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医“尿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尿常规项目解读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的常规项目之一,它主要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有以下情况:1.颜色:正常新鲜尿液是清澈透明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微量混浊。
如果尿液呈红色,可能是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等;而黄色加深可能是由于饮水量少、色素尿或病理性黄疸等;蓝色或绿色可能是由于口服药物引起的。
2.酸碱度: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大约在6.0左右。
如果pH值升高,可能表示呕吐、低钾血症等;而降低则可能表示酸中毒或泌尿系统感染。
3.细胞:红细胞增多可能表示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等;白细胞增多则可能提示尿路感染;上皮细胞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统上皮细胞脱落等。
4.蛋白质:正常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5.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蛋白聚体,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管型,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6.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03~1.030之间,如果增高则可能表示脱水;而降低则可能表示尿崩症、肾功能不全等。
7.尿糖定性:正常尿糖定性为阴性,如果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肾性糖尿等。
以上解读仅供参考。
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说起尿常规检查,很对人在生活中都曾做过此项检查,可是要说尿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价值何在,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
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以下尿常规检查的那些事。
1、什么是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三大常规检查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这人体机体的代谢情况,是很多疾病诊断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依据。
如在一些肾脏疾病患中,他们的尿液中就会出现明显的尿蛋白现象,有的人尿沉渣中还可能有有形成分。
就目前来说,尿常规检查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等都是其基本的检查内容,同时尿常规检查还需对尿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要素进行测定,以此来为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尿常规具体检查内容前面我们简单说到了尿常规的检查内容,可能有的朋友在想,原来尿常规就检查这些东西呀,不难呀,随便看看、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其实并非如此,尿常规检查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医学检查手段,他在这些指标检查中都有着较为具体的要求。
如在尿液颜色检查中,不仅要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然还分析尿液异色的原因,通常,正常尿液呈草黄色,而一些食物、药物、色素、血液因素会导致尿液异色。
而在尿液透明度检查中,放置过久的尿液会转混浊,这是因为尿液酸碱度发生了变化,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逐渐析出来了,这会影响尿常规检查准确定,所以要求尿常规检查时,取样时间和检查时间不得间隔过长。
此外,尿常规酸碱度检查中,正常尿液呈现出弱酸性,而当服用药物、特殊食物后,尿液会变为中性、弱碱性,所以在检查时,应尽量取晨起第一尿。
细胞检查、管型检查、蛋白质检查等也要具体的要求,只有正确测定这些尿液指标,才能为受检者疾病诊断或身体状况评估作出有效依据。
3、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也许有的人在想,既然尿常规检查这么重要,那么在尿常规检查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事情呢。
其实在生活中,尿常规检查要注意的事项还真不少。
第一,我们在留取尿液标本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去采集早晨起来的第一尿,这是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有利于疾病的检查,在采集的时候,要注意取中段尿,因为中段尿受污染较小。
尿常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尿常规,这可是咱们健康检查里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呢。
就好像给咱们的泌尿系统来一场小阅兵,通过这小小的尿液样本,能发现不少身体里的秘密。
咱们先说说这尿常规都查些啥。
最基本的就是看尿液的颜色。
正常的尿液啊,就像那淡淡的麦秆色,不深不浅。
要是颜色特别深,像浓茶似的,这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难道是身体里缺水了?还是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在捣乱呢?就好比一条清澈的小河突然变得浑浊不堪,那肯定是上游出了状况。
有时候,尿液发红,这可把人吓一跳,像尿血这种情况,就像是小河里突然泛起了红色的涟漪,这可能是泌尿系统某个地方破了或者发炎了。
再就是看尿液的透明度。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清亮透明的,就像那刚从山涧里流出来的清泉一样。
要是变得浑浊,就好像那清泉里被人倒进了泥沙,这可能是尿液里有细菌、白细胞或者结晶之类的东西。
这时候,身体就像是一座小城堡,有外敌入侵了,尿液里的这些变化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呢。
还有尿比重这个指标。
简单理解,就像尿液的密度。
如果这个比重过高或者过低,就好比是一杯调制的饮品,成分比例失调了。
可能是肾脏对尿液的浓缩或者稀释功能出了问题。
肾脏可是咱们身体的一个大过滤器,这过滤器要是不好好工作,尿液的成分自然就不正常了。
尿蛋白可是尿常规里一个关键的检查项目。
正常情况下,尿液里只有很少量的蛋白,就像大海里的一点点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要是在尿液里发现了大量的蛋白,那就像是大海里突然出现了一堆堆的沙子,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这可能意味着肾脏的肾小球这个小滤网有了漏洞,本来应该留在血液里的蛋白都跑到尿液里去了,就像家里的篱笆破了个洞,小鸡都跑出去了一样。
