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电影作品中长镜头与蒙太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谈谈对蒙太奇创作手法和长镜头创作手法的认识世界电影创作有两大体系:“长镜头创作方法”与“蒙太奇创作方法”。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
长镜头表现的空间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在镜头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它原为电影的拍摄技巧,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在电影发明之初,剪辑技巧还没成为专门的制作手段时,电影画面大多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从导演方面的意义上讲,蒙太奇,就是导演把他想讲的东西,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告诉你。
带有强制性和主观性,控制观众的情绪,结局由导演决定。
而长镜头则与其相反,它纪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在我的想象里,蒙太奇和长镜头关系就如同对一道菜肴的态度。
面对着一条新鲜的三文鱼,西方人(长镜头)说肯定就要生吃啊,保持它真实的肉的质感、香味和营养,顶呱呱!而大部分中国人(蒙太奇)就喜欢煎着吃,因为中国人吃不惯鱼生,何况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炒、蒸、煮、焖、炖、扣、卤、煎、焗、扒、炸、烤、灼、氽、溜、煲,厨艺博大精深。
一道菜我变着法的做,做完粤式做湘式。
一条三文鱼,任凭厨师处理,结果包罗万象。
蒙太奇,它不仅要以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完成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还要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处理画面与声音,色彩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方法和表现形式,对于画面的分切,延续,对列和组接。
从这一意义上讲,简而言之,蒙太奇就是镜头的安装,组合与构成,即按分镜头次序装配。
这里面的艺术功能,概括地讲,有1. 通过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和情节的集中。
2. 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影视片的创作,吸引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3. 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4. 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严谨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
5. 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6. 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屏形象。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比如中国香港电影,林家栋,黄日华等主演的《复仇》电影中,25分处,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主演等人去到一个案发现场找寻三个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
谈电影的蒙太奇与长镜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 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如雕塑所搜长处理瞬间中断。
在处理连续性的层面上它就显得无能为力, 虽然这种连续性可以是观赏者主观想象出来的, 但在这方面它总是相对较弱。
在绘画上, 虽然西班牙阿塔密拉的画家画过一头好多条腿的野猪, 来表现运动的连续性, 但从总体看绘画和雕塑都是一种中断的艺术,它在处理中断的问题上显得得心应手。
但在处理连续性上总会碰到巨大的障碍, 这也是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然而, 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 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 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 如“亮相”, 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 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 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 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 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电影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创作的方法、手段等, 保证了电影在处理中断和连续的问题时具有充分的自由, 使电影尽可能地把文字、戏剧、美术、音乐等艺术包括其中, 使电影更加具有大众化的艺术特点。
电影处理中断和连续的基本技巧就是使用蒙太奇和长镜头。
蒙太奇突破连续性, 侧重于中断, 努力使两个镜头在并列中产生新的含义。
充分调动观众的主观想象。
长镜头强调连续, 丰富了电影的语言, 使电影的时空能保持连续性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正是这两种手法, 奠定了电影的艺术特征, 使电影在表现生活趋于完美。
蒙太奇原本是建筑学的概念, 指构成、装配, 后来蒙太奇一词便被用来表达电影把中断的镜头构成新的连续的功能。
在这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爱森斯坦。
他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是把一个影像益加在另一个影像“之上”时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即第二个影像与第一个影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语义关系, 其结果与原来两者均不相同。
“蒙太奇就是应用连续的视觉形象来创造情绪冲击力量一般说来, 蒙太奇是用来压缩或扩大时间和空间, 并创造处出特殊的情调”川可见蒙太奇有着巨大的运用空间, 它是电影艺术的精华之一。
