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课件 (1)
- 格式:ppt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63
《犯罪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 犯罪学的定义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4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规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2 犯罪现象的统计和分类2.3 犯罪规律的概念和类型2.4 犯罪现象的演变趋势和原因第三章:犯罪原因3.1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分类3.2 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3 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4 犯罪原因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四章:犯罪心理学4.1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4.2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4.3 犯罪心理学的research methods 4.4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第五章:犯罪预防与控制5.1 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目标5.2 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5.3 犯罪控制的概念和手段5.4 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第六章:犯罪类型与犯罪人6.1 犯罪类型的分类和特点6.2 常见犯罪类型的案例分析6.3 犯罪人的概念和分类6.4 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第七章:犯罪法律制度7.1 犯罪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7.2 犯罪法律制度的原则和适用7.3 犯罪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文书7.4 犯罪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第八章:犯罪侦查与证据8.1 犯罪侦查的概念和程序8.2 犯罪侦查的方法和技巧8.3 证据的概念和法律要求8.4 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第九章:犯罪司法程序9.1 犯罪司法程序的概念和特点9.2 犯罪司法程序的主要阶段9.3 犯罪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9.4 犯罪司法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第十章:犯罪被害人学10.1 犯罪被害人学的概念和内容10.2 犯罪被害人的特点和权益10.3 犯罪被害人援助的措施和机构10.4 犯罪被害人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这是的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分别介绍了犯罪类型与犯罪人、犯罪法律制度、犯罪侦查与证据、犯罪司法程序以及犯罪被害人学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章节都包括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际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犯罪学》讲义第一节犯罪原因概述犯罪原因是指引起犯罪现象发生的一切因素。
在犯罪学上,对如何理解“引起”一词的含义,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结果为基点,从结果追索原因。
其思维模式是:没有这个(或这些)因素就没有犯罪,这个(或这些)因素便是犯罪发生的原因。
另一种观点是从原因推导结果,其思维模式是:有这个(或这些)因素就有犯罪,这个(或这些)才是犯罪的原因。
就一般情况而言,有犯罪,必有犯罪原因,即原因和结果(犯罪现象)之间存在必然性。
但就单个犯罪行为来说,并非犯罪原因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必须具备,也就是说其中的某些因素对这一犯罪现象的产生并不具有必然性。
二、犯罪原因的特征否定性现实性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变动性第二节犯罪原因的结构一、犯罪原因结构概念犯罪原因结构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或者说是犯罪原因的组合方式。
犯罪原因根据犯罪行为人为基准,一般区分为外因和内因。
犯罪的外因是指犯罪主体以外的一切促使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犯罪主体以外的社会环境即社会存在的种种因素;犯罪的内因是指主体本身的诸种促成实施犯罪行为的种族因素,主要是个体的犯罪意识。
二、犯罪原因结构层次层次,表示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具有等级次序性。
根据犯罪原因和犯罪结果(犯罪现象)发生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或者说概率的大小)一般将其区分为:犯罪的根源(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一般原因具体原因相关因素第九章犯罪的自然原因第一节犯罪自然原因概述一、犯罪自然原因的概念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如山形地貌、寒暑气候、昼夜时日及生物节律等自然因素。
二、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1、原生性:相对特定的犯罪主体而言,它们均为先天而存在的自在之物,特定的个体是无法选择和抗拒的。
2、间接性: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够成为犯罪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正好暗合或契合了犯罪人或被害人的某种反社会倾向或被害倾向,而这一机制的形成是通过若干中间环节的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学犯罪学概念——从龙勃罗梭谈起一龙勃罗梭与他的《犯罪人论》(1876)龙勃罗梭是通过对在押犯罪人的研究的,认为天生犯罪人的变异特征主要有:(一)在人类学上被证明的身体特征;(二)在精神生理学上可以证明的精神特征,如缺乏良心谴责、缺乏怜悯心和同情心等;(三)对自己或者他人的痛苦,感觉迟钝、残忍、粗野、缺乏抑制力,等等。
龙勃罗梭的结论:天生犯罪人是由于被称为返祖的恶劣遗传即隔代遗传,使生物学上进化迟钝的野蛮状态突然释放出来的结果,这种人不能适应文明社会,因而成为天生犯罪人。
大部分的犯罪人都是天生的犯罪人。
二龙氏的研究内容及其影响---评价龙氏第一次将对犯罪的研究从抽象的犯罪行为的研究转向具体的犯罪人,从犯罪事后的刑罚理性研究转向对犯罪原因的调查和事前犯罪的预防,奠定了犯罪学研究的基础,他突破了原西方法律传统中的理性思辨的研究方法,对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注重经验性的观察,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赋予犯罪学区别于传统法学的事实科学的特性,他的著作的问世也标志着现代犯罪学的产生,开启了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源头。