白细胞在尿常规里也很重要。
白细胞可是咱们身体的卫士啊。
正常尿液里白细胞很少,如果白细胞增多了,就像城堡里突然来了好多士兵。
这是为啥呢?那肯定是有敌人入侵了呀,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了细菌或者其他病原体,白细胞们就纷纷出动去战斗了。
红细胞就更不用说了。
正常尿液里红细胞是很少的,要是多了起来,那就是身体在流血啊。
尿常规项目解读尿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成分、性状和分析进行观察和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身体的一般健康状况。
下面将对尿常规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1.外观尿液的外观指的是色泽、澄清度和气味等方面的表现。
正常尿液的色泽应为淡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度较高,无任何异常气味。
当尿液呈现浑浊、混浊、有异味等情况时,可能表示尿液中有脓尿、血尿、胆红素尿等疾病存在。
2.尿比重尿比重是衡量尿液浓稠程度的指标,主要反映尿液中溶质的浓度。
正常成人尿比重一般在1.003~1.035之间,比较集中在1.015~1.025之间。
如果尿液比重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浓缩功能下降,机体缺水等情况。
而尿液比重偏低,则可能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等问题。
3.酸碱度(pH值)尿液的酸碱度可以通过测量pH值来评估。
正常尿液的pH值大约为4.6~8.0之间。
当尿液呈酸性(pH值低于7)时,可能与酸中毒、肾功能障碍等有关。
而尿液呈碱性(pH值高于7)可能与尿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有关。
4.蛋白质正常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蛋白质。
当尿液中检测出大量的蛋白质时,可能表示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脏疾病等。
要注意的是,运动、发热、情绪激动等因素也会导致暂时性蛋白尿。
5.糖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出糖,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或其他糖尿病相关的疾病。
6.胆红素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胆红素。
如果尿液中检测出胆红素阳性,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肝脏疾病、胆道梗阻等问题。
7.潜血尿液中可以测定隐血的存在与否,正常尿液中不应该有血液成分。
如果尿液中检测出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等疾病。
8.白细胞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尿液中检测出大量白细胞,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炎症等疾病。
总结起来,尿常规检查是一项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判断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或一般健康状况。
尿常规十二项解读尿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多项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尿常规检查会包括以下十二项指标: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蛋白质、糖、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和上皮细胞。
以下是对尿常规十二项指标的解读:1. 尿液颜色: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应为淡黄色或琥珀色,这是因为尿液中的尿红素的存在。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或浓茶色,可能是脱水或肾功能受损的迹象。
2. 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如果尿液呈现浑浊或混浊的状态,可能是尿液中有过多的细菌、红细胞或白细胞。
3. 比重:尿液的比重是衡量尿液稀浓度的指标,正常尿液的比重应该在1.003-1.035之间。
如果尿液比重过高,可能是脱水或肾功能异常的表现。
4. 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是衡量尿液酸碱性的指标,正常尿液的酸碱度应该在5.0-8.0之间。
如果酸碱度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是尿路感染或酸碱平衡失调的迹象。
5.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通常在0-8毫克/分升之间。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是肾功能异常、尿路感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表现。
6. 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不应该含有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糖,可能是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迹象。
7. 胆红素: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胆红素。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胆红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或胆道堵塞的迹象。
8. 尿胆原:正常尿液中的尿胆原含量很低。
如果尿液中的尿胆原含量升高,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病的表现。
9. 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亚硝酸盐。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亚硝酸盐,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迹象,尤其是尿路感染。
10.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很低。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过多的白细胞,可能是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表现。
1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低。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过多的红细胞,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炎或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的迹象。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尿液状况,以检测疾病和指导治疗。
