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有限公司荆防败毒散生产工艺规程颁发单位:GMP办公室工艺规程批准程序目录1、产品概述 (3)2、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5)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4、工艺过程中所需SOP名称及要求 (8)5、工艺卫生及环境卫生 (9)6、工艺验证及具体要求 (9)7、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8、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10)9、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1)10、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1)1.产品概述、1.1 产品名称:通用名:荆防败毒散商品名:1.2 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
1.3 规格:1000g/袋1.4 处方:荆芥 45g 防风30g 羌活25个、独活25g 柴胡30g 前胡25g枳壳30g 茯苓45g 桔梗30g 川芎25g 薄荷15g 甘草15g1.5 依据:2005版《中国s药典》二部1.6 功能主治:风寒感冒,流感。
1.7 用法用量:马牛250~400g;羊、猪40~80g;兔、鸡1~3g。
1.8 有效期:二年。
1.9 成品贮存方法及注意事项:密闭、防潮。
1.10 批准文号:1.11 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标准:板蓝根质量标准见板蓝根内控质量标准。
黄芪质量标准见黄芪内控质量标准。
淫羊藿质量标准见淫羊藿内控质量标准。
半成品质量标准见荆防败毒散半成品质量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见荆防败毒散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1.12 原辅材料贮存注意事项: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蛀。
1.13 包装要求:1000g×10袋/箱1.14 标签(附样本):1.15 半成品检查方法及控制:A 荆防败毒散质量控制要点:B 半成品检测项目:混合均匀度、性状、粒度。
检查方法见荆防败毒散半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2.荆防败毒散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注:加粗部分为主要控制点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3.1 生产前准备:3.1.1 检查生产场所的环境、设施卫生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
3.1.2 上一班是否进行清场,不能有上一次生产的遗留物。
荆防败毒散考点总结
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败毒疾病。
它由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多种药材组成。
以下是荆防败毒散的考点总结:
1. 药物成分:荆防败毒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
药物成分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以及药材的药理作用都是考点之一。
2. 适应症:荆防败毒散主要适用于风热病毒引起的疾病,如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发热、惊风、痈疽等。
了解适应症的范围和具体表现是考点之一。
3. 功能主治:荆防败毒散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化痰止咳。
它可以解毒、消炎、抗菌、抗病毒等。
了解其功能主治以及药物配伍原理是考点之一。
4. 用法用量:荆防败毒散的用法是煎服,一般每次9-15克,
每日2-3次。
了解用药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煎药技巧是考点
之一。
5.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使用荆防败毒散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过敏体质者禁用。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是考点之一。
总之,荆防败毒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了解其药物成分、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败毒散是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的表证。
荆防败毒散出于《摄生众妙方》,是败毒散去人参、薄荷、生姜加荆芥、防风而成,主治同败毒散。
什么是表证?中医诊断学认为以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的证候就是表证。
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不仅包括平时常见的感冒,还涉及为数众多的病毒性传染病。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是主要的外感病因。
六淫邪气主要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侵害肺系,对口、鼻、咽、喉、气管和肺形成损害,症状表现为全身的发热、恶寒、肌肉骨节疼痛,以及局部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等。
对这类病证的治疗应该以祛外邪为主。
外感六淫中,风寒湿邪关系紧密,常相互交织,杂而为病,有时难以分开。
钱乙设计了这张针对多种病因都有治疗作用的败毒散。
方中以羌活、独活、生姜散寒,羌独活并用可治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合茯苓以祛湿;川芎、薄荷祛散风邪,善治头痛;配伍前胡、枳壳、桔梗、甘草以行气、止咳、化痰,强化治疗肺感外邪之后的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若体虚,以少量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而柴胡则可退正邪交争所生之热。
实际上方中柴胡的用法最为巧妙,另有深意。
外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寒热经常转化,判断外感风热或由寒化热的标志,往往是病人表现出的热重寒轻的症状。
如果从柴胡退热的角度来说,败毒散对风热外感也具有适应性。
可以说,败毒散的用药涉及外感六淫中风、寒、湿、火四个环节,几乎可称为一个通治之剂、万能之方。
研发理由和前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败毒散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小儿秋季泄泻以及荨麻疹、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
败毒散出现后的900年中,全国风靡,医案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其间许多医家对败毒散进行了加减,以适应不同病人的病情,这就形成了败毒散系列,其中荆防败毒散就是对败毒散的一个高超的改进。
荆防败毒散
---主治畜禽风寒感冒!