《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篇一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真实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一、引言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其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
蒙太奇与长镜头便是其中的两大关键性手法,二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理论背景。
本论文将针对这两种电影叙事手法,以真实论为核心理念,深入探讨其历史发展和辩证关系。
二、蒙太奇的发展及其特点蒙太奇,源于法语“montage”,意为组合、剪接。
这一手法最早可追溯至电影的早期阶段,它通过剪辑、拼贴等方式,将不同场景、不同角度的镜头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意义和情绪。
蒙太奇的核心在于打破时间的连续性,以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多重交叉,给观众带来一种跳跃性的视听体验。
三、长镜头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蒙太奇不同,长镜头是一种较为连贯的叙事手法。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的初期阶段,但真正得到广泛运用和认可则是在现代电影中。
长镜头通过连续拍摄,保持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使得观众能够在一个较为自然的节奏中观看故事的发展。
四、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关系(一)共存与互鉴尽管蒙太奇与长镜头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二者并非互相排斥。
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手法常常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许多电影作品既运用了蒙太奇的跳跃性叙事,又保留了长镜头的自然流畅。
这种共存与互鉴,使得电影艺术得以更加丰富和多元。
(二)真实论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蒙太奇还是长镜头,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呈现故事的真实性。
蒙太奇的跳跃性表达可能更加侧重于对情感的冲击和表现的强调,而长镜头的连续性则更能够呈现出现实生活的自然状态。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手法,都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
因此,真实论成为了这两种手法共同的核心理念。
五、真实论下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应用(一)蒙太奇的真实表达在真实论的指导下,蒙太奇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影作品中。
通过对不同镜头的剪辑和组合,电影创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故事的真实性和深度。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通过运用蒙太奇可以突出对比某些特性的指向,深化影片的含义。
影视作品中蒙太奇的美学特征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1、概括与集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省略繁琐、多余的部分,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得主次分明、繁简得体、隐显适度,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例如,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表现在法庭上看着无辜的丈夫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时,只集中拍摄她痉挛着的双手。
《红色娘子军》里,琼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违反侦察纪律开了枪,紧接的镜头是队长把缴下来的琼花的枪往桌上一拍,省去了向连长汇报的经过。
2、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技巧可以对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创造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例如,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就可以在空间上从巴黎跳到纽约,或者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
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不同时间的蒙太奇可以描绘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联系。
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酒吧中辛德勒先贿赂酒吧侍者以接近高级军官们,到辛德勒和高级军官们打成一片,刚到的高级军官主动接近辛德勒这一过程应该是发生在一段时间,很多个晚上的事,而导演巧妙的运用了蒙太奇技巧,将它们剪辑到了一个晚上,使用闪光灯和音乐的变化来说明时空的转换,剪切点简洁又富有节奏感,并没有让观众感觉到时空的错乱,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形成不同的节奏,创造风格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长度、色彩、光线、景别、运动方式等的变化,会形成电影的轻重缓急,以一种节奏来创造电影的风格。
王小帅电影中的蒙太奇与长镜头王小帅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六十年代的他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电影运动的影响,对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大胆尝试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等电影题材,为中国电影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因此,他们的电影中不乏对青春题材、边缘题材,演绎着中国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他关心个体的生存,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中常常突出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很深厚的思想性。
