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预习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1
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预习提示推荐文章高二语文必修三《巨翅老人》课文解读热度:高二必修四语文《拿来主义》课文解读热度:高二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介绍热度:高二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鉴赏热度:高二语文必修四《雷雨》鉴赏热度:《琵琶行》是我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一篇名作,特别对音乐的描写,备受称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二必修三古诗文《琵琶行》预习提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二古诗文《琵琶行》预习提示白居易在朝廷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揭露官吏腐败,还写了大量的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因而得罪了很多权贵大臣。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当朝权贵便抓住这个把柄肆意攻击,又诬陷他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了“新井”和“赏花”的诗,终以越职言事和“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贬为江州司马。
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琶行》即是他被遣江州时所作。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身怀绝技的瑟琶女,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孤独的生活。
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众多才艺高超的艺人被侮辱、被损害、被埋没的“不得志”的悲惨命运。
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的“醉不成欢”,都暗示了这种心情。
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琵琶行(简案七篇)一、课前预习(一)复诵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篇目:白居易《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朗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诗意。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3、人物有那些共同点?他们“沦落”的具体情况如何?(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
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
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
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
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说起这《琵琶行》啊,那可真是一首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诗了。
咱们今儿就来好好捋一捋这里面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作者白居易,这老白同志那可是唐朝诗坛的大腕儿。
他的诗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这《琵琶行》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诗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场景描写简直绝了。
你想啊,在浔阳江边的夜晚,老白去送朋友,那秋风瑟瑟,枫叶和荻花飘来飘去的,多有氛围感!这里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后面的故事展开铺好了路。
然后就是遇到那个弹琵琶的女子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把女子那种羞涩、犹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老白他们在那儿等啊等,叫了好多声,这女子才慢慢出来,还抱着琵琶遮着脸,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再说说琵琶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比喻,太形象了!大弦的声音像急雨,小弦的声音像私语,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就像大珠小珠掉到玉盘里一样清脆动听。
这里通过对声音的细致描写,让咱们仿佛也能听到那美妙的琵琶声。
还有那女子的身世,也是让人感慨万分。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家里亲人不在了,自己的容颜也渐渐老去,多悲惨啊!从她的讲述中,咱们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无奈和沧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可是整首诗的名句。
老白觉得自己被贬官,和这女子流落江湖的遭遇很相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让咱们明白,不管是古人还是咱们现在的人,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都能找到共鸣。
再讲讲诗中的修辞手法。
像比喻、拟人、夸张,那是用得恰到好处。
比如前面说的琵琶声的描写,就是比喻的妙处。
还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明月照着空空的船,江水又那么寒冷,用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女子的孤独和凄凉,这就是环境烘托的手法。
整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点。
没有那种生僻难懂的词,都是大白话,但组合在一起就是那么有韵味,这就是老白的厉害之处。
《琵琶行》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课前预习案】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
有《白氏长庆集》。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
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嫉恨,并被诬称不顾忌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事实写“新井”和“赏花”的诗,最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江州在当时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也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怀有国计民生之心的白居易来说,是一种屈辱和嘲讽。
因此他满怀郁愤,干预政治的热情大大减退。
次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琵琶行》这一传世名篇。
预习拓展“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歌行体”为南朝宋时的鲍照所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预习指导一、课文拓展新乐府运动这是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来的。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从音乐角度来看,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整套理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歌行体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由南朝宋的鲍照所创。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做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歌”是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如《长恨歌》;“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如《长歌行》。