兽药GMP证号:(2018)兽药GMP证字16012号
兽药生产许可证号:(2018)兽药生产证字16281号
兽用非处方药
【兽药名称】通用名称:荆防败毒散
商品名称:本草健
汉语拼音:Jingfang Baidu San
【主要成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等。
【性状】本品为淡灰黄色至淡灰棕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苦、微辛。
【功能】辛温解表,疏风祛湿。
【主治】风寒感冒,流感。
证见恶寒颤抖明显,发热较轻,耳耷头低,腰弓毛乍,鼻流清涕,咳嗽,口津润滑,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用法与用量】马、牛250~400g;羊、猪40~80g;兔、鸡1~3g。
【不良反应】按规定剂量使用,暂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暂无规定。
【规格】1000g/袋
【包装】1000g/袋×30袋/件
【贮藏】密闭,防潮。
【批准文号】兽药字162815127
【生产企业】河南新感觉兽药有限公司
处方组成:本品1kg由荆芥13.2g、防风8.8g、羌活7.4g、独活7.4g、柴胡8.8g、前胡7.4g、枳壳8.8g、茯苓13.2g、桔梗8.8g、川穹7.4g、甘草4.4g、薄荷4.4g,12味中药材制成的超细发酵中药散剂,拌料多,效果好。
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天气变化引起的风寒感冒的防治。
用法用量:本品1kg拌料500到1000斤,连用7到10日。
纯中药制剂,可以和任何西药搭配。
医治风寒的中药方风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受到风寒的侵袭。
风寒病症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发烧、关节疼痛等。
针对风寒病症,我国传统医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就包括中药方。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款医治风寒的中药方,以供参考。
中药方名称: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柴胡、薄荷、桔梗、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功效:祛风散寒、解表清热、宣肺止咳、解毒止痛这款中药方具有很强的解表散寒作用,能有效地缓解风寒病症。
荆芥、防风、柴胡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薄荷、桔梗能够清热解毒、宣肺止咳;茯苓、生姜、大枣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煎药方法:1.将上述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30分钟;2.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煎煮40分钟;3.煎煮过程中,可适当加入红糖调味,以增加药方的口感;4.煎好后,将药汁倒出,待冷却至适宜温度后服用。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2.服药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寒;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其他疾病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4.风寒病症伴有高热、严重咳嗽等症状时,请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服用建议:1.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两次,每次一碗;儿童用量减半;2.病情较轻者,可以服用两剂后观察病情;病情较重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增加剂量和疗程;3.服药后,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症状未明显改善,请及时就诊。
总之,荆防败毒散是一款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方,适用于风寒病症的治疗。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您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
荆防败毒散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
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而设。
邪滞肌表,卫阳被遏,经脉不利,故寒热无汗,项强肢痛;素体脾弱气虚,易停湿生痰,加之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痰湿阻滞气机,故鼻塞胸闷,咳嗽有痰,苔腻脉浮;脉濡或重取无力,为正虚气弱之象。
本证的病机要点在于风寒湿客于肌表经络、痰湿气阻于胸膈肺脾、正虚气弱无力祛邪外出,治宜解表祛风除寒湿,健脾化痰畅气机,益气扶正助祛邪。
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为君药。
柴胡辛散解肌退热,川芎行血祛风,助君药解表散邪、宣痹止痛,为臣药。
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合以畅气机而宽胸膈,除痰湿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参益气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兼助益气;生姜、薄荷发散外邪,也为佐使。
全方正邪兼顾、表里兼治,祛邪而不伤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点: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
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
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
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用方原理:足太阳经脉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关节;手太阴肺主宣降,外达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足太阴脾主运化,外通肌腠,与胃相表里。
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
风寒夹湿外客肌表,营卫郁滞,则见寒热无汗、疮疡隐疹;或风湿滞于经脉关节,则见头身关节疼痛;在里之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则见咳痰胸满、身肿尿少。