它对于了解肾脏、泌尿系统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功能状况非常有帮助。
下面我们重点说说尿常规检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尿常规检查的意义1.肾脏功能评估:尿液中的肌酐、尿酸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和排泄能力,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健康程度。
2.尿路感染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细菌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指导临床治疗。
3.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异常情况,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代谢物排泄检测:尿常规检查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糖、胆红素、胆固醇等代谢产物的含量,有助于评估代谢功能的异常情况。
5.尿结石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结晶、酸碱度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尿结石的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6.急性肾损伤检测:尿液中的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等指标可以评估急性肾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情况。
尿常规检查的过程1.收集尿液样本: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来收集尿液样本。
最好选择无菌的容器,并确保在收集尿液前进行彻底的手部卫生。
2.清洁外生殖器:在收集尿液前,女性需要用清水清洁外阴部,将阴唇分开以避免污染尿液。
男性需要将包皮完全拉回,并清洁龟头。
3.收集中段尿:尿液样本的收集应尽量避免掉落到马桶或其他物体上,以免污染。
在开始排尿后,收集尿液中间段的部分,意味着不收集开始排尿时的尿液和剩余的尿液。
4.检查尿液外观:将尿液样本观察一下,注意颜色、浑浊度和存在任何明显的异物或沉淀物。
5.测定尿液比重:使用尿液比重计或折射计测量尿液的比重。
尿液比重是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和尿液浓缩的功能。
6.酸碱度检测:使用试纸或专业仪器检测尿液的酸碱度。
健康的尿液通常为酸性,酸碱度的改变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7.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蛋白质检测是尿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试纸法或专业仪器来进行检测。
尿常规检测能查出什么病?发布时间:2021-09-01T01:36:34.1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何虹霞[导读] 尿常规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平时人们对尿常规的了解也不是很清楚何虹霞剑阁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元 6128300尿常规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平时人们对尿常规的了解也不是很清楚,今天就跟大家谈谈什么是尿常规?尿常规检测能查出什么病?尿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关于尿常规尿常规是通过分析尿液成分、表象等,评估有无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检查内容包括尿液透明度、红细胞、颜色、酸碱度、上皮细胞、比重、白细胞、管型等,且当前可以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液分析仪检测,具体而言:(1)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该法凭借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识别尿液中结晶、寄生虫、细胞、细菌等病理成分,能够诊断、鉴别泌尿系统疾病,且可分为三种:一是非染色尿沉渣镜检,即采集尿液样本后,离心处理,留存0.2毫升沉渣,再充分混匀有形成分,将其滴入载玻片后观察有形成分的全貌,鉴定细胞成分;二是染色尿液沉渣镜检,其中离心法阳性率高,不过费时,容易受到转速、尿沉渣体积、离心尿量等因素的影响,而混匀一滴尿法虽然简单易行,不过阳性率低;三是尿沉渣定量检查,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一小时尿沉渣计数以及过筛法(留取新鲜晨尿,间接滴入血细胞计数池内计数5大格上皮细胞、白细胞、管型数、红细胞,结果×2,从而获得每μl 内的参考值,如健康人每μl新鲜尿中白细胞为0-2/μl,若是>10/μl则为“阳性”,若是2-5/μl则为“可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有其独特临床价值,不过存在操作费时等不足之处;(2)尿液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查:该法依托反射光度法原理,可以快速获得检查结果,所以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不过若是使用不当也可造成结果偏差,所以要求操作者可以充分了解仪器注意事项、原理、影响因素等。
尿常规检查步骤是什么?包括:(1)领取消毒尿杯,之后到卫生间排尿;(2)先行排尿2秒钟,之后用一次性尿杯采集5-10毫升尿液样本;(3)将尿液样本送至专门的检验窗口,检验人员会在化验室进行相应检测。
尿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вниманиеобычногоанализамочи1.留取尿液标本的时间:一般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用于尿液的常规检查比较好,如不易做到,其它时间的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以做常规检测,如做尿蛋白、尿糖定量检测,必须留取24小时尿。
времявзятиямочи:лучшенабратьутреннююпервуюмочу,еслинедостали,можнонабратьслучайнуюмочунаобычныйанализмочи.когда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мочевойпротеит、мочевуюглюкозу,оставьтемочу24 часов,потомнабрать.2.做尿细菌培养,要进行外阴部消毒后(至少要洗净擦干)留取中间那一段尿。
когда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мочевуюбактерию,дезинфицируйтевнешнююсрамнуючасть(илиобмытьвнешнююсрамнуючасть,обтеретьдосуха)потомнабратьсерединнуюмочу.3.做红细胞形态观察时,要即时留取,即时送新鲜尿,以免放置过久红细胞变形,影响诊断。