“歌”“行”都属于乐府诗一类。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二、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虾.________蟆陵红绡.________ 钿.________头银篦.________ 阑.________干呕哑..________嘲哳..________【答案】há xiāo diàn bì lán ōuyā zhāozhā【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预习导航新人教版一、作者及背景白居易,字(),晚年号()居士。
中唐时期()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念书时期专门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朝()运动的提倡者,主张“,”,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很多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楚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
写作背景: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址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以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
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季。
二、基础知识一、给划线字注音悯然()钿头()银篦()嘲哳()贾人()捻()霓裳()六幺()二、填写下列名句(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5)、本诗的主旨句是:,。
3、释义(1)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2)说明划线词语。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低眉信手续续弹()银瓶乍破水浆迸()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 曲罢悯然()(3)指出词类活用情形,并说明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商人重利轻离别()三、研读课文一、请概述诗前小序的内容及作用?内容:扼腹地交代了,概括了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说明了,定下了全诗凄切的情感基调。
二、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并归纳内容“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顾第( )段,内容(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顾第( )段和第( ),内容(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顾第 ( ) 段,内容( ) 3、赏析环境描述 诗中有些环境描述的句子专门好地衬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
④送别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寒蝉凄切②晚③长亭(都门)④骤雨初歇⑤帐饮无绪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
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①写视觉形象的:②写听觉形象的:③直抒胸意的:①夜雪暮色,青青、寒水、冷月。
②清角次寒,戍角悲吟。
③悲、怆然、感慨、厌、惊。
二.阅读思考1.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2.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
3.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
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
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特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4.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在”的感慨。
“但使卢成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此时,作者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
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思,是什么?明确: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向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高一语文《琵琶行》预习案新人教版相关资料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后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练习题1、白居易字,晚年号,针对当时文学上“嘲风雪,弄花月”的作品,倡导运动,主张“、”代表作品有组诗《》(共十首,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长篇叙事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等。
琵琶行》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诗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的“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点字的含义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曲终收拨.当心画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④满座重闻皆掩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座中泣.下谁最多⑤举酒.欲饮无管弦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自言本是.京城女⑦感斯人言.⑧琵琶声停欲语.迟凡六百一十六言.今夜闻君琵琶语.自言.本是京城女⑨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3、填空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琵琶行课型:新授执笔:库亚鸽审核时间:2010.9.27【研习导航】·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当顾况看到递来的诗稿《赋得古原草送别》署名白居易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马上赞叹:“有这样的诗才,实在难得,就是走遍天下‘白居’也‘易’啊!”·创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研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琵琶行预习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知识链接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一.预习部分(一)注音1、湓()浦口2、铮()铮然3、商贾()4、悯())然5、转徙()6、迁谪()7、荻()花8、幽咽()9、虾()蟆() 10、红绡() 11、钿()头 12、银篦()13、春江花朝() 14、呕()哑()嘲()哳()15. 霓裳() 16.转轴() 17.慢捻()(二)重要词语注释〔1〕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2〕明年秋。
明年:()〔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5〕遂命酒。
遂:()〔6〕使快弹数取。
快:()〔7〕曲罢悯然。
悯然:()。
〔8〕感斯人言。
斯:()〔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始:()〔10〕因为长句。
因为:()〔11〕歌以赠之。
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
凡:()言:()〔13〕命曰《琵琶行》。
命:()〔14〕循声暗问。
暗:()〔15〕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重:()〔26〕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思:()〔17〕低眉信手。
信()〔18〕颜色故。
故:()〔19〕又闻此语重唧唧。
重:()〔20〕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21〕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22〕却坐促弦。
却:()〔23〕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三)通假字①曲终收拔当心画()②钿头银篦击节碎()(四)古今异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明年:古:()今:()②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古:()今:()③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古:()今:()④因为长句。
