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基础知识

灸法(Moxibustion)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灼、烧的意思。《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古称“灸焫”(ruò)。广义的灸法还包括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天灸、药物灸。《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与针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一、灸法的材料

(一)艾(Moxa)及艾制品(Moxa production)

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Moxa leaf)制成的艾绒(Moxa Down)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

1.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见图6-24)有

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图6-24艾炷

大者如半截橄榄大。用于艾炷灸。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2.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5cm。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其他灸材

1.火热类灸材

(1)灯心草别名灯心、灯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味甘、淡,微寒,如心、小肠经。清心,利尿。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又名黄占。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性味甘、淡,平。收涩,生肌,止痛,解毒。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别名桑条,方桑科植物的嫩枝。性味苦,平,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降血压。为桑枝灸之材料。

(4)硫磺天然硫磺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性味温、酸。将本品放于疮面上点燃以灸疥癣、顽癣及阴疽肿毒等,即称硫磺灸。

(5)桃枝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用燃着的桃枝施灸,可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等,即称桃枝灸。

(6)药锭以多种药物研末和硫磺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药片),作为施灸材料。

(7)药捻以多种药物粉末制成药捻,作为施灸材料。

2.非火热类(药物贴敷法)

(1)毛茛别名野芹菜、起泡草、老虎脚爪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性味辛,温,有毒。能推黄、截疟,平喘。鲜品捣烂后,可敷于穴位,做毛

茛灸。

(2)斑蟊为芜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蟊或黄黑小斑蟊的干燥全体,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性味辛,寒,有大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攻毒逐瘀。本品寒斑蟊素,对皮肤、黏膜有发赤、起泡作用,可作斑蟊灸。

(3)旱莲草又名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性味甘、酸、凉,入肝、肾经。凉血止血,补益肝肾。鲜品捣烂或晒干研末,可作旱莲灸。

(4)白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经止痛,散结消肿。其所含的芥子苷水解后,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研末可作灸材。

(5)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胃经。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研末可作灸材。

(6)天南星为天南星可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产于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异叶天南星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东北天南星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性温味苦、辛,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消肿止痛。临床多用姜汁、明矾制过,为制南星。研末可作灸材。

(7)细辛为马兜铃可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南细辛的全草。性味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研末可作灸材。

二、灸法的作用

(一)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千金要方》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灸法称为保健灸,又称之为“逆灸”(《诸病源候论》)。

(二)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三)扶阳固脱

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此时,就可用艾灸来温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临床上,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证皆可用灸法治疗。

(四)消瘀散结

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证。

(五)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故灸法同样可用于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可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痨咳喘。

三、灸法的种类及其运用

灸法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表6-2。

表6-2 灸法的种类

艾灸艾炷灸

直接灸无瘢痕灸

瘢痕灸

间接灸

隔姜灸

常用灸法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

艾卷灸

悬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实按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其他

灸法

灯火灸

天灸

白芥子灸

细辛灸

蒜泥灸

……

(一)艾炷灸(Moxibustion with Moxa Cone)

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图6-25 直接灸

1、直接灸(Direct Moxibustion)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

灸的一种方法(见图6-25)。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

(1)无瘢痕灸(Non-scarring Moxibustion):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增加粘附性。然后将艾炷放上,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因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不留瘢痕,故名。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2)瘢痕灸(Scarring Moxibustion):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大蒜汁,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见图6-26)。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按前法再灸,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消炎药膏,大约1周可化脓(脓液色白清稀)形成灸疮。灸疮5~6周愈合,留有瘢痕,故称瘢痕灸。在灸疮化脓期间,需注意局部清洁,每天换膏药1次,以避免继发感染(脓液黄稠)。《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疮,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见灸疮的发和不与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叮嘱病人多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灸疮的透发。就灸疮而言,是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已对穴位局部产生一个持续的刺激,有治病保健作用。但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

图6-26 瘢痕灸缓痛拍打法图6-27 间接灸

2、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见图6-27)。

古代的隔物灸法种类很多,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病证。所隔的物品有动物、植物和矿物,多数属于中药。药物因病证而异,既有单方,又有复方。故治疗时,发挥了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有特殊的效果。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隔姜灸(Moxibustion on Ginger):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 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外感表证等。

(2)隔蒜灸(Moxibustion on Garlic):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此外,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3)隔盐灸(Moxibustion on Salt):因本法只用于脐部,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Moxibustion on Aconite Cake):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于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宫寒不孕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

(二)艾条灸(Moxibustion with Moxa Stick)

又称艾卷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有关艾卷灸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方》一书,其中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的记载。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在此基础上又演变为现代的单纯艾卷灸和药物艾卷久。

按操作方法艾卷灸可分为悬灸、实按灸两种,现介绍如下。

1、悬起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1)温和灸(Mild Moxibustion):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见图6-28),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