когда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мочевыеэритроциты,наберитесвежуюмочу,чтобынемешатьдиагностиповатьиз-задеформацииэритроцитов.4.妇女化验尿常规最好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影响检查结果。
когдасделатьженщинамобычныйанализмочи,лучшеизбежатьменструальныйпериод,чтобынемешатьрезультатуанализаиз-заменструальнойкрови.5.标本留取的量要足够,一般常规检测留取20ml即可,单独做尿比重检测,至少要100ml尿,其它特殊检查应按要求留取足够的量。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酮体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
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②白细胞。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③小圆形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
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
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尿常规检验能查出什么发布时间:2022-09-08T07:15:19.37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10期作者:杨艳[导读]尿常规检验能查出什么?杨艳(大邑望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330)尿常规检查是泌尿外科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同时也被称为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
在正常水平下,人体的尿液中含有较少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其他结晶成分等。
若经过检测发现红、白细胞异常增多,结晶成分增加,则可提示患者存在疾病。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功能组织之一,借助尿常规检查可有效地筛查出该系统是否存在病变,可为确诊和治疗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那么,尿常规检验什么疾病呢?接下来本文大家一介绍:1 糖尿病糖尿病有着极高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的不规律等原因,已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作为以胰岛素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该病和血糖水平关系密切,人体处于持续高升的血糖之下,会给组织器官和血管等造成极大的影响。
大多数患有糖尿病的人在早期并无显著特征,往往等到大量进食却体重锐减的时候才到院进行诊断,然而对于该病,可尽早查出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尿常规检验中,有三个指标与糖尿病病情关系密切,分别是尿糖、尿酮体和尿蛋白。
当人体的血糖水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出现尿糖,不过该指标作为一个综合判断指标,单独观察并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人们是存在糖尿病。
尿酮体增加,往往和持续的高血糖有关,而尿蛋白增加,可反应人体尿液的蛋白增多,说明肾脏存在一定的损伤。
借助以上指标和血糖进行综合检验,可判断人体是否存在血糖异常,有利于尽早开展治疗。
2 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主要好发于代谢障碍及尿路梗阻人群,其发病部位可见于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其中以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
近年来,物质水平的提升,,促使高脂肪和高嘌呤饮食在大部分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有显著的比重,结合其他熬夜和酗酒等不良习惯,使得泌尿结石的发病率持续高升。
该病在早期并无显著症状,只是会随着高强度的劳作和运动等出现十分强烈的侧边腰腹部疼痛。
36保 健医学科普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March 2021 Vol.21 No.5林 峰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带你走进尿常规检查一、什么是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在医学检验中,属于“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他两项分别是血常规检查和大便常规检查),通过对尿液的一系列检测或分析,是反映受检者身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检查,同时也是早期发现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比如糖尿病、肾病、肝病、血液病等。
二、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尿常规检查一般分为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三大项。
其项目包括尿液的透明度、颜色、尿 pH 值、尿比重、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尿糖定性等内容。
(一)物理学检查: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尿液的透明度、颜色和测量尿比重。
1、透明度:一般正常的新鲜尿液,大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会出现轻微混浊,除此之外的尿液混浊多见于血尿、脓尿、尿酸盐结晶和乳糜尿。
2、颜色:在尿常规检查中,观察尿液的颜色应排在第一位,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黄色或草黄色,若出现异常尿色应与饮食、运动、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相关,此外,异常尿色也多常见于一些疾病的影响,如血尿多见于泌尿道结石、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肿瘤等疾病;深茶色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疾病;乳白色尿多见于血丝虫病或泌尿道化脓性感染。
3、尿比重:尿比重的正常范围为1.005~1.030,其高低一般受受检者的年龄、饮水量和出汗情况的影响,一般婴幼儿的尿比重会较低。
(二)化学检查:化学检查包括酸碱反应(即尿 pH 值)、蛋白定性以及糖定性的检查。
1、尿pH值:正常的尿pH值为4.6~8.0,属于弱酸性,若出现中性或弱碱性则应与受检者服用的药物和饮食方面的因素相关,在临床上,尿液的酸碱度可为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提供诊断的线索。