因为:古:()今:()⑤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古:()今:()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古:()今:())(五)一词多义(1)言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自言本是京城女()(2)命①遂命酒()②命曰[琵琶行] ()(3)为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为君翻作【琵琶行】()(4)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②如听仙乐耳暂明()(5)幽①别有幽愁暗恨生()②幽咽泉流冰下难()③野芳发而幽香()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6)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7)暗①寻声暗问弹者谁()②别有幽愁暗恨生()③偏听则暗()(六)词类活用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②遂命酒()③歌以赠之()④商人重利轻别离()(七)文言句式①转徒于江湖间()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④送客湓浦口()⑤使快弹数曲()⑥沉吟放拔插弦中()⑦感斯人言()(八)名句填空1.〖1983全国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1986上海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1988全国卷〗从白居易《琵琶行》中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4.〖1999上海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5.〖2002全国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6.〖2003北京春考卷〗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7.〖2003北京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2004上海卷〗未成曲调先有情。
9.〖2005江苏卷〗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0.〖2006上海卷〗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1.〖2006浙江卷〗往往取酒还独倾。
12.〖2006四川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3.〖2007山东卷〗,幽咽泉流冰下难。
14.〖2007广东卷〗。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5.〖2007重庆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6.〖2008山东卷〗似诉平生不得志。
17.〖2008江苏卷〗座中泣下谁最多?。
18.〖2008安徽卷〗千呼万唤始出来,19.〖2009上海春考卷〗寻声暗问弹者谁?20.〖2009辽宁卷〗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21.〖2010山东卷〗,相逢何必曾相识!22.〖2010安徽卷〗此时无声胜有声。
23.〖2011江苏卷〗去来江口守空船,。
24.〖2011湖北卷〗《琵琶行》中“”,情景交融。
25.〖2011广东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26.〖2012辽宁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7 .〖2012北京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28.〖2012天津卷〗此时无声胜有声。
29.〖2012江西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二.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1.小序有什么作用?答:—————————————————————————————————————。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答:—————————————————————————————————————。
3.请用简短句子概述每节内容。
答——————————————————————————————————————————————————————————————————————————4.诗中塑造了几个主要形象?答:5.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视为本诗的诗眼。
答:6.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答:7.共有几次音乐描写,那一次最精彩?答:。
(二)具体赏析简析第一次音乐描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时间(摘录表明季节的词语):2.地点是:3.演奏句子是:4.表现手法是:答:5.环境构成的意境特点是:6.情感:琵琶女:诗人:简析第二次音乐描写请阅读“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句子1.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3、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演奏精彩原因探究(填上有关诗句并简析)早年:晚年:赏析析第三次音乐描写1.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答:2.作者及客人的反应是:答:3.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
情感为何如此?请从上一节次寻找答案。
①为官历程(抄写诗句):②为官地方环境(抄写诗句):③诗人心境是:答:(三)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o)迁谪(dí)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C.船舫(fǎnɡ)衣裳(shánɡ)信手(xìn) 虾蟆陵(há)D.慢捻(liǎn)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曲罢悯然沦落天涯枫叶荻花幽愁暗恨B.转徙江湖漂伦憔悴暮去朝来东船西舫C.恬然自安千呼万唤沉吟放拔循声暗问D.间关莺语宁绝不通轻拔慢捻幽咽泉流3.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凸出刀枪鸣。
C. 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括号前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快速)弾数曲颜色故(衰老)击节(节拍)碎低眉信(随便)手B.寻声暗(悄悄地)问欲语迟(迟疑)添酒回(拿回)灯惨(悲惨)将别C.声声思(悲,伤)漂沦(沦落)憔悴老大(年纪大)嫁作因为(因此写)长句D.却(然而)坐轻拢(顺手下拨)耳暂(忽然)明每(常常)被秋娘妒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为长句为仲卿母所遣B.转徙于江湖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岂无山歌与村笛芳与泽其杂揉兮D.其间旦暮闻何物开国何茫然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例:歌以赠之A.浔阳江头夜送客 B.遂命酒C.问君西游何时还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7.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①明年秋②曲罢悯然③委身为贾人妇④今漂沦憔悴⑤铁骑突出刀枪鸣⑥整顿衣裳起敛容⑦恬然自安⑧因为长句⑨暮去朝来颜色故⑩凄凄不似向前声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⑦C.①③⑧⑨D.④⑤⑨⑩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
B.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C.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借代音乐。
D. 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面向前方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①铮铮然有京都声②沛公然其计,从之C. ①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D.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B.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自言本是京城女C.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②商人重利轻别离D.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②胜似闲庭信步11.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