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二.回转盘的结构功用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回转盘是钻床主轴上的一个重要零件,钻床主轴通过回转盘与钻关相连,回转盘与主轴用四个螺钉联接,实现钻床的正确联接。

回转盘的轴套孔中安装齿轮齿条,轴套中安装弹簧,钻床工作时,主轴带动回转盘中的齿轮运动,通过齿轮齿条实现钻头的纵向进给,利用弹簧的回弹作用实现钻头的自动复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材料为HT18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强度,耐热性及减振性.

该零件的材料主要加工面为R.N 面及φ370

+0.027

, φ62

02

.001

.0+-,

φ7202

.001.0+-等。

孔φ55,φ72的中心线对端面尺在500mm 上的平行度直接影响到主轴的配合精度和运转精度,因此对孔φ55,φ72的孔应同时镗出,保证其同轴度,使平行度公差降到最小。

φ62对φ90的同心性允差为0.02,将直接影响孔与轴的配合,因此在加工时,最好在一次装夹内完成。

车削φ50mm 的端面保持其尺寸108,将直接影响方孔内各孔的正确定位以及齿轮运动时的空间。φ90轴线与R 面垂直度允差为0.03,φ72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φ37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影响回转盘生与主轴联接的正确定位,从而影响主轴传动齿轮与变速箱的锥齿轮的啮合精度。

由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的有关和孔加工的径向精度及机床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可行的。

(三)回转盘的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和其它给定条件

根据零件的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

产,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知,毛坯的铸造方法

采用砂型机械造型,又由于零件的内腔及φ50,φ55,φ37等

孔均须铸出,故应安放型芯,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出后

还应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该种

铸件的公差等级为CT8-10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G级,故取

CT为9级,MA为G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R基准的孔轴线且与φ90轴线垂

直的面,并在φ230mm处安装一个离心棒,使φ230mm以下部

分与左边部分合为一体。

浇冒口位置:位于φ70mm的轴心线上,各表面总余量。

说明:底面

双侧加工孔

降一级,双

侧加工.

续表:

件主要尺寸公差如下表所示: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回转盘R面和φ55mm孔的轴心线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们作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实现箱体零件“一面两孔”的典型定位方式。其余各面和孔也能用它作定位,这样使加工又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另外R面的面积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可靠,夹紧方案也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粗基准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须加工的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2)如果必须首先保证某很重要表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以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应选择表面作为粗基准。

3)如果需保证各加工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加式余量较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选择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冒口,习砂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

5)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特别是主要定位基准面,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公差。

综上所述,分析零件,选择φ100和φ70端面作为粗基准。最先进行机械加工表面上R面和φ55,φ72的孔,可利用压极装夹的和专用夹具装夹。

(二)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应考虑以下问题:

1)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取决于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还包括由于基准不重合而提高了作为精基准的技术要求。

2)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每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范围,材料的性质及可加工性,工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大小,生产纲领及批量生产现有设备条件等。

3)应考虑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

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如下:

R面:粗刨两次

方孔:粗刨,精刨

φ105孔:粗刨,精刨,锪平

φ50:粗车

φ62:粗车,半精车,精车

φ72:粗镗,半精镗,精镗

φ60:粗镗

φ55:粗镗,精镗,研磨

φ80:粗镗

φ37:粗镗,半精镗,精镗

φ75:粗车,半精车,精车

φ90:粗车,半精车,精车

4-φ13:钻锪平 4-φ32

各螺纹孔及其它小孔均用钻床钻孔。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

因孔φ55及φ72的中心线对端面尺在500mm上的平行必误差0.05,故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即分别在一次装夹下将R面的两孔同时加工出来,以保证其位置精度。

根据“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加工原则,将R面φ50,φ105,φ80等孔的粗加工放在前面,精加工放在后面,各面上和螺纹孔等次要表面,放在最后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一、铸,铸造,翻砂,注意检查缺陷

二、油漆,清砂,刷底面,自然时效

三、划下列各尺位的刨位加工线

1.以φ72,φ55外圆毛坯定两孔中心线;

2.以φ230背面向上,将工件顶起,校平各面加工线;

3.工件转90°以φ72,φ55,,中心线找正划各加工线;4.划φ230 外圆线;

5.各孔的中心线对毛面的偏移允差不大于1.5。

四刨压板装夹校正

1.刨方孔及φ105端面保持61.15.0+表面粗糙度6.3

2. 刨φ100端面, 表面粗糙度12.5;

3. 刨φ70端面,保持尺寸;

4.精刨方孔,及φ105端面主尺寸要求;

五.粗车,四爪及胎具夹压

1.切平φ2302.0+端面保持尺寸为122;

2.切平φ90端面保持尺寸29,151为152; 3.车φ230 为φ2315.0+ 4.车φ90为90.15.0+ 5.50至尺寸;

6.车φ62至φ605.0+,保持长382.0+为375.0+; 7.车平φ50端面,保证尺寸108。 六 精车

1.光车φ62端面;

2.车φ6202

.001

.0+-至要求保持尺寸382.0+; 3.倒角1×45°在φ54处倒角2×45°切槽2×0.5;