2、蛋白质:阴性(-)表示正常,是无蛋白的表现,若蛋白显示阳性(+),则多见于肾炎、慢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高热等疾病。
尿常规24项详细解释尿常规24项是一项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来检测身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尿常规24项包括以下内容:1. 颜色:尿液的颜色可以反映出身体的水分摄入量和肾脏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呈清澈透明的黄色,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某些药物、食物、疾病等。
2. 透明度:尿液的透明度正常应该是完全透明的。
如果出现混浊,可能是由于细菌、蛋白质、红细胞等引起的疾病。
3. pH:pH值可以反映尿液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应该在4.5~8.0之间,如果出现酸性或碱性,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4.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的,如果检测到亚硝酸盐阳性,可能是由于尿道感染等引起的疾病。
5. 白细胞:白细胞可以反映出尿道、膀胱、肾脏等部位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应该很少。
6. 亚硝酸盐和白细胞:同时检测亚硝酸盐和白细胞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尿液是否感染。
7. 比重:尿液的比重可以反映出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情况下应该在1.003~1.035之间。
8. 蛋白质: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肾脏是否存在疾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9. 糖:糖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身体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10. 酮体:酮体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身体是否处于饥饿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11. 胆红素:胆红素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肝脏是否存在疾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12. 尿胆原:尿胆原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身体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13.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反映出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阴性的。
14. 红细胞:红细胞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肾脏、尿路等是否存在疾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很少的。
15. 长条状管型:长条状管型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肾小管的病变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很少的。
16. 脂肪球:脂肪球的检测可以反映出肾脏、尿路等是否存在疾病,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很少的。
尿常规24项详细解释1.颜色:尿液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正常情况下应为淡黄色。
2. 清晰度:尿液的清晰度一般为透明或微浑,若出现混浊可能是由于细菌、白细胞、红细胞等物质存在。
3. 气味:尿液的气味应该是淡淡的,若出现异味,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等原因引起的。
4. 比重:尿液比重是衡量尿液浓度的指标,正常值为1.002-1.030。
5. pH值: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反映人体代谢情况,正常值为4.5-8.0。
6. 蛋白质: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7. 糖:尿液中出现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
8. 酮体:尿液中出现酮体可能是由于饥饿、运动等原因引起的。
9. 亚硝酸盐:尿液中出现亚硝酸盐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0. 白细胞:尿液中出现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1. 红细胞: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2. 上皮细胞:尿液中出现上皮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
13. 细菌:尿液中出现细菌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14. 长链脂肪酸:尿液中出现长链脂肪酸可能是由于代谢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5. 嗜酸性粒细胞:尿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16. 铸型:铸型是指肾小管内形成的细胞团,出现铸型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7. 尿潜血:尿液中出现潜血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8. 尿胆原:尿液中出现胆原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9. 尿酸:尿液中出现尿酸可能是由于痛风等代谢疾病引起的。
20. 肌酐: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肾功能不良时肌酐值会升高。
21. 尿素氮: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肾功能不良时尿素氮值会升高。
22. 钙离子:尿液中出现钙离子可能是由于肾功能不良、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23. 磷酸盐:尿液中出现磷酸盐可能是由于酸碱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尿常规尿常规概述:尿常规为“三常规”之一,对一些可以影响尿液的疾病,如肾脏病,血液病,糖尿病,肝胆病等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定期复查尿常规,也能反映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等。
具体项目及意义:尿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蛋白质,潜血,葡萄糖,酸碱度,胆红素,酮体,尿比重等。