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图6-28 温和灸图6-29 雀啄灸(2)雀啄灸(Bird-pecking Moxibustion):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见图6-29)。

(3)回旋灸(Circling Moxibustion):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见图6-30)。

以上方法一般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回旋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2、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见图6-31);或者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图6-30 回旋灸图6-31 实按灸

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太乙神针的通用方:艾绒100g,硫磺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1g。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约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g,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3cm,捻紧即成。

雷火神针的药物处方: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麝香少许,艾绒100g。其制法与太乙神针相同。

(三)温针灸(Warming-needling Moxibustion)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

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

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

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

目的(见图6-32)。应用此法应注意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

(四)温灸器灸(Mild Moxibustion with Utensil)图6-32温针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灸架和温灸筒等。

1、温灸盒灸将适量的艾绒置于灸盒的金属网上,点燃后将灸盒放于施灸部位灸治即可。适用于腹、腰等面积较大部位的治疗(见图6-33)。

2、灸架灸将艾条点燃后,燃烧端插入灸架的顶孔中,对准选定穴位施灸,并用橡皮带给予固定,施灸完毕将剩艾条插入灭火管中。适用于全身体表穴位的治疗(见图6-34)。

图6-33 灸盒图6-34 灸架

图6-35 灸筒

3、温灸筒灸将适量的艾绒置于温灸筒内,点燃后盖上灸筒盖,执筒柄于患处施灸即

可(见图6-35)。

(五)其他灸法

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灯火灸(Burning Rush Moxibustion)又称灯草灸、灯草焠、打灯火、油捻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法。即取10~15cm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渍长约3~4cm,点燃起火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地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1次。灸后皮肤有一点发黄,偶而也会起小泡。此法主要用于小儿痄腮、喉蛾、吐泻、麻疹、惊风等病证。

2、天灸(Crude Herb Moxibustion)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它是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促使局部皮肤起泡的方法。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白芥子灸、细辛灸、天南星灸、蒜泥灸等数十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贴于腧穴或患处,以麝香膏固定。敷贴1~3h,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一般可用于治疗咳喘、关节痹痛、口眼喎斜等病证。

(2)细辛灸: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以麝香膏固定。敷贴1~3h,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涌泉或神阙穴治小儿口腔炎等。

(3)天南星灸: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以麝香膏固定。敷贴1~3h,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于颊车、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4)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g贴敷于穴位上,以麝香膏固定,每次敷贴1~3h,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三、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

(一) 灸感(Moxibustion Sensation)

灸感是指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由于灸法主要是考灸火直接或间接地在体表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除瘢痕灸外,一般以患者感觉灸处局部皮肤及皮下温热或有灼痛为主,温热刺激可直达深部,经久不消,或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

(二)灸量

古人在运用灸法时,对灸治的量非常重视。《千金方》说:“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外台秘要》曰:“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小也。衰老者少灸,盛壮强实者多灸”。所谓“生”是少灸之意;“熟”是多灸之意。《扁鹊心书》说:“大病灸百壮,……小病不过三五七壮”,由此可以看出,对灸量的掌握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所患病情等方面来确定的。临床上施灸的量,多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施灸疗程的长短,也是灸疗量的另一个方面,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急性病疗程较短,有时只需灸治1~2次即可;慢性病疗程

较长,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一般初灸时,每日1次,3次后改为2~3天1次。急性病亦可1天灸2~3次,慢性病需长期灸治者,可隔2~3日灸1次。

(三)灸法补泻

艾灸的补泻,始载于《内经》。《灵枢·背俞》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艾灸补法,无须以口吹艾火,让其自然缓缓燃尽为止,以补其虚;艾灸泻法,应当以口快速吹艾火至燃尽,使艾火的热力迅速透达穴位深层,以泻邪气。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地论述,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但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如脱肛的灸治,则应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表明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此外,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二)施灸的禁忌

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并作出及时处理,其方法同晕针。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施灸过程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三)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

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

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的一生来交付。

懂得是彼此的欣赏,是灵魂的轻唤,是惺惺相惜,是爱,是暖,是彼此的融化;是走一段很远的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依然在你的视线里;是回眸相视一笑的无言;是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不显山,不露水,路边长满你喜爱的花草,静默无语却馨香盈怀,而路的尽头,便是通达你心灵的小屋……

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你相不相信,人生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你在我身边,只愿有一种陪伴暖在心灵,那,便是懂得。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懂得别人是一种襟怀,互为懂得是一种境界。

懂得,真好!