4.车φ90015.0038.0--及端面,保持长30为28,及151至尺寸要求,

精车φ2302.0+及端面,保持证长30尺寸; 5.切槽4?0.5,φ90倒角1×45° 七 铣 铁槽12×5 刻线360° 八 钳 钻4-φ13刮32 九 1.粗镗φ37孔 2.精镗φ37孔至尺寸线

3.镗 φ802.0+孔至尺寸,保持尺寸263.0+; 4.倒内角1×45°; 5.粗镗φ55和φ72的孔;

6.精镗φ55 φ72的孔,保持φ72至φ60的尺寸为62; 7.调头镗60至尺寸线 8.倒内角1×45° 十 1.钻模 钻孔 攻丝 2.打字码

3.研磨φ55孔至尺寸线

十一油漆,补灰

十三钳,装配,按工艺部装及总装

四)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

由于是中批生产,因大部分选择通用机床,辅以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以通用机床加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各个机床间的传递由人工完成;

粗刨R面方孔,φ105mm的端面以及精刨方孔φ105端面选择龙门刨床,其型号:BQ208A,刀具为机床强力刨刀,材料为

YG168,粗镗φ37, φ80, φ60, φ55, φ72孔采用坐标,镗床型号T4163选择镗通孔的镗力,专用夹具,游标卡尺,内径一平分尺;铣槽12×5,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立铣×52K,选择卡盘铣刀,专用夹具和内径平分尺。

切平φ2302.0+端面及φ90端面选CA6140通用车床,选择硬质合金车刀,其材料为YG6通用四爪卡盘;夹具的游标卡尺。φ2302.0+,φ90等孔,选择CA6140车床,刀具选择回转位车刀;φ50,φ62等孔,选择CA6140车床,刀具选择圆形镗刀,通用夹具,游标卡尺和外径平分尺;刮成4×32的孔,选择通用直径为φ32mm带可换导柱锥柄平底锪钻,导柱直径为φ13,钻4×13孔选择摇臂钻床,Z3025选择锥柄麻花钻,选用锥柄机用铰刀,专用夹具,快换夹头及塞规,各螺纹孔和螺栓都选用Z3025钻床。

M

螺纹孔用塞规检验。

8

五)加工工序设计

1.工序:粗刨方孔及端面,精刨方孔及φ105端面,刨削用量的计算。

a .刨φ100mmr 端面,取粗加工余量为4.5mm,一次刨削成功,取a P =45mm,f=1.5mm/2st 刀杆截面16×25,刀片厚度是4mm,查文献[2]7-2-14得刨削速度V=

kv fg

ap p c v

xv m r

... 切削力: z z y z z kF F f F cap F ?= N 切削功率;

4

10

6?=

V

F P z m kw,由于刨刀(机夹强力刨刀),材料为Y

G 硬质合金,取主偏角r k =45°取k=10,刀具耐度T=60mm ,切削速度确定:

查文献[2]表7.2-14,7-2-5取6.129=v C ,15.0=Xv ,

4.0=Yv ,m=0.2,1

5.1=Kv 则:

kv apXVfYv

T Cr

V m ==15.1155.4606.1294.015.02

.0???=34.96min m 切削力的计算:

z z y z z z kF F f F ap CF F ?= N

查文献[2]表7.2-14,7-2-5取

0.1,75.0,0.1,9000====Z Z Z Z KF YF XF CF 则

Fz=900×4.5×1.575.0×1=5489.38N 切削功率的计算:

2.31064

=?=

FzV

Pm kw 通过上述计算查表7-2-18 刨削速度V=3.5min m 刨削力 Fz=8140N

刨削功率 Pm=4.72kw

b.粗刨φ105端面,取粗加工余量为2mm,查文献[2]表 7.2-12取p a =2mm,f=2dst mm 则:

刨削速度 V=min 6.2915.12

2606

.12915.02.0m =???

刨削功率 Pm=

4

10

6?FzV

=1.5kw 查文献[2]表7-2-18刨削速度V=31min m 刨削力 Fz=5640N 刨削功率Pm=2.88kw

精刨φ105端面取精加工余里为0.5mm,查文献[2]表

7-2-14,7-2-15取5.0=p a f=10dst mm 则 刨削速度V=

15.110

5.0606

.12915.02.0???=7.3min m 刨削力 Fz=900253010.15.075.00.1=???N 刨削功率 Pm=

4

10

6?FzV

=0.31kw 查文献,[2]表7-2-19取 V=15min m ,Fz=8535N,Pm=2.0kw

由以上机床功率计算表明该机床功率足够 2.工序五,粗车的工序设计 1)粗车φ230端面

已知加工材料HT180工件尺寸毛坯件.D=240mm,车削后d=230mm,加工长度L=15

加工要求:车削后表面粗糙度为Rc=1.6mm

车床:CA6140,加工两端支承在顶尖上,由于工件及铸造毛坯加工余量达6mm 而加工要求又较高Rc=1.6mm,

故分两次走刀,粗车加工量取4mm,精车加工余量为1mm a. 选择刀具

1. 选择机夹转位车刀

2.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指导书》表1.1

CA6140车床的中心高为400mm 故选刀杆尺 20×30,厚度为8

3. 根据表1.2粗车(精度)带外皮的铸件毛坯,可选择YG6牌号硬质合金.

