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新观念之朴门永续(完美排版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63 KB
- 文档页数:11
朴门永续设计的原则解析2016-03-14 Sunny 绿罗社区小如公寓大楼的住户,大环境如农场,再大如群体社区的规划,都可以运用朴门。
它结合了生态、地理、农业、建筑、能源等等原则,很人文地以爱地球、爱人类、以及与人分享为宗旨。
发展以来,最特殊的是它有一套教人钓鱼的学习课程,期待人人都是设计师,都能设计创造自己的居住环境,由点而面,积极的为永续的未来努力。
朴门永续设计有几项原则,每一项都没有高深的理论,反而是“本应如此”的简易常识,却能改善今日复杂的“科技”生活方式。
以下就是它的几项原则:1. 连结环境内的各个元件在设计居住环境时,考虑各元件的特性,加以连结,相辅相成。
譬如一座农场内将设置蓄水池,以供应房舍及菜圃之用。
那么将它设在房舍及菜圃高处,以重力供水,将可节省抽水马达及电力或燃油。
或者将鸡舍鸭舍设在菜圃旁边,菜圃的植株残渣很方便的丢到隔壁给鸡鸭吃;菜圃需要肥料时,也可很方便的到隔壁鸡舍鸭舍铲取。
2. 每一元件具有多功能挑选各元件或决定元件位址时,最好兼具多种功能。
譬如在农场内设置水池,除了储水,还可以提供养鱼,养鸭,种植水生食用植物,冷却空气,生态保育等等功能。
3. 重要功能都有多项元件提供保障譬如大型农场或社区内种植植物,要多样化。
有树有果有菜、有一年生多年生、有耐旱耐湿不同特性、能供食用、饲料、建材、绿肥等等功能,而且四季都有收成。
如此就能保障生活所需,独立自主。
4. 有效率的能量规划各元件的位置与坐向考虑到能源,包括人力的效益。
譬如把需要常走动细心照顾的菜圃规划在厨房附近,家庭主妇就能省力方便的采摘三餐食材,仅须偶而照料的果树与放养的鸡鸭则可规划在离住宅区稍远的位置。
风、雨、太阳、水是大自然的能量,我们在设计时就考量了随顺大自然力量的措施。
例如可在东北边种些树篱挡住冬天吹起的干冷东北季风,西及南边则可挖水池,让夏天的西南季风及南风吹来的热风冷却,以节约能源,创造舒服的生活环境。
坡度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收稿日期]2019-07-15[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联重点项目(FJ2018MGCA037);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FJ2018C083);福建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Z160256)。
[作者简介]陈口丹(1985—),女,福建福鼎人,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景观、乡村聚落设计研究。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中传统生态观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对比思考陈口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715)[摘要]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再局限于污染防治范畴,对生态问题的探索已逐渐延伸至设计规划领域,因此对乡村聚落景观的研究需重点关注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文化的传承。
我国传统生态观以“三才观”为生态伦理基础,注重“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活生产模式,而源于西方的朴门永续设计则强调模拟自然运行体系以实现社会各层面的永续发展,两者都十分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通过对传统生态观和朴门永续设计的伦理观和实施原则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旨在能够对当前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以此来回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聚落景观;传统生态观;朴门永续设计;伦理观[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9)05-0075-040 引言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持续好转中,但生态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孕育出极其丰富且充满智慧的生态文化,如何从中汲取精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前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改变大规模工业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态危机,不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朴门永续设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朴门永续设计编辑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目录1概念2创新应用3原则和方法4核心价值5发展历史1概念编辑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这个词结合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
起源于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比尔〃墨立森)与David Holmgren(戴维〃洪葛兰)及其伙伴在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