二十多年来他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也日益形成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艺术魅力,不断寻找着最适合表达其内心诉求的电影语言,而他对蒙太奇与长镜头语言的熟练运用则正是他的电影中极为锦上添花的一笔。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一)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步成为电影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狭义上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
而广义上的蒙太奇则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手段、叙述方式,通过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和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来产生不同的意义。
它是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的艺术技巧,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
(二)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源自法国电影学者巴赞对电影本体和纪实美学风格的研究。
所谓长镜头,就是影视作品中时值较长的镜头,在一个单镜头内通过演员表演、场面调度及运动镜头,在画面上形成多种景别、多角度构图的镜头。
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审美理想是通过长镜头的实景的拍摄、真实连贯以及依次观察心理过程的景深镜头等方法表现出来的。
长镜头理论强调对生活原型的尊重,让生活自己去呈现自己背后的`含义,以朴素而切近生活的直观感动、吸引观众。
它崛起于50年代,体现了现代人观察世界的态度,是一种后起的但生命力极强的电影语言。
二、王小帅电影中蒙太奇与长镜头美学特征(一)王小帅电影的蒙太奇美学特征王小帅是中国60年代出生的青年导演中一直还在坚持按自己的追求拍摄电影的人。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然而,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如“亮相”,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威尔帝—中国“微电影”拍摄器材第一品牌)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一)蒙太奇《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
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
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姓名:初才坪班级:新闻071 学号:5000107171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长镜头则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镜头。
在长镜头中没有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但却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
长镜头减少了镜头的组接工作,但剪辑工作已经融入到镜头拍摄时的设计中,摄影中根据主体动作和场面内各种关系,变化角度、景别进行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
长镜头可在一个镜头中,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其效果是利用时空运动的连续可以把真实的现实面貌(包括环境、气氛)自然呈现在屏幕上,能真正体现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具有独特的纪实魅力。
在美学特征上,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最杰出代表,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成为人类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
“敖德萨阶梯”是经典段落,在这段中间,可以清晰看到“杂耍蒙太奇”的效果。
这段落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的刻画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第一个就是死去小孩的妈妈。
当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导演4次在孩子被踩,母亲张大嘴吃惊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导演在第五次切到妈妈身上才让妈妈走到孩子身边。
这样快频率的交叉剪辑,增加了镜头的表现力,可以看出,导演在选择踩孩子的镜头上也是加以选择的,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个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镜头的组接再不是叙事那么简单,情绪,气氛,都得以表现。
另一条线则是婴儿车的滚动,在下滚过程中,不断切人物特写,眼镜男,女教士,婴儿,可以看出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解的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特写镜头单个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或许眼镜男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孩子的车在滑动,但是情绪配合了,画面配合了,交叉剪辑的帮助下,整体感觉就出来了。
长镜头与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区别一.长镜头是电影的本体语言text镜头是电影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元素。
text单镜头:指从摄影机快门开启到关闭的连续的不间断的胶片运动的成像。
text长镜头由一个镜头构成。
长镜头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长镜头属于蒙太奇范畴”,有人认为“长镜头是未经剪辑的片断”,有人认为“长镜头是镜头一段落”。
