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1.07 KB
- 文档页数:2
2023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研究CATALOGUE 目录•引言•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01引言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现状及问题琼州海峡是我国广东省和海南省之间的重要水道,客滚运输业务繁忙,但近年来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背景与意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基于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服务理念,可以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探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研究旨在分析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运输安全水平。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念与内涵23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基于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新型公共管理理论。
它强调公共服务的民主、参与和公平,注重公民权和社区建设。
该理论主张以公民为中心,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以及公共利益的实现。
03通过加强公民参与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可以促进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01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可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策略。
02在该理论下,政府应与公民合作,共同参与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
03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概述琼州海峡是中国广东省和海南省之间的一条重要水道,客滚运输是指同时搭载旅客和车辆的船舶运输服务。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政策海南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多项政策,以确保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安全管理。
专家学者把脉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作者:来源:《珠江水运》2012年第20期10月24日,由湛江市人民政府、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海事局等单位承办的“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座谈会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联席会议”在湛江举行。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志辉及交通运输部、粤琼桂三省(区)政府、中国海事局、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合力把脉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
据了解,本次会议以“关注民生、携手安全、共赢发展”为主题,旨在切实改善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构建有利于琼州海峡航运安全管理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信息交换的平台,谋求在更广范围内进行合作,打造安全、便捷的琼州海峡“民生大通道”。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部、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峡渡运安全,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港航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共有港口5座,从事客滚船舶运输的企业7家,滚装船舶53艘,其中包括全国唯一可供旅客列车过海的粤海铁火车轮渡4艘,年运输旅客逾1000万人,各类物资约3600万吨,10年来,在过海旅客数量增长2.2倍、车辆增长2.1倍、货物增长3.8倍的情况下,连续十年没有发生一起水上交通人员伤亡事故,为广东、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通过了粤琼桂三省(区)海事、交通运输部门参与的《琼州海峡客滚安全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琼州海峡港航企业之间签署了《琼州海峡港航企业安全自律宣言》、《琼州海峡海上搜救志愿者宣言》;政府部门之间签署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行动宣言》。
(详细报道请见《珠江水运·水运导刊》第11期。
)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视频大会。
会议宣布了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相关干部任免事项,任命梁建伟同志兼任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第一主任,江德亮同志任主任、党组副书记、党组成员,刘丽扬同志任党组书记、副主任、党组成员,梁汉军同志任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平同志任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研究作者:董海会叶进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23期摘要: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和船舶数量不断增加,琼州海峡水域船舶流量和密度也在不断增加,通航环境不断恶化。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安全对策。
关键词:琼州海峡通航安全对策1.引言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宽约10~20海里,长约50~60海里,是通往北部湾各港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港船舶数量都在快速增加;同时,往返海安港和海口港的客滚船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琼州海峡水域已成为我国水上交通最繁忙的海域之一。