它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
它不只是农艺技术,或仅是有机种植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应用生态学,也是一套应用与整合各门学科的设计学和规划学。
[1]Permaculture让人们了解一套核心的设计原则,参与设计自己的环境,并建立起能够自我维持的人类群落,减少人们对于工业化生产和分配系统的结构性依赖。
虽然它的起源是一种农业生态设计理论,但如今透过互联网、出版物、生态社区、培训计划等,不断在原有的概念上扩大,并集结了多种文化思想。
朴门永续设计主要精神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从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再模仿其模式来设计庭园、生活,以寻求并建构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它可以是农业科学,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建筑师、小区规划师、经济学者,甚至学生、园丁、农民或农夫等都可以遵循它的精神和设计原则来实践自己的目标。
朴门是一套方法,是设计论,而非技术体系,也不是一般的园林设计,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开发可持续的生活系统,是以自然美学而非人类美学去设计环境。
一个好的朴门设计可以让生产系统获得最大产出,建立系统内各元素的链接,同时降低风险和外部能源物质输入。
朴门永续设计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物种、较强的自然适应能力,并保持生态稳定。
朴门永续设计通过效法自然的永续发展方式,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彰显出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朴门永续(自然农法):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展开全文澳洲农夫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常要面对极端干燥或潮湿的气候环境,为了因应这样的极端气候与现代工业化肥农药对土壤的危害,澳洲两位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发展了一套与自然共存的办法──朴门永续生活设计(permaculture)。
Permaculture 字面上是两个字永续(Permanent)和农业(Agriculture)的结合,也有永续文化(Permanent Culture)的含意。
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舍弃使用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如用厨余堆肥或蚯蚓肥、用人力或动物代替机器、耕地上保留多元栖地、种植天然抗虫花草代替化学农药以防治病虫害等。
这样的利用概念所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便创造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防灾四赢的局面。
这些成就使得澳洲在2012年被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评定是世界防灾示范国,其教育、医疗、农业、还有因极端气候灾害导致能源或粮食短缺的应变能力都被联合国誉为全球典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朴门的核心精神为照顾土地、照顾人类、分享多余。
而朴门的老师便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在自然界里,没有所谓的浪费,所有元素都是息息相关,不断循环利用,依据这样的精神,便发展出了朴门的设计原则:1.观察与互动2.把问题看成正面的资源3.以创意借力使力并回应变化4.收集与储存在地的能源5.有效率的能源规划6.使用并珍惜再生资源与生物性的服务7.系统中的每个元素可产生多种功能8.系统中重要功能由许多元素来提供9.将合理的相对位置整合起来10.运用并尊重多样性11.应用自治系统并接受反馈12.使用边界生态及重视不起眼的资源13.使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法14.从设计模式到规划细节15.有劳有获而朴门创始者Bill Mollison的《朴门设计者手册》将大自然里的元素,分成几个大项目当作朴门的重要主题,包括:•朴门原理:永续生活设计原则、自然模式、土地伦理、设计实作等•地理与气候:气候与微气候、地形地景、土壤与堆肥、地力保存、水资源管理保存、雨水利用等•植物与动物:食物花园、食物森林、植物滤水回收系统、动物系统等•建筑与能源:再生能源如风力与生质燃料运用、绿建筑与绿色修复入门、适切科技等•经济与社会:永续农业经济价值、社会资源的汇集、原住民传统智慧运用、永续社区的规画、国际朴门设计连结等我在澳洲阳光海岸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研究学院(Perma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Sunshine Coast, Australia)参与的朴门永续生活设计认证课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e Course, PDC)就是学习以上述几项自然元素实际落实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各方面。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作者:王奕张耀来源:《设计》2018年第19期摘要:对朴门永续理念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其理论指导城市公园设计。
