。
他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是把一个影像益加在另一个影像“之上”时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即第二个影像与第一个影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语义关系, 其结果与原来两者均不相同。
“蒙太奇就是应用连续的视觉形象来创造情绪冲击力量一般说来, 蒙太奇是用来压缩或扩大时间和空间, 并创造处出特殊的情调”川可见蒙太奇有着巨大的运用空间, 它是电影艺术的精华之一。
《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篇一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真实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一、引言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其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
蒙太奇与长镜头便是其中的两大关键性手法,二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理论背景。
本论文将针对这两种电影叙事手法,以真实论为核心理念,深入探讨其历史发展和辩证关系。
二、蒙太奇的发展及其特点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意为组合、剪接。
这一手法最早可追溯至电影的早期阶段,它通过剪辑、拼贴等方式,将不同场景、不同角度的镜头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意义和情绪。
蒙太奇的核心在于打破时间的连续性,以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多重交叉,给观众带来一种跳跃性的视听体验。
三、长镜头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蒙太奇不同,长镜头是一种较为连贯的叙事手法。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的初期阶段,但真正得到广泛运用和认可则是在现代电影中。
长镜头通过连续拍摄,保持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使得观众能够在一个较为自然的节奏中观看故事的发展。
四、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关系(一)共存与互鉴尽管蒙太奇与长镜头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二者并非互相排斥。
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手法常常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许多电影作品既运用了蒙太奇的跳跃性叙事,又保留了长镜头的自然流畅。
这种共存与互鉴,使得电影艺术得以更加丰富和多元。
(二)真实论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蒙太奇还是长镜头,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呈现故事的真实性。
蒙太奇的跳跃性表达可能更加侧重于对情感的冲击和表现的强调,而长镜头的连续性则更能够呈现出现实生活的自然状态。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手法,都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
因此,真实论成为了这两种手法共同的核心理念。
五、真实论下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应用(一)蒙太奇的真实表达在真实论的指导下,蒙太奇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影作品中。
通过对不同镜头的剪辑和组合,电影创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故事的真实性和深度。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通过运用蒙太奇可以突出对比某些特性的指向,深化影片的含义。
影视作品中蒙太奇的美学特征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1、概括与集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省略繁琐、多余的部分,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得主次分明、繁简得体、隐显适度,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例如,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表现在法庭上看着无辜的丈夫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时,只集中拍摄她痉挛着的双手。
《红色娘子军》里,琼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违反侦察纪律开了枪,紧接的镜头是队长把缴下来的琼花的枪往桌上一拍,省去了向连长汇报的经过。
2、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技巧可以对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创造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例如,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就可以在空间上从巴黎跳到纽约,或者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
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描绘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联系。
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酒吧中辛德勒先贿赂酒吧侍者以接近高级军官们,到辛德勒和高级军官们打成一片,刚到的高级军官主动接近辛德勒这一过程应该是发生在一段时间,很多个晚上的事,而导演巧妙的运用了蒙太奇技巧,将它们剪辑到了一个晚上,使用闪光灯和音乐的变化来说明时空的转换,剪切点简洁又富有节奏感,并没有让观众感觉到时空的错乱,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形成不同的节奏,创造风格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长度、色彩、光线、景别、运动方式等的变化,会形成电影的轻重缓急,以一种节奏来创造电影的风格。
王小帅电影中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王小帅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六十年代的他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电影运动的影响,对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大胆尝试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等电影题材,为中国电影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因此,他们的电影中不乏对青春题材、边缘题材,演绎着中国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他关心个体的生存,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中常常突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很深厚的思想性。