4. 车刀几何尺寸表(1.3)选择平面带倒棱型车刀 kr=45°,kr=10°,x 0=60°,y 0=8°s λ=-10°y ε=1.0mm y 0=-10°,by ≤ 0.5f b. 选择切削用量

1. 确定切削深度ap 由于粗加工余量仅为4mm,因在

一次走刀内完成故mm ap 42

230

240=-=

2. 确定进给量f,根据表1-4,在粗车时,刀杆尺 20×30 , ap =3~5mm,以及工件直径为 100~600mm,取f=1.2r m m 确定的进给量须满足车床进给要求,故须进行校验

根据1.21当铸铁的强度S b >212,ap 4≤,f ≤4, f ≤1.2r m m kr=45°,进给力Ff=1930N,由于Ff 修正系数为ky 0.10=Ff ,k 0.1=sFf λ

11.1=kkrfF 故实际进给力Ff=1.2r

m m ,可用选择车刀磨钝标准及寿命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附件3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1002010125 系部:机械制造系 专业年级: 2010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班 指导教师: 填写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根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全面系统地融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见解,培养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本课题结合自身将来所要 设计、毛坯的选择、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路线、零件加工路线的选择、设备、 设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机械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 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机械化取代手工生产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趋势,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而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是由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中,以目前形势,是要从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向整体设计自主知识产权过渡。这应该是较齐全、具有较大规模的制造体系。基础工业部门8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由国内设备提供的;农业装备几乎全部由国内提供;部分重要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外国发达国家比较先进。投资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小、无核心技术是急需改变的局面。因此,提高连杆锻造成型精度及强度,节约设备投入,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大自主创新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七节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 2.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3. 绘制夹具总图 4. 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和夹具技术要求 5. 绘制夹具零件图 明确设计任务: 1. 分析研究工件的结构特点、材料、生产规模和本工序加工的技术要求以及前后工序的联系 2. 了解加工所用设备、辅助工具中与设计夹具有关的技术性能和规格; 3. 了解工具车间的技术水平等。 必要时还要了解同类工件的加工方法和所使用夹具的情况,作为设计的参考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并设计相应的定位装置; 2.确定刀具的导引方法,并设计引导元件和对刀装置; 3.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并设计夹紧装置; 4.确定其它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如定向键、分度装置等; 5.考虑各种装置、元件的布局,确定夹具的总体结构; 6.对夹具的总体结构,最好考虑几个方案,经过分析比较,从中选取较合理的方案。 绘制总装图的顺序是: 1.用双点划线绘出工件的轮廓外形,示意出定位基准面和加工面的位置; 2.把工件视为透明体,按照工件的形状和位置依次绘出定位、夹紧、导向及其它元件和装置的具体结构; 3.最后绘制夹具体,形成一个夹具整体。 五类尺寸和四类技术要求: 五类尺寸:包括夹具外形轮廓尺寸、工件与定位元件间的联系尺寸、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夹具与机床联系部分的联系尺寸、夹具内部的配合尺寸。 四类技术要求:包括定位元件之间的定位要求、定位元件与连接元件和(或)夹具体底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导引元件和和(或)夹具体底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导引元件与定位元件间的相互位置要求。

轴承座镗孔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 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制专业 级别2010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序言 (3) 2.任务介绍 (4) 3.夹具设计 (4)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6) 二、定位误差分析 (10) 三、夹紧力钻削力计算 (11) 四、夹具零件以及工艺分析 (13) 4.总结 (14) 5.参考文献 (15)

1.序言 对我而言,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对轴承座零件¢47孔镗床夹具设计的夹具设计,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到了关于夹具设计相关的零件,如夹具体的设计、定位元件(定位销、支承板等)、夹紧机构、对刀装置等等。是在我们对机械相关课程和生产实习综合运用进行的一次锻炼。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这次设计更加巩固了我对CAD、PROE制图软件的应用。非常感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镗孔夹具设计 2.任务介绍 轴承座:为箱体类零件,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冲击载荷。 零件三维图模型截图如下: 零件二维图如下:

镗¢47孔 工序图: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 设计清单: 1、用三维工程软件(PROE)设计夹具方案结构示意图。 2、夹具总装图(AUTOCAD)。 3、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AUTOCAD)。 4、设计说明书(需含夹具设计方案、夹具设计原理说明、定位误差分析和夹紧力计算)。 5、以上所有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3.夹具设计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工艺对轴承座两端面的尺寸精度没有要求,端面对底面有0.02的垂直度误差要求,故选择底面为定位基准,考虑对底面的平行度的要求,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定位,采用分别在两个支承板上固定一个圆柱定位销和一个菱形定位销配合在底座的对角线处。其中支承板限制3个自由度,圆柱定位销限制2个自由度,菱形定位销限制1个自由度。 2.夹具设计方案确定 根据要求,铣轴承座上端面到尺寸为50mm,端面粗糙度1.6,端面与底面的垂直度误差要求0.02mm,现设计夹具方案有:方案一:采用压板,螺栓连接,采用气缸夹紧,这种夹紧方式夹紧力可靠,辅助时间短,工人劳动强度小,但是成本高。 方案二:采用压板,用螺栓、螺母连接,利用手动夹紧,这种夹紧力小,成本低。 本次设计零件为大批量生产,要求成本低,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夹紧力要求不高,因此夹具方案采用方案二,利用螺栓、螺母手动夹紧。 夹具上装有对刀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对刀塞尺配合使用);同时通过支承板固定在夹具体上,通过定位销将工件定位在两个支承板上,这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有利于铣削,提高加工工艺性。