在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中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和分享节余的生态理念下,将生物协同、边缘设计、食物森林和生态教育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中。
将朴门永续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设计之中,优化城市公园的生态系统、丰富边缘的视觉效果、体现分享节余的生态理念,使城市公园既是一个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是一个遵从自然的永续高效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朴门永续城市公园设计策略引言朴门永续理念是人们在经历生态系统逐渐崩溃的情况下,反思了人们一贯的索取方式,总结并不断实践得出的方法论。
朴门永续并不单纯地代表某—项农业技术、设计技巧或生产流程等,它是一门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样还是一套应用与整合各门学科的系统论和方法论。
朴门永续理念精神主要是探索自然的运行模式,寻找各种可以模仿的生态关系,然后模仿它们的模式设计园林和生活,将其理论运用到城市公园设计之中,寻求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一、朴门永续理念释义(一)理念缘起朴门永续理念首次被提出是1911年出版的《四千年的农民:中国韩国日本的永恒农业》,作者将“永恒”和‘‘农业”两个英文单词合并形成7--个全新的理念。
随后澳大利亚生态学家Bill Morrison及其伙伴在20世纪70年代进一步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将Permaculture解释为永久持续(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的结合。
以实现人类与其他所有元素在生态系统内永续安居为目的,指导人们从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运行模式以及各生物元素与自然作用的相互关系入手,效法自然的永续发展方式,规划重建生命支撑系统的一系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合。
(二)三大生态理论朴门永续理念最核心的三大生态理念分别是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和分享节余。
1.照顾地球:地球承载了一切生命,是人类的起源,是我们逐渐被破坏的家园,人类的生存依附于地球,照顾地球意味着对所有生命和无生命事物的关心,我们要进行无害和复原性的活动,积极保护、理性和节约地使用资源,不加以过渡的开采和浪费,向自然学习这种运作模式,形成能量的循环。
第四章水的奥妙水即生命水的管理是朴门永续设计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而且,无论过剩或不足,水很可能是21世纪最大的议题对地球上大部分的人来说,干净的饮用水不再是可免费取用的了,城市附近的河川或湖泊通常是不可饮用的,而用氯和氨杀死水中病原体的处理方式更意谓着:人们必须为安全的饮用水及眼前的健康问题付出代价,长期使用消毒剂的副作用更是未知。
河川、湖泊、湿地、地下蓄水层、沼泽地的水,都因为灌溉、家用、矿采、工业发展等而枯竭了,甚至这些水源地被用来倾倒废物。
淡水是世界上最关键性的资源,有些生物可以不需氧气而存活,但就目前所知,没有一个生命可以没有水而存活。
然而,人们将水的存在视为必然,而难以理解水在人类于地球之存续中,扮演了如何关键的角色。
这个世界的水量是有限的,水不断地在液态、固态、气态的变化中循环,从海水变成雨水,结为冰,进入河流、土壤,然后回归大海的循环方式,是太阳系之中独一无二的。
然而,全世界的水供给量中,只有3%是淡水,其中又只有0.03%是我们可以取用得到的,其余的,都被锁在冰帽、云层、植被、地下水层和土壤中。
狂欢派对结束了,我们正进入一个水量衰减的时代--不是干旱来临,因为干旱代表降雨量会回到之前的平均,而是平均年降雨量持续、逐渐的减少。
在你的有生之年,水量的上升或减少取决于全球暖化,比如说气候变迁或全球暖化,可以解释澳洲东部水荒上升20%,几起洪水和热带陆地东岸几处暴雨的现象。
基于水的性质,朴门永续设计必须要遵循用水安全的警戒原则,设计基地时必须考量,水的供应量及品质会立刻并持续下降,而水的成本会急剧上升。
朴门永续设计两个用水规则:1、不超支当地的水预算--用水量不超过当地降雨量2、重复使用并回收水我们的伦理任务是:>尊重水和水源>接受省水和维持水纯净的责任,并为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增加生态系统中的储水量。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执行用水审计>设计省水策略,并且在水流出系统前,尽可能重复使用它。
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应用于班级生态乐园的作用评价一、概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朴门永续设计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朴门永续设计理念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将自然、社区和人文因素融入到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实现生态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现代校园建设中,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班级生态乐园作为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素。