港口吞吐量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使该水域的通航密度和船舶会遇率急剧上升,加大了水上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加之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的发展,使琼州海峡的通航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2.通航状况和安全隐患2 . 1东部水域琼州海峡东部遍布浅滩,有外罗水道、北水道、中水道和南水道等4条可航水道,船舶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航道。
外罗水道狭窄弯曲,淤积较严重,水深经常变化,助航标志常移位,且渔船渔网较多,东西流对船舶影响较大,船舶发生搁浅和与渔船碰撞的几率较大;北水道潮流较复杂,实行分道通航制,是船舶南下和空船北上通过琼州海峡的重要航道;北水道4、5#灯浮附近有几处水深较浅,船舶易触底搁浅;且东南风对船舶影响很大,货物极易发生移位导致船舶倾斜沉没,2011年6月至9月,先后有2条装载泥巴的货轮在北水道沉没;中水道较深,航道较宽,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的常用水道;但4#和12#灯浮作业渔船较多,易发生商船渔船碰撞事故;同时11#和12#灯浮之间是北水道和中水道船舶交汇区,商船之间交汇危险系数增大;南水道航道狭窄,水流较急,海南角北方立标附近流速可达6节,两侧礁石浅滩较多,船舶容易发生触礁和搁浅事故。
2 . 2中部水域中部水深在20~118米,海上无碍航物,但海底起伏较大,海安港和海口港附近水深较浅;海峡内的潮流受风的影响较大,多为往复流;中部是连接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的重要航道,已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定线制由分隔带、通航分道、警戒区、避航区、边界线和沿岸通航带组成(图1);中部也是往返海口港和海安港客滚船和火车轮渡与进出琼州海峡船舶的交汇区,客滚船和火车轮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2号警戒区,南北和东西航行的船舶密集,加之常有渔船捕捞作业,通航环境复杂。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管
理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琼府[2003]25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05.10
【实施日期】2003.05.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
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琼府[2003]25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南省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五月十日
海南省琼州海峡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海南省琼州海峡水域的通航安全管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海南省琼州海峡下列水域从事各项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一)港区、锚地、航道、航路、通航密集区、禁航区、通航管制区、水上水下设施保护区、港外系泊点、海上助航标志保护水域;
(二)在建港口及其配套水域;
(三)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各类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安全划定的其它水域。
前款规定的水域由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公布。
通航水域的划定,由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琼州海峡影响船舶通航的雨雾气候风险动力学仿真琼州海峡位于中国大陆与海南岛之间,是中国南海航线的重要通道之一。
然而,由于该区域常年受雨雾气候的影响,船舶通航受到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预测琼州海峡的船舶通航风险,本文将运用动力学仿真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琼州海峡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雨雾情况。
雨雾通常会造成能见度的降低,极大地影响船舶通行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将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降雨量、能见度、风力等信息。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以模拟琼州海峡的气候特征。
其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船舶通航的动力学仿真模型。
这个模型将包括船舶的运动方程、水流的影响、船舶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我们可以模拟出琼州海峡的船舶通航情况,并分析其受到雨雾气候的影响。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模型的结果,评估船舶在琼州海峡不同情况下的通航风险。
这些情况包括雨雾天气的持续时间、能见度的降低程度、风力的变化等因素。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的模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船舶通航风险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敏感性分析,以探究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些分析将包括参数调整、初始条件变化等方面。
通过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文将运用动力学仿真的方法,通过模拟琼州海峡的雨雾气候影响,探究船舶通航的风险动态变化。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琼州海峡的航行环境,为船舶通航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应对琼州海峡船舶通航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综上所述,通过建立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琼州海峡的气候特征,并结合动力学仿真模型来分析船舶通航情况,可以评估船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通航风险。
通过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这项研究将为琼州海峡的航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船舶通航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以应对琼州海峡船舶通航风险。
吴鹏举–琼州海峡雾中航行和船舶安全概要1. 琼州海峡琼州海峡是中国南海的一条海峡,连接中国大陆的广东省和海南岛。
海峡长约100公里,平均宽度为30公里,最窄处宽度约为23公里。
琼州海峡是中国南海的最重要的水道之一,也是一个非常繁忙的航道。