回转盘工艺规程毕业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二.回转盘的结构功用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回转盘是钻床主轴上的一个重要零件,钻床主轴通过回转盘与钻关相连,回转盘与主轴用四个螺钉联接,实现钻床的正确联接。 回转盘的轴套孔中安装齿轮齿条,轴套中安装弹簧,钻床工作时,主轴带动回转盘中的齿轮运动,通过齿轮齿条实现钻头的纵向进给,利用弹簧的回弹作用实现钻头的自动复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材料为HT18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强度,耐热性及减振性. 该零件的材料主要加工面为R.N 面及φ370+0.027 , φ6202 .001.0+-,φ7202.001.0+-等。 孔φ55,φ72的中心线对端面尺在500mm 上的平行度直接影响到主轴的配合精度和运转精度,因此对孔φ55,φ72的孔应同时镗出,保证其同轴度,使平行度公差降到最小。 φ62对φ90的同心性允差为0.02,将直接影响孔与轴的配合,因此在加工时,最好在一次装夹内完成。 车削φ50mm 的端面保持其尺寸108,将直接影响方孔内各孔的正确定位以及齿轮运动时的空间。φ90轴线与R 面垂直度允差为0.03,φ72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φ37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影响回转盘生与主轴联接的正确定位,从而影响主轴传动齿轮与变速箱的锥齿轮的啮合精度。 由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的有关和孔加工的径向精度及机床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可行的。

根据零件的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知,毛坯的铸造方法采用砂型机械造型,又由于零件的内腔及φ50,φ55,φ37等孔均须铸 出,故应安 放型芯,此

夹具设计分析

前言 地方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培养出一大批能把科学发现转化应用技术,把产品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把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管理的技术型和管理型的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为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此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继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差与技术测量、夹具设计等之后,并在一定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产品的加工要求,进行加工工艺规程和夹具的设计。 机床夹具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高、数量多、成本的一种极重要的工艺装备。其主要作用是:可靠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和扩大机床的工艺性能。 机床夹具设计是工艺装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设计,应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制造、维护容易等其衡量指标。 本人设计的课题是气缸体工艺及其液压夹紧铣床夹具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见设计任务书。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能够综合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生产实习中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已初步具备设计一定复杂程度的零件的工艺规程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 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并熟悉和运用相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技能的一次综合训练的机会,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我深知自己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正是这种不足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不断进步,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镗孔专用夹具说明书

镗孔专用夹具说明书 第七组;韦建成 张政明 陆正雯 叶帆 李萍

目录 1.零件工艺分析 (3) 2夹具结构设计 (3) 3定位机构 (4) 4夹紧机构 (4) 5夹具设计 (4) 6钻套选择 (4)

一、工件分析 1.形状分析: 减速器箱盖的主要加工部分是分割面,轴承孔和螺孔,其中轴承孔要在箱盖,箱体合箱后进行镗孔加工,以确保三个轴承孔中心线与分割面的位置,以及三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和中心距。 2夹紧的目的: 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已获得的定位不被破坏,同时保证加工精度。 3.在工件的重要结合部都选用了较高的表面粗糙度Ra1.6um,在非主要工作面选用了Ra6.3um,而其它表面则选用了不进行表面处理; 此外,图中个别尺寸的公差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方式; 技术要求:①.热处理后非加工表面喷砂去除氧化皮,并去毛刺处理;②.线性尺寸的未标注公差为GB/T 1804—m。4二、定位分析 从工件的结构形状分析,工件以分割面朝上放置在支撑板上,定位夹紧都比较稳定、可靠,也容易实现。再在斜支撑板前端加块挡板限定自由度。 三、夹具设计 此次我们设计的是盖板式钻模。盖板式钻模是由钳工的划线