本文将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在班级生态乐园中的应用、作用和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二、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在班级生态乐园中的应用1.自然元素的融入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强调将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班级生态乐园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保留原有的自然元素,比如树木、草坪、水景等,同时可以通过植物景观的规划和布局,营造出品种丰富、色彩鲜艳的自然景观,使得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2.节能环保的理念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强调节能环保,班级生态乐园的建设应遵循环保理念,采用天然、环保材料,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3.社区参与和文化传承朴门永续设计理念也注重社区参与和文化传承,班级生态乐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意见,打造出一个能够满足社区文化需求、融入社区文化氛围的乐园空间。
三、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应用于班级生态乐园的作用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应用使得班级生态乐园成为了学生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去处。
自然景观的融入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为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应用能够通过自然景观和环保理念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培养环保意识班级生态乐园的建设本身就是对环保意识的培养,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运用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们展示环保理念的重要性,使他们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42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社区农园规划设计策略汪海蓉(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51401)摘要:本文通过对朴门永续的相关概念进行全面梳理,将永续理念贯穿社区农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归纳出其实施意义,以及涉及生产、生活、生态各个层面的具体策略,指导社区农园的可食景观建设,以期探索出一条产居一体、永续循环、促进社会同质融合的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之路。
关键词:朴门永续设计;社区农园;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y of Community Garde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PermacultureWang Hairo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51401, China)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permaculture, this paper puts the concept of permaculture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and summarizes its significance an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related to production, life, ecological policies at different levels, so a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lantations of edible landscape, and to explore a new type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path that integrates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together, recycles permanently and promotes social homogeneity fusion.Key words: permaculture; community gard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农业在实现食物主权和加强城市的地方食物网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社区发展和教育,增强社区自力更生能力,促进社区卫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意识和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朴门是一整套的生活设计体系,由比尔-墨立森(Bill Mollison)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构想,它是一个支持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有益于所有物种,并满足人类的一切基本需求,我们现在的生态系统已经千疮百孔,资源枯竭、保水问题、自然景观恶化、食物短缺、气候剧变。