作者把长镜头的美学概念归纳为:“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的展现两个以上的动作或一个完整事件的镜头为长镜头。
”二.长镜头的类型1.景深长镜头text巴赞倡导的景深长镜头是长镜头的本源形态,即用广角的深焦距镜头拍摄的单镜头,除具有镜头内时空的完整性,在空间构成上因深焦距形成在立体时空里多层次动作同时存在复合运行。
2.内部蒙太奇式长镜头text镜头内部蒙太奇是苏联的库里肖夫提出的,是以导演的主观意图牵引观众的视听,有着明显的蒙太奇的强制性。
3.落镜头或镜头段落text是对景深镜头的扩展延伸。
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的区别:段落镜头必须表现一个完整事件,无须一定要用深焦距拍摄,镜头自身的纵深运动,场面调度也以人物的纵深调度为主,多视角。
4.主观长镜头text表达的是主人公或导演的主观感受或想象,不带纪实性,把表现客体主观化,是一种很具表现力的镜头方式。
5.静观长镜头text常出现在东方电影中,也称卷画式长镜头,观众的视觉感受始终处于客观审视的状态里,给观众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距离。
6.舞台记录式长镜头text将镜头固定在观众席正中机位上,拍下整场的舞台演出。
7.记录式长镜头(纪实性长镜头)text学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如肩扛式跟拍、便携式偷拍等拍摄的长镜头。
三.镜头的风格1.诗化的塔尔科夫斯基2.自然化的安哲鲁普洛斯3.人文化的候孝贤text以固定的中、全景空间静观的展示镜头前发生的事物、人物行为与人物关系及其事件的完整过程。
text以转场中时空大幅度跳跃,冲淡了整体节奏的拖沓,于大开大合中,抒发了一种苍凉的历史咏叹,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振奋及思绪的回味。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特征比较(2011-09-07 17:35:50)蒙太奇一.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点:单个镜头不具有独立的、明确的叙事功能,只有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
这些特点是电影画面语言及其语法规则的构成基础。
蒙太奇效果两个以上的镜头连接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要超过这两个镜头的基本含义的总和。
公式表达为:1+1>2根据蒙太奇理论,一部影视节目的构成如下:由若干个镜头组成句子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段落或者场景由若干个段落或者场景组成全片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解组合,可对素材进行有机地取舍,选取主要、本质的部分,删除多余的部分,突出重点,强调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从而使内容表现主次分明,实现高度概括;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由于每一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的顺序和意图,这就能严格规范和引导观众的关注力,影响观众的情绪与理解,激发观众的联想,引导观众参与;3、创造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可对现实生活的时空进行重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意境;4、形成不同的节奏:节奏指画面中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所完成的片子的轻重缓急。
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画面内容节奏和画面间的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镜头组接的顺序变化和速度变化,形成视听冲击力,作用于观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5、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通过蒙太奇将影视片整体的各种语言符号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形象。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镜头的逻辑关联,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出思想、隐喻、节奏、情绪,产生单个镜头不能表达的思想。
二、长镜头的定义通过变化拍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一组分切式镜头所担负的镜头组合任务,以保证叙事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长镜头减少了镜头的组接工作,但剪辑工作已经融入到镜头拍摄时的设计中,摄影中根据主体动作和场面内各种关系,变化角度、景别进行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
浅析长镜头与蒙太奇在电影发展史上,有着这样两块构成电影美学独特性的基石,就是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
电影的表现手段主要是靠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的运用。
蒙太奇(Montage)原为建筑学用语,意指构成、装配、组合,电影艺术的制作因与建筑有相似之处,便借用来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镜头和声音的剪辑组合。
一部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在电影创作中,需要将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拍摄许多不同的镜头,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问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连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为蒙太奇。
通过对镜头的排列、组合和连接,创作者从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意图,以此展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点和看法。
于是蒙太奇自然而然地成为创作者选取素材和进行加工、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蒙太奇手法正是通过不同的影片片段组接在一起,这种接法超越了时空,完成了时空的跳跃,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效果。