样板演变来的,它没有夹具体。定位元件、导引元件和夹紧装置全部安装在钻模板上,使用时象盖子一样盖在工件加工部位上,是最简单的一种钻模。 从对工件的结构分析,因工件底部有内孔,故可用短定位销进行定位,而定位销直接安装在底部的支撑板上,定位比较稳定,可靠,容易实现。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加上两个挡板,也是用于定位。支撑板需要固定在夹具底座上,所以需要螺栓孔用于连接,右侧的螺栓孔直接打通起来。而我们所使用的盖板式钻模左侧用铰链连接在挡板上,右侧则用螺栓连接,这样有利于工件的装夹。 5、夹板选择 从对工件的结构形状分析,选用可换夹板。可换夹板的实际功用仍和固定钻套一样,可根据加工零件表面不同,进行更换夹板,在批量较大时,磨损后可迅速更换。 6经济性分析 1.工作时效 若未设计该专用夹具,则需要在工件表面进行划线,时间会加长,而是使用钻模板后不需要再进行划线处理,时间上会大大减少,而且工件的装夹是很方便的,所以设计钻模板很节省工作时效。 2.夹具成本 夹具主要采用工具钢和碳素结构钢,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其他的零部件都是标准件,都直接可以在普通的五金店买到。钻套选用可换钻套,也是方便更换的。故夹具成本不会很昂贵。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22回转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二.回转盘的结构功用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回转盘是钻床主轴上的一个重要零件,钻床主轴通过回转盘与钻关相连,回转盘与主轴用四个螺钉联接,实现钻床的正确联接。 回转盘的轴套孔中安装齿轮齿条,轴套中安装弹簧,钻床工作时,主轴带动回转盘中的齿轮运动,通过齿轮齿条实现钻头的纵向进给,利用弹簧的回弹作用实现钻头的自动复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材料为HT18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强度,耐热性及减振性. 该零件的材料主要加工面为R.N 面及φ370 +0.027 , φ62 02 .001 .0+-, φ7202 .001.0+-等。 孔φ55,φ72的中心线对端面尺在500mm 上的平行度直接影响到主轴的配合精度和运转精度,因此对孔φ55,φ72的孔应同时镗出,保证其同轴度,使平行度公差降到最小。 φ62对φ90的同心性允差为0.02,将直接影响孔与轴的配合,因此在加工时,最好在一次装夹内完成。 车削φ50mm 的端面保持其尺寸108,将直接影响方孔内各孔的正确定位以及齿轮运动时的空间。φ90轴线与R 面垂直度允差为0.03,φ72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φ37对φ55的圆心允差为0.05,影响回转盘生与主轴联接的正确定位,从而影响主轴传动齿轮与变速箱的锥齿轮的啮合精度。 由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的有关和孔加工的径向精度及机床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可行的。

(三)回转盘的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和其它给定条件 根据零件的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 产,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知,毛坯的铸造方法 采用砂型机械造型,又由于零件的内腔及φ50,φ55,φ37等 孔均须铸出,故应安放型芯,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出后 还应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该种 铸件的公差等级为CT8-10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G级,故取 CT为9级,MA为G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R基准的孔轴线且与φ90轴线垂 直的面,并在φ230mm处安装一个离心棒,使φ230mm以下部 分与左边部分合为一体。 浇冒口位置:位于φ70mm的轴心线上,各表面总余量。 说明:底面 双侧加工孔 降一级,双 侧加工.

销轴的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3 二、确定毛坯————————————————————-———————3 三、选择定位基准—————————————————————————— 3 1)精基准————————————————————————————3 2)粗基准————————————————————————————3 四、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案——————————————————————4 五、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4 六、选择设备和工艺装备———————————————————-————4 1)机床的选择————————————————————-———————4 2)夹具的选择————————————————————-———————5 3)刀具的选择————————————————————-———————5 4)量具的选择————————————————————-———————5 七、切削用量的选择———————————————————-——————5 1)背吃刀量的确定————————————————————-—————6 2)进给量的确定————————————————————-——————6 3)初选切削速度并计算主轴转速————————————————————7 8、填写工艺文件————————————————————-——————7

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是工件或者零件制造加工的步骤,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比如一个普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是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检验-包装,就是个加工的笼统的流程。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支承轴颈和配合轴颈的径向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轴向一般要求不高。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圆度和圆柱度,一般要求限制在直径公差范围之内。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同轴度和圆跳动;保证配合轴颈对于支承轴颈的同轴度,是轴类零件位置精度的普遍要求之一。图为特殊零件,径向和轴向公差和表面精度要求较高。 二、确定毛坯 1.第一节毛坯类型 2.常用圆棒料和锻件。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 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

零件工艺生产与夹具设计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一)零件的作用三维网技术论坛& P( U2]9 C' f$ t' J0 w5 k'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CA6140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https://www.doczj.com/doc/6e6004267.html,) K1 c! V2 H7s. {% k, E?(二)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三维网技术论坛% p/ F s, D: `0n$ K4 y?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其价格较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局部淬火后再回火,表面硬度可达52HRC-45HRC.? 1零件的工艺分析 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 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 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 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 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