艾灸专业知识

艾灸疗法的原理。。。。。。。。。。。。。。。。。。。。。。。。。。。。。。2 艾草的作用。。。。。。。。。。。。。。。。。。。。。。。。。。。。。。2 新艾和陈艾的区别。。。。。。。。。。。。。。。。。。。。。。。。。。。。。。2 无烟艾灸条到底好不好?.。。。。。。。。。。。。。。。。。。。。。。。。。。。3 冬至前后,艾灸养生最关键.。。。。。。。。。。。。。。。。。。。。。。。。。。3 艾灸要有正确的体位和顺序.。。。。。。。。。。。。。。。。。。。。。。。。。。3 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4 灸法注意事项.。。。。。。。。。。。。。。。。。。。。。。。。。。。。。。。。4 用艾条、艾绒是防治蚊虫叮咬的好方法.。。。。。。。。。。。。。。。。。。。。。5 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6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 艾灸治胃病.。。。。。。。。。。。。。。。。。。。。。。。。。。。。。。。。。7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及原理.。。。。。。。。。。。。。。。。。。。。。。。。。。7 艾灸养生是否会产生副作用.。。。。。。。。。。。。。。。。。。。。。。。。。。8 艾条的使用注意事项链.。。。。。。。。。。。。。。。。。。。。。。。。。。。。8 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9 艾灸足三里预防流感.。。。。。。。。。。。。。。。。。。。。。。。。。。。。。9 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9 穴位图。。。。。。。。。。。。。。。。。。。。。。。。。。。。。。。。。。。。。。。11

艾灸基础知识

灸法(Moxibustion)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灼、烧的意思。《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古称“灸焫”(ruò)。广义的灸法还包括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天灸、药物灸。《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与针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一、灸法的材料 (一)艾(Moxa)及艾制品(Moxa production) 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Moxa leaf)制成的艾绒(Moxa Down)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 1.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见图6-24)有 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图6-24艾炷 大者如半截橄榄大。用于艾炷灸。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2.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5cm。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其他灸材 1.火热类灸材 (1)灯心草别名灯心、灯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味甘、淡,微寒,如心、小肠经。清心,利尿。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又名黄占。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性味甘、淡,平。收涩,生肌,止痛,解毒。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别名桑条,方桑科植物的嫩枝。性味苦,平,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降血压。为桑枝灸之材料。 (4)硫磺天然硫磺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性味温、酸。将本品放于疮面上点燃以灸疥癣、顽癣及阴疽肿毒等,即称硫磺灸。 (5)桃枝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用燃着的桃枝施灸,可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等,即称桃枝灸。 (6)药锭以多种药物研末和硫磺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药片),作为施灸材料。 (7)药捻以多种药物粉末制成药捻,作为施灸材料。 2.非火热类(药物贴敷法) (1)毛茛别名野芹菜、起泡草、老虎脚爪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性味辛,温,有毒。能推黄、截疟,平喘。鲜品捣烂后,可敷于穴位,做毛

艾灸知识简介

艾灸知识简介 艾灸知识简介 艾灸常识第一章艾灸方法第二章 艾灸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章 艾的识别方法第四章 第五章艾灸的注意事项第六章艾灸的常用工具 第一章艾灸常识常识一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千年。春秋战国首现记载温灸疗法的医学典籍。5000时世纪西进世纪东渡日本,公元17系统介绍。温灸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元明。于公元6 欧洲。将点燃的药媒或加热的矿物,,中医四术之一)温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理疗手段(砭针灸药,放置在人体经络、穴位所在位置的表层皮肤上,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来进行肌体自我调节,疏通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通过点然艾绒熏灼人体穴位或病灶处,将艾的有效成份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病灶处,直:艾灸原理接刺激、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脏组织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调整经络脏腑、扶正驱邪,达到治疗、保健的效果。 常识二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都会遇到风寒暑湿燥的外邪侵犯,这些是得病的主要原因。还有疲劳,都是页24 共页1 第 艾灸知识简介 造成身体酸痛的根源,久而久之会发展成关节的毛病,及时地用艾条来熏灸,把寒气暑气和疲劳引起的郁气,散发出来,是身体保健的关键。一般人这三种气都会有,最多的是寒暑两气。 先讲讲最容易受到风寒和暑热的双臂吧。 A、中暑和受寒经常淤积在双肩,严重的就到了腋下。暑气和寒气顺着头颈肩膀走到胳膊,再到肘关节,再到腕关节,Line1 还有是从腋下,胳膊的里面一路痛下来。Line2 、还有疲劳也会使这两路的经络疼痛不堪。B 到底是不是受了寒气和暑气,只要捏一下头颈两侧到肩膀之间的肌肉,有酸痛的硬块,那就是 寒气和暑气淤积成的。还有腋下的疼痛的硬块,也是这寒暑两气造成的。这些一捏就痛的硬块不及时清除掉,淤积的寒暑两气和疲劳的郁气,就会慢慢侵入到关节里,形成炎症,那时候再治疗就非常困难了。可以用刮痧、拔罐、推拿等办法,将这些淤积的硬块打散,使之消失,这些办法实在很伤人, 不如用艾条来得温和。注:就是绝对不能刮痧拔罐的孕妇和产妇,也能使用艾条熏灸的。艾条熏上去,把艾条点着后,先熏灸头颈肩膀处淤积的硬块,如果寒气和暑气淤积厉害的部位,会产生刺痛的感觉,好象被烧到皮肤那样,痛得跳起来。咬牙忍受过去,会有一片的疼痛感产生,皮肤会变得红通通的,烫烫的,非常舒服。然后用艾条熏灸肩膀的大关节,骨头缝里有寒气和暑气的话,就会感