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负面消息。
但我们却无需把关注的焦点完全放在消极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积极地运用一些设计方法,去解脱我们目前的困境,怎样才能找到那些解决办法,它们既能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又对环境有利,而且还会创造出无限的丰足,这正是本片要向您描绘的蓝图。
一个助你满怀信心踏向积极未来的设计体系,一项你能全身心投入的志业,并能从中体尝到生活的真义。
我们希望您观看本片后,能对朴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感觉。
朴门是一条通往自由的大道,现在就让我们放开双手,到这个自我管理的天地里尽情驰骋吧。
朴门永续设计介绍朴门的伦理观朴门这个设计体系,最初是有一些伦理观念发展而来的,它是人们从道德伦理思索层面开始的一场运动。
朴门的伦理观起源于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直以来正是借助这些观念去规范自身行为的。
现在我们将朴门的伦理浓缩一下简要地归纳为三点:关爱地球,要保护和照顾地球,以及地球上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系统,其核心观念在于这样一个生命伦理。
一切事物均有其固有的内在价值,以人为本,对人的关怀与照料,朴门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因素开展设计的。
从而希望达到以可永续的方式去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具有可永续性的设计,朴门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性,可永续性,如果某件事情里缺乏对人的关怀,如果它给生活制造困难,或者造成人们受奴役受控制的局面,抑或仅仅是创造出种种的障碍与混乱,那么这件事很可能跟朴门不沾边。
朴门还意味着同时眷顾对人与地球的照护。
第三个朴门伦理观,回馈盈余,公平的分享,将有所剩余的产品,能源、需求、时间和信息均返还到系统循环中。
系统中任何有所盈余的部分都应该回馈至上述的头两个理念中去,再没有比将盈余的资源用在对地球和对人的照顾上更有价值的了。
樸門永續設計-Part5 厚土種植法2013-03-20 10:26:45| 分类:快樂農做| 标签:厚土種植退休生活在水一方健康環保農業技術|举报|字号订阅這是一種在土壤貧瘠的地上,或着種植面積不夠,甚至陽台上都可以應用的種植法,可以改善土壤並且增加種植面積,美化庭園很有用的種植法,即使你的土地沒有足夠的土壤,厚土種植也可以為你變出一畝良田.拿廢棄的磚頭,竹木等現有的材料,圍出一塊你想要的型狀在基地上灑下稀釋的綠生菌液體濕潤土壤,增加肥性鋪上一層厚紙箱,有印刷的部分要撕掉,紙板要塞入磚塊下面以固定紙板,不讓雜草生長同時在紙板上灑水,充分讓紙板浸濕鋪上一層混有腐植土的土壤灑水讓土壤濕潤在濕潤的土壤上覆蓋一層枯葉(原本土地上如有枯葉都要收集起來不要丟棄,非常實用)枯葉上要充分灑水濕潤在枯葉上再覆蓋一層薄土如果發現原來圍的磚塊不夠高,要再加高,以免土壤流失剛覆蓋的土上還要澆水, 充分濕潤新的附加層最後再加上一層枯葉覆蓋最後的濕潤工作由Alice完成,厚土工程就此結束一周後,枯葉下的土和其他有機質都逐漸分解成為土地的一部分,就開始種植,為鞏固這塊新土,種植地瓜葉,可讓地瓜的根協助強固厚土的密度原來平淡的坡地,一周後在大家的努力下多出了三塊可種植的田下次我們來時,這裡就有第一區的可食作物了.趙醫師補充厚土種植法原則(by 唐敏老師)1. 確保底層土壤潮濕且鬆軟(尤其是底層土壤太硬時要鬆土以利排水)2.先修剪雜草,並放上一層堆肥(不一定要完全腐熟的),或是添加本土土壤微生物(如果有的話) ps.厚紙板下的那一層是有機肥料層,最好的有機肥是用牛糞或馬糞。
3.放上厚紙板(要去除印刷油墨),或是用使用無毒油墨的報紙4.交替堆疊數層堆肥層(要完全腐熟的)與枯葉層(可用稻草代替枯葉),每一層都要澆水5.最上面一層鋪上土壤(要完全沒有雜草的),然後最後是用枯葉或稻草做覆蓋6.可以馬上種植,但是最好是等幾天到兩個禮拜比較好,讓土壤的微生物生態穩定下來。
朴门永续设计编辑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目录1概念2创新应用3原则和方法4核心价值5发展历史1概念编辑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这个词结合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
起源于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比尔〃墨立森)与David Holmgren(戴维〃洪葛兰)及其伙伴在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
它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
它不只是农艺技术,或仅是有机种植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应用生态学,也是一套应用与整合各门学科的设计学和规划学。
[1]Permaculture让人们了解一套核心的设计原则,参与设计自己的环境,并建立起能够自我维持的人类群落,减少人们对于工业化生产和分配系统的结构性依赖。