荆防败毒散的功能主治1. 概述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
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荆防败毒散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2.1 发热荆防败毒散具有散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不适和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热症状。
2.2 咽喉肿痛荆防败毒散中的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咽喉肿痛、炎症等相关症状。
2.3 口腔溃疡荆防败毒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2.4 上呼吸道感染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痰多、咳痰不易等症状,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呼吸道的症状。
2.5 急性扁桃体炎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促进扁桃体炎的康复。
2.6 防治感冒荆防败毒散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及其相关症状。
2.7 清热解毒荆防败毒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清除体内的毒素,改善口臭等不适症状。
3. 使用方法荆防败毒散的使用方法如下:1.每次服用3至5克,饭后温开水送服。
2.成人每日3至4次,每次1剂量,儿童每日2至3次,每次减半剂量。
3.按疾病和病情的不同,可酌情调整剂量和使用频率。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荆防败毒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对荆防败毒散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5. 不良反应荆防败毒散在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6. 结语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感冒等疾病和症状。
在使用荆防败毒散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使用,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事项。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观察引言: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扁桃体及声门以上的组织和器官的感染。
其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包括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所致。
荆防败毒散是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用于治疗风寒外感后引起的感冒症状。
本文旨在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选取连续收治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18-60岁,男女比例接近。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学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感冒风寒表证组。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
观察组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对症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咳嗽、鼻塞、咽痛等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也明显缩短。
观察组咳嗽、鼻塞、咽痛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发生率较高。
讨论:荆防败毒散是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已有数百年的应用历史。
其中的荆芥、防风、薄荷等药物具有辛散风热、清散毒邪的作用。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感冒风寒表证属于外感风寒,因此荆防败毒散是对此证候的较为恰当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体温下降时间缩短、相关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另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示了荆防败毒散的较好安全性。
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疗效显著。
该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荆防败毒散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荆防败毒散加减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方对大伙儿而言都多多少少的听闻过,生活起居中也常常能见到他们的影子,这种全是对身体有十分大的好处的,荆防败毒散交互这类药方都不列外,那麼荆防败毒散交互有哪些奇妙的作用和功效呢,下边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产药方疫苗
荆芥10克,防风6克,香薄荷(后下)5克,苍耳子10克,黄菊花10克,羌活10克,羌活10克,姜片2片,甘草3克。
生产功效与作用疫苗
辛温祛寒。
主寒症侵犯。
生产使用方法使用量疫苗
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生产摘抄疫苗
陈培方
根据文中针对荆防败毒散交互的一些详细介绍,我们了解伴随着如今时期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养生秘诀持续的冲击性着大家的视野,非常值得我们留意的是要挑选对合适自身的,由于不一
样的健康养生药方是有目的性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荆防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荆防败毒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前