二十多年来他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也日益形成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不断寻找着最适合表达其内心诉求的电影语言,而他对蒙太奇与长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则正是他的电影中极为锦上添花的一笔。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一)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步成为电影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狭义上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
而广义上的蒙太奇则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手段、叙述方式,通过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和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来产生不同的意义。
它是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的艺术技巧,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
(二)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源自法国电影学者巴赞对电影本体和纪实美学风格的研究。
所谓长镜头,就是影视作品中时值较长的镜头,在一个单镜头内通过演员表演、场面调度及运动镜头,在画面上形成多种景别、多角度构图的镜头。
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审美理想是通过长镜头的实景的拍摄、真实连贯以及依次观察心理过程的景深镜头等方法表现出来的。
长镜头理论强调对生活原型的尊重,让生活自己去呈现自己背后的`含义,以朴素而切近生活的直观感动、吸引观众。
它崛起于50年代,体现了现代人观察世界的态度,是一种后起的但生命力极强的电影语言。
二、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美学特征(一)王小帅电影的蒙太奇美学特征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然而,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如“亮相”,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威尔帝—中国“微电影”拍摄器材第一品牌)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一)蒙太奇《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
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
评析电影作品中长镜头与蒙太奇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肯定少不了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
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还记得最近上映的韩国电影《晚秋》,电影《晚秋》的画面感非常唯美,其中很多画面就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片中,汤唯和玄彬的吻戏长达一分钟之久。
结尾,释放回来的安娜,在一个晚秋的下午坐在咖啡厅等人,在这个长达近三分钟的镜头里,只有安娜的侧影,和她寻着脚步声望过去的眼神。
所有的字幕在这个镜头里结束,安娜也只对着空空的椅子说:“Hi,好久不见。
”这样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大量的长镜头只为衬托出安静而唯美的感觉。
因为文艺片相对较擅长气氛的渲染,这和拍摄手法是有直接的联系的。
说到文艺片,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之作《情书》,在这一部电影里运用了不同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不仅得到与长镜头完全不同的效果,还对故事的情节起了很大的推动和渲染的作用。
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影片开始不久,博子从未婚夫藤井树的坟场上回来,跟随藤井树的母亲来到她的家中,在怀念藤井树的时候翻出了他初中时的毕业纪念册。
博子翻出藤井树以前的住址,一时突发奇想,想要将地址摘录下来。
导演用了一系列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她在屋子里四处来回地走动寻找笔的样子。
这里的加速蒙太奇,是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
在电影剪接中,常常是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来处理追逐场面的高潮。
原理是将发生过和的每一个连续动作的画面予以减短,或跳过去不用,造成节奏加快的视觉效果。
然而这里的节奏只是稍显轻快,表现了博子因突发奇想而导致心理上的某种类似于玩心的兴奋感,这很符合一个仍旧沉溺于对死去的未婚夫的思念和虚渺的等待中的女子的心理。
博子尝试着按照摘录下来的地址给早已不存在的藤井树的故居写信,想将她的思念写给“住在了天堂”的爱人,不料信却寄到了与她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孩子藤井树(以下皆称阿树)家中。
于是两个女子开始了异地的通信。
这期间,导演一直用平缓的平行式的叙述性蒙太奇来展示故事情节。
影片中中山美蕙一人分饰两角,一边是文静执着的博子,一边是活泼而不拘小节的阿树,双方互相通着信,表演非常出彩。
阿树由于得了严重感冒而去医院看病,不想在候诊室里睡去,梦见了当年父亲因患急性肺炎被抬在担架上的情景。
护士们匆忙的身影,母亲、爷爷神色慌张的脸,与阿树的束手无措的表情不断交替。
现实中护士传报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又梦到初中时与同班同名同姓的男生藤井树的初次相遇以及他到她家造访时的情景。
这涉及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蒙太奇技
巧范畴内可属于心理式的表现性蒙太奇手法。
这一手法通常表现人物的回忆、梦境、思索、幻觉乃至潜意识活动等,其特点是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非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多用画面的对列、交叉、穿插等手法来表现。
而本片中这一情景在综观全片可见,虽事隔多年,两人以后的生活毫无交集,藤井树也似乎早已从她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但这件事情一直保留在她的潜意识里,一旦有人喊她的姓名的时候,她的潜意识里立即会条件反射般地浮想起以前与藤井树有关的事情。
这一情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秋叶和博子在晨曦中对着两年前发生雪崩而葬送了藤井树年轻的生命的山峰作最后一次告别。
博子在空旷的雪地中声嘶力竭地对着她想象中的藤井树重复喊着:“你好吗?我很好。
”一直喊到失声痛哭,她要与两年来对死去的藤井树的无尽的思念和无望的等待作最后的诀别。
而同一时刻里,肺炎发作的阿树则躺在昏暗的病房里回应着同样的话,她在博子远方的祈祷之下,终于死里逃生,渐渐地苏醒过来。
这里导演运用了对话式的叙述性蒙太奇手法,它使不同空间里的两个人物的非直接对话,因为其中的某种联系而衔接地十分自然,并将电影的故事情节推至了高潮,使观众的情绪也为之受到很大的感染。
两个因藤井树而开始了书信来往的女生,在这一刻达到了心灵交汇的顶峰。
《情书》作为日本纯爱电影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
不得不说,导演岩井俊二对情感的把握和对的镜头的控制感在电影《情书》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在镜头的把握上,导演始终善于运用不同的剪切手法来表现剧情或情感。
影片中不同组接形式的蒙太奇的运用,长镜头的使用以及在表现运动时摄影机的运动,都运用得恰如其分。
也许这样的电影并不能符合大众的口味,没有特技,没有动作场面,但是它所表现的对生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态度,确确实实地在我的记忆中停留了。
“你好吗?”“我很好”……我觉得这一场景和《晚秋》中,安娜也只对着空空的椅子说:“Hi,好久不见。
”其效果都是惊人的。
这样的台词也许平淡无奇,但是在电影中它却显得字字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