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S,保持均匀。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2轴类零件的装夹 轴类零件的加工通常采用三爪卡盘,三爪卡盘能自动定心,装卸工件快。但是由于夹具的制造和装夹误差,其定心精度约为0.05—0.10mm左右。由于零件较长,常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法,即工件定的一端用车床主轴上的卡盘夹紧,另一端用尾座顶尖支撑,这样就克服了刚性差不能承受重切削的缺点,为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可采用中心架作中间辅助支撑,适用于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二、夹具设计 2.3 钻底孔夹具设计 2.3.1 研究原始质料 加工时除了要满足粗糙度要求外,还应满足孔的位置公差要求。为了保证技术要求,最关键是找到定位基准。同时,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工装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1、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式的确定) 夹具体是夹具的基本件,它既要把夹具的各种元件、机构、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还要考虑工件装卸的方便。因此,夹具体的形状和尺寸主要取决于夹具各组成件的分布位置、工件的外形轮廓尺寸以及加工的条件等。在设计夹具体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结构简单、轻便,在保证强度和刚度前提下结构尽可能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和便于工件装卸。③、安装稳定牢靠。④、结构的工艺性好,便于制造、装配和检验⑤、尺寸要稳定且具有一定精度。⑥、清理方便。夹具体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综合考虑结构合理性、工艺性、经济型、标准化以及各种夹具体的优缺点等,选择夹具体毛坯制造方法为铸造夹具体;夹具体的外形尺寸在绘制夹具总图时,根据工件、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及其辅助机构在总体上的配置,夹具体的外形尺寸便已大体确定。然后进行造型设计,再根据强度和刚度要求选择断面的结构形状和壁厚尺寸。夹具体的壁厚30mm,长度161mm,宽度320mm;根据设计要求,夹具体上设计有螺孔、销孔,并且要求定位定位器和夹紧器的销孔在装配时配作。 2、定位方式及元器件选择?定位器的作用是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具有准确和确定不便的位置,在保证加工要求的情况下,限制足够的自由度。工件的定位原理: 自由物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六个自由度,即沿OX,OY,OZ三个轴向的平动自由度和三个绕轴的转动自由度。要使工件在夹具体中具有准确和确定不变的位置,则必须限制六个自由度。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的定位叫做完全定位;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仍然能保证加工要求的定位叫不完全定位。在焊接生产中,为了调整和控制不可避免产生的焊接应力和变形,有些自由度是不必要限制的,故可采用不完全定位的方法。在焊接夹具设计中,按加工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而没有被限制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而选用两个或更多的支撑点限制一个自由度的方法称为过定位,过定位容易位置变动,夹紧时造成工件或定位元件的变形,影响工件的定位精度,过定位也属于不合理设计?①、以工件的平面为基准进行定位时,常采用挡铁、支撑钉进行定位。以工件的已加工的面为定位基准,限定了绕X、Y轴的转动两个自由度。?②工件以圆柱外表面为基准进行定位时常采用V形铁定位器。以两端的小圆柱外表面,

摇臂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

目录 1绪论 (1) 2零件工艺性分析 (2) 2.1零件的总体结构分析 (2) 2.2零件的形状以及尺寸分析 (2) 2.3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3) 2.3.1表面精度 (3) 2.3.2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3) 2.4零件图尺寸标注分析以及基准的确定 (3) 2.4.1选择定位基准的原则 (3) 2.4.2摇臂定位基准的选择 (3) 2.5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3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 (5) 3.1加工工艺方案的拟定 (5) 3.2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 (5) 3.3重要工序的分析 (7) 3.4工序的阶段划分 (7) 3.4.1工序的划分 (7) 3.4.2工序的安排 (7) 4设备与工艺参数的选择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9) 4.1毛坯的选择 (9) 4.1.1毛坯的余量 (9) 4.1.2毛坯的技术要求及说明 (9) 4.2机床的选择 (9) 4.3刀具材料的选择 (9) 4.4冷却液的选择 (10) 4.5工艺参数的选择 (11) 4.5.1主轴转速的确定 (12) 4.5.2进给速度的确定 (13)

4.5.3切削时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5) 4.5.4背吃刀具的确定 (15) 4.6量具的选择 (15) 4.7制定工艺文件 (16) 4.8刀具卡 (17) 5钻削 14mm孔的钻模设计 (18) 5.1设计的准备 (19) 5.2方案设计 (19) 5.3确定装夹方案 (21) 5.3.1 工件的夹紧 (21) 5.3.2 斜楔夹紧机构 (25) 6夹具的零部件设计 (28) 6.1钻套的尺寸、公差、材料 (28) 6.2钻模板设计 (29) 6.3支脚设计 (29) 6.4钻模夹具的误差分析 (29) 6.5手柄的设计 (31) 6.6夹具体的设计 (31) 7夹具总体设计步骤 (33) 7.1尺寸确定与工艺要求的标注 (36) 7.2夹具构造特点及原理 (36) 7.3夹具装配图 (36)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0)

双支撑镗模板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镗孔夹具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序言 (1) 一. 零件分析 (2) 1.1 零件作用 (2)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二. 工艺规程设计 (3)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三夹具设计 (8) 3.1问题的提出 (8)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8) 3.4定位误差分析 (9) 3.5夹具设计及简要操作说明 (10)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双支撑镗模加工工艺规程及镗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序言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双支撑镗模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镗孔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 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廻转盘加工工艺和工装规程设计

廻转盘加工工艺和工装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三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廻转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正文 一、产品介绍 迴转盘是用在机械工程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零件。迴转盘零件草图 如下:

二、纲领的计算 (一)计算程设计生产纲领决定生产类型 如附图一,该产品年产量为6000台,(1件/台)壳体,设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0.5%,现制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技术要求: 1、铸件需经消除内应力处理; 2、加工部分的棱角倒钝; 3、本铸件精度等级为JB2580-79一级; 4、未注明加工尺寸公差IT14; 5、未注明形位公差C级; 6、未说明铸造同角为R5-R20; 7、注明拔模斜角为1:100; 8、所有倒角; 9、鼓轮座两端?80H9与轴承盖同时加工; 10、面允许留黑疤; 11、5-M24及3-?16,1:50锥孔在滚珠座范围内的孔钻通后,须用 K1412.2-28堵片焊堵,焊缝不得高出铁皮表面,R20圆角处焊堵片必须 紧贴圆弧面。 生产纲领N N=Qn(1+a%+b%) =6000?(1+15%+0.5%) =6930(件/年) 迴转盘的年产量为6930件/年现通过计算,生产纲领对工厂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觉得各工作点的专业化程度,加工方法,加工工艺设备和工装等。 同一种产品,生产纲领不同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专业化程度,即有着完全不同的生产组织类型。根据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组织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其中成批生产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下表1-3 是各种生产组织管理类型的划分,从工艺特点上看单件生产与小批生产相近,大 批生产和大量生产相近,因此在生产中一般按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来型,这三种类型有着各自的工艺特点如下表: 零件年生产类型(件/年) 生产类型重型机械中型机械轻型机械 单件生产≦5 ≦20 ≦100 小批生产>5~100 >20~200 >100~500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08锻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论文