荆防败毒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
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散毒。
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摘录】《回春》卷八
【处方】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生活常识分享。
禽病常用方剂——辛温解表剂禽病是农业中的重要问题,而辛温解表剂是治疗禽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辛温解表剂是按照中医理论中“表里不分”、“外感内伤”等观点制定的,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型和风热型的禽病。
麻黄汤麻黄汤是辛温解表剂中的代表方剂之一。
麻黄汤的组成药物有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
其中麻黄为主药,桂枝、杏仁为辅,炙甘草则为调和药。
麻黄汤的适用病症为外感寒热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微汗、咳嗽、喘息等症状。
鸡、鸭、鹅等禽类在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时,可以使用麻黄汤进行治疗。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桂枝则具有发汗解表、宣通阳气、调和营卫的作用;杏仁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炙甘草则具有调和各药之性的作用。
麻黄汤使用的注意事项:1.麻黄性温有一定毒性,应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宜随意滥用。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慎却。
3.妊娠期女性禁用。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辛辣、温燥、有毒性的中药复方,它包含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甘草等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辛散发散、清热解毒、宣通肺腑等作用。
荆防败毒散的适用病症为发热咳嗽、纳差、呕吐、腹泻等症状。
对于禽类来说,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禽流感等疾病。
荆芥具有发汗解表、开窍宣通的作用;防风则具有祛风解表、宣通肺气的作用;薄荷具有清热解毒、发散风热的作用;桔梗具有宣肺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药之性的作用。
这些药材的合理搭配能够发挥出最佳疗效。
荆防败毒散使用的注意事项:1.应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参考文献1.顾方舟,吴鸿芳,魏德初,等. 中兽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2.吴鸿芳,徐作谦,张志强,等. 实用禽医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3.吕庆兰. 中兽医学习指导与题库[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由败毒散去参、姜、薄,再加荆、防组成。
可以发汗解表,消疮止痛,治疗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恶寒
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现代用的较多的是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原来这个方是用于疮疡初起,疮疡初起,整体和局部有这种寒热表证,有发冷发热,所以用这
个方去掉人参,主要去人参,生姜薄荷加上荆芥防风,里边就有调整
气血津液、疏通气血津液,可以起到散结作用。
为什么说疮疡初起呢?初起都有病邪引起的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有失
去疏通这种特点,而用这个方,一般来说,热毒之像不明显,热毒明
显去人参,可以银花、连翘结合起来,银翘败毒,那就结合清热解毒了。
要看疮疡局部开始红肿热痛的程度,当然用荆防败毒散为基础,
要有一定寒热表证。
有的人认为整体的恶寒发热,疮疡往往是局部,
局部有发热发冷,这个方也能用。
这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原书里它的一个主治,现代大多数在临床观察的话,这荆防败毒散用
于这个羌防剂,常用的这个,用于正气不虚的外感风寒湿邪,这个感冒,风寒湿感冒这个方用得很多,频率很高,去人参加荆防。
荆防败毒散_医略六书卷二十一_减法方剂树荆防败毒散_医略六书卷二十一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3)1.1.组成:荆芥1两半,防风1两半,桔梗8钱,枳壳1两半(炒),茯苓1两半,大力子3两(炒),蝉衣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8钱。
(3)1.2.功效:风毒内攻,清肃之气不行,故耳窍被扰,耳内作痒,脉浮数者。
.. 31.3.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3)2.增损如圣汤 (3)2.1.减:荆芥、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3)2.2.组成:桔梗2两,甘草(微炒)1两5钱,防风半两,枳壳(汤浸,去瓤)2钱半。
(3)2.3.功效:心肺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3)2.4.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3)3.小如圣汤 (3)3.1.减:荆芥、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3)3.2.组成:甘草1钱,防风1钱,枳壳7分,桔梗1钱5分。
(3)3.3.功效:风热上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3)3.4.来源:《杏苑》卷六 (3)4.枳梗汤 (3)4.1.减:荆芥、防风、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3)4.2.组成:枳壳、桔梗、甘草各等分。
(3)4.3.功效:结胸痞气,胸满不利,烦闷欲死,不论寒热通用。
(4)4.4.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4)5.香积散 (4)5.1.减:荆芥、桔梗、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4)5.2.组成:枳壳(去瓤,麸炒)1两,防风(去叉)1两(锉),甘草(炙,锉)半两。
(4)5.3.功效:大肠秘涩。