关于艾灸的专业知识

关于艾灸的专业知识 关于艾灸的专业知识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艾灸疗法以艾绒 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中药成分渗透进皮肤,从而起到调理、治疗、防 病的目的。艾灸按类别可分为传统艾灸、电子艾灸和挂艾等多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有关艾灸的专业知识。 1. 传统艾灸 传统艾灸是最常见的一种艾灸方式,一般需使用艾叶和艾绒。艾正常 生长期为8个月,将其采摘下来,经过晒、蒸、捣等处理,制成艾绒 或艾条。在艾绒或艾条燃烧时,放置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传统艾灸包 括直接灸、间接灸和床上灸三种。直接灸是将艾绒点燃后,直接对穴 位进行主动燃烧,通常应用于局部穴位和经络。间接灸是将燃烧的艾 绒放在针灸针上进行灸热,适用于面部、头部、胸部等敏感区域。床 上灸是将燃烧的艾绒放在床上,患者躺在上面进行灸热,适用于全身 穴位灸疗和亚健康人群。 2. 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一种现代化的艾灸技术,使用的是按摩棒、手柄等电子式 艾灸设备。它利用电脑控制加热系统,将艾绒加热后释放热能,以温 热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电子艾灸不需要燃烧艾绒,因此没有相应的 烟尘,较为健康环保。它可以使用多种功效不同的艾草进行艾灸。这 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经常使用艾灸、而无法采购生鲜艾草或是燃烧带来

的不良感受的个人。 3. 挂艾 挂艾是将艾绒制成细长的条状,缚上细线或箍片,然后将其挂置于特定的皮肤区域,以达到艾灸的疗效。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及其他特殊人士(例如瘫痪、中风等),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或无法在身体上进行其他形式的艾灸。挂艾适用于调节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刺激经络等疗效。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艾灸,都应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在进行艾灸之前,应该先进行热身放松,穴位上应保持清洁干净、干燥。不同的艾灸方法有对应的穴位和时间,临床上应该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艾灸,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观察。艾灸有一定的禁忌症,如实施艾灸前应进行基础检查与判断,以确保防止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并发症。 通过对艾灸的分类、应用和操作步骤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艾灸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不仅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而且可以在平时进行保健和调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进行艾灸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基础知识 一、艾灸的起源和诞生 艾灸,是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以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来调理人体紊乱的生理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灸法起源于人类用火之后,时间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远古时期的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烘焙食物时,发生了皮肤的灼伤、烫伤,但意外的发现原有的脊骨得到了减轻或消失,病痛得到了缓解,由此启发开始用树枝柴草燃烧熏烤,逐渐过渡到艾草燃烧施救。艾草古时候又叫做冰台,因随地可见,方便采集,而且燃点比较低,渗透性比较好,自然就成为人们治病的常用材料。 二、艾灸的作用和适应症 艾灸用途非常广泛,用艾草给小孩子煮水泡澡可以去湿疹。产妇在月子期间用艾叶洗澡,可以消炎杀菌。夏天燃烧艾草,可以驱赶蚊虫预防疾病。广东有的人用新鲜的艾草去做糍粑,煲汤来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更大的用处是用来温通经络,调理百病。 三、艾灸的禁忌 1、妊辰期孕妇禁灸。 2、急性高血压、急性心脏病等禁灸。 3、有心脏支架、体内植入钢板禁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禁灸。 5、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身体极度的衰竭,那形瘦骨立,精神病患者禁灸。 6、年龄比较小的幼儿,需要在他人的指导陪同下才可以进行施灸。时间以成人的一半时间为宜。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后,应该多喝温开水,用红糖水代替为优,不出冷风,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 2、艾灸尽量选择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宁心安神,意念集中,不要

去看电视或者玩手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验灸感。 3、在寒冷季节注意施灸时的保暖;炎热的天气注意防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艾灸时选择合适的体位,舒适自然,更有利于心态的平和及感受灸感。 5、远离有易燃易爆品的区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烫伤。 6、艾灸后需要注意熄灭艾条,那确保完全熄灭后才能离开。 7、施灸结束的四个小时内禁止吹风,受寒碰冷水。 五、艾灸顺序 艾灸应该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下面的穴位;先灸完左侧穴位,再灸右侧穴位。

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就让店铺来告诉你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基本介绍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叶制作成艾柱或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 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第三个原理是根据身体情况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

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艾灸养生方法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