摘要 目前国内外的锻造方法主要的仍然是自由锻和模锻,工业发达国家的模锻大大超过自由锻。因为模锻生产率高,锻件尺寸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纤维组织沿锻件轮廓分布,故力学性能好,故强度高,耐冲击抗疲劳。如果能结合胎膜锻、型砧锻,其经济效益会显著提高,“锻压”是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生产技术之一,也是机械制造业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包含了锻造和冲压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塑性变形技术。锻造作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锻造工艺是发展趋势,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锻件是机器中负重载荷的零件,特别适合结构尺寸小而载荷大或受疲劳载荷的零件。不懂锻件设计就有可能违反锻造原理和锻造结构工艺性,轻则延长零件的生产周期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的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增加制造困难,增加成本;重则可能无法把您设计的零件锻造出来。本设计将通过对各种锻件的具体案例的结构设计及其工艺性进行分析,把握锻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工艺性的制造规律,并通过其规律的把握,达到灵活运用制造技术,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及其工艺的目的。 关键词:自由锻;模锻;锻造工艺;胎膜锻;结构 I

Abstract Currently,forging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mainly remains Free forging and Roll forging,Model Forging of Industrial developed countries easily outnumbered Free forging. Beca mechanical property. High strength, impact fatigue resistance. "Forge" is one of the oldest use of high production rate of Roll forging,high dimension precision of forging,high utilization ratio of material and fibrous tissue distributes the outlines of forging,so it has goo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uman inven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ncludes the forging and stamping technology,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 Forging as main methods and means of metal processing . Forging ps histiocytomarocess can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metallic fibrou , consistent with appearance of fibrous tissue and forgings forging, metal flow line complete, guaranteed parts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ng service life, Forging is the weight-bearing loads in the machine parts, particularly suited to the structure of small size and loading large or subject to fatigue loading parts,If we can combine The fetal membrane hammers and the swage block hammers,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ill obviously enhances,so Forging craft i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we will disobey Forging principle and Forging structure technology capability if we can not understand Forging design, the result range from not forging the components to protracting the production cycle, increasing manufacturing difficulties and costing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we can grasp the law of the manufacture of structural design and forging structure technology capability by analysis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wide range of forging and the technology capability, also nimbly use the technique of manufacture, reasonably design the structural and the craft by grasping the law. Keywords:Free forging;Roll forging;Forging craft;The fetal membrane hammers;structural II

课程设计--镗孔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镗孔夹具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吴晓光、李波 2012 年 09 月 17 日

目录 一、产品概述 (2) 1.减速器的大致性能和适用范围 (2) 2.箱体的特点和作用 (2) 二、图纸技术要求和分析 (3) 三、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4) 四、材料的选择和毛坯的制造方法的选择及毛坯图 (4) 1.材料的选择 (4) 2.毛坯的制造方法 (4) 3.毛坯分型面的选择 (5) 4.毛坯图的绘制 (6) 五、基准的选择 (8) 六、大致工艺过程 (14) 1.箱盖工艺过程卡 (14) 2.箱座工艺过程卡 (17) 3.合箱工艺过程卡 (20) 七、加工工序卡 (22) 八、镗孔加工工序的夹具设计 (23) 1.最大切削力的计算及功率校验 (23) 2.夹紧力大小的确定原则及夹紧力的计算 (25) 3.气缸的选择 (28) 4.气压控制回路设计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0)

一、产品概述 1.减速器的大致性能和适用范围 减速器是一种动力传输装置,是通过自身的结构把动力根据需求合理传输的装置,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时,工作环境所需要的速度和转矩,使的动力传输更加的方便简洁。 其中选用减速器时应根据工作机的选用条件,技术参数,动力机的性能,经济性等因素和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合理的选用。减速器一般由箱体、轴系部件、附件三大部分组成,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是目前减速器在机械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功能。 减速器对速度和转矩的调整,是靠输出和输入的齿轮的啮合来确定和调整的,而且传动轴之间的中心距及平行度直接影响了减速器的质量好坏。其中支承各传动轴,保证各传动轴之间的中心距及平行度,并保证减速器部件与发动机的正确安装是减速器组装的首要要求。而减速器的众多组成部件中,减速器箱体加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轴与齿轮等零件相互位置的准确性及减速器总成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那么箱体是减速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构建,是一个需要具体设计的部件。 2.箱体的特点和作用 减速器箱体是典型的箱体类零件,其结构和形状复杂,壁薄,外部为了增加其强度加有很多加强筋。有精度较高的多个平面、轴承孔,螺孔等需要加工,因为刚度较差,切削中受热大,易产生震动和变形。 而箱体是减速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件,是减速器中所有零件的基座,是支撑和固定轴系部件、保证传动零件的正确相对位置并承受作用在减速器上载荷的重要零件,在整个减速器总成中的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它把各个零件连接起来,支撑传动轴,保证各传动机构的正确安装。箱体一般还兼做润滑油的油箱,具有充分润滑和良好密封箱内零件的作用。 所以箱体是减速器的基本零件,他把减速器各个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各个部件能够协调合作,共同组成一个合格的减速器。因此减速器箱体需要确定