(4)5.4.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七 (4)6.祛风顺气香枳散 (4)6.1.减:荆芥、桔梗、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4)6.2.组成:枳壳(去瓤,麸炒)1两,防风(去叉)1两(锉),甘草(炙,锉)半两。
(4)6.3.功效:大肠秘涩。
(4)6.4.来源:《普济方》卷一○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4)7.桔梗枳壳汤 (4)7.1.减:荆芥、防风、茯苓、大力子、蝉衣、半橘红 (4)7.2.组成:枳壳(制)2两,桔梗2两,甘草(炒)半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荆防败毒散加减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量
导语: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荆防败毒散加减这种方剂也不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荆防败毒散加减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荆防败毒散加减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荆芥10克,防风6克,薄荷(后下)5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生姜2片,甘草3克。
【功能主治】辛温散寒。
主风寒侵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培方
通过本文对于荆防败毒散加减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生活常识分享。
荆防败毒散的源流与应⽤1荆防败毒散探源荆防败毒散由⼈参败毒散加减⽽成,⼈参败毒散现存最早的记载可见于三处:(1)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治伤寒》(刊于1087年),主治“伤寒时⽓,头痛项强,壮热恶寒,⾝体烦疼,及寒壅咳嗽,⿐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2)出⾃宋·朱肱《类证活⼈书· 卷⼗七》(刊于1108年),主治“伤风、温疫、风湿,头⽬昏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
寻常风眩、拘倦、风痰皆服,神效”。
(3)出⾃宋·钱⼄《⼩⼉药证直诀》(成书于1119年)主治“ 伤风、瘟疫、风湿,头⽬昏暗,四肢作痛,增寒壮热,项强睛疼,或恶寒咳嗽,⿐塞声重”。
从原⽂记载可见,三书均以“伤寒时⽓、伤风、瘟疫”为主证,《太平惠民和剂局⽅》及《⼩⼉药证直诀》中药物组成均为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参、川芎、⽢草、⽣姜、薄荷,⽽《类证活⼈书》中⽆薄荷。
从成书时间看,⼈参败毒散最早出⾃《太平惠民和剂局⽅》,在《类证活⼈书》及《⼩⼉药证直诀》中以“败毒散”简称收录转载。
从主治⾏⽂特点亦可发现《太平惠民和剂局⽅》中的“治伤寒时⽓”,较《类证活⼈书》及《⼩⼉药证直诀》的“治伤风、温疫、风湿”更为古拙简朴。
荆防败毒散直⾄明代⽅有记载,最早见于:-是明代吴绶《伤寒蕴要全书》(成书于1505年),“⼤头者,⼀⽈时毒,⼀⽈疫毒也。
盖天⾏疫毒之⽓,⼈感之⽽为⼤头也。
……若发于头上,并脑后下项,并⽬后⾚肿者,此属太阳也,宜荆芥防风败毒散主之”。
药物组成即⼈参败毒散去⽣姜,加荆芥、防风、⽜蒡⼦;⼀是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成书于1515年),“(伤寒时⽓发斑附)温毒发斑,宜⽞参升⿇汤;重,⽤荆防败毒散”。
⼜“热毒流于三阳之后经,则腮项结核肿痛,宜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即⼈参败毒散去⽣姜、薄荷(或不去薄荷),加荆芥、防风;⼀是出⾃明代张时彻《摄⽣众妙⽅》(刊于1550年),主治“治疮肿初起”。
荆防败毒散
【兽药名称】
通用名:荆防败毒散
汉语拼音:JingfangBaiduSan
【主要成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等
【性状】棕色粉末,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疏风祛湿。
主治:风寒感冒,流感。
1、猪各种病毒性疾病、瘟热性疾病、无名高热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及其严重的混合感染。
主要表现为仔猪体温升高、厌食或不食,眼睑水肿、眼球外突、肌肉震颤、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泻、消瘦、被毛粗乱、僵猪,皮肤红疹、红斑、结痂、发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母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气喘、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少乳、无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产后热。
2、新城疫、流感、传染性法氏囊、传支、传喉、鸭瘟、鸭肝炎、小鹅瘟等引起的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拉黄白或黄绿色粪便。
对不明原因引起的产蛋下降,蛋色变浅,砂皮蛋、软壳蛋、畸形蛋增多,采食下降有特效。
3、不明原因引起的猪、牛、羊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口、蹄部、乳房、舌面出现水泡、溃疡等有特效。
4、对家畜病愈后厌食或不食、懒动、消瘦、疑难杂症等亦有良好疗效。
5、对畜禽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热病发斑等瘟热病、温和性瘟毒感染、感冒、顽固性腹泻等亦有良好疗效。
6、对病毒、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用量】混饲:治疗每1000g拌料250kg,预防量减半,全天量可集中1次投喂,连用3-5天。
也可以用开水烫泡20-30分钟后,稀释至适量清水饮用,药渣拌料。
【不良反应】暂无规定。
【注意事项】暂无规定。
【规格】1000g含荆芥135g、防风90g、羌活75g、独活75g、柴胡90g等【包装】编制袋,40kg/袋。
【贮藏】密闭阴凉处保存
【批准文号】兽药字(2009)161645127
【执行标准】《兽药质量标准》2005年版
【特别提示】
1)当猪、禽发生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或严重混合感染时,可按每1000g拌料150kg,连用3天后再按正常量连喂3-4天。
2)规模化养殖场每月连续使用7-10天或转群前后连用7-10天,猪场仔猪断奶前后连用7-10天,可有效降低各种病毒性疾病发生、应激综合症、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腹泻等的发生率,蛋鸡开产后每月连用7-10天,可提高产蛋率、降低病毒病发生、改善蛋壳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