[艾灸古籍]艾灸古籍这些艾灸知识你了解多少

[艾灸古籍]艾灸古籍这些艾灸知识你了解多少 中医艾灸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很多古代书籍上都有记载艾灸的知识,艾灸能够治百病,正确的使用艾灸可以防治疾病,永葆青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艾灸古籍的记载,及艾灸的起源,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艾灸知识。 艾灸的古籍记载 1、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春秋战国主要论述十一脉循行主病及灸法。 2、《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灵枢·经脉》篇说:“陷下则灸之”。《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癫狂》篇:“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背腧》篇:“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 3、《伤寒论》,张仲景著。其用灸法多用于治疗三阴经病、虚证、寒证、阳衰阴盛证。“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灸其核上各一壮”。 4、《金匮要略》,张仲景著。“程林曰:厥阳独行,故卒死而壮热。岐伯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差。” 5、《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该书除了论述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还记载了全身穴位649个,穴名349个,并对各穴位明确定位,对各穴的主治证、针灸操作方法和禁

艾灸养生培训

艾灸养生培训 艾灸养生培训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艾叶为主要材料,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气或直接接触皮肤进行保健和治疗。近年来,艾灸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因此,艾灸养生培训逐渐兴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培训项目。本文将介绍艾灸养生培训的相关内容。 一、艾灸养生的基本原理 艾灸养生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医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而艾灸就是利用其独特的热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气血循环。艾灸还可用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艾灸养生培训的内容 艾灸养生培训主要包括艾灸基础理论、艾灸手法、常见疾病的艾灸治疗方法和常见穴位的艾灸调理。艾灸基础理论包括艾灸的历史渊源、艾灸的作用原理和艾灸的注意事项等。艾灸手法是艾灸养生的关键,包括直接灸、间接灸和温灸等不同的灸法。常见疾病的艾灸治疗方法将介绍艾灸在一些常见病症的保健和治疗中的应用。常见穴位的艾灸调理将教授如何准确地找到并灸治这些穴位,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艾灸养生培训的好处 1. 提高免疫力: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缓解疼痛:艾灸可以通过热力的作用舒展筋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各种疼痛,如肩颈痛、腰酸背痛等。 3. 调节内分泌:艾灸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经络,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一些与内分泌相关的问题,如月经不调、失眠等。 4. 改善肌肤:艾灸对皮肤有良好的保养作用,可以提高肌肤的代谢,改善皮肤质量,减少皱纹和色斑。 四、参加艾灸养生培训的注意事项 1. 学习选择正规培训机构: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可以保证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到更专业的技术和知识。 2. 注意培训师资:了解培训师的教学经验和资历,选择有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掌握艾灸养生的技巧和知识。 3. 培训后要勤加练习:艾灸养生技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参加培训后要多加练习,并带上培训机构提供的教材进行巩固。 总之,艾灸养生培训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培训项目。通过学习艾灸养生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艾灸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调节身体的平衡,增强健康。因此,有意向的人士可以选择参加艾灸养生培训,享受艾灸带来的健康益处。

艾条中药学知识

艾条中药学知识 一、艾条的成分与制作 艾条主要由艾叶制成。艾叶,性温,味苦辛,入肝、脾、肾经。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艾条的制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艾叶:选择新鲜的艾叶,采摘其嫩叶。 2.晒干:将艾叶晒干,以便长期保存。 3.筛选:去除杂质和劣质艾叶。 4.研磨:将筛选后的艾叶研磨成细粉。 5.炼制:将艾粉炼制成粘稠的糊状物。 6.制作艾条:将糊状物均匀地涂抹在棉纸上,卷成条状,即成艾条。 二、艾条的药理作用 1.温经散寒:艾条能温经散寒,对于治疗寒性疾病如痛经、慢性腹泻等有良 好效果。 2.行气活血:艾条能行气活血,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解毒杀虫:艾条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可治疗皮肤瘙痒、痈疽等皮肤病。 4.提高免疫力:艾条中的有效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三、艾条的临床应用 艾条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中医外治法,尤其在治疗慢性病和调理身体方面效果显著。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艾灸、熏蒸、穴位贴敷等。 四、艾条的用法与用量 1.艾灸: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一般每次10-15分钟, 每日1-2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2.熏蒸:将艾条点燃后产生的烟雾进行熏蒸,每次约20-30分钟,每日1-2 次。 3.穴位贴敷:将艾条研成细粉,与适量药膏混合后贴敷于相应穴位,一般每 次贴敷8-12小时,每日更换一次。 五、艾条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1.艾条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过敏体质者慎用。

2.皮肤过敏、破溃者不宜进行艾灸和穴位贴敷。 3.孕妇慎用艾条。 4.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艾条,保持空气流通。 5.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艾条。 6.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7.若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中医艾灸养生文化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中医艾灸养生文化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五脏——肝