虽然它的起源是一种农业生态设计理论,但如今透过互联网、出版物、生态社区、培训计划等,不断在原有的概念上扩大,并集结了多种文化思想。
朴门永续设计主要精神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从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再模仿其模式来设计庭园、生活,以寻求并建构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它可以是农业科学,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建筑师、小区规划师、经济学者,甚至学生、园丁、农民或农夫等都可以遵循它的精神和设计原则来实践自己的目标。
朴门是一套方法,是设计论,而非技术体系,也不是一般的园林设计,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开发可持续的生活系统,是以自然美学而非人类美学去设计环境。
一个好的朴门设计可以让生产系统获得最大产出,建立系统内各元素的链接,同时降低风险和外部能源物质输入。
朴门永续设计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物种、较强的自然适应能力,并保持生态稳定。
朴门永续设计通过效法自然的永续发展方式,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彰显出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2创新应用编辑朴门永续设计巧妙的利用了传统与原住民知识技术的洞见与价值,让传统和现代科技互助互补。
透过完善的规划系统,如元素(果园、水系统、农夫、牛耕等),技术(有机农业、生态社区、环保建筑等),及策略(微气候、相对位置等)结合后所产生的再生关系,朴门永续设计旨在创造出能适用于各式环境的三次元永续设计结构。
也因为再生关系的复杂性、完整性和弹性,才能够完善构成能灵活回应变化的永续设计。
世界就像是众多不同流动的合流点。
大自然(风、水、土等),人类(社会、资源、交通等),及无形结构(政治、经济、资讯等)之间的互动都会创造出不同流动模式,而世界就是以各式各样的流动模式建立而成的。
认知到这一点,朴门永续设计也教授模式语言与应用。
除了运用模式设计与应用之外,朴门永续设计还会使用扇型分析(基地流动图),区位划分(一种组织时间的工具)和其他的技术和工具来创造有弹性的永续再生关系从初始的构想开创以来,世界上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人在实践朴门永续设计。
不同的地点及农田都能成功的运用朴门设计的元素、技术及策略来创造出永续的农业系统。
如农盟把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临界反应。
提倡发展有机小农和网络社区参与,在农盟参与式保障体系下,通过网络技术线上打理土地,相当于在自家菜园“种因,得果”,满足自给自足,富余部分自产自销。
并把生产和消费统一审度考量:1、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伦理学素养;2、选择高山峡谷森林地带(安全隔离带和空气、水源的净化);3、选择冻土层地区病虫卵不能过冬,降低了病虫基数的危害阀值(损失小于防治成本时) ,并利于休耕和腐殖土养成; 4、选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生产者可以轻松农事,降低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劳累度,如对有机肥深耕、机械打草、黑色地膜覆草等;5、生物多样性带来系统稳定,如蜜蜂授粉、蚯蚓松土、蛙类和鸟类对昆虫的抑制等;6、生产类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统农盟地标产品等(非以经济效益和规模为主的农产品)。
近年来,朴门设计系统也逐渐被运用在农业园区规划和城乡规划设计,而这也充分证实朴门永续设计的适用性。
在众多已开发国家的实践后发现,朴门永续设计能有效的改善,甚至解决需多城市因人口过盛而产生的许多问题。
过去几年,朴门永续设计更开始往意识性结构发展。
在美国,“朴门永续设计信用合作社”已经成立,更有绿色经济投资公司开始使用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来建立永续、有弹性的投资系统。
处理现今人类问题的环保和社会主义者也开始使用朴门永续设计的思维来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为他们所采用的手法带来更具有深度的意义。
这般意识性的延伸之所以有发展的可能性,是因为朴门永续设计注重社会关系、型态与伦理多过于个体本身。
朴门永续设计不但是一个多层面、深入的设计系统,它还能帮助我们为各种环境建立起适当且永续的再生设计。
朴门永续设计的原则是一系列的态度、方法、和行动。
它们具有实践性并且不被特定系统局限,这也是为什么朴门设计能有效率的运用工具及技术来和其他系统结合。
它像是一个分析系统,能精准地评估现有工程、策略和措施,间接从跟他们的互动、相似度和成功案例中获取经验。
朴门永续设计能有效分析及了解影响其他系统的因素。
团体、组织及村落也都能利用它来自给自足。
其次,它提供能顺利和其他系统交涉的见解和原则。
因为世上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系统,纯净自外于他物的环境更是不存在的。
这更显示此一特质的重要性。
而且朴门永续设计也是一个能配合具体制度的弹性系统,其中包括备灾、艾滋病,或妇女权力。
比起着重于推广新知识及策略,朴门永续设计更注重用它的基础与体制和已存在系统合并、改善,甚至设计出更完善的系统。
它建立了一个系统的标准,规划出可行与不可行的界线。
让我们可以已成功的设计做为基础,并且帮助他人设计出更成功的系统。
朴门永续设计把各种领域的长处巧妙的编织在一起,创造出协和完善的设计,而这也为系统本身带来无限益处。
3原则和方法编辑朴门永续设计是一个以满足生命所有形式的模式,整合了技术、材料和策略等内容的系统。
朴门设计追求的是给地球的生命提供一种可以持续的、安全的发展方式。