493 回转盘工艺规程设计及镗孔工序夹具设计

.回转盘的结构功用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回转盘是钻床主轴上的一个重要零 件,钻床主轴通过回转盘与钻关相连,回转盘与主轴用四个螺 钉联接,实现钻床的正确联接。 回转盘的轴套孔中安装齿轮齿条,轴套中安装弹簧,钻床 工作时,主轴带动回转盘中的齿轮运动,通过齿轮齿条实现钻 头的纵向进给,利用弹簧的回弹作用实现钻头的自动复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材料为 HT18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强度,耐 热性及减振性. 该零件的材料主要加工面为 R.N 面及φ370 +0.027 , φ62 02 . 0 01 . 0 + - , φ72 02 . 0 01 . 0 + - 等。 孔φ55,φ72 的中心线对端面尺在 500mm 上的平行度直接 影响到主轴的配合精度和运转精度,因此对孔φ55,φ72 的孔 应同时镗出,保证其同轴度,使平行度公差降到最小。 φ62 对φ90 的同心性允差为 0.02,将直接影响孔与轴的 配合,因此在加工时,最好在一次装夹内完成。 车削φ50mm 的端面保持其尺寸 108,将直接影响方孔内各 孔的正确定位以及齿轮运动时的空间。φ90 轴线与 R 面垂直度 允差为 0.03,φ72 对φ55 的圆心允差为 0.05,φ37 对φ55 的圆心允差为 0.05,影响回转盘生与主轴联接的正确定位,从 而影响主轴传动齿轮与变速箱的锥齿轮的啮合精度。 由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的有关和孔 加工的径向精度及机床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 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可行的。

(三)回转盘的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和其它给定条件 根据零件的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 产,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可知,毛坯的铸造方法 采用砂型机械造型,又由于零件的内腔及φ50,φ55,φ37 等 孔均须铸出,故应安放型芯,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出后 还应安排人工时效处理。 参考文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2.2-5,该种 铸件的公差等级为 CT8-10 级,加工余量等级 MA 为 G 级,故取 CT 为 9 级,MA 为 G 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 R 基准的孔轴线且与φ90 轴线垂 直的面,并在φ230mm 处安装一个离心棒,使φ230mm 以下部 分与左边部分合为一体。 浇冒口位置:位于φ70mm 的轴心线上,各表面总余量。 说明:底面 双侧加工孔 降一级,双 侧加工. 加工表面 基本尺寸 加工余量等级 加工余量数值 R 面 382 G 4.5 N 面 230 G 4.5 φ37 37 H 3.0 φ50 50 H 3.0 105 方孔 105 H 4.0 φ62 孔 62 H 3.0 φ72 孔 72 H 3.0 φ60 孔 60 H 3.0 φ55 孔 55 H 3.0 φ80 孔 80 H 3.0 φ75 孔 75 H 3.0

设计夹具步骤和实例

一、钻夹具的设计实例 图2-2-20所示为杠杆类零件图样。图2-2-21所示为本零件工序图。 1.零件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 ①钻、扩、铰φ10H9孔及φ11孔。 ②φ10H9孔与φ28H7孔的距离为(80±0. 2)mm;平行度为0.3mm。 ③φ11孔与φ28H7孔的距离为(15±0. 25)mm。 ④φ11孔与端面K距离为14mm。 本工序前已加工的表面如下。 ①φ28H7孔及两端面。 ②φ10H9两端面。 本工序使用机床为Z5125立钻,刀具为通用 标准工具。 2.确定夹具类型 本工序所加工两孔(φ10H9和φ11),位于互 成90°的两平面内,孔径不大,工件质量较小、 轮廓尺寸以及生产量不是很大,因此采用翻转式 钻模。 3.拟定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 (1)定位方案。根据工件结构特点,其定位方 案如下。 ①以φ28H7孔及一组合面(端面K和φ10H9一端面组合而成)为定位面,以φ10H9孔端外缘毛坯面一侧为防转定位面,限制六个自由度。这一定位方案,由于尺寸885.00 mm公

差大,定位不可靠,会引起较大的定位误差。如图2-2-22(a)所示。 ②以孔φ28H7孔及端面K 定位,以φ11孔外缘毛坯一侧为防转定位面,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为增加刚性,在φ10H9的端面增设一辅助支承,如图2-2-22 (b)所示。 比较上述两种定位方案,初步确定选用图2-2-22(b)所示的方案。 (2)选择定位元件。 ①选择带台阶面的定位销,作为以φ28H7孔及其端面的定位元件,如图2-2-23所示。定位副配合取6 7 28 g H 。

②选择可调支承钉为φ11孔外缘毛坯一侧防转定位面的定位元件,如图2-2-24(a)所示。 构简单,现选用图2-2-24(a)所示结构。 (3)定位误差计算 ①加工φ10H9孔时孔距尺寸(80±0.2)mm的 定位误差计算。 由于基准重合,故ΔB=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