肝的实体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独有两叶”,“胆在肝之短叶之间。”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涉及“疏泄”一词,本义为岁木太过,木气达土,土得木气之宣畅而疏通。“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认为与肾主闭藏相对而言,肝有疏泄精液的作用。 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在体合筋,开窃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肝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主疏泄 疏泄,即疏通、宣泄、畅达之义。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又影响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情志的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疏调气血: 肝对全身气机的疏通、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而人体气血相依,循环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气血又为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旺盛和谐。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表现为两类病理情况:一是疏泄不及,通常称为“肝气郁结”,或因于肝之气血阴阳不足,升发冲动无力,或因受阻而升动不利,以致气机阻滞,表现为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胀满疼痛不适;若气滞血瘀,则可见上述部位刺痛,甚则形成症积肿块,妇女可见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二是疏泄太过,即肝的气阳火盛,升发冲动过于亢奋,以致气行逆乱,肝气上逆或横逆,而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状;甚则血随气逆,导致吐血、咯血等出血,或突然昏仆之暴厥证。“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暴)厥。” 调节情志: 情志是指人体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其中也包括了以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和以应激激情为主的“惊、恐”,中医学中概称为七情。人的正常情志活动以气血的正常运行为基础。“血气者,人之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进而发挥调节情志的作用。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心情开朗舒畅,情志活动正常,其对情志刺激的耐受性也较高。否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多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变化。若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表现在情志变化上则以抑郁为主,如孤僻寡欢,悒郁不乐,多愁善感,嗳气叹息,甚则沉默痴呆,表情淡漠,时欲悲伤啼哭等;若疏泄太过,气机逆乱,在情志变化上则以兴奋为主,如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甚则妄言失志,喧闹不宁,骂詈叫号,登高逾垣等。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变化之间,常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通过对气血运行的调畅,对情志的正常发生与保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艾灸基础知识全面讲解(新手必看)

艾灸基础知识全面讲解(新手必看) 艾灸疗法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概括可以分为4大类,即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而每一类中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方法,接下来就一一介绍。 艾炷灸艾炷灸是指用手将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后点燃施灸。常用的艾炷分小、中、大3种,其中小艾炷如麦粒大,中艾炷如莲子大,大艾炷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完一个艾炷称为灸一壮,施灸过程中灸的壮数应当依患者的具体状况而定。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2种。(1)直接灸: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分为2种,即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①瘢痕灸(化脓灸):施术前先在所灸部位上涂抹少量大蒜汁,以增强黏附性和刺激性(皮肤比较敏感者可以用少许清水或蔬菜汁代替),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点燃,放置于应灸部位的皮肤上,直至烧尽。要求使灸处皮肤灼伤,进一步化脓而成为灸疮,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本方法痛苦大,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其他疾病很少应用。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施灸前先在应灸部位涂抹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点燃的小艾炷放置于皮肤上施灸,当有灼痛感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走,换一炷再灸,以灸到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本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疾患,易于接受,较为常用。(2)间接灸(隔物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间隔某些物品(即使用介质)再进行施灸的方法。根据所隔物品的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约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几个孔,放在应灸的部位上,将点燃的艾炷放于姜片上施灸。当艾炷烧尽,再换艾炷施灸,以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本方法散寒止痛、温胃止呕,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因寒而致

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养生的知识有很多,问题也很多,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艾灸养生知识大全,欢迎大家的阅读! 艾灸养生知识大全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

【艾灸知识】打通腑道统调:帮助病邪加速排出体外

【艾灸知识】打通腑道统调:帮助病邪加速排出体外 打通腑道+统调:帮助病邪加...来自艾艾贴艾灸大全00:0003:44人体有五脏六腑,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特点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 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六腑的特点是传送、消化食物、排泄废物、排出糟粕。 五脏是贮藏精气的地方需要满但不可过实,要藏而不可泻,如果过实则人会出现实病,如果泻了精气则人会变虚出现虚病。 六腑是消化运行水谷精微的场所和通道,所以要实但不可过满,满则水谷精微运行阻塞,使人体得不到精气的补充,同理水谷精微代谢后产生的糟粕要排泄出去,如阻塞后,贮藏在体内则会产生病邪对人体产生不好的结果。 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从这里可以说明六腑不通是会形成气血不通经络淤堵,所以通腑泻浊,打开闭塞之门,艾灸先通腑道,给邪气以出路。 腑道不通,犹如风箱里赶老鼠。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风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老鼠相当于我们体内的病邪,我们要把老鼠赶出去,通过打通腑道,给风箱打开一个门,把里面的老鼠赶走,打通腑道的原理就是把道路打通,帮助病邪加速排出体外。 打通腑道+统调,针对慢性病和老年人,调理起来效果更佳哟! 注意: 1.打通腑道必须连续4天艾灸,中间不能断开,要按以下要求的穴位贴。 2.急性病可不用打通腑道+统调(比如突发的感冒,腹泻,肚子痛,脚扭伤等短暂性的疾病) 打通腑道第一天的艾灸方法: 背部:膀胱经,大椎,大杼,膏盲,神堂,环跳,涌泉 (只艾灸一遍,以上是基础穴位,基础穴位一定要艾灸,一个都