技术是概念中的一个面向。
一门技术就是介绍如何做某事。
几乎所有的园艺和农耕的书籍(1950年以前)都是只关注技术,设计基本被忽视了;策略在另一方面给技术带来了时间维度,也因此扩张了概念的维度。
任何一张种植的日程表都是一个策略性的指导。
策略就是使用某种技术达到目标,因此它的价值导向要更直接;材料就是玻璃、泥土和木材等等;整合就是把技术、建筑、植物和动物整合成一个自我发展的系统。
朴门永续设计原则,都倚重生态学理论来分析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特性与潜在关连,并将它转为实际的应用。
每个设计中的元素,都从需求、产出、特性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
让各种设计元素能相互协同运作的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并降低对人体劳力或能源的需求。
各种朴门设计的典范,随着时间而演变,它可能变得极为复杂,例如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体系,利用极少的输入,而获得高产出的食物与各种物质。
朴门从有机农业、永续林业、园艺、农林混作以及原住民的土地管理模式中,借用了许多技术与文化模式。
设计有许多方法,有些依靠观察,有些来自院校的传统技术。
如:1、分析:列出组成部分的各个特性进行设计。
2、观察:通过更全面深入地观察进行设计。
3、自然演绎:向大自然学习设计。
4、观点与决定:选择基于决定上的观点或者方式进行设计。
5、数据叠图法:用叠图法进行设计。
6、自由组合:通过评估各种自由组合进行设计。
7、工作流程图:对工作场所进行设计。
8、区域与扇形分析:通过运用一个主要的模式进行设计。
4核心价值编辑社区经济体,必须建构在社区三个面向(正义、环境、经济)的平衡基础上,这也称为“三重底线”,亦即“生态、经济、伦理”。
这种架构的案例之一是:由合作社经营的农夫市场;农人同时是劳动者,也是拥有者。
此外,所有的经济体应该以它们的生态界线为范畴,经济体系不应该独立存在于它的生态体系之外;所以讨论经济议题时,应该将一切外部成本都纳入考量。
朴门永续设计是一套基础广泛而宏观整体的方法,可被应用在各种生活面向。
在朴门设计与实践的核心,是一组基础的核心价值或伦理,不论设计者身在何方,不论是在进行市镇规划或拟定贸易制度;不论是在照顾一小处窗台盆栽或整座森林。
这些伦理都不改变,它们常被归纳如下:照顾地球:地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地球本身也是个生命体,参见盖亚理论),是我们脆弱的家园。
我们属于地球的一部份,不是独立于她之外。
照顾人:相互帮助与扶持,朝向不伤害人类自身与地球的生活方式而转变,并且创造健康的社会。
公平分享(或节制消费):确保地球上各种有限的资源,都以公平而明智的方式被使用。
分享多余以满足他人的需求。
不能过度开采不可再造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朴门永续设计的现代思维,源于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它最早是一种信念,认为人们若要永续的喂养自己,必须要脱离对于工业化农业的依赖。
工业化农场使用化肥和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天然气)所支撑的科技,每座农场生产特定种类的高产量作物;相反的,朴门则强调低输入与多样的作物,实际例子如:繁多的小型市场、从家庭园圃产出食物,食物里程则是重要焦点。
5发展历史编辑Franklin Hiram King(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在1911年的著作“四千年的农民:中国韩国日本的永恒农业”中,最早将“永恒的”“农业”这两个英文字汇连接并用澳洲人P. A. Yeomans在1940年以地质知识为基础,提出从观察出发的土地利用模式。
他发明一种管理水源供应与分配的方法:关键线设计。
(Holmgren运用关键线原则在墨尔本设计了一个生态村)Howard T. Odum(美国生态学家)也促成了朴门的发展,尤其对Holmgren深具影响。
Odum强调生态学中的系统结构,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这原理主张任何自然系统都倾向将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最大化。
例如,一座森林的总热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将太阳光转换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样的动、植物体内;相反的,一片麦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经常需要以肥料的型态来补充能源。
Esther Deans所提倡的不翻耕农作法,也是早期的启发性主张。
较晚近的影响,则来自越南的蔬菜鱼塭暨动物圈养(VAC)系统,这是由政府所支持的资源回收制度。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高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开始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
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毒害了土地、水源、减损生物多样性,并且毁灭了数十亿公吨的肥沃土壤。
他们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One”中,开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
朴门这个词汇最初意指“永恒的农业”,但也迅速扩大到“永恒文化”的意涵,因为一个能真正维持永续的系统,必然涵盖各种社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