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完全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与影片一起运动,让电影由二维空间变成三维空间,甚至全维的空间。
观众看电影时仿佛是如临其境,大有参与者的感受。
而长镜头美学,巴赞电影真实美学的形式化概括和称谓。
所谓“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的表现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长镜头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尽管早在巴赞之前就已经流行于电影创作之中,但巴赞并不仅仅把长镜头当作一种表现手段或技巧来对待,而是从其美学价值来进行理解。
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美学体系的核心和实质,即强调电影特性是它的照相性,或者叫做纪实性、记录性。
长镜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逼真地记录现实——自然、生活和情绪。
所以,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蒙太奇和长镜头对比分析视听语言中蒙太奇和长镜头对比分析姓名:杨莉班别:13新闻学号:1306020131【摘要】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电影基本技巧,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而言的。
蒙太奇依靠观众的联想来叙事,长镜头依靠镜头的运动再现真实的场景,将观众带入现实空间。
本文将主要介绍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功能及特点,以及比较它们的区别。
【正文】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蒙太奇后来就发展成为电影的专业术语。
蒙太奇就是指电影元素的剪辑组合,简单来说,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法,让导演能更好地讲故事了。
长镜头的特点:具体性。
不是通过镜头加以概括,而是直接对准现实景象,意义就在画面之中,不在组接之中。
在由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影片中,主角何安下下山后。
有一个30秒的变焦长镜头,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展现了主角即将要去的山下城市的场景,同时也体现出山下的繁华与美好,和山上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镜头里,没有配一句台词,因为画面本身足够表达。
综合性。
重视镜头中人物和环境个整体与统一。
在《樱桃的滋味》影片即将结束时,有几个固定长镜头,其中一个镜头,长时间地对着坟墓里的主人公的脸,随着电闪雷鸣,主人公隐约的泪光在黑暗中闪现,淅沥的雨声调节着万籁无声的画面,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
完整性。
画面完整,人与环境,人与人一目了然,不是逐个分切表现,不割裂现实景象。
华谊出品钮承泽导演的影片《爱love》,开头就是一个十分钟的长镜头,很棒,影片中所有人物出场一遍,顺便交代清楚了他们的关系。
二者的不同之处:一、蒙太奇手法创造真实,长镜头再现真实蒙太奇通过镜头与镜头的连接展现故事,这个故事,画面不一定真实。
评析电影作品中长镜头与蒙太奇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肯定少不了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
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还记得最近上映的韩国电影《晚秋》,电影《晚秋》的画面感非常唯美,其中很多画面就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片中,汤唯和玄彬的吻戏长达一分钟之久。
结尾,释放回来的安娜,在一个晚秋的下午坐在咖啡厅等人,在这个长达近三分钟的镜头里,只有安娜的侧影,和她寻着脚步声望过去的眼神。
所有的字幕在这个镜头里结束,安娜也只对着空空的椅子说:“Hi,好久不见。
”这样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大量的长镜头只为衬托出安静而唯美的感觉。
因为文艺片相对较擅长气氛的渲染,这和拍摄手法是有直接的联系的。
说到文艺片,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之作《情书》,在这一部电影里运用了不同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不仅得到与长镜头完全不同的效果,还对故事的情节起了很大的推动和渲染的作用。
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影片开始不久,博子从未婚夫藤井树的坟场上回来,跟随藤井树的母亲来到她的家中,在怀念藤井树的时候翻出了他初中时的毕业纪念册。
博子翻出藤井树以前的住址,一时突发奇想,想要将地址摘录下来。
导演用了一系列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她在屋子里四处来回地走动寻找笔的样子。
这里的加速蒙太奇,是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
在电影剪接中,常常是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来处理追逐场面的高潮。
原理是将发生过和的每一个连续动作的画面予以减短,或跳过去不用,造成节奏加快的视觉效果。
然而这里的节奏只是稍显轻快,表现了博子因突发奇想而导致心理上的某种类似于玩心的兴奋感,这很符合一个仍旧沉溺于对死去的未婚夫的思念和虚渺的等待中的女子的心理。
博子尝试着按照摘录下来的地址给早已不存在的藤井树的故居写信,想将她的思念写给“住在了天堂”的爱人,不料信却寄到了与她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孩子藤井树(以下皆称阿树)家中。
电影鉴赏:蒙太奇与长镜头电影鉴赏:关于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理论,可谓百家争鸣。
包括谢尔盖·爱森斯坦、普多夫金、贝拉·巴拉兹、鲁道夫·爱因汉姆等在内的诸多电影导演、理论家都曾尝试对蒙太奇进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鉴赏:关于蒙太奇与长镜头,欢迎大家分享。
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表现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细分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等。