2. 雾影响航行在琼州海峡船舶往来日常中,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航行安全的隐患之一。
由于雾的出现可能严重影响船舶的视距,甚至导致航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针对琼州海峡雾天下的航行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3. 雾天航行的安全问题由于雾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船舶的视距,往往使得船舶难以在视野范围之内发现存在的障碍物,容易导致船舶与其他船只、浮冰、礁石等障碍物相撞。
在雾天下,吴鹏举提出船舶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航行速度的控制由于视距缩短,船舶船速的控制尤为重要。
吴鹏举建议,船舶在雾天下应该适当减速,以减少航行风险。
同时,船长应该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航行措施,如调整航向以规避障碍物等。
3.2 导航设备的使用船舶在雾天下必须采用导航设备来引导航行方向。
吴鹏举特别强调了导航设备的正确使用方式。
船长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导航设备的使用,确保设备正常运作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以及随时准备进入手动操作模式。
3.3 通讯的重要性在琼州海峡等频繁航行航线上,通讯设备的使用尤为重要。
吴鹏举强调了通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雾天下航行时。
船长应该与其他船舶、通信官等及时联系,保持通讯畅通。
另外,船长应该准备应急通讯设备,以便在遇到不可抗力导致主通讯设备故障时及时反馈和接受用于定位、判断、预警和讯息等。
4. 船舶安全的相关规定吴鹏举认为,船舶在安全航行方面必须遵守相关的航海规定。
在中国境内的航行,船舶应当遵循《中国船舶安全规范》、《国务院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条例》、《船舶职业安全规范》等规定。
同时,也要注意遵守国际上船舶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改善琼州海峡港口双向通航提升客滚船运能的研究◎ 朱润资 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2024年春节黄金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再次呈现非凡热闹和拥堵,琼州海峡南北两岸,车水马龙不逊于2018年抗雾保运。
新海港是承载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主要渠道,最大的运输通道,占约65%。
但由于新海港自然条件的限制,自开港以来进出港池的船舶实行单向通航,形成桎栲瓶颈,严重扼制了船舶周转率。
因此,发挥新海港的船舶高效运转对于高速疏通显得至关重要。
解决口门瓶颈问题,实施新海港船舶双向通航,以提升琼州海峡运输的运能迫在眉睫,引重致远。
关键词: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双向通航;提升运能1.前言新海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部,粤海铁路轮渡南港码头北防波堤的外侧。
根据《海口港总体规划》,未来新海港将打造成为琼州海峡客货滚装运输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港区,发展成为琼州海峡大运输通道,更加有力支撑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
2015年开港以来,新海港一直实行的口门处单向通航逐渐不能满足生产作业需求。
2018年海峡股份曾委托专业机构勘察研究《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口门双向通航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实船试验结果均表明:口门宽度由原先222米拓宽至322米后,在风、流、浪和能见度的有利条件下,可以实现进出港船舶双向通航。
但客滚船进出港航次日益增加,新海港口门至6#标航段因横流较急,客滚船舶转弯时减速,矢量漂移较大,船舶会遇时存在不确定风险,不少人士建议此处避免船舶会遇。
2.背景分析2.1港池条件新海港港池水域最宽处约542m,船舶制动距离约470米(见图1)。
一般高峰期每小时可满足船舶四进四出。
2.2航道情况新海港航道轴线控制点A至B,航道轴线方位为67°14′18″~247°14′18″,航道宽度为322m;航道轴线控制点B至C,圆弧对应中心角为49°,半径635m;航道轴线控制点C至D,航道轴线方位为116°~296°;航道轴线控制点D至E,圆弧对应中心角为60°,半径635m,BC与DE段采用切角法整体拓宽,最窄处宽度为914m;航道轴线控制点E至F,航道轴线方位为151珠江水运2024年04月图1 新海港港池宽度与船舶制动距离学术· 改善琼州海峡港口双向通航提升客滚船运能的研究 ·图2 新海港航道分析求。
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是连接祖国大陆与海南岛的重要海上运输通道。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和海南货物运输大通道的畅通。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海事管理机构更是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
近些年来,通过琼州海峡相关各方的沟通努力,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2000年以来琼州海峡客滚船安全的“三零”目标(无一般等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无污染事故),为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营造了突出的安全氛围。
然而,尽管如此,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仍然不容半点松懈,需要相关各方继续努力,因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工作在平静的表象之下仍然存在诸多的安全不稳定因素,突出的安全隐患有客滚运输市场不够规范、安全事故和险情时有发生、航道通航能力不相适应、安全监管还不到位、应急能力和应急机制有待完善、服务标准还需提高,等等。
为破解上述难题,建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的长效机制,本文对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国内的渤海湾、舟山群岛以及国外航运发达国家的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经验进行了研究和借鉴,对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根源分析,从服务型、创新型海事建设的角度,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完善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树立服务的安全监管理念、完善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保障水平等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