研究方法:对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注重经验性的观察,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
龙氏以被关进监狱的犯人为观察对象,通过对犯罪人的研究,探讨犯罪的原因,提出预防犯罪对策。
三、犯罪学的基本概念;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为研究内容的犯罪学是广义的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有极大的重合性;狭义的犯罪学仅仅指犯罪原因学,通常是指广义的犯罪学。
所谓的犯罪学就是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的知识,表述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寻求治理、预防犯罪之对策的刑事事实科学。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区别于刑法学。
刑法学属于规范学科,注重对规范的研究和注释,而犯罪学则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科学,研究犯罪的现象、原因和对策。
第二节国外的犯罪学理论19世纪末的犯罪实证学派的举例犯罪实证学派名称的由来:犯罪实证学派开创性的方法、实证相对于古典学派、理性学派而言。
1876年,龙勃罗梭出版的《犯罪人论》标志着犯罪学的产生。
1879年,法国学者托皮纳尔首次提出犯罪学一词。
1885年,加罗法洛出版的《犯罪学》是第一本以犯罪学命名的着作一、犯罪学的概念,狭义: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专门科学。
广义: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防止犯罪的对策的专门科学。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㈠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
包括:(⒈犯罪属性、产生及演进的一般规律;⒉犯罪的基本状况;⒊犯罪的特点;⒋犯罪规律)㈡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
(⒈犯罪根源(各种犯罪因素赖以存在的基础)⒉犯罪原因(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
有的学者称之为犯罪一般原因。
作用:仅仅可能导致产生犯罪犯罪动机)⒊犯罪条件(犯罪条件是指罪犯实施犯罪所借助的因素。
作用:对犯罪发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犯罪条件并不直接导致犯罪,但它对犯罪一般原因起促成或阻碍作用)⒋犯罪的相关因素(犯罪直接原因发生作用的外围辅助条件。
作用:对犯罪的发生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要的,它的有无不决定犯罪的产生或不产生,但它的存在会对犯罪产生提供方便。
)㈢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归宿。
⒈国家政策⒉社会对策⒊个人态度三、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刑事社会科学1、具有综合性;2、具有社会性;3、具有独立性(前犯罪学科);4、属于刑事社会科学。
(二)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人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2、犯罪分类:分为3类3、犯罪预防:(1)特别注重刑罚的作用(强调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罚的及时性,反对刑讯逼供、刑罚严酷和死刑)(2)完善其他措施(如完善法律、分化权力、昌明道德、改善教育)。
(三)边沁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原因:避苦思乐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自然已将人类置于两个至高无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下。
2、犯罪分类:按罪过为标准划分为五种。
①私人罪过(侵害个人的犯罪)②半公开罪过(侵害某一整个属类的人的犯罪)③内向罪过(侵害自己的犯罪)④公开罪过(侵害国家整体的犯罪)⑤杂式罪过(仅指欺骗罪和背信罪)3、犯罪对策:①通过刑罚的适用防治犯罪,主张刑罚的适当性和多样性。
01引言Chapter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的研究范围犯罪学的学科特点030201犯罪学概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意义犯罪学的实际应用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犯罪学的起源犯罪学的发展阶段犯罪学的主要流派犯罪学的未来趋势02犯罪现象与犯罪类型Chapter犯罪现象概念犯罪现象特点犯罪类型划分犯罪类型特点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给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财产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不安定因素。
人身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经济犯罪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常见犯罪类型介绍03犯罪原因与犯罪动机Chapter犯罪原因的概念犯罪原因的分类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的分类犯罪原因与动机的关系犯罪原因与动机的相互联系犯罪原因与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犯罪原因是动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动机则是犯罪原因的转化形式和直接动力。
犯罪原因与动机的相互作用犯罪原因与动机在犯罪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原因通过影响犯罪人的心理、意识、情感等方面,激发其产生犯罪动机;而犯罪动机则促使犯罪人寻找和选择犯罪手段、目标,实施犯罪行为。
04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Chapter犯罪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旨在消除或减少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防止、减少和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
犯罪预防的原则包括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发展预防、再犯预防等多元化预防原则;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等综合性预防原则;以及遵循犯罪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先等前瞻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