不能少,如果患者本人有腰疼也可以加上腰部的穴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后面的穴位可以再增加) 前面:中脘,神阙,足三里 (连续艾灸2遍,前面的穴位一个都不能再加,必须按要求艾灸,不乱加穴位,因为前面的穴位是指引的,否则对打通腑道的作用会有影响,这是有经过无数人验证。) 打通腑道第二天的艾灸方法:(一盒用量) 背部:督脉,大椎,大杼,膏盲,神堂,环跳,涌泉 (只艾灸一遍,以上是基础穴位,基础穴位一定要艾灸,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患者本人有腰疼也可以加上腰部的穴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后面的穴位可以再增加) 前面:期门,神阙,太冲, (连续艾灸2遍,前面的穴位一个都不能再加,必须按要求艾灸,不乱加穴位,因为前面的穴位是指引的,否则对打通腑道的作用会有影响,这是有经过无数人验证。) 打通腑道第三天的艾灸方法:(一盒用量) 背部:膀胱经,大椎,大杼,膏盲,神堂,环跳,涌泉 (只艾灸一遍,以上是基础穴位,基础穴位一定要艾灸,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患者本人有腰疼也可以加上腰部的穴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后面的穴位可以再增加) 前面的穴位:神阙,关元 (连续艾灸2遍,前面的穴位一个都不能再加,必须按要求艾灸,不乱加穴位,因为前面的穴位是指引的,否则对打通腑道的作用会有影响,这是有经过无数人验证。) 打通腑道第四天的艾灸方法:(一盒用量) 背部:督脉,大椎,大杼,膏盲,神堂,环跳,涌泉 (只艾灸一遍,以上是基础穴位,基础穴位一定要艾灸,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患者本人有腰疼也可以加上腰部的穴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后面的穴位可以再增加) 前面:食窦,神阙,三阴交,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扶阳第一法 阳气决定着脏腑的工作能力,而脏腑的工作能力又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说,想要身体好一点,寿命长一点,就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增加阳气。健康人晒晒太阳,就能吸收到充足的阳气了,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来说,恐怕吸收来的阳气也不够解燃眉之急的。运动固然也是生阳的,但是同样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也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还得想想其它办法。中医自古扶阳有三宝,“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艾灸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自己在家也能做,效果也非常好。丹药虽然效果也很好,但是丹药需要炼制,现在会练丹药的人不多了,中医真的有“练丹”哦,不是《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专利,而且现在的矿石中杂质太多,用不好反而伤身。附子回阳救逆有神效,是很多大医家救人于危难的法宝,中医著名药方中很多方子就含有附子,比如四逆汤、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等,但是附子有毒,不可乱用,用作日常保健更是不可取的。综合来看,不管从效果还是安全性和操作性,艾灸是日常保健最好的选择了。 艾灸其实也很简单,从字面上就能理解,首先是“灸”,“灸”字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所以“灸”字的意思就是长时间用火烧灼就称为“灸”。

提到中医的治疗方法,我们经常会说到“针灸”,其实这是两种方法,而不是像我们平时理解的那样,我们平常看到的用针来扎穴位,那叫“扎针”,也就是“针”法。而“灸”则是用火来温煦穴位,两者合起来才叫做“针灸”。扎针所用到的道具是针,而针一般都是由金属做的,金具有“肃杀”的特性。就像武器一样,是有“杀气”的,所以扎针是通过“杀戮”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但杀戮就会有伤亡,战场上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法,就是说,打仗双方都会有牺牲。扎针也一样,病邪驱除的同时,也是伤了自身的阳气的,所以有很多人扎针之后有这样的体会,扎完针感觉筋疲力尽的,很累。所以说,扎针只能用来治疗疾病,千万不要把扎针当成日常保健的方法。而“灸”就不一样了,“灸”相当于是用火,火是属阳的,“灸”不仅能“杀敌”,也能提升自身的阳气,所以作为日常保健是非常好的方法。当然也不是肆无忌惮地灸,灸同样也是有讲究的,我们慢慢说。最开始发明“灸”法,是因为古人无意中发现,被太阳晒热的石头,不小心碰触到身体一些部位的时候,身体的一些疾病居然逐渐康复了,因此古人就觉得用火来烤穴位对治疗疾病是有帮助的,于是无意识的行为就变成有意的了。 其次,是“艾”,“艾”是艾叶,“艾灸”就是用艾叶做成的东西长时间地熏烤穴位。现在一般都是把艾叶做成艾条或艾炷,以前还有把艾叶搓成艾绒,直接用来灸穴位的。为什么要用艾呢?刚才也说了,最开始是不小心被晒过的石头烫到,所以最原始的灸的工具就是石头,但是太阳不可能天天都有,而且也不可能12个时辰都有。所以人们又逐渐尝试了很多东西,通过燃烧的热量来代替晒热的石头。比如像桑叶、桑枝,也曾经被用来做成“灸”的工具,因为桑叶、桑枝也有驱寒的作用。后来发现艾叶也是可以温经止痛散寒的,而且燃烧时发出的热量温和,但渗透力非常强,可以透过皮肤直达身体内部。我们都知道,经络和穴位都是在身体内部的,而不是在体表,所以要通过火