特点及作用(1)能够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2)具有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的特点。
(3)蒙太奇组接技巧具有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的能力。
(4)具有可以创造银幕(屏幕)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特点,使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
(5)具有控制节奏的特点,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
(6)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
(7)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8)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运动的并列与交叉,可以造成紧张的悬念,或者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评析电影作品中长镜头与蒙太奇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肯定少不了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
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还记得最近上映的韩国电影《晚秋》,电影《晚秋》的画面感非常唯美,其中很多画面就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片中,汤唯和玄彬的吻戏长达一分钟之久。
结尾,释放回来的安娜,在一个晚秋的下午坐在咖啡厅等人,在这个长达近三分钟的镜头里,只有安娜的侧影,和她寻着脚步声望过去的眼神。
所有的字幕在这个镜头里结束,安娜也只对着空空的椅子说:“Hi,好久不见。
”这样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大量的长镜头只为衬托出安静而唯美的感觉。
因为文艺片相对较擅长气氛的渲染,这和拍摄手法是有直接的联系的。
说到文艺片,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之作《情书》,在这一部电影里运用了不同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不仅得到与长镜头完全不同的效果,还对故事的情节起了很大的推动和渲染的作用。
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影片开始不久,博子从未婚夫藤井树的坟场上回来,跟随藤井树的母亲来到她的家中,在怀念藤井树的时候翻出了他初中时的毕业纪念册。
博子翻出藤井树以前的住址,一时突发奇想,想要将地址摘录下来。
导演用了一系列加速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她在屋子里四处来回地走动寻找笔的样子。
这里的加速蒙太奇,是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
在电影剪接中,常常是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来处理追逐场面的高潮。
原理是将发生过和的每一个连续动作的画面予以减短,或跳过去不用,造成节奏加快的视觉效果。
然而这里的节奏只是稍显轻快,表现了博子因突发奇想而导致心理上的某种类似于玩心的兴奋感,这很符合一个仍旧沉溺于对死去的未婚夫的思念和虚渺的等待中的女子的心理。
博子尝试着按照摘录下来的地址给早已不存在的藤井树的故居写信,想将她的思念写给“住在了天堂”的爱人,不料信却寄到了与她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孩子藤井树(以下皆称阿树)家中。
于是两个女子开始了异地的通信。
这期间,导演一直用平缓的平行式的叙述性蒙太奇来展示故事情节。
影片中中山美蕙一人分饰两角,一边是文静执着的博子,一边是活泼而不拘小节的阿树,双方互相通着信,表演非常出彩。
阿树由于得了严重感冒而去医院看病,不想在候诊室里睡去,梦见了当年父亲因患急性肺炎被抬在担架上的情景。
护士们匆忙的身影,母亲、爷爷神色慌张的脸,与阿树的束手无措的表情不断交替。
现实中护士传报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又梦到初中时与同班同名同姓的男生藤井树的初次相遇以及他到她家造访时的情景。
这涉及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蒙太奇技
巧范畴内可属于心理式的表现性蒙太奇手法。
这一手法通常表现人物的回忆、梦境、思索、幻觉乃至潜意识活动等,其特点是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非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多用画面的对列、交叉、穿插等手法来表现。
而本片中这一情景在综观全片可见,虽事隔多年,两人以后的生活毫无交集,藤井树也似乎早已从她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但这件事情一直保留在她的潜意识里,一旦有人喊她的姓名的时候,她的潜意识里立即会条件反射般地浮想起以前与藤井树有关的事情。
这一情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秋叶和博子在晨曦中对着两年前发生雪崩而葬送了藤井树年轻的生命的山峰作最后一次告别。
博子在空旷的雪地中声嘶力竭地对着她想象中的藤井树重复喊着:“你好吗?我很好。
”一直喊到失声痛哭,她要与两年来对死去的藤井树的无尽的思念和无望的等待作最后的诀别。
而同一时刻里,肺炎发作的阿树则躺在昏暗的病房里回应着同样的话,她在博子远方的祈祷之下,终于死里逃生,渐渐地苏醒过来。
这里导演运用了对话式的叙述性蒙太奇手法,它使不同空间里的两个人物的非直接对话,因为其中的某种联系而衔接地十分自然,并将电影的故事情节推至了高潮,使观众的情绪也为之受到很大的感染。
两个因藤井树而开始了书信来往的女生,在这一刻达到了心灵交汇的顶峰。
《情书》作为日本纯爱电影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
不得不说,导演岩井俊二对情感的把握和对的镜头的控制感在电影《情书》中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在镜头的把握上,导演始终善于运用不同的剪切手法来表现剧情或情感。
影片中不同组接形式的蒙太奇的运用,长镜头的使用以及在表现运动时摄影机的运动,都运用得恰如其分。
也许这样的电影并不能符合大众的口味,没有特技,没有动作场面,但是它所表现的对生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态度,确确实实地在我的记忆中停留了。
“你好吗?”“我很好”……我觉得这一场景和《晚秋》中,安娜也只对着空空的椅子说:“Hi,好久不见。
”其效果都是惊人的。
这样的台词也许平淡无奇,但是在电影中它却显得字字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