白细胞镜下超过五个说明有尿路感染;蛋白质阳性,说明可能有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潜血阳性,且伴有蛋白,说明可能有肾脏病,单纯潜血可以考虑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葡萄糖阳性,说明可能有糖尿病,甲状腺亢进症等;酸碱度异常可见于呕吐,酸中毒等;胆红素阳性,说明可能存在黄疸;酮体阳性,说明可能存在酸中毒,糖尿病等;尿比重异常可见于糖尿病,高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尿常规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具体诊断明确疾病,还需要咨询医师,进一步做疾病相关化验。
检查注意:做尿常规检查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但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且需留取尿液中段,避免前后尿液的干扰。
取尿液要用医院检验科提供的容器,女性检查者需要避开经期,检查前一天做好阴部的清洁,留取尿液的时候要避免被异物或手指污染,留取好后及时送至检验科。
正确收集尿液标本的意义:导检人员是否能够准确指导客人留取尿液的方法,关系到尿检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对尿常规检查时重要,若方法不对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
收集尿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尿常规检查,要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尿标本及时送检,尿标本放置数小时后,白细胞即可被破坏。
(2)尿标本必须清洁。
女性要清洁外阴,勿混进白带。
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已混入白带,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
(3)留取中段尿。
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尿常规检查时,尿液不少于10毫升。
(4)尿路感染者白细胞尿常呈间歇性,宜多次反复检查。
如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检查,则会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为你讲述尿常规检验知识定期或是不定期做尿常规检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肾脏疾病,针对全身性疾病与身体其它脏器影响尿液变化的疾病,比方说糖尿病、肝胆疾患等的判断存在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尿常规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吧!1.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呢?针对尿常规而言,其是辨别泌尿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
借助显微镜可以看到尿液的实际情况,掌握尿液的性质,通常涵盖以下几点:一是尿色;二是尿液酸碱度;三是尿液中有无白细胞;四是尿液中有无尿糖;五是尿液中有无病原菌等,对泌尿系统的病变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客观上讲,定期或是不定期做尿常规检验能够从中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征兆,倘若存在尿糖,那么此时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倘若出现白细胞,那么这个时候应当确定是否存在炎症;倘若存在诸多的红细胞,此时需怀疑是否有血尿的发生。
2.尿常规检验内容有哪些呢?尿常规检查主要涵盖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一般性状检查;二是尿液化学检查;三是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深度剖析尿常规检查是有效诊断肾脏功能与肾脏疾病最关键的指标。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通常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尿量;二是泡沫;三是酸碱度等;尿液生化检查通常涵盖以下几点:一是尿蛋白定性;二是尿酮体;三是尿胆素等;尿沉渣镜检通常涵盖以下几点:一是红细胞;二是盐类结晶;三是细菌等。
3.尿常规的一般指标3.1尿液颜色淡黄色是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尿液的颜色很容易受尿液成分的干扰,而以下几个方面均会对尿液颜色的深浅产生影响:一是饮食情况;二是药物;三是疾病等。
3.2尿比密针对尿比密而言,其是判断肾脏浓缩稀释能力的一种指标,能够将肾脏的功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倘若过度饮水,那么这个时候尿液的颜色就会变深,并且尿比密也会上升。
但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因为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也多,体重减轻)的特点使得尿液颜色不深,然而因为尿液当中存在诸多的葡萄糖,此时尿比密就会呈现出上升的状态。
3.3酸碱度酸碱度通常与饮食情况密不可分,实际上就是爱吃肉的偏低,爱吃素的偏高。
龙源期刊网
说说中医“尿常规”
作者:孟长海王治英
来源:《家庭医学》2006年第08期
刘师傅近段时间每晚都得夜起数次,搞的晚上无法安睡,白天精神低落。
但到医院检查,结果样样正常。
后来去找中医看,中医师见他小便清长,身疲体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考虑为肾阳不足,给予温补肾阳的中药调服,一周后尿量明显减少,夜起少了,失眠好了,精神也振奋了。
人们把血、尿、粪的检查习惯称谓“三大常规”。
留取部分尿液进行常规和显微镜检查,明确尿中成分发生的异常变化,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这就是常见的尿检模式。
其实若留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另一种方式——中医的尿常规检查,即通过医生的望、闻、问来把握尿液在量、色、质、味、形态、排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结合病症辨证治疗。
望诊
就是通过双眼观看尿色、质、量的变化。
常见情况如下:
小便清长量多:多见于消渴(糖尿病和尿崩症)、肾阳虚衰、虚寒体质。
小便短黄:见于各种实热证,因热邪熏蒸津液,或呕吐、泄泻、大汗出后伤及津液,体液不足而见短少,临床上见于急性泌尿道感染、中暑、霍乱及各种热性病的后期等。
小便发黄兼有目黄、体黄者为黄疸。
小便带血:见于尿血、血淋病人,因为热邪偏盛,湿热蕴蒸膀胱,或因尿道结石、异物等损伤尿道而发。
若血尿色鲜不痛,可能为肿瘤引起。
尿有砂石:见于中医的石淋证,和西医的尿路泥沙样结石相似。
小便混浊:状如米泔水样或如脂膏,多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不力,不能制约体内营养成分的外流,与西医的乳糜尿相似。
小便有泡沫:多是脏腑功能虚损、正气不足的表现,提示体质较差或免疫力低下、疲劳等。
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