中医养生艾灸介绍Word文案

中医养生艾灸介绍Word文案 ●第一章艾灸概述 什么是艾灸 ➢艾----即艾草,是一种草本药用植物。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净化空气驱除蚊蝇。 ➢灸----是拿易燃的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灸穴道,直接或间接地刺激穴道,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这种以艾草为原料的灸法叫艾灸。 概述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柱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艾灸疗法与非艾灸疗法之分,临床尤以艾绒作材料而应用者居多,故统称为艾灸疗法。 (一)作用原理: ➢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

不但能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弥补中药和针疗的不足。灸法是利用艾叶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 ➢新针灸学;说,是由于它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于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上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传导的反射作用而达到的。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作用的机制是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与传统的认识是一致的。 艾灸疗法的功效 (一)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运用灸法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调和阴阳之效。 (二)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 (三)行气活血 消淤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灸法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收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 (四)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中医传统艾灸(精选多篇)

中医传统艾灸(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医传统艾灸 中医传统--艾灸 来自山东济宁的刘代荣女士说起自己18年的病痛,刘女士话语激动,几欲落泪。 “别看我现在站在这里,正常人的样子,其实我已经病了18年”,“我今天站在这儿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真相,艾灸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大家选择了艾灸,就等于选择了健康,选择了身体的保障!”这些话,刘女士是哽咽着说出口的,病在自己身上,别人或许根本没法懂你的痛苦,现在艾灸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很感谢丈夫为自己选择了悬灸。夫妻之间,要的不就是那一份相互扶持,即使没有甜言蜜语,默默行动中体现的关爱不是更值得感动吗?当病痛折磨得自己直不起身子,睁不开眼的时候,当病痛即将击溃她的意志,让她产生轻生的念头,不正是丈夫的支持让自己硬撑下来吗?而现在丈夫为她选择了董敏园悬灸,也是出于同种关爱,这些她都心里知晓着,感激着。 再来说说一个月的学习体验,刘女士说,在董敏园悬灸培训班学习悬灸真的收获很大,自己以前在家只是随便灸的,不像董老师的手法是点穴施灸,效果更为明显也更为直接,不是一般艾灸可比的。 学习悬灸,解决自己身上的病痛的同时,还能开店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健康,刘女士很满意这个选择。只有切身体会过病痛的人才能用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态去帮人治病养生,这一点董老师如此,刘女士也是如此。让我们祝愿刘女士夫妇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第二篇:学中医学艾灸 学中医学艾灸 有一次张女士肚子痛,痛起来很严重然后就马上去医院打吊针,刚打完一段时间内还有用,可以过了一二个月,病痛又开始发作,陷入了恶性循环。张女士感到头痛不已,当初她认识一个中医理疗的老师,擅长刮痧,于是张女士便去尝试了,但效果也甚微,于是张女士尝试了艾灸,结果效果非常好,肚子痛的毛病并没有再次发作了,她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 中医常识艾灸知识大全 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穴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可分化脓灸、非化脓灸。 (1)化脓灸:又称瘢痕灸法,是用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施灸, 局部组织经灼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此种灼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当艾炷燃尽熄灭,除去灰,再重新换取一个艾炷点燃; ④灸完5~7壮后,穴位局部皮肤被烧破溃,在穴位上敷贴膏药,并用干敷料覆盖; ⑤灸后5~7天,灸穴处通常会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有少 量分泌物,隔1~2天更换膏药及干敷料。如疮面分泌物过多,可用 盐水清洗干净,以防止并发其他真菌性炎症。大约30~40天,灸疮 结痂脱落,局部多留有瘢痕。 (2)非化脓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在腧穴上直接施灸,但又控 制灸后不引起化脓的灸法。 操作方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正确定穴后作标记;

②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将中号艾炷黏附在灸穴上,并用线香点燃艾炷顶端; ③待燃烧接近皮肤时用镊子将未燃尽艾炷移开; ④反复施灸3~7壮,穴位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但不破溃。 2.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塾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火力较温和,通常不易起泡。间隔灸分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灸。 (1)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于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病人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壮。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隔蒜片灸是将独头大蒜横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施灸4~5壮,须更换新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是将大蒜描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上。在蒜泥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此两种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3)隔盐灸 将纯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病人有灼痛感,即更换艾炷。亦有于盐上放置姜片施灸,待病人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保留余热至燃完一住,一般可灸3~7壮。急性病可多灸,不限制壮数。 (4)隔附子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